话说高骈有一员心腹大将名叫毕师铎,他对高骈说道:“主公名震西南,功高盖世,虽黄巢未灭,如今已位居淮南节度使,独揽东南半壁江山。若平贼,则功高震主,位居不赏之地。古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主公岂不闻韩信、彭越之事乎?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而今之计,当隔岸观火,静待天下之变。”
高骈道:“若非将军良言,骈不败于黄巢,也获罪于朝廷矣。”遂按兵不动以观其变。
高骈手握重兵却暗中姑息黄巢,使得义军驰骋千里如入无人之境,沿途百姓纷纷追随起义,义军人数达六十万之众,但大唐各道兵马尚未妄动。黄巢问军师尚让:“今朝庭所驻兵马甚多,若群起而攻,当如之奈何?”
尚让向黄巢献计道:“大将军只需发一牒文诏告四方。称大将军将率天兵六十万入东都,顺道至京师问罪,与众无干,不阻者天兵不讨。诸镇兵马闻言必不敢发兵来战,则东都唾手可得矣。”黄巢闻言速命军吏拟文发往各州郡。
数日后,义军兵临洛阳,东都留守刘允章听说黄巢大兵将到,而各道兵马俱守而不战,洛阳四面无援,惟有献城或有一生,于是亲自恭迎。城门大开,百姓敲锣打鼓,鞭炮齐鸣。黄巢见洛阳百姓夹道相迎,东都不攻自破,自然是喜上眉梢。义军在洛阳休整两日后便兵发潼关,又令营州朱温攻取同州要地,以策应黄巢大军。
东都洛阳失守,僖宗大惊,急召百官入朝商议。王铎道:“今贼兵入中原,东都已失。请陛下发关内兵及神策军镇守潼关,以保长安之急。”众臣皆应。
田令孜道:“陛下,今贼兵有六十万之多,长安已危在旦夕。何不驾幸西蜀,以保无忧。”
吏部侍郎程敬思道:“长安乃大唐之都,朝之命脉,不可轻易让与贼兵。”
田令孜道:“昔日安禄山举三镇之兵挥师南下,直取二都。玄宗率军入川,方避中原之乱。此事应从祖制,陛下入蜀为宜。”
程敬思叹道:“朝中诸事皆可从祖制,但是弃都而逃不可从祖制。”
僖宗见无有良策,又苦于手下无兵,不禁泣下。长安城内只有一支皇帝亲军,唤做神策军。
神策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戍卫宫廷,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
唐穆宗以后,神策军很少外出征战,军纪日益败坏。其普通军士也非当年善战的边兵,多以工商富豪子弟充任,不堪一战。
僖宗当下挑选神策军二千八百人,命殿前将军张承范为大将率军前往潼关。张承范奉旨点齐神策军入朝辞行。僖宗亲往信门楼送行。张承范对僖宗道:“吾主万岁,黄巢拥兵号称六十万,锋不可当,潼关只有饥卒万人。陛下遣臣率军驰援,臣义不容辞!不过兵力不足,粮饷不继,恐难取胜。还望陛下早日督促诸道兵马,指日来援。”
僖宗无言以对,只能敷衍说:“卿等先走,我马上召集人马支援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张承范根本不相信僖宗的话,但也没有办法。张承范如同荆轲拜别燕太子丹一样拜别僖宗,前往潼关靖难。
十二月一日,张承范赶到潼关。潼关始建于东汉末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关隘要地,潼关雄踞三省要冲,南连秦岭,北有渭水,重峦叠嶂,谷深壁绝,中间一条小道只容一骑通行,三国董卓借潼关笑对十八路诸侯,温侯吕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过镇守潼关之人不是吕布,他叫齐克让,只有一万兵马驻扎在此;而张承范带来的援兵不足三千。那黄巢大军如盘蛇缠山,马队延绵数百里之远,旌旗漫山遍野一望无际。齐克让对张承范道:“我等在此已拖延数日,却不见再有援兵。如今贼众兵临城下,我等不可不战,本督亲率兵马与贼一战。”遂命张承范守城,自己率副将王师会、李茂、宋真等领一千兵马城下列阵。
黄巢帐下大将葛从周催马出阵,宋真挥刀相迎,二人不过一个回合,宋真便被葛从周刺于马下。又有大将李茂持一对镔铁斧而来,葛从周挺枪便刺,又战两个回合,只见二马一挫蹬,葛从周枪交左手,右手拔剑削下李茂人头。唐军士卒本无战心,见连折两将,更是士气大落。又有唐将王师会催动跨下红鬃马 ,手挥象鼻古月刀直取葛从周。不过七八回合便被葛从周马上生擒,抓回营中。齐克让见三将三败,阵前大呼一声道:“蟊贼休狂,齐克让在此!”只见一条兽角点金枪直杀过来,葛从周挺枪应敌。二人大战四五个回合,齐克让并非葛从周对手,已是支撑不住。张承范恐齐克让再被葛从周刺于马下,便下令鸣金收兵。
张承范连夜派人向僖宗告急:
“臣离京六日,没看到一个援兵,粮饷也杳无音讯。如今强敌已至,而齐克让率领的军队已经饥饿溃散,现在只有我的两千多人在此抵挡六十万贼兵。我若失守,即便投身油锅也甘心,可朝中大臣的脸该往哪放呢?有消息说陛下准备逃往蜀中,銮驾一动,上下必定土崩瓦解。臣现在还活着,冒死说几句话,希望陛下和大臣们不要轻易撤退,抓紧征兵以救潼关之危,那么高祖、太宗他们创立的基业还有可能维持,黄巢也会像安禄山一样败亡,臣至少可以死得比哥舒翰有价值。”
张承范拿出所有的辎重,和自己私藏的小灶,全部分发给士兵。接着又勉励士兵们说:“诸君勉报国,救兵且至。”将士们十分感动,愿意和张承范一起奋力死战。
十二月初二凌晨,黄巢下令猛攻潼关,张承范率军竭力死战,战斗十分惨烈,一直从寅时打到申时,潼关上的将士们箭矢用尽,最后拿石头和巢军大战。
当日天色将晚,义军攻城。只见云梯高架,箭弩齐发。关上唐军饥饿不堪,潼关失陷,王师会自杀身亡,张承范变装逃跑。
当张承范逃到野狐泉的时候,遇到奉天的二千援军,张承范对他们说:“你们来晚了!”
援军听说潼关已经失陷,不得不撤退到长安。到达渭桥的时候,发现刚刚招募的新兵居然都穿着新衣,援军大怒道:“你们有什么功劳能穿这样好的衣服,我们殊死战斗反倒受冻挨饿!”说完便抢了新军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
卢携当初提拔高骈,高骈立功后,卢携在朝中威名赫赫,不料高骈居然避战不出,致使黄巢轻易渡过淮水。田令孜担忧唐僖宗责怪自己,便嫁祸于卢携,卢携自知难逃一死,便在当天夜里喝毒酒而死。
潼关失守,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尚书右丞王铎向天子奏道:“今长安危矣,陛下可封黄巢为节度使,以示招安;再诏各路勤王之师来京保驾。”
僖宗道:“爱卿所言极是,草旨封黄巢为天平节度使,旨到之日即赴官任。朕明日驾临南郊祭天,以求神灵。”
使者持圣旨往黄巢营帐,黄巢毁诏骂道:“巢受百姓之望,杀富济贫,杀官济民。朝庭昏庸,小人弄权,贤不能进言,官不能为廉。李唐大限已到,你回去告诉李俨,十日之内兵临长安城下!”说罢命左右侍卫驱逐使者回京。
使者回到京师,僖宗闻言大惊。又报巢兵到八里桥安营。田令孜奏曰:“事已急矣,不如前往西祁州避兵。”帝问曰:“西祁州哪得宫殿安身?”田令孜奏曰:“昔日明皇因安禄山渔阳兵变上西祁州避兵,建立的宫殿尚存。”帝即传旨,收拾三宫六院,嫔妃彩女,上西祁州去。田令孜奏曰:“军情紧急,只一君一后足矣,嫔妃彩女顾不得了!”后人有诗叹曰:
玄宗回马杨妃死,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日圣明天子事,
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末诗人罗隐有《帝幸蜀》诗咏其事:
“马嵬烟柳正依依,
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
这回休更冤杨妃。”
(“阿蛮”是杨贵妃的小名。)
号称“秦妇吟秀才”的唐末进士韦庄《立春日作》与此意境相同:
九重天子去蒙尘,
御柳无情依旧春。
今日不关妃妾事,
始知辜负马嵬人。
却说黄巢正坐帐中,哨马报僖宗离了长安,望西祁州去了。 黄巢即令将士领兵追赶。葛从周曰:“且令人先洗宫院,登了大位,那时再追不迟。”黄巢即令葛从周领兵去洗宫院。但见唐宫中:
黑漫漫征云笼凤阁,昏惨惨杀气绕龙楼。喊声滚滚,美嫔妃急登罗帏;战鼓咚咚,俏彩女忙投锦帐。千秋池下,撇了些破甲残旗;万岁山前,丢了些折弓损箭。绛绡楼下胭脂湿,白玉城边血浪翻。
长安城内百官现在才知道田令孜挟持皇帝、皇后逃走,抛下群臣与嫔妃不顾!于是还没等黄巢进城,长安的士兵和百姓便争相闯入皇家府库抢掠金银绸缎。
无奈之余,金吾将军张直方率群臣迎黄巢义军于灞上。黄巢内着细甲外披黄袍,由众将保驾昂然而入。
黄巢的人马队伍从长安城东门而入,浩浩荡荡络绎不绝,一直到掌灯时分进城的步伐杂沓之声还在街巷中回荡。
黄巢进城之后,命副手尚让张贴文榜,告谕安抚吏民:“黄王起兵是为了百姓,不会像李唐皇帝那样无情,你们只管安心,不要害怕。”黄巢的部下在战争中搜刮了不少财宝,遇到贫苦无依的人就施舍钱财给他们。民间甚至编出“正月十五挂红灯”,“端午时节插艾草”的故事来褒颂黄巢和他的起义军。
起义军此前高喊的“均平”口号,到了付诸实行的时候。
当初,农民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临着官吏贪残、土地兼并、赋税苛重,这才跟着黄巢造反。起义军转战各地之时,有一些唐朝官僚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寒士出身的诗人皮日休以进士榜末及第,曾是唐朝的太常博士,又随高骈军出征起义军,之后被起义军俘虏,投降黄巢,当了大齐政权的翰林学士。
皮日休说,皇帝如果做不好,老百姓即便把他掐死,甚至是灭族,也不过分。
皮日休甚至为这一理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据说后来黄巢撤离长安时,皮日休遇害身亡。
但黄巢是皮日休所期盼的明主吗?
显然不是。
黄巢入宫霸占了僖宗的数千宫女,在他眼中看去,个个是西施王嫱,终日终夜寻欢作乐!那班趋奉势力的大臣,今天上一表,明天上一奏,劝黄巢登位称帝。黄巢一不做二不休,自称大齐皇帝,改元金统。封妻曹氏为皇后,封子黄球为太子。封尚让为太尉、尚书令,葛从周为大都督,孟绝海为龙骧将军,邓天王为骁骑将军,其余众人未有封赏。由于来不及准备,于是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代乐音,也是迫不及待。
黄巢端坐于大殿的龙椅之上,文武百官们山呼万岁,黄巢志得意满地笑了,这就是他从青年时代起孜孜以求的“长安梦”,到今天终于实现了。
黄巢的部下看到黄巢忙于登基,忙于封官,忙于找女人充实后宫,而自己迟迟得不到封赏,于是义军将士如同明火执仗的强盗一般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各出大掠,杀人满街”。长安百姓在惊愕之中血流成河。
黄巢想用唐朝的政府官员来维持大齐政府的运作,于是规定,“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复原职,但是必须到宰相赵璋的府邸投递名帖。
唐朝旧臣好像是商量好了,谁都没有到赵璋府邸投递名帖。黄巢勃然大怒,乃大索里闾。宰相豆卢瑑崔沅等避匿张直方家。
金吾大将军张直方曾经率领众臣到灞上迎接黄巢,并且主动投降,深得黄巢信任,但张直方毕竟是唐朝旧臣,心念旧情,所以容纳公卿藏匿复壁,不料被黄巢察觉发兵攻入,搜得豆卢瑑崔沅等数人,一并枭首,张直方全家也被处死,无一幸免。
前宰相卢携,曾经多次拒绝过黄巢请降的要求,黄巢相当记仇,虽然卢携已服毒自尽,但黄巢还是觉得不解气,派人挖坟掘墓将卢携尸首从棺材里拖出来,在长安街上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左仆射于悰,右仆射刘邺匿居民间,都被搜斩。于悰妻广德公主见夫被杀,执住贼刃慨然道:“我是唐室女,誓与于仆射同死。”贼不加诘问抽刀砍去,可怜一位贤德公主,也随于驸马同逝黄泉。正是:
巾帼犹知不惜生,
殉夫殉国两成名。
长安不少名门女,
谁及当时公主贞?
出于士族地主与无产农民之间的矛盾,黄巢进京后,对士族地主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大量士族地主、贵族官僚被杀,农民军将领翻身当上了高官。时人写的一首诗反映了这一情况:
自从大驾去奔西,
贵落深坑贱出泥。
邑号尽封元谅母,
郡君变作士和妻。
扶犁黑手翻持笏,
食肉朱唇却吃齑。
唯有一般平不得,
南山依旧与天齐。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自从唐僖宗逃到蜀地后,贵族和贱民的地位就颠倒了,大齐的官职封号都给了出身卑微的人,原来的庄稼汉们也能持笏上朝;富贵高官反而被搞得妻离子散,吃惯了肉的朱唇从此只能吃野菜。
但是,最后两句诗也表明了对黄巢起义的悲观态度: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均平吗?长安城外的南山依然与天同高,你们是削不平的!
既然均不平,那就打破旧秩序。
黄巢为了搜刮更多的金银财宝,居然大手一挥,命人去挖位于陕西乾县梁山上的乾陵.
乾陵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陵墓,黄巢打着筹措军费的名义,动用四十万大军对乾陵进行破坏。
不过这帮小伙子砍人造反还行,崛人坟墓却是一窍不通,根本搞不清乾陵到底在哪,结果半个梁山都挖开了,就是找不到陵墓入口,直到后来唐军打回长安,依然没有挖出一个铜板。
一个月之后,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与齐军在长安城外激战数次,在一次偷袭中成功,斩齐军首级数万,进入长安城中。
城中百姓再次欢欣鼓舞,但这次是迎接官军的归来。有的百姓还鼓起勇气参与驱赶黄巢军的队伍,用碎石、瓦块投掷起义军,有的人则收集箭矢供给官军。
可没想到的是,官军入城后也大肆抢夺,“入第舍,掠金帛、妓妾”。唐军将领担心军纪败坏,命令士兵头上系白丝带为记号,结果城中的无赖少年也纷纷戴上白丝带去抢劫钱财。
黄巢率领军队撤到灞上,听说唐军的纪律不比他们强,于是分兵从各门攻入城内。朔方军寡不敌众,被齐军反攻,长安城再度落入齐军之手。
老百姓偷偷帮助政府军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黄巢,黄巢便下令屠城。死者多达8万人。
一支军人屠杀平民百姓,肯定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其败亡只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