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营幸福的家庭
1、 “既然真诚地爱着自己的心上人,就应当一切为他着想,将幸福留给心上人,痛苦留给自己。”感人肺腑的话语激励着人们向她学习。难道有谁能说我们不应当象英子和吴国光那样一切为真正爱着的人着想,不怕牺牲自己的利益的呢?现实社会中缺乏的不正是这种真诚的爱么?
2、婚姻的实质就是找一个异姓和自己结伴过日子,同甘共苦地走完人生路。婚前有没有感情不是至关重要的,至关重要的是对方的人品要好。
3、拣个你爱的,不如拣个爱你的。当然互爱更好,找不到,就找个爱你的。婚姻就是过日子,重点对方要爱你。
4、他认为梨花已有的认识非常正确,要将夫妻关系视作所有人际关系中的第一位,千方百计经营好。凡与夫妻关系有冲突的,只要不是明显的原则问题,都要让路。
其二,不要试图改造对方,而要尽量适应对方、顺应对方 ,即使想施加影响,也是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以理说服。
其三,知其所需,满足对方。比如了解对方有些什么兴趣、爱好等等,投其所好,让对方离不开你。
其四,做强自己,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一点主要是充实自己,提高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不靠对方养活自己。
5、世上没有一对夫妻没有矛盾、分歧,如果都不肯退后一步去适应对方,结果只能是闹别扭甚至是离婚。
6、孔子说食色性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吃饭和性生活是人的本性啊。人非草木,哪能无情?夫妻生活是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这一部分去谈幸福,那是残缺的幸福,甚至可以说不是幸福。
7、选对象首先是选人品性格,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素质不好的,诸如粗暴、好吃懒做、大男子主义、好嫖嗜赌、不做人家、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长辈等等,只要有其中之一,与这种人结为夫妻就是祸不是福,哪怕他有万贯的家财、当县里的大官,也不能选他;反过来,只要勤劳俭朴、性格温和、尊老爱幼,即使家里穷得叮铛响,用农村里的俗话说,哪怕十指夹根竹棍去讨饭,两人相亲相爱过一生,虽苦犹甜。
俗话说得好,要人家姑娘看人家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选女婿。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子女的素质受父母的影响最大,所以人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8、拣还是要拣的,问题是怎么拣?她拣人,人也要拣她。告诉她要设身处地,假如她是男人,将会选择什么样的女人?要站在男人的角度上去考虑 ,什么样的男人会选择她,她就去与这样的男人谈,这是唯一可靠的标准。
当然也不能因此而走向反面,将就。将就找一个的结果不少是要懊悔一生的。
9、我赞成这样的观点:爱情与婚姻应当建立在利益权衡基础上,是“以我为本位的”,是功利主义的。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是一种合作关系,夫妻双方是当事人。需要在家庭经济生活、抚育子女、赡养老人、家务劳动、对外交际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工合作,才能使婚姻健康长久地得到维持和发展,所以选择对象就要从有利于长久合作这一根本目的上进行权衡。
要告诉子女,选择配偶为的是并肩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走完人生道路,因而制定标准时一定要通盘考虑自己的期望值,弄清自己究竟要什么?
不要感情冲动、一厢情愿,不要受易变的、暂时的因素的诱惑,不要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要充分考虑自己具备的条件,要推已及人,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尽量做到“门当户对”。这里所说的门当户对是指文化素质、经济地位上不要有太大的差距,还要考虑到双方家庭的状况。
10、要明白一个事理,那就是在人际关系中第一重要的是夫妻关系。无论从传宗接代上说,从幸福组成因素上说,从生活依靠上说,还是从相处时间长短、距离远近上说,都是夫妻关系为第一位。与子女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都排在夫妻关系的后面。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肯定搞不好夫妻关系。
11、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依据法律的规定,男女双方进行性的结合,并互为依存,一起过日子。从一定意义上说婚姻就是一对莶了合同的共同走人生路的合作伙伴,夫妻关系就是伙伴关系。两人既是合为一体的,有着共同的人生目标,又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
是人就会有优点、长处,也会有缺点毛病。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习惯等素质一旦形成,不管是好是坏,都难以改变。扪心自问,你方秀兰就百分之百的都是优点长处,没有一点毛病缺陷?假如有,能象脱掉脏衣服一脱就没了吗?显然不能。夫妻之间千万不要有改造对方的打算,你改造不了对方,除非对方愿意。
怎么办呢?宽容、接纳。只要你还要这个男人,就得宽容他,接受他的一切。不愿宽容接纳也要宽容接纳。就是希望对方改正,也要在对方乐意为你改正的前提下提出。千万不要逼他改,除非你不想与他过了,或者说是不准备与他好好过了。
12、这一章里“定准婚姻期待值”“夫妻关系放首位”是很重要的。你打算从婚姻里得到什么,就得考虑你打算或已经给予了什么,不能只想得到,而不去想给予。好比存款,你想多得利息,却不想多存款,哪来这样的好事?
对了,就以存款为例,利息总是比本金少的。你不要企图象种豆子,种下一粒能收获一把。要以存款的心态对待婚姻,存进的是本金,收获的是利息,存的本金越多,期限越长,利息也越丰厚。
这一章里还说到“接纳对方,长短好差都包容”“欣赏对方,不断挖掘闪光点”“满足对方,点点滴滴都是爱”“完善自己,增加魅力更可爱”,还有“不和人家配偶比”都是很重要的。”
13、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美丑、好坏、是非、对错,都在于人的怎么看待它,并没有个绝对的标准。我曾经见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一种事物两种眼光》,说的是对同一事物,所站角度不同,评价竟会截然相反。
竹笋,赞扬它的人说它敢于冒尖方能脱颖而出,骂它的人则说它削尖了脑袋往上钻;直尺,赞扬它的人说它因为本身正直,才敢去度量别人,骂它的人则说它自以为是,总拿自己作标准去衡量别人;天平,赞扬它的人说它是公正无私的榜样,骂它的人则说只要哪个多给它一点儿,马上倾向哪一边;漏斗,赞扬它的人说它随便经手多少油水,从不为自己留一点一滴,骂它的人则说它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
厂里老蒋说的那句话你还记得吧?他说“在有些人眼里看她象七仙女,在我看来是妖怪精”,这是不是对同一个人的不同评价?再比如一个人挥金如土,在有些人眼里是慷慨大方,在另一些人眼中则会看作是不会做人家的败家子;忠厚老实也可评价为软弱无能;足智多谋也可以说他是阴险狡猾;一方看作是坚贞不屈,另一方则认为是顽固不化。这些评价你能说哪个就绝对正确,哪个就毫无道理?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媳妇躲在门旮旯里还有个八八理呢,
有一个故事说单位里新老科长交接时,老科长说:“要搞好这个科,真难啊。你看科里这些人,没一个让你得心应手的。那小王吧,虽说交他什么事都能做好,可他恃才傲物,谁受得了哇;那老张做事是稳妥可靠,可那慢拖拖的劲儿,真得把你急死;那大李,打得上,劈得下,是不错,可他不管白道黑道都交接,要是惹出祸来谁来扛呢?你说就这么一帮人,能搞好吗?”
半年后,两个人又碰到一起,老科长说:“听说科里搞得不错,你从哪儿找来的好帮手?”新科长说:“说起来还得感谢您哪,是您给我留下一个好班底呀。你看那小王虽说有点儿恃才傲物,可交办的事情没一件不让你满意的;那老张虽说性子慢了点儿,可让他办事你能放一百个心呀;那大李,尽管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去交朋友,难免会和一些不地道的人来往,可他打得上劈得下,转得动啊。您看看凭这帮干才还有个搞不好的?”听听,人还是那帮人,主管负责人变了,对待的观点变了,结果也就变了。
人是个很复杂的生物,黑的白的好的坏的搅和在一起,没有一个人都是优点或都是缺点,怎样看待全在于你自己。假如你找毛病,那么年轻姑娘的皮肤,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保险都是坑坑凹凹,绝对不光滑。如果你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去看待,对方就是一个宝库,够你挖掘一辈子、享用一辈子、欣赏一辈子,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你嫌她、挑剔她又能怎么样?除非你不要她了,换掉她,否则你就是自找的麻烦。你是愿意整天摇头叹气、咬牙切齿、竖眉瞪眼折磨自己也让别人不舒服呢,还是欣赏、享受对方的长处、优点,让自己自得其乐也让对方舒心爽气好呢?就得比较比较,看采取哪种态度合算。
14、不论是儿媳或者是女婿,与公婆或者是丈人丈母之间,如果不是与其子女的婚姻关系,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也的,并无孝顺的义务。从这一点上讲孝顺是情分而不是应分。因而要求妻子对自己父母的孝顺,一定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妻子不求心甘但求情愿地孝敬老人。
要想求得妻子对父母的孝顺,首先要与妻子建立深厚的夫妻感情;要想求得妻子对父母的孝顺,自己必须做个好样子;孝顺父母,也是为子女做个好样子,要想子女将来对你好,你就要为子女做个榜样,让子女跟你学。
小孩子的心是一张白纸,父母给染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他们的是与非、对与错是从父母的言语、做法中接受而来的。说遗传,从性格、气质上讲是有一些遗传性,但更多的是父母言语和做法的潜移默化。小孩的模仿性极强,他们不能从理论上去判别是非对错,只能从父母及其他亲近者的言行中学习模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当父母的对上人孝顺也好不孝顺也好,他们都认为应该这样做。
15、孝顺孝顺,重点在顺字上,不是给吃给穿就叫孝顺的。古人说养猫养狗也给吃的,那只是伺养,不叫孝顺。孝顺重在体谅父母的心,让父母过得开心。要讲礼貌讲尊重,不要整天见人就绷着个牛肉脸,象哪个借你一斗米还你一斗糠一样。要知道父母不欠你的,你欠父母的。没有父母就没有你,也就没有你们现在的家庭。
16、有篇文章的题目叫《最好的掺扶是不扶》。文章说:“摔打、磨难,常常是生命中必须独自体验、经历的过程,逃避这一过程,你永远成不了千里马。”文章最后说,“其实不扶,让其自己站起来,往往是最好的掺扶。这个道理连母马都懂,但多数人却常常犯糊涂。”
17、古人说的话总是不错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儿子接的老子的胎。当父母的要是做得象个父母,那么子女一般也就会象个子女,就是所谓的君是君来臣是臣。要是父母不象个父母,就别怪子女不象个子女了,就象戏文里所说的“公公背着媳妇走,儿子打破老子的头”。
18、两代人嘛,间隔四分之一世纪,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们这一代思想方法传统一些,下一代则现代化一些,两代之间存在代沟是正常现象。不但现在有,将
来还会有,并将永远会有。
代沟的存在对家庭关系的发展构成不利因素,怎么办?
一是加强沟通,取得互相理解。理解不是赞同和认可,只是站在对方立场上去认识,沟通的双方不怀有一定要说服对方的目的,只是告诉对方自己的观念。
二是弄清家庭不是一个以讲理为主的地方,而是一个以感情为重的地方。
你认为有理的只是你的认为,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媳妇躲在门旮旯里还有个八八理呢,谁又能偏说自己的对?所以在家庭里不非要弄个是非对错,而是以感情为重。感情为重就要互相谅解、互相顺应。
三是淡化代沟。淡化的主要方法是保持距离。大家都知道距离产生美,民间也有俗话叫亲故远来香。两代人如果在居住方面保持距离,那么不一致的地方就会大大减少,代沟也就淡化了,所以我主张凡有条件的家庭,两代人尽量分开居住,保持距离。给双方以最大的自由空间,各在各的空间里当家作主。
19、其实母子之间也是一种缘份,应当顺其自然,保养好自己、修炼好自己才是本份。儿子对母亲好不好,随他去。向霞要做的是依靠自己,与丈夫处好关系,相帮相扶,平静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20、你们只怕对“父母包办”、“婚姻自由”理解得有误差。所谓父母包办,就是不管子女意愿怎样,完全由父母一手操持,同意更好,不同意也得这样做。这种做法当然应该反对和抛弃。
不过不搞父母包办不等于听任子女不受条件限制地任意而为。父母的指导义务还是要尽的,子女择偶的必要条件还是要有的。婚姻自由不能理解成想跟谁结婚就跟谁。自由并不是任意而为,而是在一定条件范围内才可以按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符合家规的,父母有不结纳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