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虑及我们后主的生死安危、祸福吉凶,对于梁凤儿的提议,我们未必就会接受。
当然,这种想法,也只是存在于我和韩昭、林荣、黎影儿四人之间,而且,也只是心照不宣而已。因为,我们未必就能够做成什么像点样子的事情,至少,也将竭力保证主上的周全。最近几年,“救驾”“护驾”之类的意思,也就如此了。
只是,过完这个夜晚,甚至,这一切,也将不复存在了。
因为,这是后主头七的最后一个夜晚……
“欣宇,早点歇息吧……”韩昭的声音响起,赵欣宇的思绪,就此中断。
这是大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至此,蜀汉亡国已经八年了。也就是说,社稷沦亡之后,蜀汉后主在洛阳附近一个僻静之处,先后过了八年“安乐”的日子,直到逝世。
“好吧,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赵欣宇这样回应道。
三天之后,在后主墓前,祭奠一番之后,赵欣宇、韩昭、林荣、黎影儿一行,踏上归途。
他们的归途,是数百里之外的巴山蜀水,山高路远,足够他们走上好些时日的。
当然,由于没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他们也就没必要忙于赶路。对于他们来说,早一天晚一天回到桑梓之地,并没有多大区别。
于是,这一路上,赵欣宇又将那些思绪,慢慢连缀在一起了:后主临终的那几天,我们四人,也是经常陪伴一旁的,再加上此前的一段时间,也不见有何异样,也就是说,他只是正常地离去,也就是得到善终,寿终正寝了。对此,我们还能再多说什么呢?
后主一直都没说起过,要归葬故里之类的话语。于是,我们只能按照当地的习俗,找了个幽静之地,作为他的长眠之处了。
那么,对于这叶落归根之事,他为何一直都不曾提起呢?
或许,在内心深处,他是这样想的,能够在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的眼皮底下,尽享天年,也算不错了。一个亡国之君,又何必多开口呢?
再说,就算能够魂归巴山蜀水,自己又有何面目,去面对先帝、相父以及赵云将军呢?
是啊,从洛阳到西蜀,这么远的地方,活着回不去,死了还想着麻烦后人,于心何忍?
还有,大晋皇帝司马炎,真的会慨然允诺吗?
要说故里,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锦官城了。其实,后主生于后汉乱世,赤壁之战前的荆襄之地,才是他呱呱坠地之处。十来岁之后,他才随先主到了成都。不难想象,再过一段时间,渐渐地,荆州一带的山村水郭、断壁残垣、铁蹄征尘,也开始淡出了他的梦境。
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习惯于高墙深宫的他,对于当初的金戈铁马,还会有多少印象呢?
一旦归于臣虏,面对着司马昭的试探,他说出那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在他心目中,从成都到洛阳,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那样的一杯酒,依然能够见到、喝到,又何必多想什么呢?再说,在司马昭面前,如果说出什么思念故国的话语,只怕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此时此刻,走在这返回西蜀的长路上,和“此间乐,不思蜀也”相关的故事,也就告一段落了。这持续了八年的故事,倒是一波三折,让人唏嘘感慨不已。
返回巴山蜀水之后,我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哪一件事呢?
嗯,当初奉后主口谕,破案缉凶,茫无头绪之时,我和黎影儿,想着要到先太叔祖赵云将军的墓前,祭拜一番。没想到,就是在那儿,遇到了吕凤仪!尽管,当时没能将她捉拿归案,不过,纯粹就侦破而言,那样的一个起点,其实已经是蛮不错的了。
此时此刻,吕凤仪又在哪里呢?
那“天下换主,立见太平”的歌谣,会不会就是她所编造的呢?
此刻想来,七年前,魏主曹奂,也真是让晋王司马炎给“换”下来了。这几年,天下也算太平。如此说来,那歌谣,也算是说对了吧?
如果这歌谣还真是她编出来的,那么,跟她再见上一面,再了解一下内情,就很有必要了。
是啊,她之所以要祸乱蜀汉社稷,只是因为,她觉得,赵云的名声,不能在其先祖吕布之上。更为重要的是,她一直认为,当年吕布之所以殒命白门楼,就是因为,先帝在曹操面前,说了吕布的坏话。
如此的理由,偏执得近乎愚蠢和可笑。不过,由此,确实也能看出,她对先祖的敬仰。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前几年的“天下换主”的歌谣,又是为了什么呢?
后主已然过世,只是,这破案缉凶的事情,似乎还真的没完成吧?
因此,如何穿破这重重迷雾,依然值得一试。
哦,当初那梁凤儿姑娘,用心之深,让人惊佩,甚至有点不寒而栗。她觉得,其先祖梁冀大将军被满门屠戮,是汉室做得太过头了。于是,她潜身于晋王府,只想着目睹和亲历一些事情。多年以前,汉室亡于曹魏,按说她也出了一口恶气了吧?然而,对于承继汉室的蜀汉社稷,就此成为她新的目标,于是,她骗过了蜀汉后主,甚至,一开始,我也被她蒙骗了。当然,她更想看到的,是曹魏的覆亡,因为,曹魏“受禅于”后汉。这其中的敌我关系,甚至让人一头雾水的。她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你们这些显赫一时的宗庙社稷,最终都怎样了呢?还不一样是灰飞烟灭。
当然,她最终认定了晋王司马炎,觉得这位“少主”能够带来太平盛世。这样一来,她也就由狭隘的报复心理,转到苍生黎庶的安居乐业、和平宁静,也还是值得肯定的。
甚至,我也被她打动了、说服了,参与到铲除谍情营的行动之中。
这吕凤仪,跟梁凤儿,是不是也有点相类似呢?
她们的名字之中,都有一个“凤”字,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目前,还没有答案。
因此,当务之急,已然是要找到那吕凤仪。
哦,她会不会也在寻找着我呢?
当年,赵云将军堂庙里的那一战,我方以三敌一,占据了上风,她不想落入法网,就先行逃走了。对于那一战,双方都不够尽兴。因此,孤高自傲的她,多半会为此耿耿于怀。果真如此,那么,双方再见上一面,再在武功上见个分晓,还是大有可能的。
如此说来,此次返回西蜀,倒也不至于无所事事。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几年的时间里,看过了太多的家仇国恨、生杀予夺、悲欢离合、是非成败,我心中真正所想的,究竟是什么呢?
晋王登基不久的一天夜里,梁凤儿找到我,她先是向我通报了一下情况,接着,又代表司马炎,向我方表示感谢。当我得知受禅坛前,贾充如此说道:“自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已经四十五年矣。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一时良久无语,紧接着,还缓缓地吐出了一口长气。
先帝、诸葛丞相如果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呢?他们多半会说,首先,那应该是“曹魏篡汉”。确实,他们奔走效命一辈子,就是为了“以绍魏统”,也就是将窃国大盗赶下台,重建汉室。用《出师表》的话来说,就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从某种视角看,他们当年没能做到的,司马炎似乎倒是帮他们做到了。不过,即便是从司马氏的角度,司马炎也已经是第三代了。
哦,当初,诸葛丞相说出“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之时,是不是已经在隐喻着司马炎的崛起了呢?反正,我是有这种想法的。巧合的是,贾充也用到了“天命”一词。上一次,姜维自尽殉国之际,长叹道“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那么,什么是“天命”呢?一时半会儿之间,我真的难以说清楚。
据说,曹魏大将钟会,进军定军山之时,诸葛丞相曾托梦于他,“虽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这托梦、显圣之类的说法,过于玄虚,自然不可尽信。不过,事关苍生社稷,也不妨一听。让人惊愕的事,诸葛丞相那托梦的话语,再次用到了“天命”这个词语!
对此,卑微、渺小如我,还能再多说什么呢?
如果司马炎真是秉承“天命”而来,那么,之前的那一切,也就容易解释了。
“天高地厚”“天高地迥”之类的说法,似乎都在隐隐地表明,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尽管每天都可以看见头顶上的天空,然而,再怎么说,上天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于是,我们也就习惯于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解释成“天命”了?
“赵姑娘,”大概是看到我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梁凤儿开言道,“你,你没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