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书名:明末之钓鱼佬 作者:菘菜汤 本章字数:4738字 发布时间:2024-04-06

卢谧早就觉得汤小九聪惠异常,如今又听其说与隐士大贤曾接触过,不禁动了收徒之念。

“小九啊!你遇见那位道长可曾说过什么时候再回来?”

“这个倒是不曾听过,他只是说要云游天下,天地间皆是缘分,缘生缘起,缘聚缘灭!”汤小九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让人不易琢磨。

“哦!小九,可有意去读书啊?”

卢谧问起汤小九日后的打算,在大明朝读书是正道,读得好可以入仕途,为官一任,封妻荫子,即便读的不好,也可以结识一些名流,积攒下人脉,方便日后行事。

但是汤小九哪有这个打算,学那些东西禁锢头脑,成天摇头晃脑,背一些“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之类的东西,还不如纵情山水,游荡江湖。

“卢伯伯,这个小九倒不曾想过,爹爹和小九都是泥腿子,只要认得自己的名字,不是睁眼瞎就知足了!”

“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难道就不知上进么?”

“卢伯伯,小九今年才五岁,以后的事哪能想那么长远。况且前些日子我和爹爹刚被逐出宗族,连田都收回去了,若不是会钓几条鱼,只怕是两餐不继了,哪里有东西让人家偷啊!呵呵!”

汤小九苦笑了几声,“我就是想读书,也要交得起束脩啊!”

“这么说你还是想读书的,那就好办了,老夫见你聪明伶俐,佚于荒野,着实可惜,欲收你为徒,束脩么?就给老夫十条,啊不,一条鱼,就给老夫一条鱼,你看如何呀?”

卢谧知汤小九的家世后,不惜自降身价也要收之为徒。

我看如何,我看也不如何呀!世人皆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自己托生在这大明,幸喜爹爹不那么死板,为人和善。这要是有了一个师傅,小夹板一套上,让我向东我就不敢向西,让我打狗我就不敢骂鸡,这可如何是好,怎么能婉拒这个老夫子啊!汤小九心中暗想。

见汤小九还在迟疑,黄甲长看不下去了。

“小九,你卢伯伯可是贡生出身,教出了不少秀才举人,你可不要……”

不要什么黄甲长没有直说,无非不要自误,或不要不知好歹。

“小九,卢先生可是一番好意,别人求还求不来,好了,爹爹作主,这几天选个好日子,你去拜师吧!”一旁的汤三突然间发话了,拜师一事就这样定下了。

“这……”汤小九有些为难,看了看自己的爹爹,又看了看卢谧。

“卢伯伯,小九有些话想问问,你看……”

“但说无妨!”

卢谧心道,好小子,要和老夫提条件。

“小九家中现在这种状况,一时之间也去不了县城,怎么也要两三年之后,攒下点家当才好。卢伯伯虽然远近闻名,但小九却不甚熟悉,刚好想起几件小事,问问卢伯伯的看法。第一个就是梁山好汉杀官造反一事,对是不对?”汤小九先提到了梁山好汉。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杀官造反,多是迫于无奈,情有可原。”

“那么朝廷招安梁山,却又让他们去战辽国征方腊,朝廷的做法又如何?”

“哈哈哈,小九是从哪听的《水浒传》,那群好汉只攻打过方腊,征辽国不过是施耐庵杜撰的。老夫以为即便是用梁山好汉攻打方腊,也是国难思良将,宋廷是无奈之举,手中没有堪用的精兵强将。”卢谧是侃侃而谈。

“哦!小九还以为他们真是抗住了辽国大军呢,只是可惜一群忠义之士不得善终!”

汤小九话风一转,又问了一个问题。

“假若有一个年轻寡妇带一个几岁的独子,有豪强霸占了这个寡妇,这个孩子应如何自处?”

“如何自处?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孩子若自行离去,难免冻饿而死;若认贼作父,这豪强对其有了养育之恩,日后为母报仇时,又如何下得去手,确实是两难也!小九又如何看?”卢谧反问汤小九道。

“这个问题本没有答案,秉持本心就好。”

汤小九问了卢谧两个古怪的问题,就是想看看老夫子是否迂腐,若真是迂腐透顶的老顽固,说死也不会拜他为师,现在看倒没有这层顾虑了。

“小九还有一事想请卢伯伯应允!”汤小九想了想说道。

“你这娃娃,事还挺多的,问我几个问题,分明是存了考校老夫的心思,罢了,且说说看!”

“我若是拜卢伯伯为师,是想增广见识,一时还不想参加科举!”

“你……”卢谧楞住了,不只卢谧,一桌的人都惊呆了,还有不想做官的人。

“不要误会,我只是暂时,暂时不想而已!”汤小九忙不迭的解释。

卢谧被气得不轻,自己是堂堂的贡生,宁远县学的金字招牌,多少想做官的人都千方百计想拜到自己门下,这回倒好,来了一个不想做官的夯货!

这个节骨眼上,旁边的人也不好轻易插嘴。

卢谧慢慢的冷静下来,汤小九不想做官,这也正是他的奇异之处,他若如常人一般,自己或许还看不上眼咧!再说了,人家只是说暂时不想,还是从长计议吧。

“人常说,学而优则仕,你若志不在此,老夫也不强求你!你还有什么问题么?”卢谧又问了下。

“小九没有了!”说出这句话,汤小九似松了一口气。

“既然没有了,那现在就拜师吧!哈哈哈!”卢谧哈哈大笑起来。

不是说要挑个黄道吉日么,莫非已经等不及了,要我拜完师之后马上整治我吧!汤小九突然想到了这一点,身子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唉!选日不如撞日,今日就正好,兄弟啊!没想到陪你出来看看热闹,还收了一个徒弟!”卢谧高兴的对黄甲长说道。

“这倒是意外之喜,小弟在此先祝贺卢兄了!”黄甲长也高兴的说道。

饭只吃了一半,就莫名其妙地举进了一个收徒仪式。

众人皆站了起来,走到了屋角,把中间空了出来,黄甲长搬过一把椅子,卢谧坐了上去。

“先生在上,请受弟子汤世信三拜!”汤小九说罢,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又端起了酒壶,将酒盅倒满,双手捧到卢谧面前,“弟子汤世信向先生敬酒!”

卢谧伸手接过酒盅,仰头一口喝掉了。

“小九啊,你既拜我为师……”卢谧顿了一顿。

莫非先生要送我礼物,果然是不亏呀,能送什么呢?看了看先生,腰间还系了一个玉佩,莫不是这个?

汤小九正在胡思乱想,卢谧接着说道,“你乱看什么呢?”

“弟子不敢,愿聆听先生教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你虽意不在仕途,但用心学习,总是不会错的。就如你名中的信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义礼智信五常也,乃安身立命的根本,当慎学之!三纲么?”

卢谧突然想起来刚刚汤小九问的梁山之事,若天子昏庸,百姓奈何呀!

“三纲日后慢慢再与你言说罢!”

汤小九听后点头称是。

卢谧见众人把汤小九今日钓的鱼都煮了吃,预料束脩暂时也交不了,“束脩之事也不急,待你哪日钓到一条大的再给为师也可!”

“现在家里还有几条鲫鱼,是前些天存下的,幸好没让人给一起盗走,小九这就给先生取过来,先生可不要嫌小啊!”说罢汤小九与汤三快步回了家,把水缸里的鱼清了清,选了十条大的,装在桶都拿了来。

这时众人已重新坐好,接着吃席。

卢谧目前还住在黄甲长家,接过了汤小九的鲫鱼,不嫌水凉还伸手摸了摸,“不错不错,还都挺大的,比为师钓的大多了!”

“先生也会钓鱼?”汤小九随口一问。

“钓鱼也是一件雅事,昔日姜子牙垂钓在渭水,得遇文王,又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小九,你道为何?”

“自然是姜太公钓鱼用的是直钩,且不挂香饵,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姜太公还说了一句话,先生可知晓?”

“莫不是,负命者上钩来!哈哈!这个也是那位邱道长教与你的吧?”卢谧哈哈大笑。

“那是自然,有些典故真正的钓鱼人都应知晓。”

这边师徒俩个聊的正高兴,旁边的众人纷纷敬酒,汤三是拜谢卢谧收了自己儿子为徒,其他人则是祝贺卢谧收得好徒弟,名师高徒相得益彰。

又吃了一盏茶的时间,卢谧仿佛突然间想起了什么。

“小九,今日窃盗之事,你若没有见到古氏兄弟掉落的米粒,亦或是他们只窃走了铜钱,可还能找出他们?”

“自然还是有办法的。”汤小九看了一下一旁帮着端汤盛饭的古氏兄弟,“古有年,去打一盆清水来!”

待清水端过来,又令其把脚下的布鞋脱了一只,泡在水里。不多时,鞋上的污渍泡的松软脱落了,鞋面和鞋底有星星点点暗红与墨绿的颜色附着。

“先生,你看这个!”汤小九拎着一只湿漉漉的布鞋拿到卢谧眼前。

“哦,这是他们俩个行窃时沾上的狗血,你家的狗不是被打伤了么?”卢谧只注意到了暗红的颜色,以为是狗血。

“先生再仔细看看,最好能闻一闻!呵呵!”

卢谧亲手拿过布鞋,仔细看了看,又贴近闻了闻,“有一股汗臭味!”

黄甲长也凑过来闻了一下,“确有汗臭味!”

“唉!有汗臭味说明红色的不是狗血,不然就是腥味了。告诉你们吧,这鞋上有两种颜料,一个是靛青,一个是水朱。不只古有年,古有志脚上的鞋也有!”

“这就是说只要去你家的人,鞋上都有这两种颜料,还真是神了!小九,告诉毛二哥是怎么做到的!”汤小九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兴趣,这毛二忍不住开口问了起来。

汤小九笑而不答。

又吃了一阵,卢谧与黄甲长是酒足饭饱,遂起身与众人一一道别,卢谧拉着汤三的手说道。

“汤贤弟,小九是你的独子,但是不可过于溺爱,平日里要好生管教,他虽然聪明,但脑中一些想法大异常人,君子一世,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九现在正是打根基的时候,一定要引其上正途,不然大器难成!日后你家中有什么难处,可来找我这兄弟,甲长虽说不是什么官,但乡里之事,他的话还是能作数的。”

汤三听后不停的称谢。

卢谧又看了看汤小九,“你这娃儿,忒过顽劣!你不是想要礼物么,待得今年四月,最迟不过五月,我使人来寻你。”

说罢卢谧摘下了玉佩。

“到时这玉佩作为信物送予你!”

“先生,那我先看看行么?免得让人调了包,先生倒是无所谓,于我可是个大损失,呵呵!”

“好吧,好吧!就让你先看看!”

汤小九伸手接过了玉佩,只见这玉佩比手掌略小,绿白两色,外侧是一个圆环,内侧镂空雕着一朵盛开的莲花,喻君子德行如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也不知道值多少钱?汤小九一边想一边把玩着玉佩。

看汤小九随意拿着玉佩,一旁的黄甲长急了。

“小九,且小心些,切莫弄坏了,值十几两银子咧!”

“先生好阔气!两亩地随随便便就挂在身上!”汤小九嘻嘻笑道。

“兄弟,不用管,都随他玩,反正坏了也是他自己的!”卢谧说道。

汤小九看过了玉佩,又恭恭敬敬地还给卢谧。

卢谧深深地看了汤小九一眼,与黄甲长一同向汤三等人拱了拱手,带着随身的小厮,拿着汤小九送的鱼回去了。

剩下的众人回到古家重新又吃了起来,菜不够就往里面添汤,十几斤的白米饭也没剩下多少,连卢谧那桌剩的半壶酒也分着喝掉了。一直闹到戌时末才纷纷散去。

古氏四人忙了小半日,这才捡了一些残汤凉饭吃了。

古郭氏在一旁只是低声哭泣,古有年叹了口气对古有志说道。

“兄弟,你也看到了,往日里羡慕哥哥喝酒吃肉,你是只见过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呀!”

古有志用手摸着被打得红肿的头,“哥哥,日后还有何打算!”

“贼是没法做了,这回漏了底,大家都防着你我,须得好好想一想,守着这一亩二分薄田,如何过活呀!”

“古大郎,你不要脸,还想着偷东西!”一旁的古郭氏插嘴说道。

“闭嘴,你个懒婆娘,当年老子瞎了眼!花一亩半地作彩礼娶你,还指望你带回点嫁妆补贴家用,你那不堪的老子倒好,转手就把地过给你那短命的兄弟,一文铜钱都不曾打发来,哪天惹得老子火起,把你卖到窑子里去!”古有年怒吼道。

“大哥,你消消气!”古有志一看要吵起来,连忙劝道。

古郭氏听了夫郎的话,许是有些害怕,躲在角落里不再言语。

“爹爹、四叔,我看不如学汤家去河里钓鱼,他一天钓二十斤,我们钓二斤三斤也好。”古宁儿在旁开口说道。

“钓鱼,谈何容易啊!打鱼捞虾,不能养家。有几个人靠钓鱼发了家,宁儿,哎……不对啊!汤小九怎么能钓如此多的鱼,大正月的,天寒地冻,鱼儿潜在水底根本不动的!”古有志突然想到汤小九钓鱼的事。

在世人眼中,钓鱼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那高人名士,以钓鱼为趣,另一种则是泼皮无赖,以钓鱼来打发时间。鱼获也是不确定,运气好一天能钓上两条,运气不好三五天不上一条鱼也是常有的事,更不要说深秋、冬季和早春,鱼根本就不咬钩。

“大哥,看来宁儿说的也有些道理,汤小九能钓到鱼,他的钓技不是不外传么,我们就偷偷的学,哪怕只学会一两成,只要冬季能钓到鱼,还怕夏季没有么?”古有志转念一想接着说道。

“好吧!兄弟,你我再少凑点钱,去墟市买些鱼钩和钓线。宁儿,从明日起你什么也不要做,把汤小九盯好了,看看他家是怎么钓鱼的,老子就不信了,我古家几个大男人还不如一个奶崽们!”古有年恶狠狠的说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末之钓鱼佬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