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染织工起义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9958字 发布时间:2024-05-15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唐穆宗暴卒,敬宗在宦官梁守谦王守澄扶持下继位唐敬宗童心未化嬉戏无度根本不把国家大政放在心上敬宗即位的第二个月,率领内侍往中和殿击球越日,又至飞龙院蹴踘又越日,召集乐工在踘场奏乐。从此昼与内侍游戏,夜与后宫宴狎。敬宗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优礼有加对左神策军中尉马存亮不闻不问。

敬宗热爱马球名声不仅传遍皇宫,甚至越过宫墙,传到了长安城的市肆之中

张韶染署里的一名役夫,专进贡朝廷的丝织品印染。有一个算命先生叫苏玄明,跟张韶关系不错。一天晚上两人喝酒,苏玄明跟张韶说:“我给你算了一卦将来会坐在皇帝宝座上跟我共进晚餐。目下正是发迹的日子,你想皇帝昼夜游猎,时常不在宫中。你现在不乘此图谋大事,待何时?

听后大笑道:你是卜人,我是染工,如何走得朝门,坐得上龙廷,真正白日做梦,十分可笑!玄明正色道:我的卜课很是灵验,你不闻姜子牙钓鱼,汉沛公斩蛇,后来二人拜相称帝名闻古今,难道我等不及古人么?张韶一听点头说道:我做皇帝你拜相,一刻也是好的。两人密谋许久,制订了一套缜密的行动方案。

却说印染在宫中的染署进行,但是染材却要从外面运进宫中。张韶是染署的役夫,平时经常运输染材入宫,因此和守卫们混得厮熟。张韶和苏玄明私下里游说染署里的染工,许诺他们占领皇宫之后,不光能吃香的喝辣的,还有大批的财宝可以劫掠。染工胆小怕事,苏玄明鼓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你们这些土老冒儿!即使失败了,你们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就这样两人纠集了一百多人。张韶叫他们将兵器藏在制作染料用的紫草里,然后一行人便朝皇宫进发。

紫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高只能长到二尺多,再多的紫草也不可能把车轮压得嘎吱嘎吱作响。一位门役生了疑心就上来盘问。张韶本来心怀鬼胎,一遭盘问立即惊惶失措。他忙抽刀杀门役接着让部众拿起武器,众人大声喊叫着向皇宫冲去。

当时敬宗正与宦官、宫女在一起踢球,忽见几个小宦官惊失措地跑来报告,说前边有叛乱,已冲入宫中,现在正朝这儿赶来。敬宗一听吓得面如死灰,下令宦官立即关闭大门。大门刚关上,张韶等人便搭人梯爬上围墙,并有几个人跳下墙来与禁军交战。宦官、宫女们吓得不知所措,敬宗吩咐侍从赶快护驾到粱守谦营中避难。当时右神策军离御寝较远,左神策军离御寝较近,随从宦官劝右神策军太远,在路上怕不安全左神策军较近,我们不如去左神策军。敬宗一听有理,便率领随从狼狈不堪地逃出寝宫。

左神策中尉马存亮听说敬宗到来,急迎驾捧足涕泣,接着自负敬宗入营,立遣大将康艺全带领骑卒入宫讨贼。

小皇帝惊魂初定,忙说和奶奶还处于危险之中马存亮立马派五百骑兵接来两位太后。李湛这提着的心放到肚子里。

张韶等人冲入皇宫后把禁军杀散,接着冲进清思殿张韶见富丽堂皇的御殿光彩夺目,便与算命先生苏玄明同步坐上御榻。两人把酒当歌,慨当以慷。张韶兴高采烈地苏玄明说:“你小子算得真准!现在我已做过皇帝,你也做过宰相,我们可以一起出去了。苏玄明吃惊地张大嘴巴说道“难道你进来就是为了这个?

韶起座道:这宝岂可长据,倘禁兵到来如何对敌?张韶和苏玄明面面相觑苏玄明这才发现两人的沟通出了问题——苏玄明本来想鼓励张韶一番事业,张韶只想与自己来皇宫吃饭!

这时马存亮已经调兵遣将,派左神策大将军康艺全、将军何文哲连同闻讯赶来的右神策大将军康志睦、将军李泳等人合兵一处,向染工们发起了最后的总攻。一百多人的乌合之众怎么抗衡得过正规军?三下五除二,义勇军全军覆没,张韶和苏玄明死于乱军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此灰飞烟灭。

这晚宫门闭,敬宗留宿左军,中外不知所在。第二天黎明,在左右神策军的护卫下,李湛凯旋还宫,然后论功行赏,论罪行罚:马存亮功劳最大,给了他二百户做食邑,梁守谦也跟着升了官;守卫宫门的宦官本来应当处死,最后改为杖刑。

这就是著名的染织工人谋反事件,张韶为了验证一下朋友的预测,赔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本来好的一件事,最后化成血腥的悲剧

敬宗时有个假太监名叫刘克明,他是大太监刘光的干儿子,凭借刘光的势力进了宫,成了一名太监。但是他与其他太监不一样,他没有净身,当时还是太子李湛特别喜欢玩,于是刘克明就陪玩,时间一,刘克明就受到太子的喜爱。

得到太子的喜爱之后,刘克明开始在后宫之中呼风唤雨,宫女知道他不是真正的太监之后,纷纷献身于他,每天晚上都有不同的宫女为他侍寝,他的生活比皇帝还要滋润李湛登上皇位之后,整日不理朝政,每天只知道游玩,对后宫的三千佳丽也不管不顾,于是刘克明不再满足于宫女,而是将魔爪伸向了后宫的嫔妃,时间一长,后宫便成了他的天下,后宫里的女人都围着他转。

后来有一次刘克明陪皇上打猎,皇上不小心一箭射在的大腿上,刘克明假太监的身份败露,找人一起杀死了皇帝,那个时候李湛才18岁。

刘克明杀死皇帝之后,冒出一个更大的想法,那就是掌控朝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刘克明伪造遗旨,拥立当时的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太监王守带着大批兵马攻进了皇宫,刘克明投井亡,绛王李悟被杀王守澄拥立李昂为帝,即唐文宗改年号为太和

唐文宗选择用宦官来制裁宦官,,扶持另一个宦官仇士良,杀死了王守澄,其势力土崩瓦解,可仇士良又坐大,接手王守澄的势力,成为新的危害。唐文宗养虎为患。面对这样的局面唐文宗颇为无奈,借祥瑞之名召来忠于皇权的群臣及少部分兵士,再命人找来仇士良等太监。不巧的是仇士良刚好看到暗中埋伏的兵士钢刀,果断地选择挟持皇帝唐文宗,调来自己的嫡系军队神策军,命其关闭城门,屠戮朝臣,整整一个晚上,遭杀害的大臣千,文武百官差不多被杀绝了。

唐文宗在位时不好女色、勤勉听政、厉行节俭,革除奢靡之风,致力于复兴王朝大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人掌握朝政,唐文宗要权力没权力,要自由没自由,皇帝当得比太监还难受。

一直到临死前,唐文宗还在为皇位继承人选发愁。

他是在哥哥被杀后由宦官拥立的皇帝,所以即位以来,他始终希望把皇位继承权归还给唐敬宗的长子晋王李普。可天不遂人愿,李普五岁那年因一场疾病而夭折。

唐文宗生有二子,次子李宗俭早夭。李普死后,他就只能将自己的长子鲁王李永立为太子。但唐文宗的宠妃杨贤妃并不喜李永,而且不断陷害他,最后李永被幽禁而死。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抑郁成不能床,叫来宰相杨嗣复、李珏二臣,嘱咐他们辅助太子监国。仇士良、鱼弘志后立即伪造遗诏,废太子为陈王,并派出一班神策军士兵去迎接安王李溶

这班士兵都是一没文化的粗人,听到命令后匆忙来到十六王宅,可是不知道迎接哪位亲王了。一群人站在王宅门口面面相觑。仇士良反应还算快,一个信得过的手下追去然而这个人是个脑子明白嘴上讲不明白的笨蛋,到了王府门口嘴张半天,才傻乎乎地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神策军听到后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清到底该接谁。这时王府里的安王和颖王听到外边的喧哗,但他们在没有确定到底是谁之前都不敢贸然行动。

就在两个大男人发怵的时候,颖王王美走出王府她极其镇定地满脑子浆糊的神策军说道你们听着,所谓大的就是颖王殿下。你们睁大眼睛看看,颖王殿下身材魁伟,当今皇帝都称他为大王。你们的仇公公也和他一起喝过酒是生死之交拥立新君可是头等大事,你们出了岔子要被杀头的!众人一听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这个女人说的是真是假。王美立即转身回府把隐藏在屏风后边的李炎推到众人面前。果然李炎高大魁梧神策军被忽悠住了,于是护送李炎来到少阳院。看到李炎,仇士良恨不得一头撞墙。但现在只好将错就错,册立颖王为皇太弟。

210日,文宗李昂带着无限的惆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一岁。

李炎生于公元814年(元和九年),二十 七岁之前,他一直兢兢业业做王爷,任凭皇位在父亲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手里转来转去李炎一次去邯郸自助游,偶然识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仅艳惊四座,而且歌舞俱佳,李炎喜欢得不得了时便决定为她赎身,然后带回自己的王府。这位歌妓就是上文提到的王美人。

唐武宗即位后,对仇士良、鱼弘志始终保持阳示尊宠,内实嫌之的态度,遇事对仇、鱼二人言听计从,但一直憋着报复之心。

仇、鱼二人为了将自己的从龙之功扩大化,又向唐武宗翻起文宗朝的陈年旧账:据说除了陈王李成美曾被唐文宗定为皇位继承人,唐文宗的宠妃杨贤妃也曾选中一个继承人,即安王李溶。杨贤妃与其亲戚、宰相杨嗣复合谋,打算利用朝臣集团将唐文宗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换掉。待李溶即位,杨贤妃便可以先帝后宫之名,晋升为摄政太后,从而开启弘农杨氏外戚干权的新局面。

仇士良、鱼弘志故意提起这些旧事,无非是想拔高宦官集团的影响,打压朝臣集团。唐武宗放任宦官集团打击异己,甚至唐文宗的妃子杨氏、陈王成美、安王李溶等潜在的政 治对手全部赐死。

有些人看不惯唐武宗的倒行逆施,谏议大夫裴夷直冒死进谏称,现在唐朝的国家体面要紧,陛下宜速行丧礼,早议大政。先办完先帝唐文宗的丧仪再说,不必如此着急进行打击报复。

然而,唐武宗还需要利用仇士良等人来增加自己的威权,又怎会听进裴夷直的逆耳忠言?

于是唐武宗说他党附杨嗣复,将他贬为杭州刺史,随后又贬到荣市安置。唐武宗的表现,仇、鱼二人坚信没有选错新君人选。

为了让宦官集团更加相信自己的无能,唐武宗又为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首领加官进爵,以诛杀异己、维护皇权有功,加封鱼弘志为韩国公,仇士良为楚国公,升任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这样,原先仅为左神策军中尉的仇士良就得以凭借新职,名正言顺地统管皇宫禁卫诸军,监督检察禁军军官。

左右神策观军容使的职位听起来很高大上,可这些年坐在此位置上的宦官多半命不久矣。这一点仇士良十分清楚。在他之前,他的死对头、文宗朝大宦官王守澄也曾凭从龙之功获得该荣衔。而王守澄最终被赐死,就是由仇士良和唐文宗联手褫夺其禁军兵权造成的。

仇士良对唐武宗的任命十分惶恐,赶紧上表称病,可唐武宗却尽力表现出一副无知的面目。他白日里与道士们讨论玄学、研究长生不老秘术,晚上则抱着宠妃在宫里花天酒地。

唐武宗的放荡不羁,反倒让仇士良找不到生事的机会。

唐武宗果真擅长捧杀人。仇士良骤然得势后,宦官集团内部立马呈现分裂态势。

仇士良刚坐上观军容使宝座,他的死对头、大宦官、知枢密刘弘逸和薛季棱就开始计划取他性命。刘弘逸和薛季棱是唐文宗在世时最信任的宦官,他们见证了唐文宗晚年立储的全过程,也对唐武宗登基的暗箱操作了然于胸。刘弘逸认为发动清君侧取代仇士良,进而推 翻唐武宗统治,才能对得起文宗生前的信任。

于是,开成五年(840)八月十七日,刘弘逸联合薛季棱发动护灵禁军,在唐文宗的葬礼上突然倒戈,准备先杀仇士良、鱼弘志,进而废黜唐武宗。刘弘逸的计划很周密,可此时的唐武宗早已登基半年多,君臣名分已定,刘、薛意欲废立君主,显然得不到朝臣们的支持。因此刘弘逸、薛季棱等人刚动手,就被兵部尚书王起、山陵使崔郸手下的卤簿诸军所杀,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尽管这次事件并没有证据证明宰相杨嗣复、李珏参与其中,但唐武宗也把二人列为有罪之人,将他们削了相位,贬出中央,彻底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宰相职位一下子出缺两人,唐武宗自然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晚唐时期,在宦官主政内外的同时,文官集团内部也出现了长达40年的政 治博弈——牛李党争。那时,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结成了一个专司聚拢科举人才、排斥异己的朋党集团牛党,他们素来与出身世家的官僚政见对立。他们利用宦官想掌权的心理与之联盟,共同对付世家出身的官僚。而世家贵族也不乏才干能臣,他们如法炮制,效仿牛党成立李党。两党政争形同水火,为此,唐文宗在世时曾无奈地感叹: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杨嗣复、李珏正是牛党的骨干。史载,杨嗣复作为权德舆的门生,多年来与牛僧孺、李宗闵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他们的去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代表庶族利益的牛党。所以唐武宗顺势邀请李党党 魁李德裕回朝任首席宰相。

令仇士良、鱼弘志没想到的是,李德裕此番回朝,要的不是牛党的命,而是宦官的权。

开成五年(840)九月,李德裕回朝拜相。这是他第二次位列百官之首。在此之前,他早于唐文宗时代凭借治理西川之功,得宰相裴度推荐主理凤阁。后因其为人正直,得罪了文宗的亲信大臣李训、郑注等人,遭贬外放浙西,也由此因祸得福,躲过了甘露之变的冲击。

李德裕向来敢于实话实说。此次回朝之初,他针对唐朝政局对唐武宗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要使政在中书,保证三省的宰相能像过去一样各司其职,避免政出多门,防止宦官干政;其二,朝廷所选用的宰相,必须是正人,这样才能使贤者得尽其力;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无论何时,唐武宗都需要对他保持十分信任,要使君臣无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谗邪乱政

李德裕的一番话,如明灯般为渴望集权的唐武宗指明了道路。但不得不说,这或许只是李德裕这位朋党首相的自我标榜。因为在此之后,借着维护皇权的名义,李德裕以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又与大宦官、枢密使杨钦义、刘行深搅和到了一起,大肆任用李党成员,打压牛党,打压科举。

面对李德裕的行径,唐武宗并未阻拦。在他看来,只要能收拢皇权,委政李党也并无不可。

李德裕没有辜负唐武宗的信任。他上任后立即以宰相为中心给三省加权,同时发挥李党的作用,在朝中培育自己的势力,为日后从宦官集团手中夺权奠定了基础。仇士良等人初时并未在意李德裕的回归和把权,毕竟无论牛、李上台,宦官集团都是文官集团内部夺权时最重要的外援。只要有共同的利益,敌人也能成为朋友。

可仇士良逐渐发现,唐武宗对李党的信任已经远远超越了利用

唐武宗性喜行猎游宴,即便成了九五之尊,依旧保持与武士角力的习惯,并常常邀请长安城内的地痞无赖进宫,与自己谈天说地。这在仇士良看来,正是皇帝玩物丧志的表现,是好事。然而某次唐武宗自泾阳县打猎归来,因为回城时间较晚,被出身李党的谏议大夫高少逸、郑朗堵在紫宸殿内。唐武宗不但不生气,事后还专门找到李德裕等宰相,对高、郑二人大加赞赏,请李德裕多推荐一些忠直之臣入朝,好让自己效仿唐太宗。

唐武宗如此大反常态,仇士良等人看在眼里,终于意识到,李德裕的出现使得宦官们正在失去皇帝的信任。

仇士良当然不甘失败,很快,机会来了。

会昌二年(842)四月,群臣倡议,给唐武宗上尊号。这在唐代属于皇帝加强皇权的大事,所以唐武宗钦命李德裕主理尊奉事宜,并令仇士良安排神策军负责安保工作。

按照惯例,给皇帝上尊号,需要提前准备敕书,并在典礼施行当日大赦天下。不知道是不是仇士良的故意安排,神策军中却传出一条小道消息,称宰相李德裕与户部、度支使等商议,即将于下一年度削减神策禁军的衣物和军饷。该项旨意内容将在皇帝大赦当日随敕书一同发布,昭告天下。

神策军本为西北戍边部队,因安史之乱后禁军溃败,才得以凭借卓越的战斗力从野 战军逐渐升格为长安禁军,并借助强大的军势,震慑各地不臣的藩镇。为此自唐代宗起,犒赏神策军、笼络军心就成为每任皇帝登基后必做的大事。

小道消息把李德裕描绘成离间皇帝与神策军关系的佞臣,引起军中将士骚动。仇士良见机赶紧向神策军传话,称此消息若属实,他必将在典礼当日带领众将士讨回公道!仇士良胸中想必又燃起了废立皇帝的热情,可这回还没等他准备好一切,神策军就收到了宫中的旨意:赦令自朕意,宰相何豫?尔渠敢是?简短的十三个字,唐武宗既表明了自己支持李德裕的态度,也在神策军中彰显了自己有担当的形象。
当然,这道简短的圣旨还间接剥夺了仇士良控制神策军的权力。
不得不说,唐武宗这波一石三鸟之计用得实在高明。经此事后,仇士良威信尽失,不久后便称病致仕,退出朝堂。

仇士良走了,唐武宗终于可以做回真正的皇帝了。

他和李德裕都期盼唐朝中兴,可在晚唐波诡云谲的政局里,除了宦官干政,藩镇割据也是一大毒瘤

会昌三年(843),潞州(今山西长治)传来异动。就在唐武宗集中精力对付仇士良时,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病死了。

刘从谏是前任昭义军节度使刘悟的儿子,早年随父起兵斩杀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后来刘悟得朝廷嘉奖,当上昭义军节度使后,他又帮乃父经营藩镇,并在刘悟去世后,效仿成德、魏博、幽州军镇的世袭制度,自领留后,自掌兵权。刘从谏向来与宰相王涯交好,在后者的影响下,他前半生忠于朝廷。但自从仇士良在甘露之变中将王涯列入郑注、李训一党杀害后,他便彻底与朝廷为敌,临终前还特地嘱咐侄子刘稹继承昭义军祖业。

刘从谏死后,刘稹秘不发丧,自立为新任昭义军节度使,并派人前去长安求唐武宗派御医。同时逼令监军宦官崔士康向朝廷奏报刘从谏病重,要求朝廷准许他自领留后,管理藩镇的日常事务。由于刘稹使用的这一套方案,刘从谏当年自领昭义军节度使时也用过,因此,朝廷很快意识到昭义军镇有变。

唐武宗当政时期,藩镇节度使但凡有独立之心的,基本都已独立。像刘稹这种铁了心要割据一方的,只要唐朝皇帝点头,一切水到渠成。可这回唐武宗想硬气一把。

接到朝廷的奏报后,唐武宗假装不知刘氏家族的别有用心,先派宦官解朝政带着御医前去问疾,过几日再就刘稹升职加薪一事给昭义军发圣旨:(朕)恐从谏疾未平,宜且就东都(洛阳)疗之;俟稍瘳,别有任使。仍遣稹入朝,必厚加官爵。

这下,可把刘稹整不会了。

事实上,他根本没有造 反之心,只不过想借伯父刘从谏之死尽快完成昭义军节度使一职的内部传承。他也料定唐武宗会像中晚唐其他文弱的皇帝一样,只是派宦官过来走走流程、意思意思,就承认了既定事实。可他却没想到,唐武宗这回做了两手准备。

解朝政还在路上,唐武宗又派了一路特使直赴潞州。到了地方,特使当着军中将士的面,宣读唐武宗圣旨,要求刘氏众人随刘稹入京觐见。刘稹尴尬极了,他不敢受敕命,又不知如何圆谎,便只能将特使晾在营外。

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形下,对于刘稹而言,拥兵自立反倒成了最理性的选择。

问题又抛回给了唐武宗。说实话,要不要围剿刘稹,他也没有主意。此时,他手中仅有一支稍微听话点的神策军。一旦与昭义军开战受挫,不仅会让他丧失好不容易重建起来的威信,更有可能引发其他自立的藩镇对长安群起而攻之,酿成第二次安史之乱亦未可知。

不巧的是,昭义军叛变前夕,唐朝边境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回鹘汗国灭亡,回鹘残部内迁。

在安史之乱中,回鹘曾多次派兵协助唐朝平叛。尽管此后因为唐朝式微,回鹘曾多次借机欺负唐朝,但总体来说,对于大唐帝国的重建,回鹘算是出力颇多的族群。回鹘内迁,按道理唐武宗应该表示欢迎,可此番内迁的回鹘部落实在太多,单是主力部队就囊括了回鹘的27个部落,其中将近一半的回鹘部众都是过去回鹘汗国乌介可汗的亲属部队。他们的诉求也十分明确,希望唐武宗借兵给回鹘复国。而这显然超出了唐朝军队维持边境防务的能力,故唐武宗接到边疆的奏报后,只是派员前往边塞,招抚赈济回鹘南下各部,并规劝他们听从乌介可汗的领导。仅此而已,并未派出一兵一卒。

眼见得不到唐朝政府的正面协助,乌介可汗勃然大怒,率兵造 反。还好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出兵围剿,回鹘残部才未在唐朝边塞掀起更大的风波。

内外都不安稳,要不要出兵围剿刘稹,问题变得十分棘手。
面对唐武宗的问策,李党大臣虽然多数与李德裕进退一致,但在面对生死攸关的国家问题时,却都做起了缩头乌龟,认为:回鹘余烬未灭,边鄙犹须警备,复讨泽潞,国力不支,请以刘稹权知军事。
好在李德裕坚挺住了,他向唐武宗进言道:敬宗不恤国务,宰相又无远略,刘悟之死,因循以授从谏。从谏跋扈难制,累上表迫胁朝廷。今垂死之际,复以兵权擅付竖子。朝廷若又因而授之,则四方诸镇谁不思效其所为,天子威令不复行矣!

唐武宗追问李德裕,有何具体应对方案?

李德裕说,刘从谏、刘稹这套秘不发丧的操作,都是学魏博、成德、卢龙三镇独立时的把戏。眼下,只要不令刘稹与这三镇结为同盟,昭义军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接着,李德裕又给唐武宗支招,让他下圣旨公开承认三镇节度使世袭,再告诉三镇节度使,朝廷准备出兵攻打昭义,但并不打算攻打太行山以东的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年)、磁州(今河北邯郸)三地,所以想请他们帮忙出兵,只要打下来,就归他们军镇所有。这样,将三地作为诱饵,他们的积极性可不比神策军还高?

尽管李德裕的方法引起后世儒士的非议,但对于当时的唐朝而言,这个方法绝对是奏效的。圣旨既下,魏博、成德两路大军就兴高采烈地开赴邢、洺,将刘稹死死地压在昭义镇中。
另一方面,魏博、成德、卢龙等河朔三镇原先就因割据而与朝廷互不对付,经过此次合作,反倒消除了积怨,此后,河朔三镇节度使更愿意以听调不听宣的形式,与朝廷维持着相对和谐的从属局面。

随着帝位逐渐稳固下来,唐武宗总算可以憧憬一下中兴的画面了,但长安城内却突然流传起一则奇怪的谶言,内容是: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

黑衣者,即僧人也。十八子,则又与李唐国姓相合。至于昌运方尽,既可以看作是唐朝昌盛之国运将尽,也可以解读为唐武宗会昌时代即将终结。无论何种情况,这则谶言都预示着唐武宗的帝运将尽,佛门将有圣天子横空出世。

唐武宗对此惶恐不安,唐朝的寺僧们就跟着遭殃了。

会昌五年(845)四月,唐武宗下令拆毁全国寺庙。随后,他又规定帝都长安只能保留4座寺庙,每寺留僧10人,洛阳留2寺,其余节度使治州只能各州留1寺,而刺史所在州则一寺不留。全国僧尼皆令还俗,所有废寺铜铸的佛像、钟磬等全部销熔铸钱,铁铸的则交本州销铸为农具。由于这次灭佛事件对唐朝乃至中国佛教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后世将其称作会昌法难唐武宗灭佛

事实上,灭佛之事并非唐武宗冲动之下作出的决定。
会昌法难开始前,他就已经偏信道教,憎嫉佛法。早在颖王时代,他便借着宗室身份,常常跑进宫内与道士赵归真论法。那时,赵归真是唐敬宗身边的首席道士,道法精湛。即位为帝后,他又第一时间召道士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长安大明宫麟德殿)修金箓道场,并亲自拜赵归真为师,与他于九天坛亲受法箓。透过这层关系,赵归真有更多的机会在皇帝面前诋毁佛教,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每及此时,唐武宗总是点头称是,并表示:我高祖、太宗,以武定祸乱,以文理华夏,执此二柄,足以经邦,岂可以区区西方之教,与我抗衡哉?

为了彰显对佛、道二教的一视同仁,早在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唐朝法律就有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田二十亩,僧尼亦如之的规定。此后,大量的人丁、土地被纳入寺院私有,直接造成唐朝税源的减少。这在太平盛世时问题不大,可唐武宗亲政时,唐王朝已被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当权这三场乱象折腾得半死不活,在此情况下,削平寺院经济似乎也是拯救大唐的一剂猛药。

于是唐武宗推行“灭佛”政策,下诏把全国佛寺拆了。

这可把天下僧尼急坏了。在江南,有座寺庙的和尚担心佛像被毁,于是想到一个法子,他们将大殿中的佛像抬下来,加上冠巾,送到附近的道观,请道士们保管。道士们二话不说,仗义相助,将佛像暂留寺中,对外宣称这是一尊“老子像”。

 

不久后,道观的香客察觉其中端倪,在这尊伪装成老子的佛像旁题诗:“赤土坡头古寺基,老君元是一牟尼。时难只得同香火,莫信他人说是非。”这是说,大家都知道这尊像是怎么回事,但仍对其照拜不误,不管是什么像,灵验就行。

唐武宗灭佛后,大量僧侣、奴婢无处可去,朝廷便将他们编回原籍,充作国家两税户,并给还俗寺僧提供两条出路:当兵或种田。只要寺僧同意回乡种田,朝廷便无偿给他们每人发放十亩良田,让他们按时耕种,按时交税。

会昌灭佛后,唐朝国库收入暴涨。截至会昌五年秋,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计税户4955151户,纳税人数比元和中兴时期增长了两倍多,堪称是安史之乱以来唐朝国力最盛时刻。

可是,谶言里边提及的黑衣天子理国,还是在唐武宗心里埋下了恐惧的种子。他执着地认为,黑衣天子要推 翻他的统治,前提是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而只要他自己长生不老,谶言不就不攻自破了?

于是为了长生不老,他一头栽进了赵归真的炼丹延寿计划中。

众所周知,在唐武宗之前,唐朝历代君主普遍有服食丹药的经历。其中,太宗、宪宗、穆宗、敬宗还因服食丹药过量致死。唐武宗是宪宗之孙、穆宗之子、敬宗之弟,先帝们相继暴毙,他当有所耳闻,又怎会轻易重蹈覆辙?

赵归真总有办法。他告诉唐武宗,仙人与凡胎不同,成仙就要脱胎换骨,所以服食了丹药,身体不适是正常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