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文人故事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8204字 发布时间:2024-05-14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的时候,大家肯定都读过《悯农》这首诗教育我们珍惜粮食,理解百姓疾苦;可是很少有人了解这首诗作者是谁,更不知道他后来竟然成为一个祸害百姓的大贪官。

这首诗作者名叫李绅,他的父亲曾是乌城县的一个县令往上追溯,他的曾祖是中书令李敬玄,也算是有点身份的人。

李绅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生活十分艰难,饱尝社会的苦难。李绅幼年时就表现出自己惊人的天赋,善于写文作词,因此结识了一大批颇有文采的好友,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有交往,他还为元稹的《莺莺传》作了一首《莺莺歌》,流传甚广。

李绅不仅天赋绝佳,而且十分好学、勤奋上进,最终在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的职位。

李绅当官之后,很受皇帝欣赏,被升为翰林学士。有一年,李绅回乡探亲,正好遇见了他的同僚浙东节度使李逢吉,这两人同年考中进士,而且还是好友,自然免不了一叙。两人携手走到观稼台上,李绅望着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感慨万千,于是了上面这首诗

李逢吉听后大加赞赏,夸其才学非凡,李绅不禁夸,立马又来了一首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觉得这是在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啊,心中就有了主意回到所住之后,李逢吉让李绅将诗文写下来,赠给他留作纪念。

李绅觉得这小诗不足挂齿,于是又作了一首长诗:

“垄上扶犁儿,

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

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

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

自然家国肥。

李逢吉一看这首也不错,足可以看出李绅对朝廷不满,便拿着诗欣然回京了。

回京之后,李逢吉立马上奏皇上说:“翰林学士李绅对朝廷不满,还写了反诗泄私愤。”说完将反诗呈上,皇帝一看诗当然不高兴,就下令将李绅找来会话。

李绅向皇帝解释说,自己看见百姓农耕辛苦,可是却食不果腹,心中不忍,所以写了这首诗。皇帝听完之后并没有追究,反而封李绅为尚书右仆射。李绅大喜,立即叩头谢恩。

李绅以为是李逢吉皇帝面前举荐了他,对十分感激,还特地登门致谢。可是不久之后,皇帝把李逢吉降为云南观察使,真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按理说李绅同情百姓,应该一心为民办事才对,可是人心易变,谁都不曾想他竟然变成一个贪官。

据记载,李绅没当官之前,有个叫李元将的族叔家中富足,李绅很巴结这个族叔。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李绅做了官之后,气势凌人,李元将不敢以叔叔自居,就在李绅面前自降一辈,自称为“弟”。但李绅不高兴,对李元将威逼施压,李元将只好再降一辈,自称为“侄”。但李绅还是也不满意,逼着李元将自称为孙子”。曾经的叔叔降辈孙子,不知道李绅是否记得当年对叔叔的巴结?

李绅不仅仗着自己管家身份欺压百姓,而且穷奢极欲。据野史记载,李绅极其喜欢一道鸡舌做的菜,这道菜一次就要耗费几百只活鸡,而且一只鸡只取鸡舌这部分,其余的全部扔掉。一顿饭就要花费千百贯钱。但李绅毫不在意,反以为荣。李绅自己的俸禄微薄,哪供得起这样大的花销这些钱自然都是从百姓手中压榨来的。

百姓忍受不了李绅的巧取豪夺,纷纷远走他乡。在当时百姓可是劳动力的代表,人口流失,应该引起重视。但李绅却对手下人说:“这些百姓就像手中捧着的麦子,好的饱满的麦子会留下,那些飘走的都是秕糠。”当年那个写下“粒粒皆辛苦”的人,现在却成了一个把百姓当作秕糠的贪官,可见世事无常啊!

初听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深为感动。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多么长情的告白啊!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写出史上最深情诗句的人,却是大唐第一渣男

或许他不是最有才的,却可能是最帅的,帅得毫无争议,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女子为他死心塌地付出一生。

他叫元稹。

花花世界,何必当真

元稹这一生跟很多女子有过密切的关系。

崔莺莺是元稹的风流史的开端。

遇见崔莺莺那年,元稹22岁。这是他对生活最充满激情和向往的一年,却是崔莺莺遭受变故的一年。

崔莺莺一家孤儿寡母路过山西永济,不巧碰上当地军变痞里痞气的军官看上了他们的财,想要抢过来收入囊中,幸好元稹出面搭救了他们一家。

元稹英雄救美,正值妙龄的崔莺莺跑到他的房间,大胆表明自己的心迹有诗为证:

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就这样,他们陷入热恋之中。

初恋虽然是最美好的回忆,但又常常是最荒唐的。

特别是碰到元稹这样的人,嘴上说得好听,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

崔莺莺虽然家中富有,但毕竟无权无势无法帮我打进官场。

这就意味着元稹是不可能娶崔莺莺的。

一开始,他就想得很清楚。

和崔姑娘缠绵了几个月,元稹有点腻了。

正好吏部的选拔开始了。

元稹毅然决然离开山西奔往长安。

崔姑娘心里明白,这一去很可能就是永别。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元稹头也不回地走了。崔姑娘望着他的影暗自垂泪。

继崔莺莺之后,又一个姑娘很快沦陷。

这个姑娘叫韦丛,是京城名门韦氏的千金。

长得美,家里有钱,有权利,秀外慧中,最关键的是她愿意跟着元稹过日子。

里里外外,韦丛对元稹无微不至,甚至他吃喝嫖赌没钱付账时,她当掉自己陪嫁的金钗,为他换酒喝。

纵然家中有贤妻,元稹依旧花心不改。

在一次出差的路上,元稹假扮崔莺莺表哥,想要敲开她家的门。

这时的崔莺莺已经嫁作人妇。

元稹头脑一热,什么也顾不上。

不过此时的崔莺莺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鬼迷心窍的小女孩了

她愤怒地把他拒之门外,并且写下一首千古名作:

弃置今何道,

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

怜取眼前人。

意思就是你对我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劝你还是珍惜眼前人吧!

元稹受挫之后终于断了念想,悻悻地回家了。

韦丛因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加上多次生育,身体越来越差,在27岁这一年不幸早逝。

为了纪念妻子,元稹邀请大文人韩愈为妻子写墓志铭。

然后自己亲笔写下感人至深的《遣悲怀三首》,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那句人尽皆知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也是为了纪念韦丛。

这个花心的男人,总算痴情了一次!

当然,痴情只是一时的。

妻子死后不久,元稹又继续出入各种风月场

却说唐肃宗至德年间,长安一位名叫薛郧的官员喜得千金,薛郧子嗣艰难半生唯得此女,于是他不仅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而且从小就教她诗书音律假充养子。

可喜的是女公子生性敏慧,八岁便能成诗且洞晓音律,到了及笄之年,更是诗名在外倾动一时。就在她打算觅一位良人谈婚论嫁,父亲却在出使南诏途中感染瘴疠,转眼间命丧黄泉。

父亲一走,孤女寡母生活困顿无依,小姑娘忽然想起童年时父女俩在庭院中的梧桐树下歇凉,父亲忽有所悟,吟诵了一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随后便捻须问她能否续诗。文思敏捷她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时年幼的她看不懂父亲喜忧参半的脸色,如今却恍然大悟,那句暗含风尘之人迎来送往的续诗,明明是无心之言,却偏偏一语成谶。

父亲生前的忧虑最终变为了现实——了一家人的生机,年纪轻轻的她不得已入了乐籍,从官宦之后的良家子,沦落为下九流的歌伎    

 薛涛,字洪度,与卓文君、黄娥、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是裙裾之中的异物,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管领春风总不如的女校书。

薛涛能歌善舞,善写诗词,曾经自创用深红色的小信笺纸写诗,人称“薛涛笺”。

韦皋坐镇蜀地时,薛涛经常出入他的府邸。薛涛和元稹白居易、张籍、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

有一年,元稹以御史的身份来到蜀地。他在长安时就对薛涛的才气和容貌有所耳闻,今日来到蜀地,就想见一见这位绝色佳人。经过司空严绶的牵线,二人得以相见,顿觉相见恨晚。一位是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一位是才华横溢的交际花。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认识没几天就过起了同居生活。这一年元稹三十岁,而薛涛四十一岁,整整大元稹十一岁,是典型的姐弟恋。

薛涛爱上元稹,一是元稹外表长得好,玉树临风,翩翩美男子。二是元稹当时的知名度非常高,共同的爱好,容易产生共同的语言,所以薛涛很快坠入爱河。既然同是诗人,互相表白就不会平常的情侣那样,整天腻腻歪歪地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上。自古以来,诗词都是表达爱意的最好语言。于是薛涛给元稹写了一首情意绵绵的爱情诗:

双栖绿池上,

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

同心莲叶间。

你我二人就像池塘旁柳树上的两只鸟儿,早晨起来一起出去觅食,晚上又一起飞回柳树,双宿双飞。两人就像长在一个荷叶上的两只并蒂莲。这是薛涛对他们俩那段甜蜜爱情的真实写照。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薛涛把自己的人,连同自己的心都给了元稹。

元稹对薛涛也是一往情深,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元稹亲自给薛涛铺纸研磨,薛涛提笔赋诗作画,笔走龙蛇,才气逼人,元稹每每被薛涛的才华所惊叹。两人琴瑟和谐,彼此仰慕。

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两人如胶似漆地相处了三个月,元稹奉旨回京,两人不得不洒泪分离。时间不长,元稹被贬洛阳,随后又被贬到江陵。

妻子韦氏病故,元稹纳了一房小妾,不久也病故了。薛涛听说后义无反顾地从成都到江陵去会晤元稹。本想安抚一下元稹受伤的心灵,两人走到一起过日子。可是不知道元稹怎么想的,反正薛涛在江陵逗留了几天,就失落地回成都去了。至于为啥走的,临走时元稹又给薛涛怎样的承诺,就不得而知了。

薛涛在成都望眼欲穿地等候元稹的消息,怎奈“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薛涛整天掐着指头算日子,就这样等了七年,两千多个日夜呀!等来的却是元稹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士族之女裴淑结婚的消息。也许元稹压根就没有娶薛涛的想法,只是把她当做自己寂寞时的一位红颜知己而已。而薛涛却把自己的身心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元稹。期望大,失望就大。本来大家看好的一对“姐弟恋”,最后却成了陌路

俗话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鱼玄机出生在长安,家世早衰她的父亲虽然读过几年书,腹中有些墨水,但是仕途很不顺遂,当时鱼玄机还叫鱼幼薇,聪明伶俐,5岁能出口,七岁能立物就诗  

多次考试落榜,心情抑郁之下,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到安排完后事,母女俩便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为了生存下去,母亲带着女儿去长安寻找工作。

最后她们在一家青楼里落脚,鱼母以替人洗衣服谋生。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母亲也没丈夫临死前留下的遗言:哪怕省吃俭用,也坚持让女儿读书。好在鱼幼薇很懂事,没有辜负父母对她的期望,当她八岁之时,在长安城中就积累了一定的才名,大家都称她为“长安女诗童”。

古代的青楼,一向是文人雅士去的地方。要想在青楼里获得文人们的青睐,青楼女子必须才貌双全才行。青楼老鸨老早就看出小幼薇是个有才气的美人胚子,为此一直在说服她的母亲,把她送进青楼里好好调教。

小幼薇的母亲摇摇头,拒绝了这个建议。

后来有一天,老鸨见小女孩独自一人在院中玩耍,便指挥手下把她绑走就范。小幼薇拼命挣扎呼救,可是没有一个人上去帮一把。这时只见一个高大的男子暴喝一声:“住手!

鱼幼薇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认识了温庭筠,这个男人也成了她这一生爱而不得的男子。此时的温庭筠将近四十岁,身材很是魁梧,但是样貌奇丑无比,因此得了一个“温钟馗”的外号。但在鱼幼薇的眼中,他就是世界上最的男子。

老鸨一看破坏她好事的男子居然是才名卓著的温庭筠,知道得罪不起连忙赔罪离开了。鱼幼薇得知他就是大诗人温庭筠时,内心不由激动了起来,从未想过仰慕许久的偶像,居然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而且还救了自己!

眼看温庭筠就要离去,小幼薇强烈地感到他这一转身,以后可能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了。于是她连忙跪下答谢救命之恩,并恳请他收自己为徒。温庭筠赶忙扶起幼薇,对于收她为徒的请求有些犯难。因为他平日放纵惯了,连个男弟子都没有,怎么好意思收个女弟子

可是这女孩看向他的眼神,似乎直入了他的内心。不知怎么的,他的心好像被揪住一般,再也无法转身而去。

于是温庭筠转头看着窗外,看见河边的柳丝正随风摆动着,于是他给小女孩出了一道题目:“不如你以江边柳为题作诗一首,作得好的话,我就收你为徒。”

或许是温庭筠刚才的那一抹微笑,给了鱼幼薇无限的动力,不到片刻,她就随口吟出一首诗:

翠色连荒岸,

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

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

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

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一听又是难过又是欢喜,难过的是鱼幼薇的坎坷身世,以及她诗里的那些浓愁,欢喜的是她难得的才华,明明诗中无一字写柳,却又无一字不是在写柳。之后侠骨柔肠的温庭筠不但收幼薇为徒,还送母女俩到他郊外的老宅生活,并给了她们足够的生活费。

此刻的幼薇,多么渴望他们俩能够一直这样走下去。

鱼幼薇在温庭筠的引荐下,长安女诗童的名气更加响亮了。就这样,两人过了一年多的师生时光。

也就在第二年,温庭筠接受了一个连芝麻官都谈不上的巡官职位。

听说温庭筠要去外地上任,十二岁的鱼幼薇哭了好久,她知道自己真的爱上了这个比自己父亲还要大的恩师。

面对鱼幼薇的满满爱意,温庭筠选择了沉默。

鱼幼薇十四岁那年,温庭筠回到长安。

鱼幼薇看到老师回来了,所有的难过都抛在脑后,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能比陪在温庭筠身边更让她开心了。回到长安后的温庭筠,带她一起去看科举的发榜,说是要让她看看那群年轻才俊的风采。

鱼幼薇一眼就看出了老师的用意,不免有些失魂落魄。再加上母亲前不久去世,而且老师始终不愿和自己在一起等原因,鱼幼薇极度缺乏安全感,开始了患得患失的日子。

没几天状元李亿听说大诗人温庭筠就在长安,于是慕名拜访。

谁知一见鱼幼薇便一见钟情。得知鱼幼薇的坎坷身世,李亿便产生了想要照顾她一世的想法。

于是李亿苦苦哀求温庭筠,将学生鱼幼薇嫁给他。

温庭筠考虑到这名状元早已有了正妻,那么鱼幼薇只能做妾,正要婉拒,而站在一旁的鱼幼薇还没等老师表态,便一口答应了下来。其实在她的心里,如果不能嫁给自己所爱的男人,那么嫁给谁都是一样的。

李亿不由得欣喜若狂,他觉得能够娶到才名卓著的长安女诗童在长安说出去都倍儿有面子。

所以,这期间对鱼幼薇是百依百顺。

自从鱼幼薇嫁给李亿后,温庭筠觉得浑身不得劲,就像是心口被挖去了一块那般难受,更是陷入到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为了不触景生情,再次离开长安,从此鱼幼薇只保持书信往来的联系。

随着温庭筠的离开,鱼幼薇慢慢接受了李亿作为自己丈夫的事实,也努力表现得很爱他的样子。可是没人知道她最爱的男人是温庭筠,如今,她也只能将对他的深爱藏在心底了。

没想到李亿是个渣男,他十分畏惧自己的正妻裴氏,另娶鱼幼薇的事情没有事先告知。裴氏得知后怒不可遏,她立马从老家跑到长安,对于鱼幼薇非打即骂。而本来含情脉脉的情郎,此时的遭遇视而不见,甚至连劝阻一声都没有。一天夜里,李亿趁妻子熟睡,悄悄进到鱼幼薇的房间,他提出送她去道观,等到裴氏离开之后再将她接出来。鱼幼薇十分信任李亿,第二天就去长安城郊的道观出了家,取法号为“玄机”。

没想到李亿让她出家,就带着裴氏离开了长安。鱼玄机得知后大哭一场,从此性情大变。她虽然是被骗出家,但是并没有离开道观,从此一改过去清高自爱的性情,开始肆意放纵起来。她在道观门外贴出一块“鱼玄机诗文候教”告示,就象妓院的艳旗一般,顿时观中宾客盈门,香客文人与鱼玄机整日品茶谈诗,相貌英俊者则被她留下过夜。鱼玄机打着诗歌的名义结交男子,将道观变成了青楼。

当时一个落第书生名叫左名扬,因为他的容貌酷似李亿,左名扬便时常留宿在她房中。有一位官人裴澄,对鱼玄机十分爱慕,但鱼玄机非常痛恨姓裴的人,因为她就是被李亿的夫人裴氏赶出来的,所以对裴澄敬而远之。  

有一天观中来了三位公子,还携带乐师。鱼玄机对几位公子司空见惯,可是对那位身材魁梧,举止清雅的乐师陈韪却大动芳心,她频频眉目传情,陈韪哪有不明白的,第二天夜里就悄悄前来,二人如胶似漆。

鱼玄机有一个侍女,名叫绿翘出落得肌肤细腻,身姿丰腴。每天耳濡目染,也学了不少的妖媚本事因绿翘做事机灵,又十分乖巧听话,所以深得鱼玄机的信任和重用。

一日鱼玄机受邀去参加一个春游聚会,出门前嘱咐绿翘说:你今天不要出去,如有客人来,可告诉我的去向。

鱼玄机与朋友们酒宴诗唱,直到暮色四合时才回来。绿翘迎出来道:“陈乐师午后来访,我告诉他你去的地方,他‘嗯’了一声就走了。”

鱼玄机心想:自己经常外出,陈韪总是耐心地等她归来,今天怎么会走呢?再看绿翘,只见她双鬟微偏,面带潮红,举止也有些不自然,于是鱼玄机把唤到房中,强令她脱光衣服跪在地上,然后厉声问道:“今日做了什么不轨之事?从实招来!”绿翘缩在地上回答“自从跟随师父,从来不曾有违命之事。”鱼玄机逼近绿翘,发现她胸前有几道指甲划痕,不由妒火中烧,于是拿起藤条没命地向她抽打。

生气的女人非常可怕,下手自然也不知轻重。没想到竟然将她打死了。

面对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鱼玄机表现得十分平静,平静得让人害怕。就像当年裴夫人容不下她一样,此刻的她比当年的裴夫人还要残忍。有句话说得好:当屠龙英雄变成恶龙之时,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都加倍施加给别人。

事后鱼玄机把绿翘的尸体埋在后院里,然后装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若无其事地继续接客,当有人问到绿翘,她只是淡淡说道:“春雨过后逃了”。

到了蝉鸣蛙叫的夏日,有两位新客来访,酒酣耳热之际,一客人后院里解手,发现有一片土壤上面飞着不少苍蝇,挥之不去。土上无脏物,为何引来蝇聚客人心中生疑,上前挖了下,没想到竟然是一具女尸,受到惊吓的客人赶紧报官。

官衙中派人来挖出尸骨鱼玄机自然成了嫌疑犯。

鱼玄机被带到公堂受审,问案的竟是当年遭她拒绝的裴澄,裴澄鱼玄机怀恨在心自然不会手下留情,于是判处斩刑,同年秋天处决。可怜一代才女,因为一个男子沦落为娼妓,最终改变了她的一生,年仅26岁就芳龄永逝。

爱情,是鱼玄机一生的追求。她喜欢温庭筠,可是思而不得。她喜欢李亿,却被凌辱、被抛弃。她喜欢陈韪,可他却出轨侍女。一身的才华横溢、一身的冰雪聪明、一身的凌云傲骨,最终却抵不过命运的碾压。也许只有温庭筠才是鱼玄机一生的陪伴:只要你回头,我就在那里。

温庭筠第一时间知道鱼玄机被判死刑后,就连夜赶回长安,然而最终看到的是鱼玄机人头落地的一幕,他悲伤不已。就在这时,有人过来告诉温庭筠:“温先生,鱼玄机在临死前,还大声宣告:不管爱她的男人有多少,也不管她有过多少男人,她心中深爱的男人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老师——温庭筠!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温庭筠放声痛哭,悔恨自己把她的一生给毁了。

办理完鱼玄机的后事,年仅六十的温庭筠再无心为官,只想着以酒为伴沉醉青楼。

没过多久,温庭筠就追随鱼玄机而去。

崔郊是宪宗元和年间的诗人。

崔郊年轻时曾寄居在姑母家中。姑母有一婢女,天生一副好容颜,是远近闻名的美人。

崔郊对她一见钟情,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

就在两人你侬我侬之际,姑母却将婢女卖给显贵于頔。

崔郊只是一个穷困文弱的书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人离他而去

在失去爱人的那段日子里,崔郊茶饭不思,很快便消瘦了一圈。

后来他实在抵不住思念,便偷偷传信于婢女,邀她寒食相见。

到了寒食节,婢女果然依约出府。两人在郊外的杨柳下互诉衷肠。这一次的相会没有崔郊的相思之苦,反而更加令他断肝肠
想到以后也许再无相见之日,崔郊痛彻心扉,于是便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诗歌一句便道出了他和婢女悲剧的根源那些王孙贵族一旦看上女子的美貌,便追逐着不肯放手。
着的一句便引用绿珠的典故,突出女子的悲伤之情。
绿珠本是西晋巨富石崇的爱妾,貌美如花,能歌善舞,是当时有名的美人。

后来石崇失势,一直对绿珠有意的孙秀派人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自不肯。

怀恨在心的孙秀建议当时掌权的赵王伦诛杀石崇;而绿珠为了不辜负石崇的一片情意,在金谷园中坠楼身亡。

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说的便是她。

作者这里绿珠便是为了突出那些权贵的霸道他们为了一己私欲,拆散有情人,实在可恨。

平民诗人崔郊只能以诗词来表达对这些权贵的不满,对弱女子的爱怜同情,多的却是无能为力。

这里的萧郎泛指女子的心上人。

据说于頔无意中读到这首诗后,大为感动。

他召来崔郊,又唤出婢女,放二人归去厮守,甚至还贴补了万贯钱财,一时传为佳话。

也是于頔大度,若换了其他心胸狭窄之人,崔郊的这首诗不定会成为他和婢女的催命符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