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再来说柳下石。
柳下石逃出了虎口,按老者指的狭谷绝路,朝黄龙寺走去。
但是,柳下石根本就不知道,有一条老灰狼一直在暗暗跟踪他。
柳下石来到山谷出口观看谷口下面的景象时,忽听身后风声猛至,转身看时,已然来不及拔剑了!
急往一侧闪身,虽让过了头颈,肩头却被老灰狼一口咬住,骨折之声,清晰可听!
柳下石顿时痛得侧身倒在地上直打滚!
老灰狼一口没咬住要害,退后几尺,再次拉开架势,朝着柳下石的喉头扑上来!
柳下石心头苦叫一声“天绝我也”,便绝望地闭上了双眼等死!
……
不知过了多久,柳下石才醒过来。
睁眼一看,柳下石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活着,竟然还躺在一架挂有蚊帐的竹床上。
我这是在哪里?
柳下石试着想起身,却稍稍一动就肩头剧痛,便躺在床上,用另一只手撩开蚊帐,打量着屋子。
但见这是一间宽敞的茅草屋,泥土地面极其干净清爽。
屋中有张破旧却十分干净的大方桌,摆着细瓷茶壶、茶杯。
桌旁放有四只旧长板凳。
再看篾席墙上,挂着一幅大型山水画,画两边各有一轴条幅,两边条幅的文字,恰是一幅对联:
茅舍竹篱隐黄龙
素茶淡饭显真节
啊,这儿莫非是哪位高人的隐居所在?
哦,黄龙?
柳下石一下子记起来了,就在他绝望地闭眼等死时,突然感到一股强劲的热风,同时猛听到一声闷响,还夹杂着焦肉味儿!
趁痛晕前睁眼那一刹,看见一个老者还在收手掌。
但是,柳下石立即就啥都不知道了!
正是那个老者,一掌打死了老狼救下了我!
莫非救我的这位老者,就是桃源坝那个老者所说的当年的那个武生?
柳下石有了一种预感:看来自己大难不死,已经寻找到名师了!
正猜想着,又觉肩头阵阵生疼了,侧头看时,发现伤处已经缠着白布,还夹上了夹板,显然是被精心治疗过了!
这么看,救我的这位恩人,莫非就是桃源坝老者所说的当年那个武生?
嗯,应该是!要不然,一般人怎么可能把我从老狼口里救下来呢?柳下石在心里反复想着。
又过了一会儿,救柳下石那个老者,端来一大碗鸡蛋面条,扶柳下石坐起,示意他不要动手,一口口喂他吃面条。
柳下石还真饿极了,就由着老者给他一筷一筷地喂。
待吃完面条,柳下石问道:“敢问恩人尊姓大名,小生日后定当重报!”
然而,令柳下石十分不解的是,这位老者并不答话,收起碗筷就退了出去。
他咋不说话呢?
难道真如书上所言,高人隐士都是古怪脾性?
柳下石心想,被狼咬时虽然没有能看清这位老者的面容,但看这位老者的样子,肯定就是他救下了我的!
他既然救了我,不会总不理我的,从老人家打狼那一掌看,必有绝世武功,待伤好后,定要拜他为师!
然而一连三天,老者都像头一天那样,只服伺柳下石的汤药茶饭和洗浴卫生,却从不回答一言半语。
到了第四天,老者送来早饭。
待柳下石吃过,老者终于开口了,但却说道:“我家主人吩咐,叫客官即刻离开此地。”
“啊?老人家,您这就叫我走?可是,我的伤还没好呢?”
柳下石着急了,心中又一惊:嗯?刚才老人家说啥?我家主人吩咐?
难道他这么高的功夫,一掌能打死老灰狼,竟然还只是个仆人?
柳下石还在纳闷儿呢,就见老者并不答话,径直走上前来,三五几下,除去夹板,揭开白布,拂掉敷药,催促道:“客官伤已痊愈,当速离此地。”
柳下石听这一说,自然是不由自主地扭头看看肩头,活动了一下臂膀,一下惊呆了——
这肩头曾伤过吗?
三天之前,的的确确被大灰狼咬伤过呀,我自己都还听到了骨头被咬破的响声呢!
这是什么药啊,竟能如此神效?
柳下石赶紧离座,拜倒在地:“恩人救命之恩,小生无以为报!
“劳烦恩人禀报贵主人,小生历尽千辛万苦赶赴黄龙山,就是前来拜师学艺的呀!恩人何以急着叫小生离开呢?”
老仆人赶紧扶起柳下石,慈祥地说:“孩子,你是有所不知,老朽乃听差之仆人,安敢自行作主?
“主人有令,此处不可收留陌路之人,你伤已痊愈,快快走吧!”
柳下石听老仆人一再催他离开,心想,若学不到武功,两家的血仇咋报?
还有,怎么对得起遭了难的红玉妹妹?
想起这几个月寻访名师的艰辛,柳下石不由鼻子一酸,跪着向老仆人哭诉起自己的遭遇来。
老仆人听过柳下石的哭诉,唏嘘道:“孩子,老朽虽然也十分同情于你,但老朽还是作不得主,且待老朽禀报主人后,再作计较。”
说完离开了这间茅屋。
良久,老仆人才跟着一个八旬老者,缓步进到屋里。
但见这位八旬老者,中等身材,稍显枯瘦,但骨格硬朗,步履轻捷,全无老年人蹒跚之态。
再看脸色,却是鹤发童颜,神采弈弈,目光中闪着慈祥的光芒。
柳下石见了,心里想,此老人家看上去一副飘然若仙的样子,必然身怀绝学!
柳下石心里猛然一惊:此刻不拜,更待何时?
于是赶紧倒身下拜:“大师在上,请受小徒一拜!”
“且慢下拜。”
童颜老者扶起柳下石,叫柳下石在桌边坐下,平静地说:“柳公子,你且先将柳、杨两家遭劫的事故,再细细给我说一遍。”
看来拜师有望!
柳下石便条理清晰地把两家山庄遭劫的事说了一遍,其间还掺杂进了慧明大师告诉他的川中形势,同时也说了寻访名师的经历,特别说了他在桃源坝的遭遇。
听完后,良久,童颜老者才仰首道:“罪过,罪过,当朝历代天子,竟然都难逃过如此劫数,以致丢了北宋大半江山!
“偏居南宋后,本欲治川以巩固后方,却派了个乱臣逆子来我天府!
“天意,天意呀!呜呼,我黄龙茅隐宇文真,应该破戒收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