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章 偷做阴生为不收人情
总想不让亲友们知道凤莲生病的事情,终于因为给向霞打电话和让国强送去南京而渐渐传了开来。还在南京时二嫂和向玲就打来电话,回来后人们纷纷登门探望。
按向河渠的想法“礼尚往来是人际关系中所必须有的,我们向家一向不论亲友事大事小,总是跟着大家的。而我们自家连女儿出嫁都不肯收邻居的人情,这就有些过份。这一次你去南京看病,人家来看望,收下礼品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凤莲却是坚决不同意。钱是不用说的了,一律不收,就是人家送来的牛奶、枣、桂圆、蜜之类的礼品,除两亲家、娘家侄儿侄女、自家侄儿外,都一律璧还。姜林生偷偷塞在缝纫机抽屉里的钱也被发现后送去。
夏金花说:“老童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队里乡亲有个三病六痛、生病住院,她都去送,却不让人家还还人情,太不近情理了。”沙玉兰举自己为例说:“去年我住院刚回来,她就拎了东西来探望,今天却退回我送的,这是哪家的理?”
凤莲则强调说:“我这个是小毛病,李医师生了五个,小一点儿,就在沿江切掉了,我不过才两个,只是矮了点儿,不好套切,才去了南京,跟李医师一样是个小毛病,不值得兴师动众的。医生说歇个十天半个月的,就跟没长息肉一样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今后真要有个大点的事儿,一准请大家来聚聚。”
几十年的相处,谁不知道谁呢,从此以后,人们来还是来,却不带东西,就是带,也只带碗馄饨、饼子什么的,大家都知道向家老的早没了,小的连外孙女个头都比凤莲高了,能有什么大事?可又有什么办法?
对于乡邻亲友带礼送钱探望一事,毛锋不赞成拒收。他认为人情来往世之常情,不收就违背了常情。有往无来,不是处世之道,也会冷了别人的心。
凤莲说没有多少人是从内心里要带礼带钱来探望的,只是迫于无奈,不送怕场面上说不过去。不收,表面上来人不高兴,实际上巴不得。因此不收不会冷了亲友的心;再说收了就得置办酒席还情,酒菜差了惹人点戳议论,好了,赚不几个钱却忙过不了,何苦为赚这几个钱费心劳神?还有我这个身子骨也吃不消担心思和整天接待来人。
只要不是向河渠认为的原则问题或大事,向来是妇唱夫随。凤莲的主张他并不怎么赞同,如果人人都象凤莲这样做,那亲戚间、朋友间、乡邻间还有什么来往?没什么来往,感情如何建立、增进?没什么来往,这社会变成了什么样儿?
不过也承认凤莲的话说得并没错,送礼者有多少是心甘情愿送的?不都是迫于情势么?情势者,情面、态势也。不为情面上过得去、场面上过得去,或者让对方看情面、场面,有多少人愿送礼?你不收,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会从内心抱怨你?
至于犯不着为赚几个钱而劳师动众、费心劳神,他更是赞成。这一生中帮亲友坐号房坐得多了,深知只要不是达官贵人有人巴结,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婚丧大事,还是探病祝寿,差不多所余无几,甚至还有亏的。能落下的也只是风光、名声而矣,而自己不用说已经老了,不愿借事去风光,就是年富力强时,也是不爱扬名显摆的。为凤莲拒收人情事,还写了一首诗来记述,他说:
凤莲手术去南京,曾嘱至亲莫告人。生病不是喜庆事,告诉他人又做甚。
坛口易封人口难,辗转终被乡亲闻。归来板凳没坐暖,乡邻亲友络绎临。
或携瓜果保健品,或递红包接人情。来者情热如浪涌,凤莲婉拒费舌唇。
璧退红包没商量,收退礼品有疏亲。“人情来往习惯事,似此可会冷人心?”
拉儿近身说无妨,表面抱怨并非真。谁人愿意白送钱?迫于情势避不能。
我家有难众帮扶,乡邻情谊还不清。几十年来避收礼,多为求个身心宁。
其实人们只不过不知道罢了,今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是老院长的百岁阴生,向河渠夫妇早就筹划着做一场法事祭祀老人呢。要是知道了,别说本组的几十户乡亲,就是周边的乡亲、得讯的朋友、往日的老部下和受惠于老院长的患者家人怕不会都来?
鉴于这一点,向河渠早就在筹划着不张扬办实事的招儿。偶然的机会里听说老同学为母亲在外乡庙上做法事的事儿,就专程去请教,知道办法后也想这么办。妹妹、妹夫不赞成,他们主张大张旗鼓地做,一来让人们知道兄妹俩的孝心,二来这么多年来总是往人家送人情,就是收点回来也不为过。
这道理向河渠有什么不知道的,可他压根儿就不想收人情。给父母过阴生是儿女自己的事,干嘛要拉人来赞助?人家怎么办是人家的事,自己就是想通过做这件事表表自己的心意。不需要外人知道,更不愿收人情。
几十年的夫妻相伴,凤莲与向河渠常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而到庙上做法事竟说不出是谁先说出来的。这其中既有在常州天宁寺看到多场法事的启迪,也有老同学刚做过不久的榜样。还在去年清明节后就与向霞夫妇计议去郭元庙上走一趟,倒是一次收废旧路过公墓区庙旁听到里边有吹打的声音,进去一看有人家在做法事,从而改变了去郭元的打算。郭元距公墓大概二十多里路,而父母就葬在公墓里,在这儿做该多好,于是就着意打听行情。
当家师说经钱,也就是和尚的报酬。七个和尚加香伙一千五,伙食费二百,库呢,一座二百五,两座五百,包括香烛纸马在内。凤莲说库是挺好看的,就是小了点,有没有大的?当家师说这是外地厂家专门生产,运回来组装的,要多大,你们说,我可以跟人家商量。三来两去的,事情就跟人家说定了,也没叫向河渠缴定金。当然库大了,价也高了,二百五变成四百,二千二就变成二千五了。
事情定下来后,凤莲一再叮嘱向霞夫妇,千万别走漏风声,即使到做事那天,也另找借口,决不能让小陈知道是老头子百岁阴生。这一回很好,蒋志建没露口风,做事那天,除兄妹两家一个外人也没有。
向河渠数了数和尚,多了一个,当家师没有多要钱,也就没声言。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当家师邀请向家四人去他家吃饭,向河渠笑着谢绝了。下午法事结束时天色仍不晚,所有大小开支,包括和尚的伙食、喜钱在内总共才花2860元,连碗都不用洗,真正的省事又省心。
向河渠向主持和尚借了一套《学佛答问专题汇编.修身养性纵横谈》,和妹妹、妹夫还有凤莲高高兴兴走回家去。他要做一场法事来祭奠老爸的心愿在心中已埋藏了将近二十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怎不让他高兴异常呢?
说起来向河渠对请和尚做法事超度亡魂并不相信,之所以也随顺民间风俗去做,是因为它是祭奠的一种形式,通过这一形式来寄托思念。沿江民间习惯的做法是周年、三年、十年、三十年做法事。十年正逢缪丽盗汇致使厂倒回家,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根本拿不出钱来,两年后为母亲做十年,也只能因陋就简地表示表示,一直内心过意不去。三十周年要到一七年,有些迫不及待,百岁阴生则可提前三年了此心愿,所以做了这场法事。就如他在当晚日记所说的:
锣鼓磬钹响出户,“阿弥陀佛”声不住。为爸百岁贺阴生,和尚做斋经鉴祝。
老爸一生善无数,无须和尚来超度。超度只为度自己,寄托思念了愿宿。
了却了藏在心底十七年的愿望能不高兴吗?他破例地同妹夫喝开了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