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薛仁贵与苏定方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10030字 发布时间:2024-04-30

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唐朝都城迁至洛阳唐朝两京制从此开始。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等嫔妃被送到感业寺里当尼姑。一开始武氏一心念佛,无春花秋月处处恼人,良夜孤衾时时惹恨,她哪里禁受得起?只好寻些野味聊作充饥。凑巧白马寺和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两寺同饮一井水白马寺有个和尚名叫冯小宝,生得身材魁梧,相貌英俊

一天武媚娘和冯小宝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动水,正在为难。这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的冯小宝也来井台挑水,帮助武媚娘打好了水,还挑着送到感业寺的大门口,然后自己再去挑水,二人就此相武媚娘很喜欢他。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荤腥的,冯小宝半路出家当然戒不掉。有一天冯小宝又来井台挑水,有一只山鸡口渴,落在井沿找水喝冯小宝一扁担打死山鸡,然后到树林子里捡一堆柴火,一个人

偏巧武媚娘也来挑水,可是井台上只见水桶不见人。这时顺风刮过来一股烤肉的香味儿。武媚娘身不由己朝小树林走去。

武媚娘冯小宝在火上烤肉,就向冯小宝要了一个鸡腿,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这以后冯小宝经常偷情送暖,两人凑成一对秃头鸳鸯

却说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后,十分嫉妒他的兄弟房遗直,房玄龄死后,公主就唆使房遗爱在太宗面前诬陷房遗直。太宗知道真相后把高阳公主痛骂了一顿,公主从此十分痛恨太宗。

有一次房遗爱带着公主去打猎,到一座寺院休息。寺中有个僧人叫辩机,他本来是唐僧玄奘的徒弟,虽然长得象玄奘一样英俊,可是却没有唐僧的定力。

高阳一见辩机,就爱上了他。

面对高阳的爱,辩机十分矛盾。她爱他,他也爱她,可他的心里还有佛,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每次高阳都会含着眼泪,直视他的眼睛,对他说:“抱抱我,我的佛”、“亲亲我,我的佛”。

她还说:“我知道,在你心里最软弱最迷乱的,就是那最坚决最刚强的。”

辩机请公主在寺里留宿。公主舍身布施,辩机也就笑纳,与她结成欢喜 缘公主房遗爱生气,另外找了两位美女陪他。房遗爱得了二妾,左抱右拥其乐陶陶,还管什么公主?舍一得二,原是便宜。公主公然与辩机出入,就好象一般,房遗爱不但不恼不闹,还一直帮着掩盖,甚至拉皮条把辩机接到府中,为他和自己老婆约会站岗放哨,真是度量大如海公主便经常在父皇面前说房遗爱的好话。外人看来,两人相处得很恩爱、很和谐。

公主赐辩机金宝神枕。辩机神颠倒不知珍藏,竟被窃去后来窃贼被抓获,搜出金宝神枕。问官讯鞫窃贼,供称辩机处窃来。传问辩机,辩机无从抵赖,实言公主所赐。太宗自觉怀惭,下令辩机腰斩,公主身边的十多个奴婢也被处死。按理孙悟空也是唐僧的徒弟,而且神通广大,不知道怎么不来救他?

辩机死后,他的所有遗物都被玄奘收藏于大慈恩寺特辟的僧房中,以便他的灵魂可以继续参予译经工作。同门为僧的和尚们说,明星的晚上,常常会听到辩机的哭声。不知在叹悔自己与高阳旷世绝伦的恋情,还是在抱憾未完待译的经书?

辩机和高阳之间的爱,其实不仅是男女之情,还有知己、同类的惺惺相惜。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同类——辩机与高阳一样,都是玄武门之变留下的“孽种”。

原来辩机的父亲,就是当年玄武门的守将。李世民获胜后,辩机家被满门抄斩,只有他逃了出来,跑到皇家寺庙,拜玄奘为师。李世民不顾高阳的哭闹,坚持腰斩辩机,是因为他生来就带了“原罪”,与跟高阳偷 情无关。而高阳的一生,就这么永远被皇家身份束缚,永远求而不得......

辩机死后,高阳公主伤心欲绝,她对家人说: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高阳不愧是唐朝公主,出 轨出得光明正大

太宗去世的时候,高阳公主虽然参加了葬礼,但她一点悲伤的表情没有

太宗死后,高阳公主更加放纵,公开纳三个僧人为面首,其他男人借着谈仙说鬼出入公主府邸,公主来者不拒,就连治病的医生也不放过,荒唐事传得人尽皆知。公主怕东窗事发惹祸,于是唆使房遗爱勾结薛万彻、柴令武等人,打算废去高宗立荆王李元景为帝李元景当然愿意。房遗直担心自己受牵连,暗中长孙无忌告密。长孙无忌告高宗,高宗就命审理此案。长孙无忌随即把房遗爱押入大牢一上刑具房遗爱就把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等人供了出来。长孙无忌冷笑道:“我想与你同谋的人恐怕不止这些人”房遗爱“没有了。”长孙无忌道:“荆王李元景地位低微都想当皇帝,难道吴王李恪就没有参加吗?我劝你老实招供,如果有人主使,你可减轻罪行,何必跟着别人去死呢!”房遗爱为了免除死罪,因此随口承认吴王李恪也参与了谋反吴王李恪文武双全威望很高,高宗封他为司空,兼任梁州都督。长孙无忌担心李恪得势,于是借刀杀人置他于死地。长孙无忌有了房遗爱的供词,立即李恪打入大牢。长孙无忌向高宗呈上卷宗,按照大唐的法律李元景、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李恪等人当斩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也应该赐死。高宗看了卷宗对大臣们说:这些人虽然罪该万死,但他们都是我的亲人,可不可以免除他们的死罪”兵部侍郎崔敦礼抗 议道:“陛下虽然仁慈,但这毕竟是谋反罪,如果不杀他们,今后如何立法呢?”高宗只好同意处死他们。李恪临死前大声喊道:“长孙无忌丧心病狂陷害忠良!如果李氏祖宗有灵,一定会灭你九族的!”

长孙无忌不肯罢休,把江夏王李道宗、宇文节等人牵扯进来发配边关。房遗直因为没有参与,所以免了死罪,被贬为铜陵尉。

麟德年间,窦德玄做正卿,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有次奉使命去扬州渡淮河的时候,渡船离开河岸已经几十步了,窦德玄无意中回头,发现岸上还有一个人。那人面容憔悴,手里举着一块小手帕。窦德玄自忖道:“太阳要落山了,今天没有船摆渡了!”便下令船回船,载那人一起过河。船行至中游,窦德玄觉那人十分饥饿,又饭送给他吃。

窦德玄过了河便下船,想不到那人跟着他向前走,一直走了几里路。

窦德玄就问他:现在打算到哪儿去?”那人“我是阎王殿前的鬼使,现去扬州追赶窦大使。”窦德玄问:“大使叫什么名字?”鬼使“叫窦德玄。”窦德玄听了十分害怕,于是立即下马叩拜鬼使说:“我就是窦德玄!”鬼使“你能容我乘船,又赐给我食物。我便暂时放了你,不过你要尽快念诵佛经一千遍,我才可以

事过一月,窦德玄念诵佛经已经超过一千遍,那个鬼使来了。鬼使说:“经数已念足,保你没有危难,你现在必须跟我去见阎王。”窦德玄答应了。不一会儿他就断了气。

据说他死后跟着鬼使走一个宫殿。鬼使说:“你先停一下,我先进去禀告大王!”鬼使就進去了。窦德玄在屏风后面听到阎王对鬼使说:“你和他做了手脚,该打三十棍!”鬼使不久退出来,袒露肉体给他看窦德玄再三表示歉意。这时一个穿紫官袍的人走下殿阶对他说:就是阎王,你念佛经,有很大的功德,现在不该到这里来,你回去吧!

窦德玄走出殿时,那个鬼使又赶上来说:“当初我饥饿时,你送的食物我都没吃,另外还欠你船钱,现在都一并还给你”窦德玄问鬼使自已将来做什么工作。鬼使说:从现在起,你改做殿中监,接着做大司宪,接着任太子中允,接着任太常伯,接着做左丞相到六十四岁为止。鬼使说完就告辞了。

窦德玄向外走了几步,好像掉进了一个深坑,就这样复活了。

却说和静县主(李元吉之女)的丈夫叫薛元超,因为好学又善于文辞,参与过《晋书》的修撰,所以结交了一帮文学朋友,免不了经常有诗词唱和之类的应酬,和静县主对此颇多怨言。

永徽五年(654年),薛元超出任饶州刺史,离开了京城,应酬更加多了,还与不少歌女保持着那种关系。和静县主不是吃素的,喜欢吃醋,毕竟是李治的堂姐,派人回京向皇帝告状。

不久李治下旨责问薛元超,为何让和静县主受委屈?薛元超回答说:陛下,这都是酒精闹的,臣现在戒酒了!把偷 情的事情归罪于喝酒,这样的借口也很常见。

却说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20万户?

高履行道:差不多。

李治又问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

高履行870万户。

李治大惊: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

高履行沉默不言。

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原来贞观之治,就是带着隋朝几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50年的粮食……

高履行心里话:这是你说的,我没有说。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粮食,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开皇年间的50%,这就意味着隋已经为唐朝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毫无关系,任何人当上皇帝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带来的社会福利。

却说贞观年间,西凉进犯大唐边境,唐太宗派猛将薛仁贵西征。唐太宗去世后李治继位,薛仁贵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西凉,后来不幸中计被围困于阳城。唐高宗闻之,立刻派薛仁贵长子薛丁山领兵增援。

樊梨花的父亲樊洪本是西突厥寒江关关主,薛丁山走到寒江关时,樊梨花和父亲投靠大唐,樊梨花遵从师命嫁给薛丁山为妻。

樊梨花才貌双全,她跟着薛丁山一起征战四方,立下赫赫军功,唐高宗念其军功,破例封其为威宁侯,后人还写了几首藏头诗来纪念她。

藏头诗·樊梨花

哙本是汉王将

树下面把酒尝

开花落随刘邦

儿情长放一旁

原逐鹿马蹄扬

气冲天仰天望

影剑气震四方

藏头诗·樊梨花

情时代数风 流

外青山景依旧

影镜湖心起浪

风阵阵解乡愁

妹奇才多智谋

园惊艳暗香传

中魁首赛牡丹

藏头诗·樊梨花

名赫赫一红颜,

死不屈两肝胆。

门五锡谁得似,

家女儿千古鲜。

蕊欲吐天外香,

容已教天下传。

苏定方,本名苏烈,表字定方。年及弱冠,出身冀州豪强的他便拿起武器与父亲苏邕一起,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军事力量,在隋末的乱世中讨伐流寇,保境安民。

那时冀州一带烽烟四起,势力最强的流寇,当属清河郡张金称的队伍.

出身农民阶层的张金称,是隋末山东起义军的领袖之一。早期起兵之时,他尚抱有一丝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善心。可到后来引用司马光的话来说,就是金称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孓遗。这个表述可能有正统王朝对张金称一伙的贬低之意,但无法否认,这个时候的张金称已为祸一方。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令太仆杨义臣自辽东回师,全权负责山东一带剿匪事宜。作为当地有名的民间保安力量,苏定方的队伍也加入了此次清剿行动中。在杨义臣与苏定方的密切配合下,张金称最终兵败身死,早早退出争霸天下的征途。

苏定方的父亲去世后,苏定方代领其众,继续维护着地方的和平与稳定。然而,逐渐席卷天下的隋末农民起义,还是将他推入了时代的浪潮之中。

经过一番兼并攻伐,河北、山东一带纷纷归附窦建德。

窦建德为人豪义,喜侠节,在十里八乡中威望甚高。与苏定方一样,窦建德起兵的理想也是为了保境安民。在共同理想的驱使下,两人走到了一起,为百姓共谋福利。

在窦建德军中,苏定方颇受赏识。窦建德麾下大将高雅贤将其收为养子,好生培养。之后,跟随着义父高雅贤和首领窦建德的步伐,苏定方迅速在隋末的战场上成长为一员骁将。

可惜时运不济,在与唐朝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窦建德兵败虎牢关。苏定方只能追随义父高雅贤,投身刘黑闼军中,再举义旗。

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宣布继承窦建德遗志,力讨大唐。

刘黑闼其人正如《隋唐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狡诈蛮横,嗜好赌博。罗士信(罗成的原型)、徐世绩、薛万均兄弟等皆曾折辱于其手,堪称大唐名将的噩梦。

不过,在唐朝大军持续进攻下,刘黑闼大军折损十之七八,高雅贤也死于罗艺之手,以窦建德、刘黑闼为首的河北势力彻底败亡。

尽管在刘黑闼手下的大部分时间,出于使命的要求,苏定方一直与唐朝军队为敌。但刘黑闼败亡后,李唐方面并没有怪罪于他。

此时,因感念高雅贤的提携之恩,小有名气的苏定方甘为一介平民,回家种地。

许是因为个人名气,在沉寂一段时间后,苏定方被唐朝征用。至迟于贞观初年,他出任大唐匡道府折冲(官阶正五品下),效力军前     

彼时,李世民已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谋得皇位。解决完内部矛盾后,他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北方草原,那里是东 突厥汗国的天下。隋末天下争雄之际,东 突厥汗国曾是各路诸侯想尽办法巴结的大佬,唐朝也不例外。

在东 突厥可汗的帮助下,唐军相继击败了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并最终建立了大一统帝国。只是,当中原天下渐定之时,如此强大的东 突厥汗国未免将成为唐朝未来扩张的重大威胁。

双方必有一战!

贞观三年(629年),腾出手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终于按捺不住狂躁的内心,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兵发六路,消灭东 突厥汗国。作为唐军将领,苏定方被主帅李靖选为先锋官,统帅部分骑兵参与战斗。

经过数月战斗,唐军逐渐将东 突厥颉利可汗的部队驱赶到了阴山一带。在战场形势愈发明朗的情况下,颉利可汗提出求和,希望通过缓兵之计,为自己争得救命时间。

此时为麻痹颉利可汗,李世民一边命莒国公、礼部尚书唐俭全权负责与东 突厥商定归顺事宜,一边急令李靖整军备战——千钧一发之际,心领神会的李靖率领大军压上,并命苏定方以麾下200骑兵先头攻击颉利可汗。

在月色和大雾的掩护下,凭借以往的作战经验,苏定方等人很快摸到了颉利可汗大帐。

苏定方及其麾下骑兵大开杀戒,不多时,颉利可汗牙帐前已血流成河。慌乱间,颉利可汗翻身上马,凭借少数护卫的奋力冲杀,逃出了战场。

自此,在唐军的合围下,东 突厥大军全线溃败。大唐帝国占据了阴山以北的大片土地,并从诸部首领那儿获得至高无上的天可汗荣耀。

此战后,苏定方以功升左卫中郎将(正四品下),成为大唐帝国内一名中级军官。

正所谓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就在苏定方满怀信心要为大唐再立新功之际,他的仕途却似乎戛然而止了。

从贞观四年开始,往后25年内,苏定方别说攒功升官,就连唐太宗朝数次对外作战中,也难觅此员大将身影。作为与之有相似经历的初唐将领,程名振早年间也曾供职于窦建德军中。

贞观年间唐太宗讨伐高 句丽时,程名振随军出战,屡建战功,颇受唐太宗嘉许。唯独,同出窦建德麾下的苏定方,史书上只字未提

对于这一奇怪现象,有学者指出,这可能跟唐朝文、武两班大臣的倾轧有关。

在灭东 突厥一战中,唐俭曾作为使者诱饵只身前往敌营,试图骗取颉利可汗的信任。当李靖准备出兵之际,唐俭还未得知唐军即将进攻的信息,仍卖力地为大唐与东 突厥友好往来尽心竭力。直到苏定方神兵天降,唐俭才如梦初醒,仅以身还。

可想而知,唐俭逃出生天后对李靖、苏定方等人的怨恨到底有多深。

于是,史料中便出现了御史大夫温彦博、尚书右仆射萧瑀等朝廷重臣弹劾李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的记载。

乍一看,这段文字是李靖、苏定方纵兵劫掠的罪证。实际上,虏中奇宝当指颉利可汗。匪首跑了,身为主要责任人的李靖只能无所辩,顿首谢,相当于默认了在这次战斗中,自己指挥上的严重错误。

但具备资深军旅阅历的唐太宗,又怎愿让这位大唐战神就此沉 沦呢?关键时刻,唐太宗站出来为李靖解了围,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赏赐绸缎千匹,增加食邑五百户。

李靖安全了,苏定方只能倒霉。但问题终归是唐太宗自己弄出来的,苏定方背锅也不好一撸到底,唯有不升不降,才算对文官集团有所交代。

那时苏定方正值壮年,是一个将领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黄金时段。当其他将领奋战四方,为大唐帝国开疆拓土之时,身为一个武人,苏定方被强行按下暂停键,坐起了冷板凳。在平淡的日子中,荒废了25年时光。

好在,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的大唐帝国,征战四方之心尚未熄灭,被遗忘多时的苏定方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天可汗李世民驾崩。继任者为其第九子唐高宗李治。在大众的一般认知中,李治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背景板,其性格懦弱无能,堪称一代昏君。实则,大唐帝国在李治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疆域面积也达到史上最大。

为了拓展大唐疆域,李治除了提携年轻将领在军中建功立业,也在老将中物色尚能骑马作战者,帮带新人,完成军力传输。

而此时,当年看不惯苏定方的大唐初代文臣多已谢世,对苏定方苦大仇深的莒国公唐俭也卧病在床,苟延残喘,苏定方终于成为唐高宗李治眼中的至宝

永徽六年(655年),被雪藏多年的苏定方,终得唐高宗召唤,与营州都督程名振共同讨伐高 句丽。

虽然离开战场多时,年逾花甲的苏定方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与老伙计程名振的搭档进攻中,苏定方开启了犁庭扫穴模式,大败高 句丽联军,焚其外城、村落,杀俘千余人而归。他再次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捷报传回朝廷,唐高宗大喜,下令晋升苏定方为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

大胜高句丽后,苏定方又获令,追随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攻击西突厥。

此次西征军主帅程知节,即大名鼎鼎的的程咬金。虽不擅长三板斧,但通过历历战绩,在大唐军队中积累了崇高声望。正因如此,唐高宗才擢升程知节任主帅。

与二十多年前进攻东 突厥一样,苏定方也被主帅任命为前军总管,作为大军首席先锋官,主管先头部队进攻事宜。

大唐西征军与西突厥歌逻、处月二部战于榆慕谷,大破之,斩首千余人。尔后,副总管周智度又率大军屠灭西突厥三万余锐士。

西征军的首战告捷,引起了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的高度重视。经其整合,西突厥两万精锐在鹰娑川与唐军展开恶战。

关键时刻,苏定方再率五百精锐骑兵直捣敌营,重现当年斩首东突厥可汗的辉煌时刻。也正因苏定方的及时出现,西突厥军队大败,唐军追奔二十里,杀获千五百余人,获马及器械,绵亘山野,不可胜计

此战,苏定方功不可没。

但人红是非多。苏定方一介老将尚在阵前挣命,后方副大总管王文度却搞起了小动作。王文度向程知节报告称:贼虽走,军死伤者众,今当结辎重阵间,被甲而趋,贼来即战,是谓万全。

若采纳王文度的保守提议,无疑将严重影响唐军的进攻势头,故程知节并未当场答应。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王文度竟然擅自下令,要求诸军即刻回营,再行商议下一步作战计划。

很明显,剿灭西突厥才是唐军作战的终极目标,这有什么好商量的?于是,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苏定方从前线撤下来后,疾奔程知节营中,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出师欲以讨贼,今乃自守,坐自困敝,若遇贼必败。懦怯如此,何以立功!

与此同时,苏定方提出自己的建议:请囚文度,飞表以闻。

大将无能,累死三军。苏定方的愤怒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底层将士根本做不到主帅运筹帷幄的层面,主帅的一句话,很可能就让全军将士累死累活,士气大减。况且,像王文度这样不进反退,除了容易打乱原先的战斗部署,自乱阵脚,还容易给敌方留出破绽,白白让唐军丢了性命。

对于苏定方的以下犯上,程知节既没有当面责罚他,也没有听从苏定方的建议,继续先前的作战计划,而是转战怛笃城。

听闻唐朝大军将至,识相的怛笃城人赶紧开门投降。但怛笃城人的投降并未换来他们想要的活命,在王文度的诬告下,怛笃城人最终尽成了唐军 刀下鬼。

屠城,劫掠,擅自改变作战计划,仗打到这儿,西征军出师之名尽毁。战争已没有任何必要再进行下去。

作为西征军高层,程知节被调回长安,坐罪免官;王文度下狱判死,加恩贬为平民。

而苏定方因功,暂管西征军军务。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正式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以燕然都护任雅相和回纥王子药罗葛·婆闰为副将再赴西突厥作战。

从此次作战的阵容上看,唐高宗对苏定方寄予厚望。而效力唐军多年,苏定方也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鉴于先前程知节大军在西突厥的烧杀抢掠,唐高宗决定刚柔并施,除派苏定方为主力进攻西突厥外,还设立了流沙道安抚大使,由原西突厥贵族阿史那步真兄弟俩负责沿路招抚西突厥部众,配合主力部队攻击。

在阿史那步真等人的密切配合下,苏定方听从右领军郎将薛仁贵的建议,借突厥泥孰部与阿史那·贺鲁之间的矛盾,联合他们一起进攻西突厥。

然而,阿史那·贺鲁大军在人数上仍胜唐军十倍,且此时正值寒冬,滴水成冰,对唐军甚是不友好。

就在众将及敌方均认为唐军应延缓作战时,苏定方却力排众议,令全军将士冒雪进攻阿史那·贺鲁大军。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战方式,最终令贺鲁大军全线溃败,贺鲁只得率众西逃。唐军乘胜追击,在中亚石国(今塔什干),贺鲁众叛亲离,无路可去,举手投降。

至此,苏定方凭其非凡的战绩,将大唐国境线向西推进至中亚西海(今咸海)一带,成就了与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同等的军事传奇

战后,苏定方命令军队妥善安置原西突厥部众,划分牧场,恢复原先草原上的畜牧秩序。他亲自押着西突厥头目阿史那·贺鲁献俘长安,以昭显大唐军威。

看到年迈的老将苏定方意气风发,唐高宗别提有多高兴了,立即下旨,册封苏定方为邢国公,擢升左骁卫大将军,其子苏庆节也被封为武邑县公。皇恩浩荡,宠冠诸军。

像苏定方这样的老将,在建功立业后理应安享晚年。可命运还是不愿放过苏定方,壮年之时未曾马革裹尸,晚年却还得奔波沙场。

献俘后不久,苏定方又接到了另一项任务:安抚西域。

苏定方攻灭西突厥期间,吐蕃正一步步吞噬着西域的吐谷浑。为此,吐蕃宰相禄东赞还曾以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先例,向大唐求娶公主,以结秦 晋之好,为吐蕃在西域开拓疆土提供便利。但在唐军军威日盛的时代,唐高宗已经不需要向吐蕃低头。对禄东赞的提议,唐高宗断然拒绝。

如此,在吐蕃的支持下,世居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都曼率其所部及其余三国,开始扰乱大唐在西域的统治。

虽然唐朝在西域早已设置了安西四镇,但驻军常要从内地调拨。都曼联军利用这一点,很快便突破了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而擅于发动闪电斩首战役的苏定方,沿用先前对付东、西突厥的招数,以少胜多,先灭了前来督战的吐蕃副相达延莽布支,再以少量骑兵急行军攻打都曼,使对方仓促应战,惨败告终。

之后,苏定方再以同样的方式,献俘洛阳,将自己在军中的声望又提升了一个台阶。而后,随着大唐战线的东移,作为唐高宗深为倚重的大将,苏定方又来到了朝鲜半岛。

显庆五年(660年),趁朝鲜半岛三国战争打得正酣,苏定方正式出任熊津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十万人进攻百济。

唐朝大军借助水军优势,发动两栖登陆作战,长驱 直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攻破百济都城。

为守住百济的最后一片国土,百济王子泰率众在城中巷战死守。可泰不是百济王扶余义慈的继承人,所以在人心惶惶的环境下,还有一部分百济贵族选择了趁早投降唐军,结束战斗。苏定方命士兵在城中各处插上大唐军旗,草木皆兵间,留给泰的,只有投降一条路。

苏定方连战连捷,前后灭三国,功勋卓著。但在同僚眼中,苏定方还是如此粗鄙。这固然有早年间得罪文官集团的旧仇,但也有苏定方交友不慎的新怨

作为一名武将,苏定方智勇双全,为人耿直。身为武人却爱结交文士,这本是一个可以洗刷自身风评的机会,可在苏定方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他的知交同僚名单中却有一个不大合时宜的人:许敬宗。

 

 

许敬宗是隋朝吏部尚书许善心的儿子,幼善属文,因文采出众,归唐后即被唐太宗李世民纳为帐下十八学士之一。到了唐高宗时期,许敬宗开始兼修国史。可许敬宗这人品德太坏,与他关系不佳的人,休想在他的史笔下出现一个好词儿。

唐朝名相封德彝早年间在隋朝任官时,恰好见证了虞世基和许善心共同殒命于宇文化及刀下的场景。据封德彝回忆,虞世基被诛杀,虞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但到了许善心受死时,许敬宗却想尽办法求生。为了抹掉这段黑历史,许敬宗在给封德彝写史时,大肆增添封德彝黑料,硬生生将一位智识过人的卿相,写成了佞臣。

许敬宗在朝中胡乱编修国史,引起众臣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谁叫人家擅于曲意迎 合,有拥戴武后之功呢?

对于前后灭三国且皆生擒其主的苏定方,许敬宗的史笔是这样评价的: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其下

庞孝泰是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英雄,一生爱民如子,一身正气。但在追随苏定方出征高 句丽时,却被打得大败。即便如此,在许敬宗笔下,也成了猛将。朝中大臣难免会将恶意的矛头指向苏定方。

于是,在苏定方最后的岁月中,尽管他一路兢兢业业升级打怪,出任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保境安民,却依旧得不到朝臣们的谅解。甚至其在前线病逝的消息,唐高宗也是过了很久才在别人口中得知

对于老将的去世,唐高宗无比哀伤,称苏定方于国有功,匆忙下旨褒奖追赠,极尽哀荣。

只是这一切,像头老牛般辛苦耕耘的苏定方看不着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