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黄巾起义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7318字 发布时间:2024-04-19

却说巨鹿郡张家有弟兄三个,张角、张宝、张梁。三个人都挺有本领,还乐意帮助老百姓,于是大伙儿推举他们首领起来反抗朝廷。

张角曾经读过书,相信黄老,也懂得医道,给人治病挺有效。穷人看病还不要钱他很快出了名。他看到许多农民受不了痛苦的时候只央告老天爷,于是以自身医术结合奇书《太平要术》上的内容决定创立一个教门,叫“太平道”张角收了一些弟子,自称“太平道人”,弟子们尊他为“太平真人”。他们大力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张角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

张角、张宝、张梁的势力和影响传播到全国汉灵帝正忙着起造林园,没把太平道放在心

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一名叫做唐周的徒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发难,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史称黄巾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地公将军人公将军。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黄巾军势如破竹震动京都。当时一首民谣说“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由于后勤供应不上,黄巾军士兵开始抢掠民财,疯狂残害民众,这比东汉朝廷的压榨政策更加恶劣。起义民心尽失,东汉朝廷对黄巾军的镇压反而成了正义之举,民心的天平开始向朝廷倾斜。

朝廷为了弥补兵力不足,令各地军阀独自招募义兵如果民心还在张角一方的话,地方军阀是很难招到义兵的。如关羽在投军的路上遇到刘备张飞二人,关羽选择投效政府军,说明当时黄巾军已不得人心

中平元年184年,张角在冀州病逝,起义由张梁领导

十月,皇甫嵩斩杀张梁,屠杀三万淹死五万,张角被破棺戮尸,首级送回洛阳。

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下曲阳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

黄巾三巨头全部伏法,黄巾之乱就此平息。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领导的农民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震撼了东汉王朝的根基,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进而演变为三足鼎立的局面。

却说何皇后的儿子刘辩出生后没有养在皇宫,而养在道人史子眇家里,因为史道人有道术,何皇后想凭借他的道术保护皇子辩。

灵帝不喜欢刘辩喜欢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刘协。群臣奏请灵帝立皇太子时,灵帝认为刘辩行为轻佻,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做皇帝,想立刘协为太子,但因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中位高权重,王美人又被皇后害死了,所以立太子事久拖

不久灵帝驾崩,刘辩位为帝,史称少帝。少帝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由于少帝年少,何太后临朝称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光熹。封九岁的皇弟刘协为渤海王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同录尚书事。

蹇硕在少帝即位后仍然想改立皇子协,又害怕何进掌权后会杀了自己,于是求助于赵忠等其它宦官,太监郭胜是何进的同乡,他出卖了蹇硕何进先发制人把蹇硕杀掉蹇硕的西园八校尉之兵改归何进掌握。

骠骑将军董重也是外戚,他的姑姑便是汉灵帝的母亲,何太后的婆婆,婆媳之间从来不

按理说皇帝年幼,应该由母亲行政,与祖母没什么关系。然而董太后仗着自己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非要与何太后争权。

何太后也不是善类,她与哥哥何进一合计,何进便派兵包围了董重的寓所,逼迫自尽,而且要将董太后赶回封地去。董太后经此一吓,不久忧郁而死。

时何进掌权太后听政,宦官们分权,这是东汉玩了一百多年的标准模式。可是何进对宦官们看不顺眼,准备诛杀十常侍。按理何太后应该站在哥哥一边,全面倒向宦官。

原来何太后为太监有坏的,也有好的。坏的可以杀,好的不可以杀。何进认为太监没有好的,应该一齐杀光。何太后说,“你把太监都杀完了,我在宫里使唤?有胡子的男人怎么能用?

何进看见妹妹迟疑,想造出乱子来吓她。他说东北西北有人造 反,妹妹不怕他叫守卫洛阳近郊的丁原假装造 反,他妹妹依然不怕。

却说董卓是甘肃人,他体魄健壮,通晓武艺,因出生富贵,手阔绰豪爽羌人们对他都十分敬畏

与此同时,地方豪杰们经常前来带牲畜前来拜见董卓,董卓见羌人敬畏自己,心下生出利用之意,便在羌人中培养亲信,借此扩大自己的势力。有位羌人富豪听说董卓家里的牲畜宰杀得所剩无几,立马送来上千匹牛羊,可见董卓在羌人中的地位之高。

后来中央政府想要招揽羌人,董卓借此当上了官,在陇西一带威望达到了顶峰。董卓因此受到皇帝的重用,亲自征兵镇压黄巾军。董卓势力越发强大,今他是河东太守,就在洛阳的对面。与洛阳仅仅一河之隔。

何进暗中派人告诉董卓,叫他以申讨太监为名造 反。

这下何太后吓坏了,下诏把宦官都免了职,勒令他们全部出京各回老家。宦官张让颇得何太后母亲舞阳君的欢心这位老太太便替太监们说情,何太后收回成命叫太监们进宫当差。

何进急了,于是走到官里去力争,要何太后立刻下旨杀所有的宦官;想不到他自己被太监们杀了。

何进一死,局势立刻失控,他原本的部下袁氏兄弟立即疯狂地向太监报复,这些人带兵进宫见到太监就杀,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宫里的太监杀得干干净净。但混乱之中仍有不少太监逃了出去,比如挟持少帝的张让便是其一。

为了进一步追杀那些太监,袁绍等人就下令,但凡京城里有太监模样的人一律格杀。这是一道非常荒唐的命令,所谓有太监模样,就是指男子无须,虽然古人不怎么刮胡子,可是不长胡子的男子并非不存在,比如尚未成年但接近成年的,又或者年老无须的,这些人都会被误认为太监。

军令之下,士兵们不去细细分辨,只要逮着无须男性就立格杀,于是短短几天内,京城中被枉杀的男子超过两千人。好多男子被抓住后连忙脱下裤子以证清白,为了活命,也顾不得什么廉耻了。

经过狂风骤雨清杀之后,那些漏网的太监差不多都被杀掉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魔头赶到了京城,他就是董卓

太监被杀,董卓应该带他的兵回河东,但是他要留在洛阳和袁绍争权。

董卓和董太后本来没什么瓜葛,但打着为董太后鸣冤旗号,说何遵孝道,逼死了婆婆,所以要把何太后废了何太后的儿子少帝也要废了,另立王美人的儿子献帝才对。

袁绍是何进的朋友,属于何太后一党,如何能赞成?董卓坚持他的主张,并且声色俱厉。袁绍说,“天下的能人也不止你董卓一个”。说这句话他就离开洛阳城,渡过黄河河北去了。

董卓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决定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由于董卓手握重兵,朝中无人敢反对,遂定下废立大计。

公元189928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后下诏书废黜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皇太后还政。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心中悲痛,但都敢怒不敢言。

刘辩被废黜以后,何氏每天以泪洗面,董卓这番行为,引来了一些英雄豪杰的不满,董卓害怕他们以拥立废帝刘辩名来征讨自己,所以决定把刘辩杀死以绝后患。

初平元年,董卓派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给并且说道:“服此药,可以辟恶。”弘农王说:“我没有病,你们想杀我罢了!”不肯喝。李儒强迫他喝,刘辩不得已,只好与妻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饮酒过程中,弘农王悲歌道:

“天道易兮我何艰!

弃万乘兮退守蕃。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

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接着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歌毕,弘农王对唐姬说:“爱卿是本王的妃子,以后可能为吏民之妻。自己保重,从此长辞!于是喝毒酒而死,时年十五岁。

这就是“弘农别姬”的故事,废帝刘辩就这样死在了董卓的手上。可是问题来了,虽然刘辩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王侯,但是他曾经是东汉的皇帝,那么以王的规格安葬他?还是以皇帝的规格安葬他呢?

虽然刘协和刘辩共同经历过宫变,兄弟情谊尚在,但是刘协现在寄人篱下,要看董卓的脸色办事。再说刘协和刘辩之间也有一些过节。当年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怀孕之时,何氏为了保住刘辩的地位,而逼迫王美人堕胎。

王美人十分害怕何氏的手段和她身后的势力,就服用了堕胎药。可是刘协命硬活了下来。王美人生下刘协以后,何氏就用毒鸠杀死了王美人,刘协从小就没有了母亲。在这种因素下,刘协并不想厚葬刘辩。

于是同年二月,刘协下诏书:把刘辩安葬在宦官赵忠生前为自己修建的陵墓里。赵忠是汉灵帝在位时的中常侍。汉灵帝常说他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对他十分信任。刘协把刘辩葬在的陵墓里,也算是对刘辩进行报复和侮辱。

就这样,刘辩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葬在宦官坟墓中的皇帝,一代帝王就此埋名。古代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也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

董卓胁迫朝廷从洛阳迁至长安。对于汉献帝来说,那是一段惨烈的记忆:陷入火海的洛阳,像牛羊一样被驱赶的百姓,沉默无语的公卿大臣,漫山遍野散发着恶臭的尸体……

董卓生性凶残,做了不少坏事,但他也有温柔的一面,那就是对他的小孙女董白。

董白生得漂亮,人又聪慧。不过有一样不好,原来她是个哑巴。

董卓特别疼爱董白,为了能治好董白的哑巴病,遍寻名医,不知道求了多少灵丹妙药,可是却没有丝毫效果。

董卓当权后,大肆加封董氏族人,自己母亲封为池阳君,给她配备仪仗队只有皇家长公主才具备。

董白年仅10岁,还不到封号的年纪。但董卓打破陈规,把她封为渭阳君,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

董卓听说汉武帝的陪葬品中,有治哑巴病的偏方,于是吕布去汉武帝的陵寝中查找。

吕布立即将士进茂陵,里面财物倒是不少,但董卓要的偏方怎么也找不

董卓没找到偏方,不恼羞成怒,他下令把汉武帝的尸体拖出棺椁“暴尸”。

朝臣们大惊失色,集体推选蔡邕苦劝。说动了汉武帝的陵寝,只怕会坏了龙脉,到时候会影响霸业。

董卓这才收回命令,让人把汉武帝的尸身放回棺椁中,又把盗取出来的财宝放回墓室,并加以修葺。

来到长安之后,大臣王允利用并州军阀吕布杀了董卓。可是董卓死了,还有李傕、郭汜,还有张济、樊稠,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之间相互算计,又相互妥协,长期争执不下,把长安也拖入炼狱之中。史载,长安城中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尸秽满路,汉献帝曾向李傕讨要五斤大米和五具牛骨让左右侍卫果腹,而李傕只给了一些米糠和腐臭的牛骨,这些东西根本不能食用。

初平三年(192),毛玠向曹操建议: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曹操敬纳其言,虽然当时曹操的羽翼不够丰满,但他早就埋下了成为东汉政府实权人物的野心。

占有兖州之后,曹操派遣心腹王必来到长安,以获得汉廷的承认。王必是曹操的创业之臣,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是一个当密探的好料子。而他的确负有一项秘密任务:联系汉献帝的侍臣,以探听长安的虚实。

虽然汉献帝形同虚设,但他的身边依然涌动着风云。皇帝的侍臣之中,有被安插进来的,有主动投靠军阀的,有忠于国事寻求破局的。他们与军阀之间的结交与合谋,决定着东汉政府的走向。这一段故事就像风声,不见其形,却能在零星的文字记载中显露其痕迹。

王必的联系对象是黄门侍郎丁冲,很有可能还有钟繇。丁冲是曹操的友人,出身谯沛丁氏,和曹操有乡党联姻的关系。钟繇则是曹操重要谋士荀彧的乡党旧交,他对李傕不满,便想要联系外面的军阀,刚好曹操也要寻一个内应,双方达成联盟是极有可能的。

当时,李傕不想承认曹操占有兖州的事实,准备扣押王必。而钟繇立马劝道,关东诸侯都自行其事,只有曹操还心系汉室,如果拒绝他的好意,以后谁还会来长安投诚。李傕最终被说服,浑然不知自己眼皮底下被人安插了棋子。

兴平二年(195),曹操击败吕布,取得兖州绝对的统治权。没过多久,千里之外的长安就碰巧发生了异变。钟繇和丁冲策反了李傕的部下杨奉,合谋刺杀李傕,可惜事情败露,杨奉只能率手下的白波军叛变,最后挟持汉献帝东归洛阳。

李傕、郭汜立马追了上来,双方在弘农一带交战,朝廷官员死伤无数,汉献帝仓促逃到了河东的安邑(今山西夏县)。

杨奉本是黄巾军白波一支的渠帅,乃是并州的山贼。这支劲旅曾经大败董卓手下的大将牛辅,足以证明,他们并不怵凉州的军事力量。杨奉应该是并州当地的豪族,见天下大乱,趁机起兵造 反,积攒政 治资本。他先归附于李傕,备受恩宠,但还是不肯尽力,眼见时机成熟,便背叛李傕,助汉献帝东归。一开始,李傕占了上风,杨奉一看来到了并州,立马叫来了曾经的兄弟——“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等人,众人兵合一处,暂时击退了李傕。

建安元年(196),15岁的汉献帝跌跌撞撞回到了洛阳。
眼前的景色极为荒凉。野草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四处蛮横地生长,残破的砖瓦依稀可见宫殿的影子,为数不多可以住人的房子里面空空荡荡。偶然间还能发现尸体,都是跟随他奔波至此的汉室臣子。身上有血迹的,是被强盗所杀;如果没有,那就是被活活饿死的。
这就是汉献帝现在的处境:一座沦为废墟的帝都,以及一个忍饥挨饿的朝廷。

汉献帝到达洛阳之时,曾经为了抗衡董卓而形成的关东联盟早已四分五裂,群雄割据,相互兼并。袁绍占冀州,实力最为强大;曹操占兖州;刘表占荆州;袁术在淮南;孙策据江东;张济、张绣据南阳……

汉献帝与公卿大臣会见之时,总能看见驻守在外的士兵脸上挂着嘲弄的笑意,听见他们不加掩饰的喧闹声。在这些僭越的目光中,任何东西都要褪去神圣的外衣:所谓皇帝,不过是一个故作镇定的年轻人;所谓皇权,就是军阀们的玩物。

天子孤零零地呆在洛阳,身边只有一支难成气候的白波贼,比当年兵强马壮的董卓要弱上不少。汉室的神器就这样赤裸地暴露在诸侯面前。

曹操试图控制汉献帝,那么他一定要除掉李傕。最好的办法便是像王允杀董卓一样,利用凉州军阀的内部矛盾,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虽然这次策反行动并没有成功,不过汉献帝成功逃离长安,离曹操更近了一步。这时丁冲写信给曹操: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汉献帝已入囊中,想要匡扶汉室,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这时荀彧向曹操提出迎献帝的主张: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随后,曹操便决定亲自迎接汉献帝。
却说初平二年(191),袁绍初到冀州,沮授劝袁绍: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这个战略相当高明,先占据冀、并、青、幽四州之地,取得争天下的资本,再迎驾献帝,以汉室之名义讨伐异己。

当汉献帝流离至安邑时,沮授再次向袁绍劝谏道: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然而袁绍却迟疑不定

袁绍帐下的郭图、淳于琼进言道: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他们认为汉室衰败已久,不可复兴,迎接献帝反而自缚手脚,倘若皇帝下旨,奉旨就是让权,不奉旨就是违命,不如直接撇开皇帝而自立,还能省去不少麻烦。

见袁绍动摇,沮授只能警告道: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机,功不厌速,愿其图之。然而袁绍内心对帝位的渴望还是压倒了理智,没有听从臣下的忠告。

听说曹操迎汉献帝之后,袁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借口许都卑湿要求曹操将朝廷迁到邻近冀州的鄄城,曹操自然不可能同意。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拥有庞大的政治资本,而他也努力经营士人领袖的身份,活跃于东汉政坛。他曾联合外戚何进诛杀宦官,后来成为关东联盟的盟主,共讨董卓。如此显赫的家世,又有卓越的政绩,袁绍看着董卓之辈玩弄皇权,心里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想法:东汉皇室已是苟延残喘,天子还有那么重要吗?

他的弟弟袁术则更加沉不住气,仅仅据有淮南一隅之地,便公然僭越称帝。袁术声称: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这番言论又何尝不是袁绍的心思?只不过此举招来一片嘘声,几乎所有人都愤怒了,成为众矢之的的袁术很快走入穷途末路。

绝路中的袁术无奈归帝号于袁绍: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论德则无与比高。袁绍知道袁术的下场,自然不可能贸然称帝。后来袁绍灭公孙瓒,尽有四州之地,拥兵数十万,称帝之心又再一次活络起来。主簿耿包看出了袁绍的心思,秘密上书道:宜应天人,称尊号。袁绍将这封信公示手下,试探众人的想法。结果属下全都反对,要求诛杀耿包。袁绍不得已,只能杀掉耿包以自证清白。

袁绍兄弟的失败证明了一件事:称帝自立明显走不下去。

这是汉末一个极为怪异的现象:一方面人人割据,无视皇权;另一方面,所有公开不臣之心的人,都如同陷入到泥沼之中,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甚至包括自己人。大者身死族灭,小者丧失人心。倒是东汉朝廷总能吊着一口命,衰而不亡。

不过还有一个小小的麻烦——“白波贼

谋士董昭代曹操写了一封信给杨奉,信中把杨奉捧上了天,称其翼佐之功,超世无畴,并且言辞恭敬地提议道: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首先将杨奉推为内主,表示自己无心染指汉献帝,放松他的警惕,然后以粮草相诱,迫使他钻入圈套。

洛阳已是一片废墟,汉献帝都到了忍饥挨饿的地步,白波军的状态必然不好。急需粮草的杨奉大开空门,将曹操放了进来,让其在洛阳朝见汉献帝。踌躇满志的地方割据者与窘迫的大汉天子终于迎来了会面,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白波军踢出棋盘,将汉献帝据为己有。

曹操将董昭叫来,二人坐在一起。曹操问道:如今我来到此地,应当如何施为?董昭说:留在洛阳,极为不便,应当移驾于许。曹操继续追问道,如何解决在旁边窥伺的杨奉。董昭不急不忙地说道:和杨奉说京都无粮,不如迁都于鲁阳。我们明面上去鲁阳,实则将天子迁往许县。杨奉无谋,必然上当。曹操称善。

当天子的车驾移向许县,杨奉才知道上当受骗,可是汉献帝已经是曹操的囊中之物,白波贼也在曹军的袭击下分崩离析。

接下来的故事三国演义中都有,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