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渡挥挥手。
“好了,孤阳教主听得满意,你们下去领赏吧!”唐渡的话音刚落,美姬和乐师们便退了出去,衣裙垂在地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教主觉得这两个女子舞姿如何?乐曲是否入耳?”
“妙音无比,令人心旷神怡;舞飞乘风,当真翔鸾翥凤。”孤阳炙说道。
“既然如此,待晚间我命她们来思莲宅,好好为教主再舞一曲。”
“多谢律政大人美意。”孤阳炙不愿拂意,兼之希望迷惑唐渡,便微微笑着应承。
“我听说教主引经据典,将史前异人伏易奉为易子之神,推崇伏易创造易教,至今已传数千年,甚至推崇其首创乐律,不知是真是假?”
“律政使该当知道,所谓史前远古异人皆系传说,由于史料极少,至今也未有定论,故而难以确定神族谱系。不过,伏易其人该当存在,乃是在潜龙纪前百年出世,大陆流传其降生时天有异象。”
“嗯。彼时,廊中亚龙峰脚下有个姑娘,传说她的名字叫做华胥,孤身一人到亚龙峰顶游玩。她望着天边远处,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白昼尽墨。华胥躲在一棵巨大的苍松之下,耳中尽是风雷之音,过了许久才停歇下来。待乌云散尽,亚龙峰一派清明,华胥惊奇地发现,峰顶出现一个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踩了一下,身子猛然一震,适才避雨的苍松消失不见,而华胥立时有了身孕。华胥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了一个儿子,长着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她认定孩子是苍松伏地入怀,便为他取名为伏易。”
“律政使所知甚详啊!民间确是如此流传,可是焉知古说对否?易教又如何要奉伏易成了大神呢?”
“这个唐渡的确不知,还请教主详解。”
“世人皆知在下身世,孤阳炙也无需讳言。我在太乙山诸峰求索无果,便到勤岭学城求学,不过却难融入外七宗说,更别提精研内七宗,是以抽身饱览不流传于世的异说、异学。学城居心叵测,将七子之神定为亚夏共神,乃是舍本逐末,其用意实是为了巩固学子地位,继续控制悠悠万民。”
“嗯,唐某真是头一次听闻。”
“也不怪律政使,在下当时也才真正知道,伏易是真正的亚夏族之先。华胥只是普通远古先民,得天地间混沌大神精血,孕育了这位远古第一神,得他再行繁衍,才有了天帝、地帝、人帝、入巢氏、泽被氏、农耕氏。”
“这七位远古之神事迹各异,难道真是一脉相承?”
“确实如此,伏易主宰了一切。在他的授意下,天帝、地帝、人帝各掌握天、地和人的未来,入巢氏主宰巢居时代,泽被氏掌握了火的奥秘,农耕氏则代表着农耕时代的问世。伏易是亚夏族最早的祖先,是真正的上古之神,而他不居于飘渺神境,而是尊母之恩,居住在比国亚龙峰。为了使天下族人皆尊一宗,伏易创立了图腾龙: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与长须鲸的须。这便是龙族由来了。”
“那么其他各族由来呢?”
“虎族、熊族、鹰族等等诸族,皆由龙族演化而生,其祖先之始莫不源于伏易。创造众族人是伏易的最大功绩,然而帝国为了凸显七子之德,利用学城学子推广逆论,宣扬七子屠杀恶龙,实在是令人神共愤。”
“既然学城不欲令天下百姓获知,为何又要保留这些异说呢?”
“元世纪时,廊中强国互斗,使得不少远古传说史料被毁。比国人玄武于心不忍,随身携带不少史料秘闻到帝国出仕,被定皇封为大学士。他乃是真正的龙族后裔,在廊中贵族中颇有影响力,定皇为了拉拢玄武,决定保护那些史料,以换得他全心辅佐自己。由于定皇的承诺,至庄帝继位前,这些史料一直保存在昭阳。庄帝深知史料于帝国称霸不利,才偷偷命人移送到学城,对外宣称远古史料失于火灾。”
“这当真是惊世骇俗的说法了!据说,伏易大神创造了太多影响后世的神迹。”
“没错。他仰观天地万物,创造了七乾八坤九卦,;制定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模仿蜘蛛结网制成渔网;驯养野兽;始造文字;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等等。可以说,如今尊从的七子之神乃是伪神,亚夏族人真正该信奉的是伏易大神。”
“即便真如教主所言,伏易确是开天辟地之人神,但又何来说他是易教开创之主呢?”
“这正是我要对律政使说的。伏易成就多不胜数,就孤阳炙一人而言,格外倾心的却是炼丹术。伏易耗时多年研究炼丹术,合天地之气于丹中,最终制成延年益寿的丹药,可治疗百病,甚至说是一种神药了。”
“当真有此功效?”
“那是当然。我经过十年钻研,觅得伏易大神古方,炼出治疗痈疽疔毒的三仙丹、治疗癫痫犯乱的太一小还丹、白降丹、解毒丹,以及更为神奇的延年丹和返颜丹。这些圣药炼化不易,绝不可少丹砂炉料,但最重要的是天地之灵气,每一颗都绝不易得呢!”
孤阳炙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只小葫芦,倒出了一颗金黄色的丹药,递给唐渡一看究竟。唐渡仔细观察,不由得连连点头。
“自从娥帝遇刺,她的身体便常有小恙,若是能得教主灵丹,当真是银夏帝国之福。”
“既是如此,这些丹药便由律政使带回宫中,请娥帝每日服之,必有神奇之效。”孤阳炙将葫芦递给唐渡。
看着唐渡眼中闪烁喜悦之光,孤阳炙心里不由得暗自得意。只要缇谧服食这些丹药,不愁她不被我控制。孤阳炙心中暗忖。
“那唐渡便替娥帝谢过教主。前几日,娥帝还曾对我说起,希望教主早登国师之位,助帝国稳定局势,扫除南方割据的总兵势力。”
“易教受娥帝支持,定当为帝国尽心尽力。”
“对了,唐渡听说伏易大神创了易天心法,有扭转天地的玄妙用处,不知道教主是否领悟到了呢?”
“所谓心法,不过是呼吸吐纳之法而已,倒没有什么奇异之处。”
“教主所言极是。”
两个人正在说话间,门外走进一名小童。那小童走到孤阳炙近前,低声说了几句,然后便转身退了出去。
“唐大人,易教属下听说采诗府得到新报,铜古王死在安阳官驿。”
“确有此事?可知是何人所为?”
“据说是辛伯手下干的。”孤阳炙缓缓地说道。
“这怎么可能?辛伯此行确是与顾恒见面,但绝非谋害铜古王的性命,在下现在便去采诗府一趟。”
唐渡说完,发现自己有些失言,连忙站起身告别。
孤阳炙将唐渡送出宅院,看着律政使远去的大轿,心里想起开阳大士将要回来,不知会带回什么消息。思莲宅斜旁便是筚籍府邸,此刻府门上仍挂着丧灯,门前一片萧索冷清。
唐渡为什么要提到易天心法呢?莫非这心法当真了得?易天心法会不会在学城的学洞中呢?孤阳炙正在思索之时,文湖的帝国官驿方向喧哗声起。孤阳炙不知出了何事,望向官驿方向。
这时,玉衡大士无极子正策马而来,神色颇有异样。无极子是廊中区锦云湖畔的长歌镇人,曾于灰峰求索多年,喜好解问天地。无极子见孤阳炙站在思莲宅门外,连忙甩镫离鞍下马,来到孤阳炙的身边。
“教主,西京宣称自治,脱离银夏帝国独立了。”无极子小声说道。
“很好。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变天者们如何应对。”孤阳炙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