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这似乎是个永恒的问题。无论是在被死亡所平等的虚物利行星,还是在永生的幻星,都是人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会面临的问题。
“人生没有意义。”逍遥真人轻描淡写地说道,似乎又蕴含着一丝无奈。
“终究是死亡的人生能有什么意义?况且意义是什么?意义真的重要吗?”逍遥真人继续感慨道。
[义]也感觉,[逸]所抛出的人生意义之问太过笼统,因为在幻星上,先不说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尽相同,而且人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也千差万别。
正当[义]想开口把问题说得更具体一点时,逍遥真人又说道:“如果说人生的态度,那么我是有的,这也是我自号逍遥真人的原因,因为心中所信——逍遥。”
问题有了进展,[义]立马顺着逍遥真人的话问下去:“我也一直好奇逍遥兄的逍遥二字是何意思,人生态度和心中所信也可以是人生意义,还请逍遥兄详细说说。”
“逍遥即是顺应本心。”
“当身心一致,人就不会感到疲惫,就如同所热爱的事物,本就是自然而然地为之行动,也不存在坚持努力一说,反而是一种乐趣享受。这就是逍遥的外在体现。”
幻星人弹幕刷了起来,这与他们所说的梦想有相通之处。不同星球,不同文明之人,对同一宇宙的感想竟然有相通之处,幻星人越发好奇了起来。
“而逍遥的内在关键在于真,也就是内心真正的想法。分清内外,弄清楚内心真正所想,需要自我审视,自我剖析,做到自省,这可是很难做到的。”
[无]觉得神龙的逍遥,和其先前所说困于这片天地存在前后矛盾,于是借[义]之口问道:“既然逍遥兄有此所信,可依旧被困于这片天地,心求游无穷而不得,这如何谓之逍遥?”
逍遥真人品了口茶:“确实,在这犹有所待的世界上,依旧受困于形体,但并不意味着不能逍遥。”
“因此在有所待的情况下,要做到逍遥还需要三种方法。”
“一是取舍,学会放弃,有舍才有得。在一本上古奇书中曾记载,有名为鹏的鸟,其背几千里,能从北冥飞至南海,而斥鷃只能翱翔蓬蒿之间。这是小与大的区别。我既然不能达到像大鹏那样遨游无穷,那便不要强求,也能获得在这小天地里的宁静。”
“正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中的‘无’便是舍弃,舍己舍功舍名却成就了至人,神人,圣人。同时也不要逆天而行,舍弃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顺应天地之道才能保存自身。”
“二是正位,摆正自己的位置。曾经,我有一颗大树叫做臭椿,长得奇形怪状,无法制作家具和栋梁,长在路边木匠都不屑一顾。于是我将其种在无边旷野中,没有人去砍伐它,任其自由自在地生长,大到可以在下面乘凉躺卧,原本无用的事物却变得有用。”
“万物皆有天性,有其所擅长的方向,鱼善游,马善跑。每个人都有其天赋,如果能摆正位置,在其擅长又热爱的事物上行动,那便是一种逍遥。”
“三是自我和解。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有时候人们的放弃或改变是出于现实的无奈,依旧心有不甘,此时内心的真正想法依旧没有改变,靠欺骗自己的内心是无法逍遥的。只有真正从心改变,再随心而动,达到身心一致的境界才能做到逍遥。”
“而如果自我无法和解,内心仍旧不甘,那就去行动,也许永远得不到,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也是一种逍遥,甚至是去追求真实的想法导致毁灭自身,为信仰而死也是一种逍遥。因为正如先前所提到的,逍遥内在关键在于真。”
“心中所想很重要,就像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便是逍遥,困于笼中便是不逍遥,人们也不能说翱翔于蓝天的鸟儿,没有权力财富名望便不逍遥,因为鸟儿心中追求的是天空,而不是人心中所求。”
“逍遥并不取决于达到怎样的成就,而是取决于所作所为是否顺应本心,因为顺应本心即是逍遥。”
[义]和攸宁儿以及幻星的众人都认真地听讲,似乎思想真的可以连接不同的文明,甚至是跨越时间和空间。
幻星人听完神龙逍遥的理念,因其中与他们的人生意义有相通之处,与虚物利相隔如此多光年之外的幻星人,对不同星球不同物种不同文明中的神龙,顿时有种“宇内存知己,星河若比邻”的感觉。
弹幕精选:
“和我们同样是会思考的芦苇,对人生的感想也有相通,宇宙真是太神奇了。”
“哪怕是在光年之外,思想也可以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真希望两个文明一起探讨人生的那天快点到来。”
[逸]不免好奇,借[义]之口发问:“逍遥兄是怎么感悟出逍遥?又为何将逍遥作为人生态度?”
逍遥真人:“正因为有死亡,且死亡无法预测,不知死亡何时到来,所以我才十分珍惜活着的当下。因此我就在思考:死亡到来之前,我该怎样度过人生?”
“对终有一死的人生进行思考使我感悟出了逍遥。”
“人被赋予生命,空无一物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终究也是空无一物地离开,无法带走任何事物。”
“且从自我角度而言,人生只有一次,哪怕有转世投胎也是重复生死循环,下一次生的‘我’便不是上一次生的‘我’。”
“而先前回答义兄关于死亡的看法,从感知上说,生才是永恒,死亡不过一瞬,死亡来时我已不在,再睁眼时,世间不知走过了多少岁月,从感知上甚至可以说我是永生的,因此也不必为死亡所困扰。”
“生前所获得的任何事物带不走,自我也带不走,感知上我永生,不为死亡所困。而逍遥即是顺应本心,那为何不以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以自己真心所想的方式,过好活着的每一时刻,从而活出自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