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明初永乐年间最有名的人物,郑和之所以有名,主要是他率领巨大船队七次下西洋,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的27年间,先后七次以使团正使的身份,率领巨大船队出使西洋各国。郑和原来姓马,小名三保,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人。郑和于明洪武四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个儿子。
洪武十三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郑和成年后,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加了"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为此,永乐大帝才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多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永乐元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永乐大帝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从此被称为“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富有智慧谋略,懂兵法战阵,永乐大帝对郑和十分信赖。永乐三年,皇上诏命组织使团出使西洋,诏命郑和为使团团长,率领27000人的巨大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待风向有利,就开始出航。船队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地区。
值得提起的是郑和下西洋远航的船队。一个国家的造船技术和造船能力是一个国家水军的战斗力的基础。郑和远航的巨大船队足以震慑海外各国。
郑和远航所乘船型为二千料八橹福船型和一千五百料八橹福船,它的外形为小方首,宽平艉,有虚梢,两头翘。建筑形式属楼船。大号宝船共分8层。为了保证船行平稳,最底下的一层全部放置砂石,俗称压仓。大号宝船光压仓砂石就要用10100担。上面的2层和3层是两个长24丈、宽10丈8尺、高6尺的大型货舱,是载货和食物用的。第4层是顶到甲板的一层,这层沿船舷两侧设有20个炮位。中间是船上826名士兵和下级官员住的地方。再上面就是甲板。
甲板上的活动空间被分为前后两部分,船头有前舱1层,主要是船上108名水手生活工作的地方。而整个船队的指挥部则在宝船船尾的舵楼上。这个舵楼共有四层,一楼是舵工的操作间和医官的医务室;二楼叫官厅,是郑和等中高级官员和各国使节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三楼是一个神堂,用来供奉妈祖诸神,并有4个阴阳官专门管理。舵楼最上面则是指挥、气象观测、信号联络等场地。在前后楼之间的甲板上除了火炮、操帆绞盘外还特地留出了2个活动场地,专门供军事人员操练用。
高艉楼阶台式3层,长舯楼1层,短艏楼开式2层。全船设上甲板(即主甲板)、下甲板和底平台三层纵向平台。自艏向艉设17道横隔壁,构成明代木帆船的典型横式结构,并分割成各种工作、生活、储藏舱室,充分显示在造船技术上所创造的水密横隔壁的结构特征。
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船队的指挥船。郑和下西洋的指挥船是大号宝船,它的长度达到44丈4尺,宽18丈。 这种大型楼船一共有62艘。主力船型为九桅二千料和六桅一千五百料宝船,船长15—20丈,宽四丈,在下西洋航行中分别执行宝船、指挥船、战船和座船等使命。郑和船队每次出行27000人,二千料海船每船为400人,平均62艘载2万多人;其他百余艘为较小型的八橹船,每船约50余人,总人数27800人。
一部分人对郑和宝船的巨大表示怀疑,认为要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从技术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其实,在世界造船史上,三千多年以前的古代埃及就已经造出近20丈的尼罗河大木船。数百年以后,由埃及托勒密四世在亚历山大城建造的双体战船长约40丈,配有40排共400名浆手,乘坐4000多船员,2850名士兵,船上总乘员达七千多人,说起来也够吓人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关于海外船只的记载。早在唐代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有“南海舶,外国船也。......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等记载。宋朝时,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六.木兰舟有关于木兰皮国能造巨舟的记载:“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又大食国更越西海,至木兰皮国,则其舟又加大矣。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到了明代,更有人记其国之舟可“容万人,酒肆果园俱备。”
不要以为郑和远航与抗倭战争没有关系,正是因为郑和远航的航程中碰上了倭寇的入侵,所以老夫不得不把郑和远航的情况交代一番,以便不至于使人感到突然,甚至对后面的情节感到不理解。在郑和远航的人员中,有一位名叫张谦的太监,曾经奉命带着260人乘坐1艘宝船护送勃尼国王回国,回来的时候,浙江金乡卫海上突然被倭寇船队拦截。张谦指挥船上一百六十多名护送官兵与4000多名倭寇展开激战,结果倭寇被打败逃跑。
渤泥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古代小国,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地区,渤泥国的其含义是"生活在和平之邦的海上贸易者"。它是一个神秘的热带王国,自然风光优美,资源丰富。十世纪起渤泥国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使节、商人往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