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
现在谈谈心理问题,人人都有心理问题,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说:“宇宙过程像机械结构那样完整,像一件艺术品那样美好,然而,却还有另外一面的表现,当宇宙创造力作用于有感觉的东西的时候,在其各种表现中就出现了我们称之为痛苦和忧愁的东西,这种进化中的有害产物在数量和强度上都随着动物机体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到了人类则达到了最高水平。”看来,心理问题与人类同在,当然,不是人人都有心理疾病,需要把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分开,不过,这个也没法严格的区分开。
一个人身体生病,首先考虑心理问题,人的存在既是肉体的存在,更是思想的存在,对于成年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病和思想有关,大多数疾病都是心病。
可以这么说,越是重病越是和心理有关,性格决定生什么病,父母性格决定孩子生什么病,不注意健康的人会生病,注重健康的人会生另外的病,生病类似于空气和水一样是人之必须。
什么样的思想对应什么样的生活,也就对应着什么样的疾病,就是说什么样的思想生什么样的病,看来,病情是一个人的性格的反映。
有心理问题的人会有意无意的把话题转到如病、痛、药、医院、医生等话题上,而且是主动提及,次数极多,多数情况下,生病只是对思想的一个交代,所以,一般来说,所谓生病,先考虑心病,即使是肚子痛这样的病。
罗素提到,“某几种病可以用信仰来治疗。”蒙田就讲述过心理问题对包括呕吐在内的疾病的影响,同时还提到,包括狗在内的动物也是存在心理问题的。
其实,蒙田的心理也是存在问题的,其心理在开心和忧虑之间转换,其表情似乎就只能介于开心和忧虑之间,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这是一种类似于假笑的表情。
心理暗示使得身体一定要弄出点什么病来符合这一暗示,这病是被自己强化成了真正的病,当人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时候,人是健康的,当人能感觉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存在的时候,这个部位就出问题了。
托尔斯泰描写的,“这个法官长期患胃炎,遵照医生嘱咐今天早晨开始采用新的疗法……要是从办公室到法庭椅座位的步数可以被三除尽,那么新的疗法定能治好他的胃炎,要是除不尽,那就治不好。走下来是二十六步,但他把最后一步缩小一点,这样就正好走了二十七步。”我估计医生是在对这个法官采用心理战,相信这之后,这个法官的病好多了。
马克•吐温的《病人的故事》也很能说明心理问题,如果判定箱子里是一具死了很久的尸体,那么,箱子里放的即使是枪支也能把人给熏倒。
心理问题还真就是心理的问题,常常不依赖于现实情况,人们都对梦感兴趣,在中国,说成是周公解梦,在西方叫梦的解析,是一群人借用潜意识在解梦。
东西方在解梦的过程中据说都有解准的时候,事实上,持反对态度的人和持同意态度的人都有成功范例,实际上是都没有绝对把握。
正因为没有定论,于是解梦在继续,解梦这个事,基本就是个心理的问题,有怎样的心理就有怎样的解梦。
刚才说了,人们无法杜绝心理问题,如果一直暗示自己身体的某部分有病,时间长了,身体就会给出相应的反映,以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功能性过渡到器质性,人体内的各种平衡和循环就会在这个地方留下印记。
为什么有人会暗示自己有病呢,首先是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就有时间和愿望来思考生病的事,现代人知识量越来越多,包括各种养生节目越办越出色。
当年,中国流行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叫知识越多越反动,其实,是人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说快了,实际是在说知识越多越反着动。
人们盲目的感到自己身体有病,这个对学医的人也是这样,说医学院的学生老是一神一鬼,因为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病多,古斯塔夫•勒庞则更是直接的指出精神病医生常常得精神病。
有人说如果憋在心里是要憋出病的,这是有道理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向他人诉说,自己冷静的想想,干点别的什么事,这些都可以,没有办法的人就有可能会憋出病,不过,前面说了,人这个特种很奇怪,有这些办法的人还是可能要生病,而且同样是心病。
生活需要乐观的态度,只要乐观,就是击不倒的,找点爱好,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要不要生病。
一个有事业和爱好的人是快乐的人,这里的事业和爱好并不一定是指职业,就是说,有事干、喜欢干就很少有时间来思考生病的事,最终来说,对时间充满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心理问题首先是哲学问题,最终还是人的三观,就是哲学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出了点问题,就可能以心理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过,这并不是说哲学家就不会出心理问题,相反,哲学家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尼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要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痛苦,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痛苦也不一样,别人不一定能懂你的痛。”说得多在理,但他还是憋疯了,尼采的三观有问题,随便逮一句就知道了,“伟人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欣赏自己理想中的明星。”欣赏自己的明星没有问题,对伟人的蔑视绝对是自己有问题,叔本华说:“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欣赏另一个伟大的人。”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伟大的人在研究伟大的人,其他人可能是在崇拜伟大的人。
人际关系也常常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心理问题背后存在个人意识的极端化,既可能是极端的高看自己,也可能是极端的低看自己。
更多的是表现为对外界的不信任明显超过常人,如果这时还出现对自身的不信任,那基本就是心理疾病了,当然,心理疾病也存在极端的自信,只要一极端就好解释了。
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和他人打交道,一个三观有问题的人极容易在社交中产生心理问题,不能把控这个人群,就要去适应这个人群,除非你有能力离开这个人群。
事实上,三观有问题的人,离开某一人群后又会有另外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心理有问题,三观可能有问题,而三观有问题,心理就会有问题。
人人都有两个自我,正确的三观可以有效的纠正那个外在的自我,这需要能力,也就是需要加强学习。
没有点神秘感,心理医生是不能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的,家人之间就不能,因为家人之间没有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不是想要就马上能营造出来的,因为太熟了,家人之间,放了个屁,相互都知道是胡豆味还是豌豆味。
所以,心理问题得找心理医生,其实,心理医生有时怕极了,因为现在的人“懂”得太多了,差不多达到了心理医生放个屁,病人就知道是香的还是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