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至清晨起,魏都洛阳,大街小巷,突然传出这样的歌谣:“鬼尾追塚,延康泡影。天下换主,立见太平……”
对此,最初,赵欣宇也只是付诸一笑:几个小儿唱点歌谣,不足为奇。
然而,就像平地突然响起一声惊雷,再过一阵子,那山鸣谷应的回响,依然隐隐可闻。而且,一连几天,那歌谣,依然不绝于耳。
这天夜里,赵欣宇夜不成寐,那“惊雷”,恍若炸响在她心间:到了这一刻,我真的还能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吗?如果说只是听见两三次,那只是顽童之语,自然可以一笑了之。然而,接下来的这几天,为什么依然如此呢?什么依然如此呢?
或许,这只能说,这是某些人有意而为之了。而且,这样的歌谣,似乎也不是那些懵懂小儿能够随口唱出的吧?也就是说,最初,有人在教他们这样唱!
哦,不妨先斟酌一下这几句歌词。
这“鬼尾追塚”作为首句,难以索解。不过,第二句中的“延康”,应该就是汉献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了吧?这个年号只使用了一年半载,比起那延续了二十五年的“建安”,就短暂多了,以至于没给人留下多少印象。
那么,这“延康”为何如此鲜少有人提及呢?因为,也就是在那一年,曹丕篡汉,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后汉至此灭亡。如此说来,如果把首句之中的“鬼尾”理解为“鬼委”,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鬼委”合在一起,就是一个“魏”字! 因此,第一二句,说的就是曹魏篡汉的故事。当然,将“尾”当“委”,有牵强附会之嫌。只是,那些作歌谣者,出于某种考虑,利用谐音,让人猜一点哑谜,早就屡见不鲜了。既然是这样,我稍加穿凿附会,也未尝不可吧?
如果说第一二句尚有可疑之处,第三四句“天下换主,立见太平”,那就容易理解多了。如今脚下的这片土地,属于曹魏,“天下换主”,说的应该就是曹魏社稷要换个主人的意思吧?而且,下一句“立见太平”,说得再直白不过了,“立即见到太平盛世”,也就是说,这主人是非换不可的了,要不然,就会永无宁日。换句话说,“换主”已然是势在必行……
这歌谣的意思,暂时就梳理至此了。
那么,作此歌谣者,又是何人呢?
此前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司马氏要篡位,先透一点风声,也不足为奇。当然,到目前为止,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哦,还有一个人,我差点儿就忘了。
是啊,这个人就是吕凤仪。两年前,她就有蛊惑蜀汉后主之举,如今再装神弄鬼一番,似乎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只是,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此前,她祸乱蜀汉社稷,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赵云将军的名声,压过了她的先祖吕布,她很不以为然。也就是说,她要为其先祖吕布争一下虚名。
其次,她觉得,吕布被擒获之后,之所以会殒命白门楼,就是因为先主刘皇叔不仅不为他说好话,反而提醒曹操,不要忘了丁原、董卓的教训。仔细想来,吕布先后杀了两个义父,如此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曹操怎么会不知晓呢?曹操这样做,甚至有拉刘皇叔下水的意思:如果不是你刘皇叔提醒,我曹操就不会痛下杀手了……
吕凤仪的这两个理由,未必就经得起推敲,只是,她如此固执己见,又是那种一意孤行之辈,要想改变她的想法,实在是太难了!
哦,由于刘皇叔早就不在人世了,于是,她就迁怒了刘皇叔之子、蜀汉后主阿斗。既然是这样,现如今,她要找曹孟德的后人算一下旧账,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如果真是这样,这吕凤仪吕姑娘,其实也是在帮司马氏了。至少,就算不是她的本意,从实际的效果来说,就是如此。
那么,她与司马氏,有没有某种关联呢?
她如此行事,是受到司马氏的指派,还是,纯属个人行为?
其实,她是否见过司马氏,我至今无从知晓。
这样的一件事情,就这样突如其来了,不管我愿不愿意正视。
其实,对我来说,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事情的真相,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要弄清这真相,也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眼前的当务之急,似乎倒是,我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此前,我也曾这样想,脚下的这片土地,姓曹还是姓司马,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寻常巷陌,在一旁看狗咬狗的人,也不少吧?如果真是这样,再多我一个看客,那又如何呢?
只是,到了现在,我还能够这样想吗?
其实,我未必就是一个看客吧?那天夜里,我不是站在凤儿一边,与她联手御敌,为司马炎救驾吗?走出这第一步之后,对于接下来的第二第三步,我还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呢?
那天夜里,辞别凤儿姑娘之后,我就隐隐觉得,自己来到了岔路口。而此时此刻,这种感觉,就像擂响在心头的战鼓,越发明显了。
嗯,我似乎正在翘首以盼,只是,我所企盼的,到底是什么,一时半会儿之间,还不甚清楚。暴雨将至,甚是燥热、烦闷,于是,你就会想起,如果能够吹起一阵风,那也是不错的了,至于有没有雨、雨势是大是小,甚至都不那么重要了。嗯,这样的一阵风……
接下来的一些日子里,赵欣宇一直在反复思忖着,不过,一时也没能作出什么决定来。
在此期间,她也曾跟韩昭、林荣、黎影儿商议过,不过,一时半会儿之间,这四个人,也没能拿出什么像点样子的方案来。
这个午后,一个侍女模样的人找到赵欣宇,这样说道:“赵姑娘,我们凤儿姑娘让奴婢捎一句话,今夜里,破庙旁面议……”
乍一听到这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语,赵欣宇不由得这样问道:“就,就这些了?”
那侍女一脸凝重地说道:“赵姑娘,奴婢只负责传话,就这些了!”
略作思忖之后,赵欣宇这样说道:“我知晓了,你先回去吧。”
点头称是之后,那侍女就此离去。
望着那侍女渐行渐远的身影,赵欣宇暗自思忖道:这凤儿姑娘,着实不简单啊!嗯,多半是这样的。在决定叫人传话之前,她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就算这侍女路上被人拦截,而且这侍女也招了,对手所能知晓的,最多也就是‘今夜里,破庙旁面议’这八个字。那么,是哪座‘破庙’呢,对手也无从知晓,要想一探究竟的话,就只能就近四处找破庙了。
看来,这凤儿姑娘,对我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对我来说,“破庙旁”一句中的“破庙”,就是前些时候,在救出司马炎之后,我和她暂且休息的那座破庙了。而这样的一座庙,我就是闭着眼睛,也是能够找到的!
这凤儿姑娘,心思如此缜密,言行如此严谨,确实非比寻常。
而且,她还足够自信,相信我一定会按时赴约。是啊,她时常出入晋王府,又是少主司马炎的心腹,对于一个急于了解一下情况的人来说,她就是完全可以期待的那个人了。凤儿啊凤儿,要说武艺,本座未必就怎么佩服你。至于这识人之术,倒是让本座佩服得五体投地了。那歌谣之谜,本座一直想着,要找人帮忙,破解一下……
“欣宇,你,你决定要去了?”韩昭这样问道。
“决定了!这一趟,非走不可……”赵欣宇坚定地说道。
“你,你就不怕那凤儿姑娘算计于你?”
“算计?本座有什么好算计的?”
“知人知面不知心,凡事还是小心谨慎为好……”韩昭提醒道。
“放心,我会见机行事的。”赵欣宇这样回答道。
再闲聊了几句之后,赵欣宇着手准备去了。
夜幕即将降临之际,赵欣宇走在了前往那破庙的路上:这一趟,主何吉凶,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再怎么说,本座还是应邀前往了。韩昭的提醒,不无道理。不过,着眼于大局,本座还是要按时赴约的。
是啊,别的且不说,单为那几句歌谣,我就义无反顾。凤儿姑娘来自晋王府,这就是她最大的优势。没有她这样的强援,本座那破案缉凶的使命,注定是无法完成的了。那么,她为什么也想着邀请我呢?夏侯衡、庞晓霞、魏骥立这三个人,都不是什么善茬。于是,她也就想着,要借助一下我方的力量?其实,在目前这种局势之下,我们蜀汉一方的实力,大概只能是说不足挂齿了。那么,她是不是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呢?
人家晋王一方,想的是如何布局谋篇。而我们蜀汉呢,甚至连看热闹的资格,都没有了!如此说来,本座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这样的一个夜晚,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至于那是怎样的一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