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秋节至,天高裹翠衫。卒子峰上寒,共云生紫烟。名将宝剑指,万马奔若渊。功成金冠就,岂知邦固安?
伍岭是济国境内最大的高山,北方山峦起于跃湖东南畔,与共云山遥遥相对。伍岭北低南高,最高峰名叫卒子峰,状似一个手执长戟的士兵,昂首眺望东方。峰顶有一个小亭,古朴精巧,为灭龙纪中期的绝世高手陈玄霸所建。
陈玄霸是廊中区玄黄湖畔的玄黄镇人,经历大小阵战无数,最终练成了为后世所推崇的玄黄掌法。据说,陈玄霸曾远赴天域高原,与鸿钧岭的仓央鸿钧较量掌法,两人斗得旗鼓相当,从此成为至交。
卒子峰之南是宝剑峰,此峰好似一位剑客剑指穹空,宛如两位高人隔空而斗。两峰之间有一条不易行走的峡谷,密林丛生,野兽出没,人迹鲜至。
卒子峰西坡峡谷中有一个大山坳,正中央则是一个小湖,左右两边坡缓崖倾,树木生得茂密,山脚下更是花海浮荡,蝶舞蜓飞,景色极美。
湖水碧绿莹莹,几可直视到底,湖中彩鱼游动,令人为之目眩。小湖正北方向,便是一座大山之脊。山脊高耸,直达百仞,峭壁陡立,怪石嶙峋,藤枝缠绕,翠巢点点。
山脊脚下建起一座石台,台上有几十个墓碑,刻有逝者名讳与身份,昭示着他们生前的荣光。靠着山脊崖壁,挖出了一个中空的高达五十丈的石窟,里面雕着一尊石像,双手轻轻合什,目光炯炯望向南方。石雕古朴无华,却让人感到敬意油然而生。
这尊石像大有来头,正是济国开国之君,原本名叫做魏蚺,后来改名为魏冉。魏冉年少时在卒子峰打猎,因其年壮矫健,颇有伏虎降熊之能,又得到一位白子剑士指点,成为伍岭一带极负盛名的人物。
当时,正是灭龙纪中期,藉国陶菲大帝通过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已经称霸廊中地区,几乎将大半个廊中纳入版图。
陶菲志向极其远大,除了要一统廊中地区,还要继而雄霸整个大陆。他到处招揽人才,听说魏冉的名字后,命人前往卒子峰,请他出山拜将,率领藉国最精锐的部队。
魏冉加入藉国王师后,战功卓著,屡挫强敌,成为一位名将。陶菲既是明君,亦是好武研兵之人,便将所历之战拆解推演,以之为基础写成兵书,魏冉等将补缺后定为“陶子兵法”。由于魏冉战功赫赫,陶菲在世时便将伍岭赐予魏氏,作为魏冉家族世代封地,并成为真正的氏家贵族。
魏冉来到封地之后,选拔当地勇悍之人入伍,极力维护乡绅们的利益,主动亲近贤者名流,邀请他们参与治理地方事务。恰在那时,陶菲死于台河边的龙倦镇,国家迅速四分五裂。
魏冉见状,自立为济国之主,以伍岭封城属地为基础,渐渐控制了仙女湖和共云山间的土地,与仙女湖西的威国遥望。魏冉临死时叮嘱继位之君,命其将兵法用于国政之治,强调军队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立国之本。
尽管威、武两国在廊中势力最大,常常通婚达成联盟,共同对付或吞并弱小的小国疆土,济国却始终屹立不倒。后来,济国乘鹰族人崛起,借机吞并了不少土地,势力范围抵近云江,与雷霆发生了矛盾。
虽然受到雷霆制衡与阻挠,济国无法向外扩张,但是国土面积与威、武等国已然相当,成为廊中区中部重要的国家。济国王室为了纪念先祖,在元世纪初重修卒子峰祖坟,并在山脊凿窟,为魏冉建了石像,表达强国之愿。
今日乃是魏氏祭祖之期,魏武一大早离开都城,率领朝臣、祭祀队伍来到这里。依照大祭司督导的礼制,他先后祭天、祭地、祭先祖,最后又为父亲新墓培了新土。
眼见祭礼之事已毕,魏武缓步走下石坛,翻身上了坐骑。魏武穿着黑色锦袍,头上戴着济国侯主之冠,腰间悬着一条玉带,脚上穿着步云靴。他的坐骑是一匹红色大马,全身没有一根杂毛,鞍韂环佩熠熠生光,昂首阔步,威风凛凛。
秋节过去已经月余,廊中地区暑意渐消,伍岭风光依旧秀丽,但与夏季仍有很大不同了。
密林枝叶繁茂,溪水潺潺流动,猴子在橡树细枝上纵来跃去,戏弄隐身于松间的松鼠。鸟鸣此起彼伏,清脆婉转如同乐声,欢快之意令人满足,仿佛在欢送炎夏远离。山路旁的草丛湿漉漉,一只小鹿在轻轻吃草,咀嚼的模样憨态可掬。
桦阳山谷外的火攻一战成名,年轻的国君魏武获得国人认可,被济国人乃到不少廊中百姓视为变天者。眼见战事平息,金亭王缇棣飞鸽传书,调金亭大军南下,退守夏江北岸陵水城。
魏武送走了甘捷,接着又送走了田垦。田垦实为名将,魏武非常欣赏,本想留在济国为自己所用,可惜田垦去意极坚。无奈之下,魏武请田垦代替泰安结盟,在境内满江段建造船只,助其走水路进入银河,再顺流而下入海。
前不久,临国出现大乱:毕节城饥民无法活命,冒险闯入官库放粮,结果与官军发生激战,导致城内起了大火。临国贵族大半被杀,伏尸满城,血流遍地,堪称人间炼狱。益、节和渐国与临国接壤,三国之主下令封锁边境,请求魏武主持大局,平定临国之乱。
若能控制临国,济国既可纳土百里,又有平定之贤,可助魏武变天者名声更响。为此,魏武命令沐熙领兵一万,肃清临国叛乱,控制毕节城。
沐熙不负所托,未及两日攻破毕节,将占据临谊城的流民匪军收编,平定了临国之乱。临国之君与族人尽殁,沐熙便乘机将临国全境纳入济国,使济国大增国势。
天已到了正午,魏武一行走了足足一个时辰,来到卒子峰下,前方便是峡谷西出口。西谷口三十里外,便是济国都城济潭;峡谷东出口外是伍卒城,是济国最重要的兵源之地,百姓以勇敢好斗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