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举办完丧礼之后,就在赢壮和惠太后、武王后的组织下,召集了文武大臣。
惠文后刚从丧子之痛中恢复了一些,然后对着文武大臣的面说道:“吾儿武王受奸人所挑拨,做出危险行为受伤而未能治愈。如今撒手人寰,未留遗诏,也后继无人。按照祖规应该立作为嫡长子的兄长赢壮季君为王。”
关于继承王位的事情,能说的上话的也只有武王后和魏冉,武王后早已站在惠太后的一方,作为掌握军权的魏冉自然不会同意。
魏冉上前:“关于惠太后的话,我们无人敢反对,但是燕国和赵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公子稷扶上王位,现如今要把公子壮推向王位,恐怕这两位不会同意的。”
惠太后很不屑的说:“我大秦国的事情,由不得别国做主,再说稷儿年龄尚小,不能担此大任啊。”
魏冉哼了一声:“他日燕国和赵国联合起来攻打我们秦国,那惠太后会因此而打仗吗?……”
惠太后很不屑的对着魏冉:“魏将军讲了那么多,其实最主要原因不就是赢稷是你外甥吗?”
芈八子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她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
魏冉掷地有声的说:“不管怎么说,赢稷继位于公于私都有好处,更是为了我大秦国的安定。我下午惠太后能够立公子稷为王,免得引来战争。”
惠太后放大了声音:“谁来做王,可由不得你魏将军说了算,就算哀家说了不算,也得问一下在场的文武大臣。大家伙儿说说,让谁来做这个王?”
在场文武大臣由于不想战争和畏惧魏将军的权威,多数人站在了赢稷的一边,赢壮始料未及,惠太后也后悔自己说出去的话,想收回来已经不可能。
这时魏冉宣布择良辰吉日为新王设立登基大典,看似平静的水面,其实酝酿中一场更大的动乱。
赢壮不甘心,联合诸公子及惠太后发动了季君之乱,在魏冉的军权压制下全部剿灭平定了,惠太后也命丧于此,武王后被遣回魏国。
一切尘埃落定,赢稷顺利登基,被称为秦昭襄王,时年十九岁,又曾在燕国做质子,没有能力处理朝政,芈月作为太后临朝听政,和弟弟魏冉共同治理国家。
秦国上下文武大臣一致反对芈月掌权,只有魏冉支持,秦昭襄王年龄尚小,不善朝政,芈月对执政确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公元前307年,楚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打不过,韩襄王就派了一个叫尚子的使者来秦国求援。
尚子来到了朝堂,按理说请求他国帮助自己,这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给足了金银财宝,就一切变得极其顺利,然而不知道是尚子装糊涂还是他真不知道,还是没有准备银子,在朝堂谈来谈去就是不谈钱这个问题。
这时芈月就有点不高兴了,她就很直白的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当众点拨这位外国来的使臣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