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白喃喃自语,声音虽然不大,却引得殿内众臣侧身相望,以为国君有话要讲。泰平大良看着莫柏,眼神流露出关切之色,慢慢地站起了身,捧着一封书信来到王座前。
“大王,乾国大督谭德派人送来书信,我本想在午朝之后呈送,但大王颇念故人,不如先请大王看看吧!”泰平说道。
“是啊!当时我在平明流连多日,与柏氐、谭德等极为交好,如今数月已过,却不知众位故友如何?”墨白一边擦汗,一边接过书信。他的眼睛看着泰平,脸上流露出感激的表情。
“送信之人说,柏氐大人之侄柏武从太乙山黑峰返回平明,已在山上为柏氐守丧三月。谭德见他孝义可亲,便召他进入大督部司,作了一名掌管乾国军事钱粮的要吏。”
“乾国蒙受旱灾,国力早已衰弱不堪,威、武和坤国又极力劫掠,柏氐之侄恐怕难有用武之地。”
“大王所说正是。威、武和坤国侯主会面,各自调集国中精锐,于上个月出征乾国。威、武陈兵大荡山口,坤国兵锋则直指荡江,大督虽有心抗敌,无奈国中没有足够战力。乾国侯段羽示弱,已分别向各国送上钱币和物资,以期化解国中危局。眼下战事危机虽解,但威、武等国要求乾侯严惩谭德,所以他带着柏武离开平明,正准备到苍陵投奔大王。”
“柏氐、谭德等贤臣殚精竭虑,一直为乾国谋划万全之策,可惜乾国侯不识忠良,听信衡骥佞臣之流,以至于国势日渐衰微,实是苍陵的前车之鉴。我在平明时曾劝过柏氐,希望他到别国施展才华,可惜他不忍弃段羽侯主,以至于落得身陷囹圄而死。既然他的侄儿和谭大督前来,大良一定要替本王妥善安置,为他们选好可居之职,务必令他们有归家之感。”
“好。”泰平答道,用手又指了指信。
“还有什么事?”
“谭德还在信中提及,有一位剑客名叫赵无霜,也会同来西北。”
“哦!赵无霜何许人也?”墨白故意不识地问道。
“他苦练剑术,向吴纤尘挑战,结果竟胜了对方。正因如此,吴纤尘请廊中七大剑客之一的黄虚谷与叶落时,准备联手除掉赵无霜。赵无霜不想与廊中众剑客为敌,便找到谭德,打算投奔苍陵。”
“吴纤尘自诩养心经不俗,居然如此看重名利得失,真是可笑!泰平一定要好生安抚赵无霜,让他招募更多廊中剑客。”
“大王请放宽心,泰平有了一个想法。官驿招贤馆太小,无法彰显大王尽揽天下之才的想法,我打算在王宫附近寻处旧址,建一座太学府,把滞留在学城的学士请到苍陵,为大王建言献策。”
“大良此法甚妙。天下学子人数众多,其中不乏藏龙卧虎之人,学城多年来有许多学子有所大成,只因未遇到天下明主,甘心隐居于勤岭之地,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如果这些饱学之士能尽来函陵,定会让苍陵面貌一新。”
“既然大王允可,泰平即刻着手让人选址建府。”
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墨白看着泰平与众臣,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这句话。他依稀记得,当时他与柏氐大司正在武国境内,讨论起芮隐与芮鑫父子阴谋夺乾国自居。
泰平会不会对我暗中下手呢?他能不能全心助我称霸亚夏?他会不会抵挡权力的诱惑?为防止意外,我该扶持木燃与宋奇打压泰平。墨白胡思乱想到。
“木燃大尹,眼下王国国库并不充盈,不知你有何良策,能使苍陵摆脱钱粮掣肘?”
“木燃得遇大王之恩,又受大良举荐之惠,自然每日不敢虚度。我已在民间探访多日,了解了百姓们的苦楚,虽然不能说有绝佳良策,但有一项涉农之法可供大良一试。”
“木燃详细说说吧!”泰平说道。
“大良曾替大王定了六大国策,木燃无一不心悦诚服,论及其他五策,臣不及大良万一,但提及官田复归之策,我倒是有了应对之法。苍陵地广人稀,掌握大量良田的是贵族氏家,吸纳众多依附的奴隶,还有许多自耕农也要被迫租地事农,所以王国农业发展缓慢。莫棣大王在世之时,曾经颁发了惠及自由民的农策,但因自由民钱资不足,手中余粮和农具更是缺少,所以一直无法扩大田亩。木燃建议大王,将苍陵全境荒地开放,允许无地流民自种,免除三年田亩之税。”
“此法确实不错,乃是苍陵富国的根基,不过若能见效,恐怕还需要太多时日吧!”泰平说道。
“大良说得极是。大王若想重农固本,必须下定决心,进一步削弱贵族权利,取消自耕农依附之政,使他们免受氏家盘剥。自耕农脱离贵族之后,就无法获得没有息赋的耕种,这便是大王新政显威的好时候。臣下已为大王设计了青苗法,可令自耕农们不再受制于人,平日还可为大王服兵役和傜役。”
“请木燃大良为孤详细道来。”
“大王可下令将粮种作为本金,在每年春月及秋月借给有需要的百姓,缓解青黄不接时期的生存压力,但要向王国交纳一定利息。此举可使百姓与王国同时获益,实现官民双赢结果。”木燃笑道。
“此法很像在灭龙纪末在廊中区出现的平籴制,可以起到平抑粮价、赈济灾民的效果。”墨白点头道。
“大王说的不错,青苗法便借鉴了平籴制,而且取息更低,足以让自耕农们没有后顾之忧。当时,廊中区强国收取的利息为本金的百分之三十,与乡绅借贷比例相比足足低了一半,以至于后来在贵族压力之下消亡。”
“不知木燃为青苗法设计的息限几何?若是遇到大灾之年,百姓们无法偿还该当如何呢?”泰平问道。
“大良放心,青苗息限将取十中之一,远远低于百姓相互拆借之数。另外为了规范青苗法,大尹司府将根据百姓借贷情况,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可以借贷的数额不同,而且借贷时需要其他人担保。”
“青苗法听起来不错,但苍陵多为土壤贫瘠之地,息限虽少,却恐怕收益不足啊!”荣泽说道。
“如今农业已非刀耕火种,善于运用地势之利,借助精良铁质农具,苍陵难保不成沃野千里之国。”
“如木燃大尹所言,大王该如何借势而为呢?”荣泽问道。
“烈马河自雪山南麗奔流而下,狂浪如注,势险极疾,一遇丰水期便殃及两域,故而难有百姓居住。烈马河由北至南,一支注入青冥湖,另一支注入瑞湖,其势因而停歇,一旦在河流上游修筑大坝,便能调节通向下游的水量,截余一些水量在寒川周边开垦农田。大王若能于两湖设坝,开掘两条通往茂山的人工水系,便可丰腴茂山西坡的劣土,为王国再添万亩良田。”
“宋奇你通晓九宫筑术,烈马河筑坝是否可行?”墨白问道。
“启禀大王,河域纵横本为天道,意为福泽百姓,若是筑坝可以富民,便符合天道之本意。”
“大王,烈马河上游都堰谷口位置最佳,左侧堰山,右侧则是风吟岭,两山依傍,距离尚近,若征调民力修建,不出三年便可功成。坝堰即成,良田便可大面积开拓,官府可率先借鉴廊中农耕新技,利用水车、曲犁佐民事农,一定会事半功倍。”木燃继续说道。
“大王已下令收回官田,还派人丈量贵族氏家们的私地,这些士绅贵族早已心中不满,臣怕青苗法一经推出,会受到他们的阻挠。”梁尘说道。
“这点倒是不用多虑。封城制破坏中央集权根基,大王正可借青苗法将其取消,建立全新的公、卿食禄制,严禁贵族、大臣圈占土地,确保大王尽控王国之土。”泰平说道。
“既然大良有了万全之策,木燃便放手去做吧!孤命你午朝之后,会同内府、律司和税司,即刻拟定青苗法条例,尽快在国境内公布于众,并由大尹府统计全境自由民,掌握开垦的新地总数。”
墨白看殿内众人对青苗法再无异议,便着意凸显木燃之能,令他感激重用之德。木燃心领神会,连忙起身拜服,面露得意之色。
制衡之术,亦是权谋!墨白心中得意洋洋地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