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9年春,八路军某挺进纵队常司令员与抗日军政大学某分校秘书科科长罗忆秀结婚。罗忆秀原名骆见玉。
1943年冬,避居重庆市郊的卢明刚收到一张从延安转来的照片。照片上,一小伙子身着军装,英气勃勃。照片后面有字。
“外公,庆儿已成人,将赴抗日前线杀敌。”
病中的卢明刚从床上挣扎起身,要亲自为送照片来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的军官沏茶。
两位军官慌了神,说:“使不得,当不起!"
他们知道卢明刚是国民革命的老人。
卢明刚的老伴说:"你们就让老头子动这一回。"
老伴心里也高兴,好多年了,老头子他从来不给穿军装的人好脸色看。
卢明刚一开心,病居然好了大半。
1953年春节,时任华东某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的卢明刚老人和老伴,与时任解放军驻华东某部教导队大队长的外孙一家过节。
大年初二夜,外孙一家四口乘船西行,赴西江省省城看望省军区耿司令员夫妇。初五抵达目的地。
耿司令夫妇早已在家中备好住房。
教导队长说:”不麻烦耿叔叔,我们去住招待所。“
耿司令瞪眼睛说:”你老子是我大哥,我老婆是你阿婶。你要不住家里,你让你老子从北京给我打电话来!
这边,你阿婶同意就成!”
当夜席间,教导队长给司令员夫人不停地夹菜。
司令员夫人终于忍不住眼泪。
教导队长的女儿跑过来,拿手绢给奶奶擦脸。
教导队长的小儿子刚两岁多,奶声奶气地说:“不哭,不哭,男子汉,英雄汉,不流泪!”
大人都笑,都含了泪水笑。
耿司令说:“哎,老爱人哪,我说,庆儿他们一家来,不容易,你是不是唱一嗓子,高兴高兴?”
司令员夫人站了起来,喝了口茶,开口唱。
“红军哥哥是英雄,英雄是妹意中人。
保卫苏区护家园,山常绿来水长清。
红军哥哥是英雄,英雄一身好本领。
打得白匪无处躲,打出一片山河红!”
司令员夫人连唱了几支歌。
满座叫好。
警卫员秘书厨师,还有从军区食堂请来帮手的老炊事兵,几个人都站在客厅门口听,听得痴了!
他们从没想到,堪称老革命的司令夫人,能唱出这么好听的歌声。
一个悄声说:“哎呀,大姐要不是担负重要职务,能够到咱军区文工团压台!”
另一个低声表示不同意见:“不止不止!我看能够到总部文工团。
这是天生的金嗓子!”
又一个说:“怪不得司令女儿能唱到北京去,这是有传统的。”
一个说:“这叫,遗传。”
老代表1941年病逝于延安。
吕行牺牲于红军长征途中。
大李长征时任红军某师供给部长,过草地时尝野菜中毒牺牲。
老郝牺牲于西路军失利战役中,时任红军营长。
小谭牺牲于冀中反“扫荡”战斗,那一战中,他击毙七名日寇,包括一名中队长。
徐二褚任八路军营长时,为掩护乡亲们突出日寇包围圈,持机枪冲锋,冲开口子后,又卧地开枪阻击敌人。
敌惧其勇,组织掷弹筒轰击,机枪交叉火力射击,再以一小队士兵两侧突击。攻至其临时阵地上,才发现“徐大个子”早已身中多弹,气绝身亡。
日军联队长下令,掩埋其遗体,竖一木牌,书“八路徐大个子”。后被当地老乡重新入棺安葬。
新中国建立后,徐烈士遗骨被移至烈士陵园。
该陵园园长是当年小达。
小达在与日寇作战中一腿受重伤,伤愈后能跛行。
他要求留在战斗部队,上级批准他转为骑兵。
建国时小达为骑兵师副师长。
他转业时坚决要求到烈士陵园为老战友守陵。
后来他担任了省文化局副局长兼省会烈士陵园园长。
该市数十年里,好多届小学生都知道“达爷爷和徐爷爷”的英雄故事。
骆如亭的老随从老吴,那夜离开骆公馆,和申强等人分手后,独自前往东边向骆公一家报信——
老吴再没回到骆公馆。
1947年,他任人民解放军某独立旅副旅长时,在国共两党逐鹿中原大战初期,牺牲于阻击战中。
卢明达病逝于1955年。
1952年,骆如亭向国家捐出几处房产,其中有位于洎江的公馆。
1956年,骆如亭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