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秋,国民党“湘桂黔三省剿共光复军中将总司令”何启廷率千余残兵败将逃入大山。
两个月后,何启廷只余百余人追随左右,藏身于一高山悬崖上洞中。
洞中储有大量粮食肉类干菜食油,并有天然地下泉水。
何启廷带有电台一部,不停与台湾电报往来。
解放军侦测台截获破译的电文中,何启廷称,“弟粮足弹足水足,坚持三年绝无问题,时机成熟,弟当为反攻大陆之策应前驱---”
解放军师长陈郁飞在望远镜中看了一阵,又再次询问了了解山洞内部走向的乡亲。确认:这山洞洞口虽然险要无比,洞内却并无什么拐弯,只是很宽大——
陈逸飞师长下令:“给军部发电,请调重炮团支援!”
三天后,耿副军长亲率部队,在上千百姓支援下,翻山越岭,开路搭桥,将三门美制加农炮和一批炮弹运到悬崖山洞对面。
一切准备就绪。
耿副军长下令:“给弟兄们报仇,给被祸害的老百姓报仇的时候到了!
让反 动派土匪狗屁司令,尝尝咱解放军的炮弹!
二聚,给老子轰他个狗 日的!”
陈郁飞师长下令:“开炮!”
炮响,群山震憾!
连续不断的炮击,生生把悬崖上的洞口炸大了不少。
炮弹更加密集地飞进洞口。
一小时后,炮击停止。
残敌十余人举白旗出洞投降。
何启廷早已经被炸得稀烂。
耿副军长和陈郁飞师长联名发电报给军部,报告胜利后,特地加一句:“请军部专报七号首长知晓,敬礼。”
陈郁飞,抗 日战争时期,曾有“玉面营长”之称——因其面目英俊,任八路军某部营长时,老百姓为其起此绰号。
这绰号并曾被日寇用来做打气宣传,“活捉玉面营长,扫平太行山南八路”。
老战友们知道,陈郁飞本名陈二聚,转入红军改名字时,为纪念两位烈士,改为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