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经有“三岛倭寇”的说法。在日本九州岛北部的长崎这一块,有一个小国叫肥前国。平安时代,日本嵯峨天皇的后裔嵯峨源氏的源赖光出任肥前守,在就任之后,将其家人、族兄弟等也迁至肥前国。任期五年期满后,源赖光回到日本京都,但是其族人留在了肥前国,这些族人都留在了肥前国的松浦郡,由于源赖光走后,他们和源氏分家,便直接改姓该地的地名,改姓松浦。到了镰仓时代,松浦氏已经成为了割据日本北九州肥前国的庞大日本武士集团,麾下拥有很强大的水军部队。镰仓时代的松浦氏已经由一支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在肥前国就有四十八个分支,这个武士团体又和其他日本武士家族不大一样,他们平时各家分治,但是遇到战争就统一为一体作战,所以日本将其称为松浦四十八党,也称为松浦党。
肥前国的松浦党是三岛倭寇中势力最大的倭寇集团。此时松浦党还只是肥前国的一支豪族,还不是统领肥前国的国主。但是历任松浦党的家主发现,长崎附近岛屿众多,又距离朝鲜和中国大陆很近,便大力发展水军,很快便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支力量很快便不满足于日本沿海附近的正常通商,松浦党将第一个目标放在距离他们最近的朝鲜半岛。根据《高丽史》的记载,1350年2月倭寇第一次登陆朝鲜半岛开始进行掠夺活动。此时正值日本南北朝时期,北朝受足利幕府管制,而南朝奉后醍醐天皇为正统。此时日本幕府对地方的管制力减弱,松浦党乘势兴起,四处出海劫掠。由于其根据地在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三个岛屿,所以被朝鲜人称为“三岛倭寇”。此时的松浦党是倭寇的主力,松浦党每次出海掠夺,都是有数百名武士率领的精锐部队为主,率领大量破产农民和浪人出击。其武器装备精良程度同当时室町幕府最精锐的部队不相上下,这些倭寇不仅在朝鲜半岛掠夺,也常常侵扰中国东南部沿海各省。
日本肥前国的松浦党早就对中国山东半岛上丰富的矿产垂涎欲滴,早在元至正二十三年8月,肥前国守护松浦党主要代表人物菊池武夫就派遣弟弟今川贞世率领数百人侵入登州,被宋朝将领刘暹率领军队打败,赶出了登州, 从此不敢对山东半岛的矿产心存妄想。
到了永乐年间,肥前国守护相良前赖考虑到国内严重缺乏铁制武器,大力发展武装力量受到限制,而肥前国又没有铁矿,于是又萌发了去大明沿海抢掠铁矿石的想法。首先派人去大明山东沿海侦察,发现山东半岛上的杨村岛有多处铁矿石矿井,并且还有多处金银矿,这些矿井正在开采中,于是派遣水军大将松浦诠赖率领1200人乘坐32艘战船前往大明山东沿海进行抢掠活动。当松浦诠赖率领船队队伍赶到山东靖海卫海域,松浦诠赖派遣副将松浦满赖、松浦义俊二人化装成当地老百姓对杨村岛进行了进一步侦察,果然发现了正在开采的3处铁矿矿井、1处金矿矿井和2处银矿矿井。松浦诠赖听了两位副将的汇报,高兴万分!当即把战船停泊在一个隐蔽港湾,留下少数人守船,大部分人上岸抢掠矿石。
却说靖海卫都督同知蔡福与山东都指挥卫青、指挥佥事郑刚等将领率领部队赶到老军屯,隔着海湾看不清倭寇的活动情况,卫青富有作战经验,心想如果有倭寇在杨村岛,一定在周围停泊有倭寇的船只,于是命令指挥佥事郑刚率领水军沿着杨村岛周围进行搜素,很快发现了倭寇的船队。于是郑刚指挥水军抢夺倭寇的船只。
正在杨村岛抢掠矿石的倭寇听到海湾发生激烈战斗,知道是明军抢船来了,心想不好,如果明军毁了船队,倭寇便无法撤离海岛,最终被困死在海岛上。于是正在抢掠矿石的倭寇立即赶到石岛海湾。此时明军正在跟倭寇的守船人员发生激战。此时蔡福与卫青也都率领船队赶到了石岛海湾投入了战斗,抢掠矿石的倭寇也全部赶到海湾投入战斗。
倭寇知道久战对他们极为不利,于是一边与明军作战,一边向外海逃跑。此时威海卫和成山卫的水军也纷纷赶来参加战斗。几位倭寇头目看到情况紧急,有被包围被歼灭的危险,于是摆出锥形阵势全力突围。卫青发扬西汉时期卫青的神勇,驾着一艘快艇奋勇追击,手中的铜手铳连连发射,倭寇看到明军将领手中的那种像竹管样的家伙那样厉害,“砰砰砰”的几声响就有许多人倒下,好恐怖啊。倭寇自以为自己的武术高强,但是遇到这种奇怪武器,再高的武功也没有用处了。倭寇们带着恐惧拼命逃跑,卫青则如入无人之境,用铜手铳连连发射,打得倭寇喊爹叫娘。原来卫青使用铜手铳还配备了两名助手,一个负责装填火药,一个负责装填子弹,每一次发射出去,两位助手立即把火药与子弹装好,这样就可以连续发射。
这一场海战,打死倭寇一百多人,极大地震慑了以松浦党倭寇为主的三岛倭寇。
卫青在山东沿海担任抗倭将领十多年,英雄事迹广为流传。卫青去世后,卫青得到皇帝的敕封,地方名流为卫青写了墓志铭。其文曰:
“大明敕封镇守山东等处龙虎将军、上护军、左军都督府都督﹡,卫公墓志墓铭:
公姓卫讳青,字明德,直隶松江府华亭县在城人。考曰卫文武,质直刚毅,有大志。值元季扰攘,遂归我太祖高皇帝,开拓疆宇,平定华夷。功多,授府军后衞旗总,越洪武甲戌,公年十九,代考旗事,丁丑以年深授任兰州卫百户。于太宗文皇帝藩邸,建垛军之策,未几奉夫征讨。阅其勛牒,自己卯至壬午,先而雄县、真定、永平、大宁,次而大同、白沟、济南、东昌、济宁、谷亭之境,又次而东阿、淮淝、小河、齐眉、泗州、淮河之处。或遇大敌,或临小战,或攻城而拔邑,或斩首而献俘。冲冒矢石之险,树立奇正之勛,而公未尝不在诸将之首先也。
以故,功盖高而声益着,赏益重而位益崇。自户侯以阶,所自所以,升卫而骤进方面之职者宜哉。是以复有轻车之封,备倭之寄。至若肃清乎海道,珍灭其妖寇。圣书嘉“真将军”之宠,骠骑都山东之荣,名播遐迩,功盖当时。迨至仁宗昭皇帝,有御寇之命,宣宗章皇帝有镇守之抚,与夫龙章褒奖,虎符颁降,金帛之赐,禄位之显,所谓云龙风虎,千载一时之幸遇也。今上绍承大统,以嘉念旧人。封公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加以白金彩币之锡,而公愈加志于兵民,以尽负荷之诚,夫何大星前陨而公疾作,事闻,上遣御医驰至,比至,公已于正统元年六月初三日终于古登。
朝野闻之,咸为悼惜,颁赙特厚。上及诸王大臣遣官致祭者入复,命兵夫建其茔圹,黝衡兼美,斯所谓生荣死哀,稀世之逢者也。公生于洪武丙辰之十二月朔日寅时,享年六十有一,为人壮大雄伟,明古兵法,临事决疑,克敌制胜,法令严明,士卒乐用。事母太夫人至孝,待弟如友。配曰沈氏,先公卒。继室周氏、李氏,贤婉。子男十一人,长曰颐,次曰颖、预、颗,颜、颢、显、顺,咸有父风。女九人,俱适当时名宦。以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归葬于东藩城西土山之阳。
呜呼若公,忠辅列圣,望重五朝,功之昭著,爵之荣显,虽古名将,复何以加。可谓不负朝廷之倚托,能尽平生之所志矣。是宜志之,用彰不朽。
正统元年岁次丙辰冬十二月二十四日孝子卫颐泣血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