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百战身虽死,犹有虎威镇八方。
缇棣身边除了范希等文臣之外,武将只有斗桦等人,众多王师良将尚在死战,可堪大用的人实在不多了。追随缇棣出发的将士超过三千,除了金庭守军千人外,剩余的皆是贵族氏家府中门客与隶卒。
“没想到,缇棣挥师北上,只能带这些奴隶死士们拼死一搏了。”缇棣望着身边众人,轻轻地摇头叹息。
“是啊!王国生死存亡之时,国人都有慷慨赴死的决心呢!”范希说道。
“如果我们能像那小童该多好啊!千百年来,亚夏征战不休,刀兵从未停息,真不知何日才会天下太平,人人都如孩童般快乐生活。”缇棣说道。
“大王仁心。不过,天下纷争本是常态,掠夺也是人心本性啊!”范希劝慰道。
“这话倒是不错。如果将来金亭一统天下,我一定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范希非常钦佩大王之志。然而,即便是荡平廊中区也是困难重重,金亭必须从长计议啊!”
“是啊!金亭有多次机遇未能把握,以至于被帝国压制至今。”缇棣朗声说道。
“庄帝病故之后,僖帝崇尚闭关之策,白银体系有瓦解趋势,银矿优势逐渐消失。那时,金亭在亭山金峰找到巨大的金矿矿脉,若能乘银夏与各国关系冷淡之机,取代白银体系确立大陆黄金体系,真有机会成为霸主。”
“可惜,那时金亭急于征伐抢夺福江、泉湖间的土地,以至于布局黄金体系行动迟缓。结果,文帝登基力主亚夏大陆白银体系,原本倾向黄金体系的廊中区各国,再次回到白银体系。”缇棣叹道。
“是啊!”
“我的祖辈们耿耿于怀,意识到帝国不会主动放弃白银商贸体系,只有金亭武力强盛无匹,才能彻底而长久地改变这一局面。父王在位之时,金亭再遇良机:襄皇扩张帝国直属版图,令天下纷乱。”
“范希亲历彼时的情况。帝国白银资源无法对外输送,望海等国向先王示好,希望在商贸往来中用金币结算,一些陷入战争的国家,也盼金亭王室的财力支持,金亭俨然成为挽狂澜以倒的大邦。”
“可是,缇纣与我尚未成长起来,金亭错失北上良机,眼睁睁看着昭皇继位重整朝政,平定了廊中区和望海,依旧占据了大陆霸主地位。”
“这十多年以来,金亭王室正努力改变,鼓励富商用金币采购各地资源特产,以期慢慢建立黄金与各国资源的联系。可惜,国内三股势力各有打算,彼此掣肘,以至于金亭之政推行甚难。”范希叹息道。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否则金亭霸权之心虽有,却终难取代银夏帝国。”
“大王虽临危继位,心中治国之策已谋划多时,范希过去小觑您了,实在是不该啊!”
“范大良太自谦了,我需要更多学士、达人襄助啊!”缇棣望着范希,眼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范希神色凝重,两个人虽未说话,却互有相知之意。作为金庭学士集团的领军人物,范希可用,却又不可太过重用,这一点缇棣心知肚明。
“老臣知道大王有选贤用能之心,必当尽力为王国提拔贤良之士。我听说凌国侯对学子士人倒是不坏,还在陈城建了一座官办学馆。”
“馆中学子士人若有贤德者,大良便选拔委任到王国府司做官入仕。”
“大王放心,选贤之事交予老臣。眼下王国大督之位空悬,大王是否已经有了打算?”
“之前我派多位宫小吏北上,携带了我的亲笔书信,只要甘捷与黄金战团仍在,我打算请他回国担任大督。”
“甘将军纵横千里,若保住黄金战团精锐不失,的确是大督上佳人选。大王举贤不避亲,老臣极为佩服。”
“郜敏担任大尹多年,虽然未有太大失误,但其才能不足,只因族人先辈余荫上位,难保将来不误了我的大事。”缇棣放低了声音道。
“大王想要选贤替换郜敏?老臣认为现下万万不可,大王新登君位,若是无故罢黜郜敏,怕会引起廊中旧贵族们的不满。范希以为,大王当以稳定朝政为主,与娥帝遥相呼应。”
“大良所言极是,请太学士赐福由你去办吧!大良认为,娥帝能够稳定帝国局面吗?我该如何帮她解困?”
“老臣倒是有个办法。大王可以金亭王国名义,向帝国借出大量金币,由银夏以铁塔峰铁矿资源作保。帝国旱情也挺严重,加之易教流民甚多,金亭可调拨粮食,以振济贫民为名,送给娥帝搏取百姓好感。金亭助力帝国稳定,贵族们必会对大王感激不尽,其他各国也会唯大王马首是瞻,如此天下民心已可被大王初定。”
“此计确实大妙,大良不愧善谋能臣之名。”
“既然大王允可,我尽快请郜敏征调粮草,再由王朝府库筹措金币,选择吉时,北上渡江前往帝国都城。”
“好。我们进陈城吧。”
凌国建邦早于金亭,历经多年建设,陈城已经成为一个大城,许多商旅云集此地,慢慢汇聚了不少富商和贵族。
凌国侯府位于城中心的陈河北岸,府门前有一座清水桥,两岸的酒肆茶馆不少,百姓生活平静有序。侯府官邸高大气派,红墙绿瓦,大树参天,青鸟绕飞,啁鸣不已,确是享受的好去处。
陈城守将庸贲迎接缇韧,本欲陪同众人住进侯府。缇棣没有同意,率范希等住到一墙之隔的官驿。庸贲守城期间,大开城中粮仓,广济贫民,还开掘水渠治灾,深得陈城百姓拥护。
官驿有数进之院,房间超过百余间。为了彰显金亭国主之德,缇棣命人在驿馆大厅设席,宴请城中贵族商贾同饮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