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团聚说起育儿经
今年春节的团聚,顾荣华债务案的结案让全家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经这么多年的努力,欠的债已不多了,令人伤脑筋的是顾荣华的阎王债。
八万七千元的本息不是个小数字,尽管两个女婿都有共同负担之意,向河渠却不肯。理由很简单:债务中的六万九属投资性质,不应还;即使还,也是女儿的收入还。
现在好了,谁也不用还,由拆 迁款中解决。十几年背在身上的沉重包袱终于卸掉了,还不是顿觉轻松吗?
凤莲嘱咐说:“今后遇到了,别理他。”向河渠说:“这也大可不必,肚量大一些,碰见了说句话也没有什么损失啊。”凤莲说:“受了这么多年的累,还坐了牢,你就不长点记性?”
向河渠说:“责任也不总在他。”
凤莲生气地说:“什么?不在他在你?让你顶名投资变成你欠债,假如包国平肯他投资,我们欠债吗?我恨死他了。为了这阎王债,我哭了多少 ,多少个晚上睡不着觉;为还债我不要命地做,不是他的责任是我的吗?”
慧兰忙说:“爸---”向河渠说:“行,行,行,不理他,不理他。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切听你的。”
馨兰笑笑,并不插言,她知道爸爸是不赞成妈的观点的。不过事实上向河渠与顾荣华在事情解决后真的再无交往了。用前文所说“正确对待他人”之五的观点就是“有怨淡出交际圈”。
他认为“他人有怨仇予我的,要分清是非。主要责任应由自己负的,要谅解人家,并设法补过,化干戈为玉帛。
主要责任不在自己,而且对方还伤害了你的,如果没有触及法律,就忘掉他,离他远一点儿,只当不认识他。也不要耿耿于怀,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对方之所以伤害你,自有他的道理,是非本无定论嘛,各站在各的立场上罢了,要理解他。
诚然理解不等于赞同,因为即使认为有理也不该伤害他人。有意伤害他人就表明此人的人品有问题,不值得交往。
伤害既已形成,记怀也没有用,只能增加自己的烦恼,所以应当淡化,忘掉他,将他淡出你的交际圈。”
顾荣华矢口否认投资就已造成伤害; 强拉仿古家具,断他还债路,行径更为恶劣,伤害程度从经济上说几乎是致命的。至于端锅摘门、告上法庭及指责、辱骂,那倒算不上伤害,假如一定要算的话,是顾荣华自己伤害了自己。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声誉上都是这样。
按照向河渠在《健康养生法》中刚才的说法,将顾荣华淡出自己的交际圈,不再和他发生任何交往。正如他在《点绛唇.阎王债清不见好》中所说的:
阎王债清,从此尽把恩仇了。往后朝朝,不再被罗唣。
淡泊人间,是非颠和倒。去烦恼,用啥诀窍?视而不见好。
闲谈中扯到文浩的上高中,向河渠说:“你姨圆了外公的大学梦,你可得圆你妈的大学梦噢。”文浩说:“一定的,没问题。”文睿说:“我圆我妈的大学梦也一定的,没问题。”向河渠拉过文睿揽入怀中说:“那还用说,浩哥一定的,妹妹双倍一定的。”大家都哈哈笑了。
向河渠说:“浩儿一定要奶奶陪读么,不能自己料理自己?外公和你姨的事不说,说件差不多同时代的事。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到上海去读高中。这位朋友夫妇都有自己的事走不开,奶奶说孙子到了上海只怕路也认不得,别谈上街买菜再走回来了。事实上他一人在上海住校学习,生活自理得不错,还被保送上了名牌大学,现在已出了国呢。男子汉要自理自立嘛。”
文浩说:“其实我也说过要住校的,妈跟奶奶不肯。”
向河渠将目光扫向大女儿。慧兰说:“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的话,馨兰上高中时家里困难,没这个条件。假如有这个条件,妈不等于不去。”
向河渠说:“先讲个故事再谈看法。据说有一个有经验的养马人说,小马驹刚生下来时,就象刚从水坑里捞出来的一段木头。小马驹使劲地支撑起前脚,想站起来,但很快又倒下了,再起来再倒下,一次又一次。这时母马走上前,用鼻子对着湿漉漉的小马喷气。小马闻到母亲的气味,更加用力了,两条后腿也支了起来,四条腿弯弯地叉开着,然后又重重地摔倒在地。这样反复多次,小马终于站住了,并向母马走去,刚走几步,又是摔倒。那母马呢,看到小马向它走来时,不去迎接而是后退,小马走近一步,它后退一步;小马倒下了,它则朝前一步。
有人说母马在故意折腾小马,让这么小的生命受罪,心有不忍,就上前去扶,养马人拦住了,说:“不能扶,一扶就坏了,这马成不了好马,一辈子都是熊货。’
写这篇文章的人说:‘摔打、磨难,常常是生命中必须独自体验的经历的过程,逃避这一过程,你永远成不了千里马。’文章最后是这样说的,我记得特别清楚。
他说:‘其实不扶,让其自己站起来,往往是最好的掺扶。这个道理连母马都懂,但多数人却常常犯糊涂。’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最好的掺扶是不扶》。”
“所以上初中,尤其是上高中,爸都让我自己去报名注册,去铺床,只管自己跟老同学说话。”馨兰接口说。
向河渠说:“何止这样?你们俩谁不是四五岁时就学穿衣、梳头、漱口,五六岁时就学刷牙、扫地.....”文睿插话说:“我小时候就会穿衣,还会帮婆婆推拿呢。”文浩说:“是啊,就是不知道衣领朝上还是朝下。”说得满屋子都是笑声。
“还记得吗?”向河渠问:“慧兰还说宝宝煮的早饭比妈煮得好吃,那时二侯多大?”凤莲说:“好象是十岁。”
向河渠说:“冬天你妈不忍心,要起来,被我摁住,说别动,让她们自己弄去。俗话说猫养猫痛,狗养狗痛,当父母的哪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关键在你怎么爱?有人说严是爱,宽是害,培养自己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与挚爱是相反相成的。”
“公公,什么叫相反相成啊?我知道的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配合才能成功嘛。”文睿抬头问。向河渠赞扬说:“好,文睿听话仔细,好。在课堂上能这样认真听,不懂就问,才有进步。相反相成是说相互矛盾事物联在一起同样可以促成。就象刚才说的小马驹,要是它摔倒时扶它起来,那叫相辅相成;从精神上鼓励,不去扶,叫相反相成。在这个故事里说的是特殊情况下,相反相成比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文睿点点头说:“懂了。”
向河渠说:“子女迟早必须料理自己的生活,当父母的不可能包他一世,这道理谁都懂。可是自理自立的能力不象防冷的衣服从商店里买来,给他穿上就行,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与其让子女事到临头手足无措,倒不如早作打算,从小培养;还有依赖父母形成习惯,也会缺乏责任感,误认为他生来就该得到别人的照顾和服务的,不利于他今后与人交往。”
馨兰说:“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报导,说是上海一位学生考取了外地一所名牌大学,这本来是件让他和他家人高兴的事情,可这学生却哭了。原来妈妈包揽了他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现在要离开依赖惯了的母亲去外地上学,他不知如何是好。我觉得爸的话是有道理的。”
向河渠说:“要不是从小让你们面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自己去处理,你能只身一人独闯大江南北找工作?”
慧兰说:“我不是不赞成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只是现在竞争激烈,成绩差几分就上不到风雷高中,只好到马桥上。假如不帮他料理生活上的琐事,让他腾出精力来学习,那高考又怎么办?等他进了大学,我才不管他呢。”
凤莲说:“你永红姐就比你想得通。祁锐要妈陪读,帮他料理生活上的事情。永红说我去陪读,全家人的开支靠你爸一人去苦,不把他累死啊。不行,自己的路自己走。听说上大学后还当了什么主席呢。”文浩说:“学生会主席。”凤莲说:“对,学生会主席。他就没人陪读,不也上了大学。”
慧兰说:“红姐不是不陪读,而是没条件。要是二姑妈不死,去不去?”凤莲点点头说:“倒也是的, 不死会去的。”
慧兰说:“陪读是家家都想,只看有没有条件。我这儿有条件,现在没地种了,他奶奶闲着也是闲着,去帮他料理料理生活上的洗刷烧煮,让他腾出精力来学习,有什么不好?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也不非要在上高中的时候。”
向河渠说:“大侯说的也对。什么事都有利弊两端,各种环境中都能孕育出人才来。 能不能成才主要靠孩子的内因。你肯上进,敢拼搏,有毅力,没人陪读也能成才,反过来十个人帮你也没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不爱读书上进,有什么办法?
我不是反对陪读,而是说要注意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成绩再好,自理自立能力差,在社会上是很难立足的。”
馨兰说:“我很关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觉得爸的观点很对。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有时比学习成绩还重要。有一个学生从小成绩就好,父亲死得早,母亲拼命干活挣钱供他上学,他也争气,一路领先。大学毕业时成绩居榜首,谁知不善于交际,应付不了招聘人员的面试,没办法只好再上学。硕士研究生毕了业,还是找不到工作。妈说:‘孩子,我,一个拾破烂的没有能力再供你上了。象这样下去要上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走吧,孩子,跟我回家种地拾破烂去。’
结果怎样,我们不去管他,从这件事上看出对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确实很重要。读书读出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那就糟了。”
文浩说:“不见得,公公是个出了名的书呆子,也没什么糟的嘛。”文睿说:“书呆子有什么不好的?公公是老书呆,我是小书呆。二姑姑和奶奶总说我受公公的遗传,是小书呆呢。”
凤莲笑着将文睿从河渠身边拉向自己 ,说:“书呆好得很呢,我的小书呆。”
“哈哈”“格格”满屋都洋溢着笑声,也惊动了橱柜上陈列的声控玩具小鸟“吱吱,吱吱”鸣叫起来,并透过窗户传出户外,传向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