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妹不服地说:“蚕蛾有翅膀,有翅膀肯定就能飞。”
玉米哥反驳道:“谁说有翅膀就能飞?能飞早就飞走了。”
番茄妹大声说:“我说的,有翅膀就能飞。”
玉米哥同样大声地说:“有翅膀也不能飞。”
番茄妹更大声地说:“就能飞。”
玉米哥用同样的声量回应,“就不能飞。”
……
几个来回下来,番茄妹败下阵来,只能跑到书房里找陈爸爸。她委屈地说:“陈爸爸,玉米哥哥说蚕蛾有翅膀,但不会飞,他不是骗人吗?”
陈爸爸停止敲击键盘,转过身说:“玉米哥说它为什么不会飞呢?”
玉米哥跟在番茄妹的后面走进书房,回答道:“根据我的观察,蚕蛾每天都会扇翅膀,但从来都没有飞起来,所以结论就是蚕蛾不会飞。”
陈爸爸转向番茄妹,笑着说:“你为什么认为蚕蛾会飞呢?番茄妹妹。”
番茄妹不服气地回答道:“因为蚕蛾长着翅膀,长着翅膀的动物都会飞,它每天扇翅膀肯定是在练习飞行。等它练好了,就会飞走。陈爸爸,你说我说得对吗?”
陈爸爸哈哈笑道:“番茄妹妹,这次可是玉米哥说对了,蚕蛾虽然长了翅膀,但不会飞。”
番茄妹半信半疑地问道:“那它为什么扇翅膀呢?”
陈爸爸清了清嗓子说:“蚕蛾扑扇翅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释放信息素。蚕蛾的翅膀上有一种特殊的器官,可以分泌出信息素,这些信息素可以吸引异性蚕蛾,帮助它们定位彼此的位置。蚕蛾正是通过扇动翅膀来释放这些信息素。”
玉米哥和番茄妹好奇地问道:“还有呢?”
陈爸爸继续说道:“二是保持体温。在闷热的环境下,蚕蛾通过扇动翅膀,可以增加空气流通,降低体温,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在寒冷的季节里,蚕蛾会加快翅膀的振动速度,以便产生更多的热量来保持身体的温度。总之,蚕蛾扑扇翅膀,是为了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需要。”
玉米哥和番茄妹异口同声地说:“原来蚕蛾煽动翅膀还有这么大作用啊!那蚕蛾为什么不会飞呢?”
陈爸爸顿了顿道:“实际上,蚕蛾的祖先是会飞的,不过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发展。由于人类的长期驯化,蚕蛾的身体越来越庞大,而两对翅膀却越来越小,无法带动身体,渐渐地就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听完陈爸爸的解释后,玉米哥神气地说:“哈哈,番茄妹妹,这次是我赢了,蚕蛾不会飞。”
番茄妹嘟着嘴,不服气地说:“陈爸爸说了,蚕蛾不会飞是因为太胖了,等它减肥了,就一定可以飞起来。”
陈爸爸和玉米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前俯后仰。
科学小课堂:动物为什么能飞行?
会飞的动物都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而且非常轻。比如鸟类,它们翅膀的骨头都是空心的,这大大减轻了翅膀的重量。当鸟儿展开翅膀时,羽毛会把空气往后推或者往下压,从而产生一股向前的动力和向上的升力,这样鸟儿就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
但是,有一些动物也长着翅膀,却没有飞行能力,比如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鸵鸟、南极的企鹅。对于飞行来说,仅仅拥有一对翅膀还不够。
首先,身体必须足够轻,保证翅膀可以长时间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飞行。其次,必须有发达的胸肌,来带动翅膀的煽动,让空气形成强大的气流。除了这些,动物飞行时身体会呈流线型,用来减少空气的阻力,这样就可以飞得更轻松。
总之,一种动物要在天空中飞行,不仅要有翅膀,还需要很轻的身体,强大的胸肌,流线型的体型。我们最熟悉的人造飞行器——飞机,正是模仿这些结构原理设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