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县以及周边县城的瘟疫总算控制下来了。可此时赵冷延却忽然得到郢都的消息,陛下忽然恶疾,已昏迷一日,太医院众人束手无策,请院首速速回京。
扈县与郢都尚且还有一段距离,因此算着时间,即便是快马加急,当赵冷延收到急诏时,师亦儒已也昏迷至少三日多了。
赵冷延得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便是将此事告知公孙洵,公孙洵闻言心中大惊,他猜到赵嬛早晚会动手,却不曾想竟会这么快。可见是陛下已然想要对赵嬛动手,故而才逼的她狗急跳墙。
“我随赵太医一同回去。”公孙洵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就决定了。
“阿萝,此番你就不要跟着了,我带童颜回去,你好好回阁里照顾沐沐。”公孙洵知道此番回郢都必定九死一生,如今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褚沐沐,故而才命阿萝亲自照看。
阿萝难得没有违拗公孙洵的意思,但她却坚持让公孙洵将无名阁的四大高手都带在身边。
“放心吧,我自是要带着好手回去,不然就我这三脚猫的功夫只怕都到不了郢都。”公孙洵故作轻松,可阿萝的心情却是分外沉重。
公孙洵一行人向郢都狂奔时,宫内已发生惊天巨变。帝后双双昏迷不醒,师亦儒身边的两个贴身太监胡阜、胡升也忽然病倒。
赵嬛身为贵妃自是最有资格主持大局之人。太和殿内,赵嬛站在众人面前,一字一句地说道:“宫内突发瘟疫,陛下和他身边照顾的宫人尽皆染病。这病来的凶猛,太医院也都束手无策,如今本宫已宣院首回宫,但只怕……”赵嬛伤心地拭了拭眼角的泪水,而后继续言道:“本宫不过是后宫妇人,不懂前朝大事,可如今这样的局面总要有人站出来才是,今日着急诸位大臣,便是想要听一听大家的意见。”
赵嬛的话说的已是十分明白,卢望安与陶慈安等人对视一眼,而后上前言道:“陛下洪福齐天,自有上苍护佑,定能化险为夷。”
“卢大人说的极是,或许是本宫想的多了些。”
“娘娘并非多虑,而是未雨绸缪。”曾献玉适时地接过话来,而后又言道:“陛下早已立下太子,若有万一,自然该有太子即位。”
曾献玉的这番操作倒是让卢望安等人看不懂了,毕竟曾家是贵妃的人满朝皆知,绕了这么一大圈难道就只是为了让太子即位吗?
就在众人困惑之时,琼华宫的管事太监忽然大喊着“不好了”冲入殿内。
“混账东西,这是什么地方,也敢这般大喊大叫。”赵嬛故作恼火,却听那管事太监气喘吁吁地言道:“贵妃娘娘,太子他染了疫病,就在刚刚已经薨了!”
卢望安闻言险些身子不稳摔倒在地,好在一旁的陶慈安伸手将其扶住。“卢大人,镇定些!”
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微微颔首。
而殿前的赵嬛早已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她连连喊道:“怎么会这样,快带本宫去看。”
赵嬛与几位重臣一路来到皇子们所住的程乾苑,师祁宥作为东宫太子自是住在程乾苑最大的主殿内。
赵嬛走在众人前面,最先进入祁宥的寝殿,床榻上一个男童的身子正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赵嬛从医多年,一眼便看出那孩子已然没了气息。可当他走近时,却发现床榻上的并非是太子师祁宥,而是一个年纪相仿的男童,那男孩看样子已死了一段时间,可事到如今,赵嬛也只能硬着头皮指鹿为马。
赵嬛愣了一下,随即大哭。可当众人想要进殿一探究竟时,却被赵嬛拦在门外。
“诸位大人,太子是染瘟疫而死,为了诸位大人的安危,还是不要进去的好。”
整个皇宫都在赵嬛的控制之下,她不准人们进入,旁人便也没有办法。
如今“太子”已死,众人便急需再选出一位继承大统的皇子。虽说陛下犹在,可也不过只剩一口气罢了。
“臣以为,立嫡立长,既然太子薨了,理应由二皇子继承大统。”众人回到太和殿后,曾献玉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卢望安等人闻言立即大怒,就连素来逢人便笑的陶慈安也忍不住对曾献玉质问道:“曾太傅这是何意?陛下可还没咽气呢。”陶慈安显然也是被气的发昏,一时间竟也口不择言起来。
尽管陶慈安所言有理,可如今前朝大半官员都把持在曾献玉和赵嬛的手中。
曾献玉不紧不慢地对陶慈安说道:“陶大人难道没看到这病症有多急吗?与其等到陛下宾天,倒不如未雨绸缪。”曾献玉的话若是放在往常只怕已是杀头的罪过。可今日他却自觉有了嚣张的资本。
曾献玉这边话音刚落,便有一众朝臣附和,卢望安眼见大势已去,悲愤之下不禁站出来对赵嬛和曾献玉之流打骂道:“你们这群乱臣贼子,就不怕报应吗?还有你这个毒妃,”卢望安对着赵嬛“呸”了一声,“你草菅人命,扈县有多少百姓因你而亡。若是你的儿子也能做皇帝,我大齐危矣!”
“放肆,好大的胆子,竟敢对贵妃娘娘无礼,来人啊,将这乱臣贼子拖出去!”
曾献玉话音刚落,殿外便有禁军冲了进来。众臣见此才恍然意识到原来太和殿也早在赵嬛和曾献玉等人的控制之中。
卢望安的咒骂声响彻了整个太和殿。当年恩公被害时卢望安卧薪尝胆十余载,可现如今,他再也没有另一个十余载可以静待时机了。卢望安不想再忍,也不愿再忍,他要痛痛快快地骂,骂这些乱臣贼子,骂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毒妃。
“还不快把他拉出去。”曾献玉对刚刚进入大殿的禁军吼道。可就在那些禁军刚刚压住卢望安的膀臂时,殿外忽然响起一个声音。
“本王倒要看看今天谁敢动卢大人?”对于朝中的一些老臣来说这声音虽已许久不曾听过,但却无一人不知声音的主人是谁。看着公孙洵一步一步向众人走来,那些忠心耿耿的老臣几乎就要流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