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提议改革
书名:幽冥阁 作者:夜歆棠 本章字数:2166字 发布时间:2024-03-15


果不其然,赵嬛生辰的次日,曾曦便如愿侍寝,而后被直接封为曾嫔,成为一宫主位。


同时,洛琬嫦与马嫣然又分别进了一步,洛琬嫦成为淑妃,马嫣然则也成了四妃之一的德妃。


曾曦进入后宫本就是赵嬛的手笔,故而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赵嬛这边的人。至此,后宫之中,赵嬛的势力已远超蒋念念。然而,赵嬛与覃胥正的图谋早已不止一次。


曾献玉身为吏部尚书,对于官员的任免是有着绝对话语权的。而覃胥正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想要帮赵嬛得到绝对的权利,想要让他们的儿子能够坐上那个位置,那么前朝的势力要远远比后宫更加重要。




又是一年科举,这一年吏部尚书曾献玉在朝中提出科举当有所改 革。


“曾尚书,朕倒是想要听听,关于科举改 革,你有什么想法?”朝堂上,师亦儒对曾献玉的建议倒也似乎的确有些兴趣。


曾献玉上前一步,朗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如今的科举存在许多弊端,士农工商等级极其分明,商人之子根本没有资格参与科举考试,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人之子便没有治国之才,此为其一。”曾献玉的话对于一些朝中的老臣来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商人之子也想参加科举?这不是乱了规矩吗?”朝堂上立刻响起一阵议论声。


曾献玉丝毫不为所动,继续说道:“另外,也是最严重的一点,如今的科举,寒门之子能够出头的不过十之一二,有时候就连十之一二都无法达到,反倒是世家子弟,想要出头有时甚至不需参加科举。正因如此,我大齐的许多世家子弟都变得越发纨绔不堪,便是老臣的几个儿子也都是一副不成器的模样。所以,老臣觉得,一来,科举对于世家和寒门不应区别对待;二来,取消世袭,除了那些对大齐有功,陛下亲封的侯爵,其余世家子一律要经过层层选拔方能入朝为官;三来,尝试放开科举中商人不得参考的规矩,让一些有学识的少年才俊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机会。臣以为,大齐统一四国多年,早该有新的气象,唯有百姓都感受到我大齐的公正与诸多好处,他们才会更加忠于大齐终于陛下。”


曾献玉的提议让师亦儒有些动心,但师亦儒知道想要改 革并非易事,故而对众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早已与曾献玉沆瀣一气的几位朝臣自然出列力挺,但一直站在一旁不语的公孙洵却忽然开口言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哦?那洵亲王倒是说说,哪里不妥?”自赵嬛之事后,师亦儒与公孙洵之间的关系明显不似从前那般亲厚,师亦儒始终无法原谅公孙洵明知赵嬛与师亦風之间的纠葛却还刻意的瞒着他。但这样的别扭却还不足以让兄弟二人之间生出无法弥补的嫌隙。故而关于朝政,师亦儒仍愿意听一听公孙洵的意见。


“陛下,世家子弟虽也有纨绔者,但大都还是很有能力的,毕竟与寒门子弟相比,这些世家子的见识与眼界是自幼便培养出来的。或许在学识上有些世家子不如那些寒门学子,但学识却并不能代表一切。臣以为放开科举虽是一个好的建议,但过犹不及,总还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师亦儒点点头,对公孙洵的建议表示赞同,“洵亲王所言有理,曾尚书,科举改革是好事,但还需将一切考虑周全才是。朕给你三日时间,将改革细节一一列清呈上来,不要操之过急,按着洵亲王所言,一步一步的来。”


“是。”曾献玉拱手施礼,心中虽不满公孙洵的多言,但科举改革总算是有了眉目。


散朝后,曾献玉派人将此事传信给“郑先生”,当覃胥正看到又是公孙洵出手坏了他的好事时,心中的怒火不由得翻涌而起。


大齐的世家大都是一路跟着师家走过来的,想要他们为赵嬛所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赵嬛出身卑微,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一个做太医院首的叔父赵冷延。且那些腐朽的老头子们是打心底瞧不起赵嬛的,即便有一些似曾献玉这种有所图谋的,也大都不愿意为了些许利益而折了所谓的风骨。


所以想要培植前朝势力,便只能从那些无依无凭的寒门入手。大半年来,覃胥正已帮赵嬛笼络了四名朝中出身寒门的官员,但仅仅是这几人还远远不够。想要赵嬛立于不败之巅,只有改变大齐朝堂的格局。且此法会动摇一些世家的根本,利益驱使下,一些人自然会向吏部尚书曾献玉卖好,如此一来,也变相为赵嬛拉拢了一些世家势力。


可公孙洵这么横插一脚,那些世家势必会对公孙洵感激涕零,想要再把他们拉到赵嬛这边来,只怕是难上加难。


“世家感激公孙洵?”覃胥正忽然想到了什么,他嘴角微扬,提笔给赵嬛写了一封手书。想要前朝后宫尽在掌握,公孙洵此人必须除掉。


几日后,朝堂内外忽然莫名出现一个传闻,就连后宫的太监宫女也常常议论此事。


这传闻不是别的,正是关于公孙洵的身世。


据传闻,洵亲王并非长公主与忠义侯公孙褚之子,他的生父实则是南陈的开国皇帝高霍。


消息传的满城风雨,就连宫中的师亦儒都有所耳闻。


“都是哪里来的闲言碎语!”师亦儒第一次听到这话时还是满心愤怒,可听的多了,心中便也有了疑惑。


其实对于师亦儒来说,他与公孙洵之间的兄弟关系根本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毕竟公孙洵的的确确是姑母的亲生儿子。但公孙洵的父亲可以是任何人,却唯独不能是高霍。倘若公孙洵的生父真的是南陈王,那么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南陈曾被视为正统,倘若公孙洵身上流着南陈皇帝和北齐长公主的血,那么在众百姓心中,或许这位受人爱戴的洵亲王要比师亦儒自己更适合坐上这个皇位。


要知道,当初统一四国时,公孙洵的功绩便已是天下皆知。舛啓对于公孙洵的爱戴更是远非旁人可比。


若是十年前的师亦儒,这样的事情对他或许没有丝毫影响,他或许只会心疼兄长的不易,但如今他已是大齐的王,是天下之主,任何会威胁到他的人或事都会让他心中难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幽冥阁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