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激战
书名:幽冥阁 作者:夜歆棠 本章字数:2127字 发布时间:2024-03-15


太阳初升,霞光映照下的广袤平原上,两军对峙,战旗猎猎。南陈负责攻打舛啓的将领正是一年不见的楚云。公孙洵没有想到时隔一年他与楚云竟是以这样的形式相见。


公孙洵深谙兵法,这一点是楚云所不及,但相比之下,楚云一年间在边境的历练也弥补了他在兵法上的不足。加之身边有廉巳辅佐,故而也是不容小觑。如此一来,双方的布阵和策略,便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在平原的一侧,楚云身披盔甲,目光如炬。此前,穆淳远与梁岼的拼死反击让楚云损失惨重。加之,西奴骑兵与南陈分心,意图保存实力,故而先前一战,虽南陈与西奴兵力更强,却与舛啓战成了平手。


这一战楚云不得不亲自披甲上阵,区区一个舛啓,竟然让他折损了半数将士。若再不拿下舛啓,只怕会让陛下对其彻底失望。


战前,楚云曾派人侦察舛啓的军力部署,但公孙洵又怎么可能轻易就让楚云查到这些机密。


由于对敌方没有任何了解,故而楚云决定运用“以逸待劳”的原则,他的兵力分布呈现出灵活的偃月阵型,中央稍微凹陷,两翼则如同新月般弯曲,准备随时包抄敌军。


公孙洵站在高处,俯瞰着整个战场。他一早就猜到对方领兵之人必是楚云,但即便如此,公孙寻也不敢大意,毕竟如今的楚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受人欺凌空头将军。


公孙洵只有不足六千将士,想要托到西奴那边传来消息,只能智取不能力敌。即便陈廉和沈阎那边进展顺利,消息想要传到这里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就连公孙洵也没有把握陈廉沈阎二人能够一切顺利。毕竟他们面对的可是久经沙场的陈翀父子。公孙洵不敢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能守好眼前的战场。


公孙洵的排兵布阵采用了兵法中的“连环计”,他将弓箭手和步兵混合排列,形成一个看似松散却暗含杀机的鱼鳞阵。这种布阵能够在受到攻击时迅速变换阵型,既能防守也能快速反击。


随着战鼓的擂动,两军的布阵开始缓缓移动,战场上的气氛紧张而凝重。楚云的偃月阵开始转动,像是一把锋利的镰刀,试图切割舛啓的防线。而舛啓的鱼鳞阵则如同波涛中的巨鱼,随时准备跳出水面,给敌人致命一击。


西奴的骑兵队伍与南陈的步兵互相配合。只见他们绕向舛啓侧翼,试图利用速度和机动性打乱敌人的阵脚。而舛啓的将领见状,立即调动弓箭手,一阵密集的箭雨划破天际,向西奴的骑兵射去。骑兵队伍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他们仍然勇猛地冲向舛啓的弓箭手,试图近身作战,发挥骑兵的优势。


西奴的勇猛远非舛啓和南陈可比。不多时便在舛啓侧翼撕开一道口子。就在这时,舛啓的鱼鳞阵开始发挥作用,步兵迅速填补了弓箭手后撤留下的空隙,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西奴的骑兵在这道防线前受阻,战事陷入了僵持。


然而,楚云并未气馁,更何况西奴骑兵的损失与他并无多大关系。趁着西奴骑兵与舛啓将士在前线交战之时,楚云秘密派出一小队精锐步兵,悄无声息地绕到了舛啓的背后。当舛啓的注意力完全被前方的战事吸引时,这只精锐的步兵突然发起攻击,打了舛啓将士一个措手不及。


公孙洵立刻意识到了局势的危急,“旗!”公孙洵对一旁的近卫吩咐道。那近卫立即将战旗递给公孙洵。


战鼓随即响起,公孙洵手中的“穆”字战旗随风扬起。将士们的目光投向公孙洵这里,这是战前就商议好的。公孙洵在高处观察整个局势,随时调整战术。


众将只见“穆”字旗在风中左右晃动,他们即刻调整布阵。鱼鳞阵再次发挥巨大的优势。


舛啓刚刚被打乱的阵型,经公孙洵调整后反倒对南陈的精锐步兵形成合围之势。


平原对面的楚云也注意到了这边高处以战旗指挥局势的领军者。但距离太远,楚云看不清公孙洵的容貌。他如何也想不到眼前与自己对阵之人,竟是一年前被廉巳放走的公孙洵。


尽管不清楚对方将领是谁,但楚云隐隐觉得此人并不好对付。他更加小心地组织进攻,却仍被公孙洵一次次的化解掉。


这一战直打到暮色降临,双方才各自收兵。


回到营地后看着已不足四千的将士,公孙洵再次陷入困境。


尽管表面上看,双方今日战成平手,但公孙洵知道,以舛啓目前的兵力即便战到最后一人,最多也挺不过五日。


可眼下公孙洵别无他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夜晚公孙洵独自来到穆淳远与梁岼的停尸处。帐内燃着微弱的灯火,使得满身伤痕的穆淳远与梁岼看起来更加可怖。


但公孙洵又怎么会怕自己的至亲之人呢?他走到穆淳远与梁岼的尸身旁。颓然的靠着临时搭好的木板坐在地上。


“外公,舅舅我该怎么办?”帐内一片寂静,公孙洵再也得不到回答,他再也听不到,穆淳远和梁岼对他说:“别怕,有我们在。”


公孙洵的双肩控制不住的颤抖着,他哭得像个孩子一般。穆淳远和梁岼的死对公孙洵而言,全然不亚于当年师亦允的逝去。


公孙洵在帐内整整坐了一夜,他的软弱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够得以宣泄。出了这个帐篷,公孙洵便没有资格软弱。


第二日的战况比前一日还要激烈。楚云调整了战略,舛啓将士死伤近半。


第三日后,公孙洵带来的五千精兵已不足两千。就在他们即将走到绝境时,舛啓其他各县的援兵终于到了。


舛啓与南陈又僵持了三日,西面才传来消息。


按时间掐算,公孙洵知道沈阎和陈廉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同一日,阿萝也穿过重重关卡来到公孙洵身边。


不仅如此,阿萝还带来了两千北齐援军。北齐与舛啓虽有邦交,但两国毕竟各自为政。作为舛啓君王的穆天赐,若非走投无路,是绝能让北齐军大量进入国境的。也就是说阿萝带来的两千北齐援军只是在向南陈表明一个态度。


事情走到这一步,高岐的算计便算是彻底落空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幽冥阁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