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可否把您与徐蔚岭徐太医之间的旧事说给本王听?”师亦儒直接了当的问道。
桃花嬷嬷有些不解的看向师亦儒:“殿下为何要打听奴婢与徐太医的旧事?那已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嬷嬷如实相告。”师亦儒神色凝重,桃花嬷嬷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的问道:“这事情与他的死有关吗?”
当桃花嬷嬷提到徐蔚领的死时,眼中的悲伤难以掩饰。
师亦儒点点头,“或许是有关的,所以还请嬷嬷知无不言。”
桃花嬷嬷再次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竹节,还有那信纸中画着的小像。缓缓开口道:“我与他的就是怕是要追溯到几十年前了!”
师亦儒不再催促,只等着桃花嬷嬷自己说下去。
桃花嬷嬷看着手中的物件儿,思绪仿佛回到了许多年前。
“殿下有所不知。蔚领乃是将门之后,其祖父虽出身寒门,却凭着一己之力成为国之栋梁,然天意弄人,徐老将军虽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无奈当时的梁帝骄奢淫逸,听信谗言。将军眼见着国家一天天衰败,心中悲愤不已,遂决心舍生取义,击杀奸臣。然奸臣当道,上位者荒淫,以至徐老将军蒙冤入狱,含恨而死。当初徐家近乎惨遭灭门,只有徐老将军的小儿子,也就是蔚领的父亲徐伯伯在朝中一位大人的帮助下逃得一命。后来徐家平反,徐伯伯被恩准回到老宅,徐伯伯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再次加入军中。都说虎父无犬子,徐伯伯在军中也是频频立下战功,不久其盛名便已超越了父亲,然无独有偶,徐伯伯在一次战役中被副将所害,惨死战场。徐伯伯死前只留下一个后人,便是蔚领,徐伯母不愿蔚领再走上祖父和父亲的老路,于是便逼着他弃武从文。蔚领虽无状元之才,却专精医术一道。二十岁时便已小有所成。本以为,命运的车轮会就此改变,然而老天爷似乎是存心要与他做对一般。蔚领因擅医术,竟被当今陛下发现,入宫做了太医。他虽不愿进入官场,然皇命难为。而我也因此入宫做了宫女。”
桃花嬷嬷所说的前一段师亦儒先前便听兄长提起过。但师亦儒不明白,为什么徐蔚领做了太医桃花嬷嬷便要入宫做宫女。
“嬷嬷,本王不懂,徐蔚领做太医与你入宫又有何关系?”
桃花嬷嬷惨淡一笑,随即回答道:“不过就是为了能时常见到他罢了。”
师亦儒看出了桃花嬷嬷的无奈与悲伤,“嬷嬷与徐蔚领该是两情相悦吧,如若不然嬷嬷不会写下这样的情诗赠予徐太医,徐太医也不会一直将那瓷娃娃留在家中,但为什么你们最终却没能走到一起呢?”
桃花嬷嬷长长的叹息一声,她垂下头许久都没有回答师亦儒的话。
良久,桃花嬷嬷才再次抬起头,满眼愧疚的说道:“因为奴婢就是那副将的女儿,害死徐伯伯的正是我的父亲。奴婢与蔚领之间有着杀父之仇,如何还能再走到一起。”
“但是徐太医心中是有嬷嬷的对吗?”
“曾经有过吧。”桃花嬷嬷看着手里的那张纸,左手颤抖着摸着纸张上有些褪了色的朱红小像。“这小像便是他当年亲手所画。”桃花嬷嬷又轻轻抚上眼角的桃花痣,“从前我最厌恶眼角的这颗痣,可他却说这痣形似桃花,最是特别。正因有了这颗桃花痣,我们这一生一世便都不会走散。然而造化弄人,我与他终究是有缘无份。”
师亦儒在桃花嬷嬷的眼中看到了遗憾与伤感,既然已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便不愿再勾起桃花嬷嬷的伤心事。师亦儒安慰了桃花嬷嬷两句,便让其退下休息。
次日师亦儒与公孙洵再次相见,并将自桃花嬷嬷那里得知的事情尽数告知了公孙洵。
“原来徐蔚领与桃花嬷嬷竟还有这般纠葛。如此看来,徐蔚领真正想要保护的应是桃花嬷嬷而并非像他自己所说儿子被田党和师亦風所擒。”
对于公孙洵的推测,师亦儒也是赞同的。但有一点他却想不清楚,“兄长,既然桃花嬷嬷是二皇兄用来威胁徐蔚领的筹码,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就让我们带走桃花嬷嬷呢?”
公孙洵蹙着眉思索片刻,而后才言道:“想来桃花嬷嬷并不知其中缘由,何况如今徐蔚领已死,即便咱们查到了桃花嬷嬷与徐蔚岭的旧事,也根本就不能说明什么。若师亦辰执意阻止咱们带走桃花嬷嬷,反倒说明他心中有鬼。反而是现在这种情况,咱们再难用桃花嬷嬷之事指正徐蔚领为师亦辰做伪证之事。因为在舅舅看来,若师亦辰心中有鬼,便不会允许咱们从辰王府带走桃花嬷嬷。”
听公孙洵之言,师亦儒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二皇兄当真是十分可怕,他似乎算到了他们要做的每一件事,甚至主动将证据送到二人面前。然而这些看似可以给他致命一击的证据,确是半点用处也没有。
如今文珺的认罪书和桃花嬷嬷都已成了死棋,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这种深深的无力感让师亦儒不由得阵阵恼火。
”兄长,我忽然觉得我似乎从未了解过二皇兄。他看起来永远都是那样温文尔雅,众兄弟之中,只有他永远都是一副不争不抢不憎不妒的模样。可如今看来倒是我把他想的简单了。”
公孙洵拍了拍师亦儒的肩膀,“不仅是你从未看清过他,想来就连阿允兄长怕也从未看清过自己一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公孙洵的眼底拂过一丝恨意,他终于明白昨日师亦辰为何要将二人邀到府中。这是一种宣战,是一种强者俯视弱者的宣战。他就是要告诉公孙洵和师亦儒,即便他们也洞悉一切,仍旧无法阻止他想做之事。
然而师亦辰也从未了解过公孙洵,他永远不懂得公孙洵的坚持以及师亦允对于公孙洵的意义。
从这一刻开始,一场更激烈的厮杀悄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