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的一条小巷中,自巷头至巷尾,排了足有百余名百姓,那些百姓的衣衫大都是补丁落着补丁。
队伍的尽头,是一个由毛毡粗略遮挡的露天医馆,里面正在坐诊的便是太医徐蔚领。
京都东郊大都住着些穷苦百姓,故而公孙洵的马车停在巷尾时,不免引来了许多惊诧的目光。
“殿下,找到了。就在里面。”阿萝先行一步,打探清楚后才又折返回来禀告主子知道。
“走吧,去会会那位徐太医。”公孙洵掀开棉帘,下了马车。手中的暖炉早已没了温度,公孙洵索性就把它留在了车里。
马车里虽算不上暖和,可一下车,公孙洵才感到外面是真的冷。他不由自主地紧了紧身上的狐皮大氅。
看着公孙洵略显苍白的脸色,阿萝担心地问道:“殿下,您的身子……”
“无妨。”公孙洵摆摆手,依旧顺着人群往小巷深处走去。
队伍中的百姓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这位不知从何而来的贵人,但他们也大抵猜得出,这位贵人定是冲着徐太医而来。
“瞧着这位少爷可是来头不小。”人群中渐渐出现百姓议论的声音。
“是啊,可你瞧他那脸色,白的吓人。”
“你说他一会是不是要把徐太医带走啊?”
“那怎么行?我婆娘的病还没治呢。”
“谁说不是?我这腰啊,也就等着徐太医给瞧瞧呢。”
“大家放心吧。徐太医可是再世华佗,不仅医术了得,更是仁心仁德,每逢义诊,他何曾丢下过咱们这些小老百姓。以往也不是没有贵人来此寻过他,可徐太医不也都婉拒了。”
“是啊,是啊,咱们且先耐心等着,徐太医不会不管咱们的。”
公孙洵就是在这样的议论声中走到了那个简陋的露天医馆。
徐蔚领和公孙洵想象的不大一样,他看起来不像个太医,在公孙洵的印象中,医者要么是王太医那种一把白胡子的,要么是赵冷延和嬛姐姐那种整日冷着脸专心钻研医术的,当然也有童颜和外公那样整日嬉闹,却医术高深的。
可这徐蔚领却和公孙洵认知中的医者全然不同。
徐蔚领身高八尺,浓眉大眼,肩膀宽厚,就连那双施针的手也比寻常的医者更显粗糙。
若不是公孙洵亲眼见到徐蔚领为病人施针,他怕是更愿意相信此人是名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