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众人说情给照顾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6281字 发布时间:2024-03-13

 

第五章  众人说情给照顾

六百块一亩的事不提了,不等于群众代表的身份就没了,村里有事还是找代表,尤其是陆、夏、向三人。原因很简单——前期出头多呗。

拆 迁过去还只是说说,今天则说原本打算房子建好后再拆的,经镇党委决定先拆后建,有利于整体建设。

拆 迁工作组进队第一天,黄玉明跟向河渠说:“孙书 记说了,对你家是按特困户、特殊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极力照顾的。为不致引起群众的不满,特把你家放在最后,那时即使有意见也晚了。”向河渠对此自然听从安排。这么一来,到向家来坐坐、聊天的工作组成员虽然不少,却没有一个谈及他家拆 迁补偿的。

由于二十五组在前期土地征用、拆 迁准备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现象,拆 迁工作队将该组作为攻坚组来对待,派了二十八名成员来攻坚。工作队员中五十岁以上的不少人认识向河渠,常来聊天。向河渠再忙,只要有人来,总会陪着。来得最多的莫过于符国均、冯士元。

第一次来,向河渠说:“非常感谢符会计在孙书 记面前帮说话。”符国均问:“你怎知道我帮你说过话的?”冯士元说:“我告诉他的。”

向河渠说:“孙书 记也说了,说有尤书 记、章政工、贾宣委、你、冯主任、沿东的夏爱珠、红星桥的陈志祥,我们队的三四个人,都在他面前说了我的情况,希望给予照顾。”

符国均说:“我是实话实说。我说向河渠一生正直、廉洁、肯干,为企业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向亲友借了大量的债,因为不主要是他的因素,厂关了门,他陷入到经济绝境中。象他这样不捞钱为公事亏债的,在滨江镇只怕他是唯一的一个。而今拆 迁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在职权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关照。他在你的管辖范围内,盼望你能尽你的力量。不错,我想起来了,说这番话时你在场。”

冯士元说:“当时我说的是老向当会计当厂长二十来年,大权在握,家庭贫困到这种地步,还亏了债,这种人不帮,帮什么人?”

向河渠感激地说:“谢谢,谢谢你们帮我说了这许多,感动了孙书 记,他把我找去说他将尽他能尽的力量帮助我照顾我。”

孙为民找向河渠的过程是这样的:那天下午向河渠正在整理废旧,陆锦祥、夏振森两人走了进来,说孙书 记找他有事,现在就去。他换了衣裤就随二人去了。

“老向,你在给我搞人海战术啊。”向河渠进了办公室刚坐下,孙为民就抛来这句话。向河渠茫然不知地问:“什么人海战术?我听不懂。”

孙为民说:“自准备拆 迁你们组以来,好多人找我说情,不是你请的?”

向河渠笑着说:“你我认识不久,对我不了解不奇怪,锦祥和振森与我相处几十年,你问问他们,我在什么事上为个人利益请人说过情了?”

陆锦祥说:“书 记在跟你开玩笑呢。这些时是有好多人为你说情,上到乡里的尤书 记,下到桥口开店的陈志祥,说有十几个找了书 记,我们队里姜林生、四队的范模都找过他。书 记问我俩你怎么会运动这么许多人来说情的,我和振森说要是向河渠会找人说情,他乡长 、书 记也当上了。他的同学当过县组织部长,一个老师当省人事局长,一个老师当专区农工部办公室主任,他都没走过后门,会为拆 迁找你找他的?不可能嘛。”

孙为民说:“是在开玩笑。你说我们认识不久,不对。是你不认识我,我早就认识你了。七七年高考你在全社出了名,那时我才十来岁就认识你了。有这么多人为你说话,同情你,我当然也要顺从大家的意愿。今天我表个态:把你作为特困户特殊户给予照顾。也盼你支持村里的工作。噢——,对了,你知道有哪些人帮你说过话吗?”

向河渠说:“不知道。”孙为民报出了一连串的名字,当听到夏爱珠、张成功时,向河渠问:“夏爱珠、张成功是什么人?”

孙为民惊讶地问:“你不认识原沿东妇女主任夏爱珠?张成功是原乡党委张宣委呀。”

向河渠说:“夏爱珠说起来应该认识,张宣委是认识的,不知他的名字,只听说他是风雷区老部长的儿子,没有交往。书 记见他们的机会多,请代我致谢,真的很感谢他们的关顾。”从村委会归来后,他以《数数比比好人多》为题写诗说:

        自从走出学校门,坎坷崎岖四十春。日常自责过于诚,人心险恶须防身。

        拆 迁暗中帮说情,先后竟有十几人。世上还是好人多,数数比比便分明。

        教我老师几十位,沙曹曹徐恩最深。机关严宋单位余,帮助之大无比伦。

        工商院所多知己,钱老教授屡施恩。衣胞之地尽亲友,援手创业数不清。

        虽然灾祸因人起,处置不当是本因。何况天降大任也,不施雕琢又怎行?

        纵算小人没几个,恩人倒有一大群。收拾怨艾束高阁,著书立说一片心。

书中代言,“沙曹曹徐恩最深”中的高中班主任曹华、校长徐云波,大家已熟知,无须交代,要说的是小学老师沙荣冠、初中老师曹显耀。初中曹老师多才多艺,其中作文、写诗对向河渠影响很大,让向河渠帮同学改作文也提高了修改、写作的水平。至于沙老师倒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是道德的教诲,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刚考上初中,一次正准备进母校门,门口突然遇到几位老师,一时不知该先叫哪个好,愣神的功夫里受到沙老师的批评,说是“人有姓,树有名,铜勺铲刀还有个柄,看见老师发什么愣?”向河渠连忙恭恭敬敬地招呼说:“各位老师好!”然后对沙老师说:“对不起,一时慌神,不知先叫哪个好,才失了礼。”沙老师这才温和下来,说:“你是我的学生,又刚考取初中,我不能让别的老师认为我的学生目中无人,不懂礼貌。”沙老师的“人有姓树有名,铜勺铲刀还有个柄”的教导让向河渠铭记于心终生不忘。礼貌待人成为他做人与处世的重要准则。当然这些是题外话,表过不提。

二十五组的拆 迁并没有象村里担心的那么难,其进度之快出乎村委会的预料,不但在三个组中领先,而且比过去在其他地方的进度都快,原因在哪里?谁也说不清。为加快其他两个组的步伐,从二十五组工作组中抽调了八人分赴其他两组。减人后的工作开始还很顺利,后来竟没有一家做得通了。黄玉明召开队员进行研究,还没研究出个究竟,偏偏这时出现了群众集聚镇政府闹事事件,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滨江镇的拆 迁工程已好几年了,星星点点地拆的不算,成片成片地拆大概是从零五年开始的。起初赔偿标准比较低,平房百五六十块一个平方,楼房二百四五,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最后莶约时平房能弄到五百块,楼房八百就不错了。后来节节涨,到向河渠这一批时,平房涨到七八百,楼房则更高。

这一来先拆 迁的群众就有意见了,凭什么先拆 迁的要吃亏?于是几百人聚到镇政府要求补钱。补钱是不可能的,刹住上涨的势头却是可以的,于是镇政府下令下调补偿标准,并对涨幅快的村支部书 记进行行政处分,二百亩村的涨幅最高,书 记葛泽民被免职,据传孙为民也受到警告处分。

镇政府下令下调补偿标准,群众不买这个帐,房子是我的,你下调我不拆,有什么办法?

村干部和工作队的人们心里是明镜似地知道,同一批拆 迁,标准下调除非带铐子开推土机,不然是执行不了的。当然了,不下调也不可能上涨啊。可人们不这样想,要不为什么有“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呢。加之有些人家的硬顶产生了效果,又鼓励着人们学习。再加上向河渠家没拆也影响了进度,不少人家都看着向家呢,尤其是平房户。

说平房户看着向家,是陆锦祥告诉黄玉明的。联系组内的实际,黄玉明相信这个结论,于是跟孙书 记商量后来到向家。

这一天林生、振林、周兵和他们的妻子都坐在向家商谈拆 迁的事情,黄玉明走进来说:“老大哥,我们到后面说几句话。”向河渠答应着跟在后面走向后门。

黄玉明站在河边朝南说:“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得不打破原计划,十五号为界,过了十五号就要执行新标准,十五号前也封了上限线,这些你们只怕已经知道了。书 记和我商量了一下,决定立即处理你的事情。数额不能突破二十万,就定十九万九。合同只能莶十七万六,另找借口补两万三,任何人问只能说十七万六。十七万六在众人眼中已算是高的了,一般按你家评估五万二千四,能订十七万六就是特殊户子,没有人会怀疑的。”

凤莲问:“能再加一些吗?”黄玉明说:“老大哥是知道的,能尽力我自会尽力。原打算弄不到三十万,也要力争二十五六万的,现在不行了,十九万九已到了顶。”

向河渠知道应当承认黄玉明在拆 迁方面对自己的关照是大的:房产登记按规定只有正屋才能算主屋,他跟评估公司工作人员打招呼,将侧屋也算成主屋,棚屋才登记为副屋。正副房的评估标准不一样,一般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副屋是主屋的70%;向家没有井,填表时添上一口,银杏树是经济树木,按大小论价,在黄玉明笔下树变大了,棵数变多了。这么一来,原本按现行造价计算最多只能评估到四万五的,最终被评估到五万二千四。

可别小看这七千四,按当时莶合同的不成文的惯例,协议落实价一般在评估价的二点五到三倍之间,也就是说可以多落实两万左右。现在即使按十七万六千落实,也已达基数的三点二六倍,突出了惯例,算高的了。更何况还是近二十万呢,自己该知足了。要知道自己与黄玉明、孙为民几个月前还算不上熟人呢,所以他爽快地同意了。

等三人回屋时来串门的人们都已走了。黄玉明取出合同让莶字,向河渠见上面没有具体数据,问这是怎么回事。黄玉明说:“你放心,不会让你吃亏的。没填数额是想尽量多争一些,但要看上头能不能点头。”向河渠说:“让你们费心了,谢谢。”就提笔莶了字。全过程花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这在沿南千余户千余份拆 迁协议中大概算是用时最短的一份。

合同一莶就得在五天内搬完,然后交钥匙结帐。好在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连吃的粮都已搬走,要搬的东西不太多了,五天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要离开自己亲手建造的家还是有些恋恋不舍的。尽管它只是七九年用土窑砖砌成墙、毛竹尾作椽、自制水泥瓦盖顶,花了不足一千元建成的四间平房,尽管也曾在十二年前走投无路时有过弃它逃生的念头,现在真的要离它而去并且它将不复存在于这个世界时,还是心头酸酸的。它的历史使命完成了,自该从无中来再回到无中去的,为留住它的形象,在过年时就让馨兰把它摄下了。它的存在是向河渠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因为它伴随着自己坎坷崎岖几十年。

恋恋不舍的还有相处了几十年的乡亲。向河渠的合同一莶,因向家没莶而观望待变的几家平房户也都陆续莶了字。夏振林的话也许代表了部分人的心声,他说:“你倒莶了字,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金桂芝说:“你家不莶我们都不会莶的,我们会陪着你家。”

周兵说:“十七万六只嫌少了些,听说龙生家二十万呢,同他家比你可亏了。”

向河渠说:“拆 迁补偿没法比,你说龙生家二十万,看合同只有十四万,要比也只好同他十四万比。还有六万,你说有他说没有,没凭没据的怎么比?再说啦,这拆 迁补偿你只能当成桩生意,只算你的帐,别跟人家比,有钱赚就行。赚多赚少是运气。

这么多年来别人办厂赚了钱我却亏了本,跟人家怎么比?这一回我赚了。起这房子时大家知道一千块钱还不足,加上后来陆续添上去的,加起来总不超过一万吧,就是按现行造价重建算,两三万能不能建起来?给了你十七万六,不少啦,连后搭的披儿在内才一百七十个平方,达到一千块一个平方,我是心满意足了。

横比比不过人家会气煞,竖比自己赚了大钱该高兴,干嘛不寻开心寻烦恼?”

振林说:“照老大哥这么一说也是真的,我最少,才十万八千,按你的方法一算也是赚了钱的。既然比不过就不比好了。只是相处几十年了,多少事见了你总觉得有依靠,这一离开你东他西的,心上真不是个滋味。”

振林这么一说又勾起众人的不舍情,向河渠说:“好在新屋建成后还住在一起,最多一年吧。我就住在街上朱眼镜家屋后一家,分离期间随时欢迎大家来玩。有什么事难处理的可以来商量。

周书 记比喻说好比妈妈生孩子,生时是痛苦的,但痛苦过后得了个宝贝儿子,而且一生有了靠头,那是桩多大的喜事。拆 迁也一样,分离时心上不好过,我与凤莲同样舍不得大家。但分离又是好事,短短的一年过后,住上了新楼房,不用种田有钱拿,永远住在一起不分开,多大的喜事,应该高兴嘛,美玉,你说是不是?”

正如他在诗里所说的:

        合同字莶须交房,恋恋不舍离别难。三十年前一把火,烧去旧屋创新园。

        土窑烧砖自制瓦,毛竹尾子作屋椽。建屋共花近千块,三十年来贮悲欢。

        十二年前无路走,弃它而逃曾起念。今日真的将永别,心头酸酸自未免。

        嘱儿拍下里外照,何时想起就看看。恋恋不舍何止房,更有陪伴众老乡。

        从小到今几十年,风里雨里互帮忙。远亲没有近邻好,真要分手自心伤。

        其实离别是好事,旧屋拆去换楼房。一年以后老邻居,依然欢喜住一方。

        拆 迁、生儿很相象,阵痛过后喜洋洋。新居胜今一百倍,幸福日子更加长。

在五队最舍不得离开的要算是林生一家。在向家期限快到的前一个晚上,林生将老娘送往新买的房中去时,老太太哭得泣不成声,拉着凤莲的手说:“真舍不得走哇,可是你家明天就要交钥匙了,我见不得房子被拆、你们走呀。”男子汉大丈夫的姜林生也眼泪盈眶地说:“你们一走老娘没了依靠,我只好接走。老大哥,我娘说的都是真心话,真舍不得分手呢,可又没有办法。”辛兰也是连连地擦眼泪。

姜家之所以会出现全家流泪的一幕,源于向家对老太的关照。尽管历史上老医生蒙冤期间向河渠的母亲被东、西两亲家母欺凌几乎寻死,向河渠小时候也立志长大了要为母亲报仇雪恨。可真的长大了,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向河渠的倔强连老队长也要让他三分,加上父亲又当上院长,殷成惠不敢再欺侮向母了。再后来向河渠回乡当了会计,走进公社,进入乡镇企业,姜家反而成了弱势。

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情况下,由于向母从小信佛,心地善良,殷成惠再着意结纳,两人竟象老姐妹一样的亲密,向河渠的报仇雪恨志向早就烟消云散,母亲的影响加上心好的凤莲,反而着意关照。

越来越老的殷成惠慢慢地将凤莲看得比女儿还要亲。林生夫妇外出搞运输的岁月里,连同姜桂平、姜桂芳还有姜林生三姐弟都将老娘托付给凤莲,甚至提出与向家合并开伙仓的动议。向河渠说:“这可使不得,在我家吃饭我可没法跟我二嫂说。她可是姨姨从小带大的女儿,只隔两家人家呀。我们负责尽全力关照,但责任还是要交给我二嫂,她为主,我们不推卸。”

多少年里每天早晚的探望、小病帮找医生、输水帮拔针头、装自来水前水缸常满,还有自留地的施肥治虫,可谓是无微不至。老太太也很关心向家,凤莲车祸急得她流着眼泪询问探望回来的乡邻。林生早在西边春江花苑买了房子,条件固然比这儿好上几倍,老人不走就是舍不得向家夫妇,现在向家明天就要交房了,只好洒泪分别。

向河渠搬清了能搬的东西后,请村主任刘锦光验收,并交了钥匙,刘主任开了验收单,于是来到村里。

孙为民与向河渠握手后取出另一份合同,说:“黄玉明跟你谈的是外加两万三,你呢对我们的工作很配合,这样再加两千,凑成两万五,你莶个字吧。”向河渠在孙为民指定的地方莶了字。孙为民说:“总额是二十万一千,如果你相信我的话,我去帮你结帐。村里好多人都是我帮助结的,结帐的人多,要经过的部门还不是一个。”

向河渠说:“怎么可能不信任你呢。有桩事不知能不能代办一下?”孙为民问:“什么事?”

向河渠说:“我欠秦会计的钱想在这里扣还。”孙为民说:“当然可以。多少?你写张付款凭证。”向河渠在孙为民递过来的付款凭证上写下了付款用途“归还秦会计本息三万一千七百元”莶了自己的名字 。

孙为民说:“借据回头我让秦会计还给你。”向河渠说:“没借据。”孙为民说:“没借据?这样,你把这凭证给他,我让他去办。老向,真有你的。这一次本不止这么多,没办法。今后只要我帮得上忙的,来找我,一定帮。”向河渠说:“谢谢,这一次帮得已经不少了。”

秦会计见了凭证说:“多了,只有两万八千五啊。”向河渠说:“不多,只因为我目前不宽裕,所以只按银行五年存款利率结的息,今后有情再补报。”秦会计说:“你呀,真是的。”向河渠对秦会计的帮助表示了感谢后高兴地走出村委会,他又清了一笔陈债。

当他骑着自行车向新租房走去时,又唱起了“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随着破旧平房的交出,他走向了新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又高了一节。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