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至道无难B
书名:旷古绝今一樵夫——慧能大师传 作者:能慧 本章字数:1241字 发布时间:2024-03-11


一O三.道不远人人自远

 

天地

于人馈赠,是那样竭尽全力;

于人开启,是那样良苦用心。

而人间还有更为真诚无私付出、更为厚重相互期许,生活于中,人又怎能不为相报执着、感恩五内。

皇天后土,确又有风刀雨剑、裂石崩山无情无义;

红尘寰宇,还更有世道人心叵测险恶、卑鄙龌龊。

这叫憧憬完美完满之人,又怎能不有介怀、不有憎恶?

可是、可是那有悟生命至道的僧璨大师,为何却谓“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1)?

人,

不欢喜天地美好,

不在意六合德损,

不憎恶世间污浊,

不恋著人心至美,他又洞然什么,其明白又着落在了哪里呢?

想大师言憎言爱之莫,一定不是人于尘寰丑恶漠视、大块美好漠然,否则木人石心还真就合道了。是不是那一个莫字或在无住,而其洞然,唯一己真心真性而已。

龙生九子,形貌不同秉性各异,终究都是龙子龙孙。当然天下之人既有天下之人共同共通心性,也个体独自本然了。

因此,人生命之性合道所任,一定有其丰厚内涵,广大包容,更一己必然吧?

所以,百年任性合道,是不是就在人之为人心性自觉、己之为己行路归真?

所以,人有此自觉,有此归真,是不是即是合道、即是任性了呢?

百年自在,人皆切望,那生命至道,人当然愿求且无不有寄了。

但生命至道,得之实难,其中“绝恼”(2),其中“逍遥”(3),世间几人彼岸有达,可大师“至道无难”(4)中为何又只轻叹“唯嫌拣择”(5)而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6)

天生之人,天生之性,与道相合,当然唯在无所拣择任性自然了。

所以,至道至远至近,一切就在一己身心。

因此,从根本上讲,人于至道是不是就无须拣择,还无法拣择,更无从拣择了呢。

可人与万物根本所别,又恰恰在其于内于外都能且必须要有所拣择的吧?

百年局促,大千世界五光十色;

生命逆旅,美好美妙天长地久。

满心满眼太多的诱惑,对能有所拣择之人,还真就给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性灵之人于中的权衡、于中的纠结、于中的挣扎,是不是还真就必须时时处处自己要跟自己较劲了?

道不远人人自远,此纷纷扰扰中,能有求有得自在逍遥之人,又几人走对了方向,更又几人能自觉走对方向至始至终且大限之时还无憾无悔呢?

人,百年里里外外太多拣择之际的困惑、之中的矛盾、之后的痛悔至极时,那道观佛寺念静之处,还真就身心难安难宁所去之地了。

因为,那所谓红尘净域,有时还真能叫五心烦乱世人心静神宁多有托付、多有寄存。

但人欲念刻意压抑更心如死灰、形同槁木之静,虽都有一静所因、一静所缘,却又根本有远逍遥人生、自在生命所求的吧,故大师一针见血“不识玄旨,念静徒劳”(7)。

所以,百年因缘之中一切无住,不仅人面内外纷扰实实念静,亦广大视野、幽邃识见念静之极,人由此“而生其心”(8),是不是或更能接近生命至求玄旨呢?

天地之静,天地之间生生不息;

大山之静,大山之中万物滋荣;

人心之静,人才能认清世界、认清自己。

其中妙境,还真当一个玄字啊…… 

望着高天静静的云、四下静静的山,想着山上独自静静却日日辛苦逐水逐草扬鞭牛羊的玄清长老,慧能于崎岖山道更是加快脚步了。

 

———(1—5.7).《信心铭》;(6).《道德经,二十五章》;(8).《金刚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