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六十人生新起点
清晨,从向家那不大的水泥预制的窗户里传出:“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的稚嫩歌声,这是向河渠的小外孙女文睿站在床上唱。
这首歌很长,她妈妈是在初中时向爸爸学会的,小文睿才四岁,如果论周岁,三岁还差十多天呢,偶尔听外公唱,便缠着要学,不但她学,有时还拉着她的春兰姐姐一起来揪住外公教。
为讨外孙女高兴,教就教呗。一段将近百来字,咋记得住?咳——,记不住有什么关系,只要她们高兴就行。一段还记不住,又要学第二段,管她呢,教就是。于是乎,除了第一句还算唱全了外,其余的可就乱七八糟了。春兰呢还别出心裁,将“哎哟哟我的妈也”改唱成“哎哟哟我的蚂蚁”,还夹杂着“别动”“乓乒”和嘻嘻哈哈的笑声。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还是向河渠在高一时学会的歌,那是学校星期六晚会上高一(二)表演的大合唱中的一首。自那以后,在他爱唱的几十首歌中,如果那几十首也搞成个排行榜的话,大概在前十名之列。
他不但在心情高兴时唱,在需要排解郁闷时也唱。樊文华处的希望乍现乍又灭,实在算不上好事,在这种时候唱这首歌自然是为了排解心头的郁闷。
好在起初并没想在这件事上得多大好处,甚至开始只是为了还瞿祖强一个人情。后来随着事情的进展,才慢慢寄予了希望,并有了助樊文华创业的念头。再后来观其行听其言,再听别人对樊文华的评价,对自己的这一念头抱有了怀疑。事情最终落了个一无所获还贴了几十天功夫、几百块钱差旅费的结果。不过比起过去的挫折来,实在也算不了什么。
算不了什么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手头不那么拮据了。大家可能还记得向河渠经济最窘困时连送个人情都没钱;过年等女儿从外地回来给几个,不然没钱买菜;招待谢成功、瞿祖强时如果不是卖掉那台小反应釜,就得向邻居借钱......而今虽说欠的债没减轻多少 ,毕竟每天有二三十块、三四十块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还是富足有余的,因而在樊文华处的失落,对向河渠的心理影响极其有限。更何况他在这一年里并不是一无所获呢。
首先加力杨启贤不肯结帐的事情有了结果,其次《成功诀窍》已经完稿,假如把小文睿已开始学识字也算的话,那就是第三个收获了。
先来说说第一个。向河渠于零三年九月给杨启贤去了一信,信上感谢老板对他的关照,称杨启贤是他所遇老板中最爱才的一个。他相信如果不是许可证的障碍的话,他们的合作会有理想的结果。他理解老板对结帐所持态度的原因。
接下来笔锋一转说理解并不等于赞同。他说许可证的障碍不是他造成的,可以绕道而不肯绕道更与他无关。他与老板之间可以论责任、义务、权利的只有合同。双方莶订的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人都必须履行合同,这既是法律的规定,也是做人的原则。
合同规定的义务除胰岛素条款因公司不做,无法完成外,他已全部完成。双方有争议的质量问题,他有化验记录和报告为凭,公司没有证据证明质量不合格,则应视为合格。合同未履行的只剩下公司一方了,他盼望老板信守合同。他说他不希望走法律程序,只求能拿回他应得的报酬。
信去没回音,他草拟了仲裁申请书,并去了一趟加力,先找老板谈了话。在老板仍以没钱为由的情况下,拿出申请书草稿,说假如被迫无奈的话,只好申请仲裁了。杨启贤无动于衷,向河渠分别找居支书、宗工和孔永高谈了话,都答应跟老板说说看,但都认为告状没效。
因为杨老板在市里有名气,仲裁庭的关键人物又住在加力,同老板关系也不错,这些是说得出的原因。没说出的还有向河渠没地位没人,却想打赢官司,可能吗?向河渠再找张明建,张明建倒是不改前言,却提了个要求,那就是书出版后送他一本,向河渠自是连声答应。
又过了两个月,再打电话,杨启贤仍然不说结帐,向河渠向市仲裁庭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受理了此案,张明建也受到传唤到庭作证。
开庭时公司无人出庭,只委托了两个法律工作者。仲裁员果然是家住加力的薛正刚。
开庭审理时,公司代理人称:被诉人与申诉人莶订的协议文书主体不合格,被诉人未与申诉人建立劳动关系,请求驳回申诉人的请求。
仲裁委认为:被诉人与申诉人莶订的协议书虽然形式要件上有缺陷,但双方约定的内容并无违法的地方,且双方当事人已实际履行该协议书,故该协议约定的有关劳动权利和义务应当得到保护。最后的结果是被诉人应向申诉人支付零二年八月到零三年四月的工资一万零八百元,因产品无法验收合格,故只支付技术服务费六千元,减去已支付的一万一千元,还应支付五千八百元。
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再打电话,不是回没钱,就是不接电话。向河渠又去信说再无回音,就将申请执行,对方仍然不理睬。只好再缴两百元执行费申请执行,终于拿回了报酬。虽然最后的服务费因无法验收而没能拿到,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再说说《成功诀窍》的事。零三年二月与沙、蔡、乔、崔四友会议对此书的增补意见后回来,马上对全书进行增补。从八万二千字怎么变成二十四万字的,其中过程就是让向河渠细说,只怕也说不出来,偏偏日记中记得非常简单,真不知如何向诸君学说。无奈只能依据日记中的记载的和向河渠的采访,知多少说多少,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谅解了。
零三年五月二十七日记的是“长篇小说《官道》中关于《借势而起》有着成功的刻画,二稿中用了六七百字的篇幅进行论述,好象意犹未尽,昨天起草第三稿,将其移至篇首。”
六月十二日写的是“《把握人心》第二稿未脱第一稿的槽臼,半途停笔,重起头,将第一稿的内容归结为‘说服打动人的技巧不可不知’,并另增‘交谈的艺术不可不知’‘沟通的方法不可不知’‘处世的哲学不可不知’。为重点写好这一稿,将重读《人气》,从今天开始。”
六月十四日记的是“重读《人气》,共作三十九条记录,约九千字。‘不可不知交谈的艺术’今天草就。再写‘不可不知沟通的方法’,写不下去了,且先读《用人战术》。
要利用不生产的机会突击学习、写作,变坏事为好事,东方不亮西方亮。”
六月十五日只写了“读《用人战术》,计摘录二十一条,约四千字。”
类似这样记载重读的书还有好多,如八月九日“《有招无招,权术谋略险化夷》写到‘9、善结人缘’似江郎才尽,暂且放下,重读《曾国藩成功 学全书》”就这样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再写写,直到零四年的元月十五日才算写完。
接下来的事是为本书找婆家。婆家的范围好定,到书店去查相关出版社就行,问题在于如何打动出版商愿意出版。出版商既是商,自然会重点考虑书好不好卖?好卖就有钱赚。想要让出版商愿意出书,就得让出版商觉得书好卖,于是他以《沧海桑田任变幻 〈成功诀窍〉助你行》为题,写了一篇《写在前面的话》寄给了选中的十一家出版社,一周后有四家出版社来电话联系。
查向河渠出身于临江农村,高中毕业,最大的官衔是濒临关门的乡办厂长,亲友中没有一个是当官的、 发财的,凭什么一下子有四家出版社有意出版?向河渠说就是那篇《写在前边》打动了出版商。
笔者翻开一看,满满五张纸,有四张纸在介绍书的内容,第五张纸写的此书与其它成功 学书籍不一般的三点:一是它熔百余部著作精髓为一炉,共罗列他借鉴的百零三部书籍。而这些书都与成功 学有关。二是厚积薄发。他说“一百多本书,几千万字的内容,再加我和朋友几十年的经验教训,被提练成二十四万字的《成功诀窍》,将节约读者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三是实用性强,用途广泛。本书提供了八套一百八十多条成功秘诀、谋略、权术和方法。有理论有事例有操作方法,实用性很强。它从一个人的立志到成为深孚众望的领导、从修身养性到创业守业,几乎涵盖了追求成功的全过程,用途甚广。
这样的书籍谁不要呢?难怪十一家中竟有四家来电洽谈呢。
再接下来的事既简单又辛苦,四家要求先发稿再谈合同。于是抓紧时间请人打印。打印前得校对、完善,打印时也得校对,尤其是掉字错字、标点符号,整整忙了二十天。最忙的时候,腿肚子都浮肿了,手提笔就颤抖,横竖都是弯弯曲曲的。总算忙过去了,随后发给了四家。
四家选一家是容易的,一家只给四百本书不给钱;一家开价税后五千元,条件是作他的素材,署对方的名,类似于为该社打工,产权是他的;一家开价六千元,买断版权。这三家向河渠都婉言谢绝了,他选中的是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并听从责任编辑刘向鸿的建议,将书名改为《成功八策》,于八月十四日在合同上莶了字。
文睿的认字开始出于她的兴趣。向河渠写字时不太答理她,就一个人去玩。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书的,不太清楚,反正她爱去鼓捣向河渠小书架上的书。人小个子矮,只能玩下层的。拿一本出来说“这一本我喜欢”,翻翻,放下,再拿一本。有时还念念有词。听听不象瞎编的,问问,说是“洋洋姐姐”教的。她能将几十本书都散放到踏板上,翻翻这本,看看那本,乐此不彼。你要是趁她去与春兰姐姐玩儿的机会将书重新放到架上,回来后又会再翻弄一回。慢慢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玩也拿本书。为防止丢失,向河渠纠正了几回,才没再拿出门去。
笔也是她爱玩的,常常将元珠笔拆开让外公修,刚装好交给她,屁股一转,又拆开了。向河渠用胶带缠上,她拆不开了,就要外公手上的那一支。凡笔都缠上了,没笔拆了,就拿笔到处画。门、门框、墙、桌子,到处都留下她的杰作,最糟殃的还是她够得着的书,没几本她够得着不涂画的。
这些也就罢了,只要她高兴,随她去折腾吧。那不行,不是别的不行,是她又把折腾的对象瞄上了外公。写字她得跪在外公膝上,伏在桌上写。得,这就没法做事了,于是想起了教她认字。人、手、口、大、小、上、下,就开始教了起来。用硬纸板裁成一个一个小方块,写上正楷字,让她去认。
一开始兴趣挺高,认起来也快,随着笔画的增多,字数的增多,认错了的也增多,她就不那么高兴了。于是开始奖励。比如今天中午吃肉,任务是认一个字吃一块肉,那天只认了五个字,按约定只能吃五块肉,她还想吃,就说:“吃鸡皮不算肉吧?”“吃鸡皮不算肉”被笑了好几年。
翻翻那时的文稿背面有的还留有当年教字的印记,比如2005年元月11日写给一位卢老板的信的底稿背面就有“文睿、饭、要、洗、漱、爸、妈、朵、睛、嘴巴、脚、屁股、桌、椅、碗”等笔画较多的字,也就是说文睿虚龄四岁时她的名字和一些笔画较多的字已认识了一批。
不但是认字、识数,背唐诗、唱歌也是会的越来越多,而且还有模有样地学表演。听馨兰零五年春节期间告诉父母说,在客人面前文睿一点不害羞地说:“我给大家表演四个节目,下面是第一个节目“手拿锄头锄野草”。演得大家哈哈大笑,都夸文睿聪明,惹人喜爱。
这样顽皮捣蛋又聪明的小孩当然是人见人爱了,尤其是她外公向河渠,在《外公我自乐滋滋》一诗中说:
小小文睿真可爱,顽皮捣蛋事事乖:架下书挨本本扔,匣中笔被支支拆。
墙壁门框鬼画符,转眼没影寻门外。爬背上膝百事废,被缠折腾无可奈。
无奈设法转兴趣,唱歌认字她欢喜。从此烦恼没了影,老小同行也同止。
在家认字抽纸片,下地唱歌任嘻戏。任性耍赖则贿赂,一块鸡肉一个字。
有模有样演节目,随心所欲改歌词。时拉四邻当观众,常听独自背唐诗。
夸耀穿衣她全会,就是上下不尽知。说来趣事不胜数,外公我自乐滋滋。
前面说过给卢老板的信。卢老板叫卢建成,是通过赵兴达认识的,见过几次面,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也搞起了胰酶。曾来电话请向河渠帮忙,却又不愿花什么钱,从零四年十月到零五年元月,几次说这事,话语中似乎是收率低,想在谈话中套取生产秘诀。这一回是邀请向河渠去会谈,回信就为这事。
请工程技术人员帮忙,二十多年中请了多少人,向河渠已记不清了,不过有一点是始终清楚的,那就是不能叫人家白帮忙,帮忙以后还要能做朋友。长期做朋友,不欠人家的情是原则。
卢老板好象不是这样的人。他上的当太多了,不想再上当,更重要的是追求的目标变了。因此在信中这样说:“多年前我确曾有一个人生目标,就是帮助一位明智的老板建一个年产值超千万利润超百万的化工企业,这一点兴达说得没错。但这一目标我已不准备完成了,因为老板们大多爱财不爱才,很多是黄桥的婊 子。与其上当受骗,不如坐下来写点东西。
几十年积累下的笔记、日记和资料很多很多,想写的东西只怕一辈子都写不完,不愁没事做。加上爱人收废旧的收入维持生活绰绰有余,又不想发财,所以打不打工无所谓。”
他在信的最后说:“是否去贵处谈,主要看您的。您的要求我能办得到,您给的待遇我能接受,可以随时前来,反过来就没有必要了,您说呢?”
据向河渠说自樊文华处归来后,他已彻底断掉了在化工上成就事业的念头,只想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著书立说。
只不过对自己接下来写什么,心中还不很有底。这可见于他给《成功八策》的责任编辑刘向鸿的一封信中所叙述的。信的全文如下:
尊敬的刘编: 您好!
《成功八策》得以出版发行,多亏了您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玉成之情容当徐图补报。
您问我适宜写什么东西?很难准确地回答,因为我涉猎的范围比较广泛,几十年的经历坎坷崎岖,积累了不少资料,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所以不容易准确地说清适宜写什么东西。
概括地说说吧,为了懂得一点哲学知识,我攻读过马恩列斯毛的著作、费尔巴哈、狄慈根等的著作,还有逻辑学方面的书。
为了写小说,我搜集了有关茶道、酒令、垂钓、猜谜、打麻 将、花卉园艺、测字相面方术、名胜古迹趣闻、烹饪、农副产品加工、家庭菜园、生活小窍门、国宝欣赏、古今中外婚俗等等方面的杂学知识。攻读过《性格组合论》等几十本谈写作的书,浏览了不少中外名著。
我研究过企业管理理论,涉猎过宗教、伦理道德,学习过写诗填词,编撰过《小化工生产经营之路》(未投出去)。近几年来帮人家搞技术服务,就有赖于这本没有投出去的书稿。三、四两日应邀去一家厂谈磷酸盐系列产品开发事宜,其技术也来源于这本书。二十六年的化工生涯积累了不少化工生产经营的技术、经验教训。
我干过乡镇通讯报导员、乡镇企业会计和厂长,写过两本各约三十多万字的小说,一篇退了稿,一篇未完稿。目下正在草拟一个长篇的框架,它将融我的未问世的两个长篇、我和我的朋友们的成败苦乐为一体,并以《成功八策》为红线,预计将达百万字以上......
适宜写什么呢?说不清楚。歌德说:“材料积累得很多,现在的困难工作在于剪裁”他说:“我在这一点上就象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积蓄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提高,到最后,他青年时代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的了。”我几十年积累的东西犹如一座矿山,《成功八策》是从中开采、提炼、加工的第一件产品。
这么多东西也许我这辈子都写不尽,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去写。昨天对邀请我的老板说:“你得了解市场需要磷酸盐中的哪一种,我才能为你实施技术服务。”移到写作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您对图书市场行情是行家里手,您看市场上最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书,然后确定几个写作主题,告诉我。我再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拟个框架,向您汇报,得到您的同意后再进行创作。您看这样做行不行?
合同和著作权归属证明书随信奉上,请查收。
恭候回音。”
由于心中没数写什么为好,于是一边广泛地见书就读,一边写最有数的东西。最有数的除了化工,就数模具法制家具了。化工技术书的出版已不作奢想了,不过帮助女儿写一本《油酯化工产品生产实用技术汇编》的资料已收集得差不多了,打算写个初稿,让女儿自己通过网络收集国内外相关实用技术,与自己的初稿合并写成第二稿,然后由自己完善、校对,最后以女儿的名义出版,以助女儿将来能晋升为高工作铺垫工作。这是他一直想做的。不过这事目前缓办,他先写的是《模具法生产古典雕花家具技术汇编》。
技术汇编类的书编撰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资料全,裁剪整理得当,不说外行话就行。向河渠的这本汇编是他游学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湖北五省九家转让技术出售模具公司的学习心得,参考了《玻璃钢生产实用技术》《国内外新型建材配方及制作250例》《明清家具》《无机玻璃钢工艺及应用》《实用油漆涂饰技艺》等十几种技术书的论述、六种函授讲义结合自己的操作实践,作了技术得失总结而成。
它涵盖了模具设计和制作、制品成型、涂饰全过程,适用于仿古雕花类家具、装饰材料和工艺小品的制作。
其中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分“母模的设计和制作”“模具的制作”两类,仅模具的制作就介绍了七种模具的用材和软模、硬模、模托的制作技术。至于制品的成型操工艺更是五花八门,其中辅助操作工艺就有“水下植物园的制作工艺”“夜明珠、琥珀、藏秀石的制作工艺”“仿宝石、仿象牙、仿玉雕工艺”等十五种,那仿明清的床、桌、椅、几、墩、屏风、工艺品等图象更让人眼花潦乱,美不胜收。只可惜的是至今还只是稿件,能有幸看到的只有向河渠的几位好朋友,尽管也曾将前言发给了十家科技出版社。
他还写了几篇文章,没当废纸卖掉还残存的有《她的人缘为什么那么好?》《欲取先予又如何?》《孝顺也是为自己》《朋友还是别共财》《巧用平衡术,说服鼓动人》《说说谈话的技巧》等二十几篇都没卖出去。他有些茫然,不知写什么才好,于是拼命读书。
向河渠现在读书的条件可好了,首先书既不用花钱买,也不用借,是凤莲收废旧收来的。当然收废旧也得花钱,不过那才四毛钱一斤,等于没花钱,而且量大。选剩的书报,送到收废站,总得百多斤,每个月得送好几回呢,逢上寒暑假过后,能收上千儿八百斤的。当然了,大量的书报本本中能被选中的并不多,多是杂志类,如《做人与处世》《演讲与口才》《知音》《读者》《半月谈》,还有〈收获〉〈十月〉〈今古传奇〉大概有十几二十几种。书也有,相对比较少,〈百劫红颜〉〈人性的枷锁〉〈乱世风云〉和三拍两言等许多好书都来自废书中,第一次在日记中见到的从废书找到的是一本〈人体生命再生工程〉,其读书笔记见于零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日记中。
整理废旧是向河渠的主业,接下来是洗刷烧煮、农田活计,带小孩是小孩在这儿时才列为第一位的主业的,外孙文浩只有星期六下午、星期日和节假日才来,文睿每年也只有小半在这儿。孩子们不在这儿,他的主副业任务完成了,读书作笔记就占据了他除吃喝拉撒睡之外的全部时间。
他的读书笔记从之一到之八,共记了八本。这八本笔记中除《成功八策》的《写在前面》一文中所列的一百另三本书外,还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个性与个性美》《为人处世好心态》《自私的基因》,《智慧书》等百余本书和大量的杂志上文章的摘录,涉及的内容相当广博,重点集中在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则,旁及其它。倒真象他在给刘向鸿信中所说的,材料积累得很多,现在的困难在于剪裁。
写什么好呢?零五年十一月他冒出个念头,写《怎样做人与处世》。他在给责任编辑刘向鸿的信中是这样说的:
“前几天偶从征订广告中见到《做人与处世》的刊名,联想起您曾有过将《成功诀窍》改名为<做人与处世的>设想,联系起您想帮我搞个专题却至今未得的情况,竟动了这样的念头,就以‘怎样做人与处世’作为我们第二次合作的专题,不知您意下如何?”
他说:“‘做人’词典上的定义为:1、指待人接物,2、做一个正派的人。‘做人与处世’可围绕‘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待人接物’来论述,其内容比较广泛,须从不同环境所担当的不同角色说起,如:怎样当好子女、父母、丈夫、妻子、姑嫂、兄弟,怎样做一个好邻居、同事、下级、领导,怎样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等等,内容要比〈成功八策〉多得多。”
他在信中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谁都会面临‘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处世与做人’。做人的经验和方法固然可以自己体悟和积累,但决非短期内可以得到,恐怕要花几十年的光阴。花几十年的时间,就象我这样,却已年过花甲,经验与方法对自己已用处不大了。所以人们需要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从而减少人生所走的弯路。
外国葛拉西安的〈智慧书〉、中国的〈围炉夜话〉〈小窗幽记〉〈菜根谈〉〈处世古训〉等是一些杰出的好书,确实能给人以很好的教益,但却不太符合当今大多数人,尤其是青中年人的需要。当今大多数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体悟、研究,他们需要的是拿起来一看就懂,容易照样去做的经验和方法。
如果我搞这个专题,将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上,充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结合当今的社会公德、传统道德以及自身几十年的体悟和积累进行论述。将以理论与事例相结合,让读者心理与书中论述产生共鸣。我将力避枯燥无味的纯说教,使论述具有可读性、趣味性。”
过了几天,他又给刘向鸿去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向鸿兄:
请恕我冒昧对您冠以这样的称呼,因为您玉成〈成功八策〉使我十分感激,以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您才更能表示我的感激之情。
最近一直在考虑下一本书写什么?想来想去,好象还是以做人与处世方面的内容为宜。因为我已六十岁了,担当过社会上的许多角色,诸如家庭中的儿子、丈夫、父亲、外祖父和亲朋好友,单位上的职工、干部,与客户、政府部门打过很多交道,曾有过一度辉煌,更多的是坎坷崎岖。
几十年的人生,见惯了世态炎凉,饱尝了人间冷暖,对做人与处世有着切身的体会,有着较多的积累;为写〈成功八策〉我攻读了一百多本书,其中不少是做人与处世方面的著作,最近又购回了葛拉西安的关于处世方面的书〈智慧书〉,在理论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是其一。
其二,新华书店里成功 学方面的专著很多,而专谈做人与处世的书却很少见到,出这方面的书应有市场,因而建议由我为贵社撰写这本书。设想将此书定名为《纵谈做人与处世》,并为其拟了篇前言,现寄给您,请您与诸位议议,给我个回音。
当然我也并非一定要写这本书,如果有其它方面的内容,只要自忖可以接手的,也惟您的指示是从。如何?请指示。”
寄给刘向鸿的《前言》写的是什么,有没有给予回音?不知道,只从日记中看到十二月二十七日写的是“昨将《生命动力》择要摘完,今就‘做人与处世’一书搭框架。”从这一天起走出了不知写什么的迷惘,订出“将《一路上》往后压压,待《做人与处世》完稿后再动笔。”的规划。
零六年元月一日,他在日记里以《六十岁, 人生新起点》为题,写了篇宣言式的日记,这一天如果从农历算,距六十周岁还差二十一天,依阳历计算还差二十四天,按虚龄算则是六十一岁了。
一开始他写道:“结论是这样得出的:”
接下来说:“人们常爱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说的是多数人为了吃饭穿衣住房子,为了恋爱结婚生孩子,为了赡养父母抚育子女,为了晋级加薪当官往上爬,为了创一片天地打一座江山,不得不将生活的取向定为适应、顺应外部世界:不喜欢的路你不得不走,喜欢做的事不得不搁下。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为了生计,为了将来,你就得身不由己地适应顺应。
我很喜欢写文章,曾利用业余时间写过长篇小说,尽管出版社退了稿,但如果按出版社退稿信指出的缺陷去修改、完善,不无成功的可能,可单位里有人向公社告状,说我写书影响工作,只好停笔不写;后来自动离职了,可又得为双亲多病长病、女儿上学、全家六口的生计奔波操劳,夹杂着企业不景气和关门,不得不另谋生路。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几十万字的书稿至今还躺在书柜里出不了门。
除事业有成者外,大多数芸芸众生恐怕都有类似于我这‘身不由己’的历程。
到了六十岁,情况不同了,为生计奔波已成历史,升官晋级也画了句号,你不必再为生计、为前途而勉强自己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将是人生征途上的新阶段。所以说,‘六十岁,是人生的新起点。’”
向河渠是这样认识这一新阶段的,他在日记中说:“站在人生新起点上,对今后的人生路要有清醒的认识:生活的取向可以顺应自己内心的愿望,但仍要符合客观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今后活动的新特征;所谓的前途可以不必考虑,但人生的要义不可忘,做人的大目标不可丢。”
他还用诗来表明他的认识:
百年弹指一挥间,转眼花甲到眼前。人生六十新起点,知与不知不一般。
有人退出舞台去,任凭岁月漫摧残。有人跃入新领域,随心所欲谱新篇。
身不由己是过去,今可淡看名和利。喜欢干啥就干啥,只问是否有意义。
如对别人没有用,试问与死有何异?我今立志去写书,针砭社会尽微力。
民间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说是:O岁出场音响,十岁天天向上,二十立志理想,三十基本定向,四十处处吃香,五十奋发图强,六十告老还乡,七十打打麻 将,八十晒晒太阳,九十躺在床上,一百挂在墙上。
向河渠不赞成六十岁后无所事事,他在整理、完善老爸遗著中的“修心养性,心态平和寿自延”这一章的第二节“正确对待自己”的第五点“奋斗向上,实现自我不停步”中说:“人活在世上,其意义在于实现自我。实现自我就是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价值就是用途,人生有无价值就是对社会、对他人有没有用途?除极端自私者外,大多数人都是力图对他人对社会有用途的。
正确对待自己的要诀之一就是树立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奋斗,保持积极向上的朝气,保持奋发进取的心态,力图对他人对社会的用途最大化,并对未来的成就充满信心和希望。”
向河渠在这一章中还引报纸上一篇《八十当自勉》的文章中所列举的许多八十多岁的老人仍处于创造期的例子,如柯灵八十三岁创作长篇小说《上海一百年》;朱光潜八十岁开始翻译意大利杰出学者维柯的代表作《新科学》,到八十七岁才完成;八十岁后的金克木、萧乾、赵超构等大作家佳作不断;意大利建筑师开朗基罗八十八岁时设计圣玛丽教堂;罗马政治家阿图八十岁时开始学习希腊文等等,等等。
正如吴祖湘八十四岁时写给老友诗中所说的“八十不为老,现今条件好。兄心似海洋,百岁还嫌少。”又如阳翰笙八十三岁在诗中所说的“人生八十岂云老,欲上征途更险峰。”他说人就要有这样的精神状态,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才不枉来人世一趟,也才能保持健康,尽享天年。
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认识,他才将六十岁定为人生的新起点。
“怎样在新的征途上完成人生的大目标呢?”向河渠在日记中分三段作了阐述:
“首先要找准自己最喜欢干的、最擅长干的是什么?”他在日记中说:“随心所欲嘛,就是做自己最喜欢做又最能做的事。小时候最喜欢游泳、读书,长大了最爱喝酒、读书、唱歌,走上社会以后喜欢读书、写诗填词和唱歌,自从担任通讯员以后又爱上了写文章。唱歌、写诗填词虽是我喜欢的,却不是擅长的,只有写文章既是喜欢的又是擅长的,并且能为社会留下言论著作。著书立说是徐校长的建议、王和徐的企盼,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人生大目标,它将是今后的主业。”
“其次要调查社会的需求,找准自己的切入点。”他写道:“有人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发现并满足社会的需求。你喜欢干的、适合干的还必须是社会上需要的,否则就不能获得成功。《小化工生产经营之路》《模具法生产仿古雕花家具技术汇编》没能成功就是不符合社会需求,《做人与处世》能不能符合社会需求呢?
我认为不论是谁都希望掌握做人与处世办法,这个方法父母传授不多,老师差不多不讲,书店里多不多呢?我去过几家书店调查,通城、风雷、平潮、临城的书店里有这方面的书,看看书名,好象家中都有,而且还都作过笔记。是的,这些书里都有可取之处,也不乏真知灼见,但大都淹没在大篇幅的论述中。也许作为选题著作,作这样的论述有他的道理,但作为寻找做人与处世方法的读者,就麻烦了。花多少钱不去说,看这许多书还学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就会让人望而却步。
找全面论述的吧,根本就没有。问服务员,服务员说从没见过这种书。
调查告诉我,如果以我几十年的体悟、经验教训为红线,以我摘录的那么多论述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从中研究出做人与处世的准则、法则和方法来,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做人与处世》写成后,再以《成功八策》《做人与处世》为理论基础,融入长篇小说《一路上》;还有老爸的《健康养生法》也是对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有好处的,也要写出来。今后就以此作为实现自我的目标,力争为社会为他人多做点贡献。”
“第三要劳逸结合,不疾不徐地稳步向前。”他在日记中说:“无论你如何不服老,客观上你已开始步入老年,整个机体将逐渐衰老,这是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保养自己,延缓衰老。身体是夺取成功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魂,要想完成人生的大目标,就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新的一轮人生征途中,既要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坚定不移地朝自己制定的目标奋进,又要劳逸结合,注重身体保养,不疾不徐地稳步向前。”
他在这篇日记结束时写的是:“站在这人生的新起点上,把握了过去的成败得失,抛弃了过去的包袱负担,我们有理由断定:今后的人生将更胜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