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心理实验与辐射效应
书名:心理医生的故事 作者:逸洒苍穹 本章字数:3182字 发布时间:2024-03-08

曾经被誉为伟大的心理学家约翰化生,做过一个著名而又残忍的心理试验。这个试验虽然残忍,结果也糟糕透顶,但却有效说明了五个问题,一为不良后天环境可以诱发孩子身心问题,包括所谓的自闭症。二为心理精神问题主要来自幼儿童年时期于成年诱发。三为显意识良性体验的重要性,四为ABA于自闭症康复利弊。五为重点探讨的辐射效应。

所谓辐射效应,主要由思维意识和潜意识构成。其如杯弓蛇影无限扩大,为由思维意识陷入辐射效应,以致曾被蛇伤,见被弓诱发潜意识恐惧,从而为思维意识由蛇经由物体象征辐射于弓,如同投射效应与杯弓蛇影无限放大,既为辐射效应完美解释与体现。其次为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有两种反应模式。一为如杯弓蛇影,由思维意识认知诱发潜意识,然后由显意识体验调动潜意识信息,再次反馈思维意识。二为无思维意识记忆认知,置身相应情景,经由显意识体验诱发遗忘于潜意识信息,从而发生莫名的情绪体验。

至于辐射效应,时刻左右现实生活。如喜欢红色白色方的圆的,易于辐射效应认知更多与其相应之事物,也会因辐射效应更容易喜与其类似事物。反之,同样的道理,更容易排斥讨厌与其相应的物体,由此辐射整个人生。在此借由约翰化生的实验以供参考。

约翰化生曾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创立人。其成就曾被认为仅次于弗洛伊德,可是谁能想到,如此伟大的心理学家,伟大理论思想,竟毁了美国一代儿童。直到今天,甚至还在继续影响着许多孩子。

约翰化生生于穷苦家庭,其父不务正业,在其13岁抛弃全家,其母亲因此变得性情古怪。于此环境,约翰华生成为问题少年。以致高中时期非常叛逆,未有一门功课及格。经常打架斗殴,持枪斗殴,两次进警局。

然而约翰华生是个非常聪明之人,后读一所神学院,成为全班唯一通过希腊语的学生。走出神学院,他考入芝加哥心理学系。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心理学家,华生英俊潇洒,而又上进,博得很多女生喜爱。甚至有女生说他是最帅的心理学家。可是这个最帅心理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竟然策划一个备受世人争议的实验。实验虽然残酷,结果虽然糟糕透顶,但依然被载入心理学史。也就小艾伯特实验故事。

1920年华生找到九个月饿艾伯特。从此艾伯特开始不断获得约翰化生的礼物。其礼物皆为约翰华生的小白鼠,可爱的兔子,调皮的猴子等等。艾伯特看着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高兴极了,他高兴的抚摸这些小动物,愉快的和它们一起玩耍,殊不知,这只是华生所谓的情感测试。

如此实验进行两个月,也就是艾伯特11个月大之时,约翰华生启动正式实验,再次把小白鼠放到小艾伯特眼前。然而,此次与以往不同,他却在艾伯特伸手想要抓住小白鼠的刹那,趁其不备,重重敲击大铁棒。结果巨大的响声吓得艾伯特剧烈抽搐起来。但约翰华生并没停止,面对恐惧的艾伯继续敲击铁棒,直到巨大的响声一次次响起,吓得小艾伯瘫痪在地哇哇大哭起来为止。

从此以后,每当小艾伯特有碰小白鼠意图之时,约翰华生便如索魂般击打铁棒,直到吓的他哇哇大哭。以此整整一周,约翰华生发现,只要小白鼠艾伯特面前一放,无需敲击铁棒,他也会哇哇大哭挣扎逃避。

实验至此,约翰华生似乎得到了他期望的结果。此后除了小白鼠,他还拿来兔子,狗,毛绒等许多玩具。以相同手法惊吓艾伯特。

一段时间后,艾伯特恐惧升级,由辐射效应开始害怕所有毛绒绒的东西,哪怕毛茸茸的东西再可爱,可是艾伯特见了却非常恐惧,只会吓的哇哇大哭。很快看到毛皮大衣和头发也会不由自主的恐惧害怕。更可怕的是,连所有小朋友都喜欢的圣诞老人,艾伯特也会因为恐惧辐射无所适从。

当约翰华生扮成圣诞老人出现,艾伯特无比恐惧,可是他还不太会走路,想逃跑也没有办法,只能用小手奋力抓住坐垫边缘,试图逃避这个让他恐惧的圣诞老人。

致此,约翰化生的实验成功了,在他连何为辐射效应都不懂情况下,从而让艾伯特由辐射效应恐惧整个世界,甚至连可爱的圣诞老人都成了他的恶魔。

但约翰华生来说,却充满了成就感。他从如此残忍的实验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的恐惧是可以被制造的。此后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后来出版很多儿童教育相关书籍。

这个成功的心理学家于艾伯特实验,还出轨了他的助手雷纳,结果他离开心理学界,很快又带着满满的成果进入广告界,摇身一变,竟然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艾伯特怎么样了呢?约翰华生本该履行诺言除去他的恐惧,除去条件反射,否则满世界毛茸茸的东西,天知道艾伯特如何才能克服恐惧,才能健康快乐活下去。可是约翰华生说得漂亮,承诺以脱敏疗法治疗艾伯特,但结果承诺从未兑现。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找到根治恐惧之法。

更让人悲哀的是,当人们重新回头寻找这个婴儿,原来这个孩子早在6岁时便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这个孩子到底为本有痴呆症状,还是被实验虐待之结果,无从定论。但如此症状却被约翰华生称之为镇定被动。且次一言,甚至可以证明,孩子痴呆,乃至离去,也许皆由实验所致。

后来科学界对他的实验议论纷纷,觉得如此实验是种极为残忍的行为。但约翰化生居然说,如果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根治恐惧的方法,一切都是值得的。此言一出,谴责声越来越多,1979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公布实验伦理规范,严禁进行违反伦理的实验。

可是无论如何,艾伯特永远消失了,更重要是,他的消失真的有价值吗?如果说有,他最大价值也许只是成就了一个所谓伟大的心理学家。

时至今日,艾伯成为现代科学史上牺牲最小婴儿,但约翰华生却因此成了著名的心理学家,拿到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根据一系列理论写出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声称给其一打健全婴儿,他可以把孩子带到它所谓的独特世界中。他说自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一组,自己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任何类型人物 ,比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乞丐,窃贼。而且不用考虑孩子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职业,种族等伟大理论。

作为一个行为主义者,他认为孩子应该被当做机器一样训练,塑造,矫正。可以通过惩罚,禁止孩子做不好的事,以此让他们成为社会精英。他也把如此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结果事实证明,成为他的孩子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他以为孩子摔碎了一个盘子,只要辱骂就能让孩子不再摔盘子,他以为孩子做错事情只要殴打,孩子不再做错事。如此高压而又缺乏感情的惩罚教育,他的孩子于心理创伤中长大。儿子雷纳患上了严重抑郁症,三十多岁自杀身亡。他和前妻两个孩子,状况也很糟糕,女儿严重酗酒,多次企图自杀。儿子游手好闲,到处流浪。靠施舍才能生活。更可怕的是,如此悲剧一直延续第三代。他的外孙女也嗜酒成瘾,多次想结束生命。

孩子在他的教育下,严重缺爱而导致畸形人生。孩子们认为,没有同情心和情绪无法沟通,他剥夺了自己和兄弟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然而,约翰化生除了作为父亲,还是一个成功的心理学家,曾经受到社会崇拜,曾经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衍生出了育儿哭声免疫法。

根据其理论而言,孩子如果醒了,要吃奶,不要让他吃奶。孩子如果哭了,哭一到两分钟,给予安慰,可以轻声对他说,宝宝你不能吃奶,要自己睡等。

这种方法的确有效,一般两三天孩子便会变得很乖,美国妈妈省心又省力,何乐而不为?于是很快于美国妈妈世界传播。

可是那些孩子长大以后呢?哭声免疫法弊端暴露无遗,这些缺乏情感互动的孩子轻则出现睡眠障碍,重则乃至诱发自闭症,精神分裂。一代孩子被毁了,美国妈妈摒弃哭声免疫法,开始大力支持亲密育儿,而约翰华生也成为美国妈妈讨厌的人。

约翰华生晚年开始后悔,他于该领域写作表示,自己在此方面知识并不充分。1958年病逝,享年80岁。去世前,美国心理学会曾经表彰他对心理学的贡献。可是艾伯特再也回不来了,那些受到摧残的孩子们再也回不来了。而且约翰化生那些理论早已远度重洋,传播世界各地,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更可怕的是,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父母被其错误理论所影响,依然于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孩子们!

更多详情可参考《心理医生的故事》207章辐射效应

声明:本文关于约翰化生实验来自玩酷实验室,如有侵权,请联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心理医生的故事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