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攻占海南岛以后,开始不断巩固和发展扩大其占领地区,4月21日占领了陵水全境。7月3日,日军在黄流附近的海岸再次登陆,占领了佛罗、莺歌海、岭头。1939年7月,日军向昌感县发动进攻,7月8日占领八所、墩头,15日占领北黎。
1939年7月下旬,日军第21军编组了海南岛派遣部队,由日军第一独立步兵队组成,部队长马渊久之助大佐,以步兵四个大队、山炮一个大队为基干,接替台 湾混成旅团的警备工作,台 湾混成旅团被调回广州,担任佛山附近的警备。
1939年9月25日,日军千余人在临高县的新盈港登陆,先后攻占新盈、波莲、临城。1940年3月15日,日军占领石碌,然后分成两个方向,从陵水和藤桥方向对保亭进攻,在7月16日占领了保亭县城。至此日军己侵占了海南岛的大部分领土,包括全部沿海地带和一部分内陆。
此后,日本海军的势力实际控制了海南岛,共有五支海军陆战队长期驻扎在海南,直至日本投降前,日本海军在海南岛的一线作战兵力一直保持在一万人以上,加上日军机构以及辅助兵力,其总兵力一直在二万人以上。
日军急于打下海南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海南岛昌江县境内的石碌铁矿是最有名的大型铁矿石矿藏。石碌铁矿因铁矿品位高而在国内外著称,是中国最大的富铁矿。“石碌”的名称起源于清代乾隆四十七年,在此大山地表发现了铜矿,呈孔雀石类型,故名“石绿岭”后改称“石碌岭”,因石碌铁矿地处境内而得名。石碌铁矿自古代民间手工开采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日军占领海南后,强征几万民工,以刺刀和皮鞭逼迫民工在金牛岭上没日没夜地开采,对石碌铁矿进行疯狂掠夺性开发,把50多万吨的富铁矿石运往日本。
日军占领海南岛以后,立即把战火燃到广西。抗战开始以后,为防止日军军舰以龙门港为突破点入侵钦州,也避免日军飞机轰炸而显露目标,广东省政府于1939年春命令钦县县长王公宪迅速征集民工,堵塞龙门港和拆毁钦州城。由县长负责毁城、拆楼、破路等一系列工作。于是一座周长2165米、高9.3米、基底厚8.3米、雉堞820个、总面积250000平方米的千年古城全都被拆毁。镇龙楼和冯子材英雄故居的两座高塔也被拆平,钦县图书馆和二马路李兢雄住宅都拆去第三层楼,还有油路马鬃岭的九层番塔和尖山千年文笔塔全都全部拆除,并疏散育婴堂婴儿,拨钱给各民众领养。堵海工程由龙门乡乡长郭文辉负责,征集全县三十七个乡镇民工三千多人,船只十多艘,在龙门外硫磺山地方掘取石头,用船运到港口投放,此项工程历时半年,但因填筑的石墙被海水潮浪冲散,最后没有起到阻挡日军的作用。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南宁满城皆绿,四季常青,有“绿城”的美誉。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朝贞观八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
日军第一次入侵广西的目的是占领南宁,切断从广西通往越南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是由中将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的第21军和海军第5舰队以及海军第3联合舰空队,总兵力达4万余人。为阻止日军的攻势,保住南宁这一西南边陲重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第16集团军以两个师“固守南宁,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并紧急调遣杜聿明第5军由湖南衡山紧急增援桂南,傅仲芳第99军由湖南湘潭和贵阳直奔柳州,姚沌第36军自重庆和湖北当阳南下赴柳州庆远宜山集结。限各军必须在12月15日前到指定地点集中完毕。但省外援军路途遥远,就是第16集团军各部也因过度分散,集中不易,调往西江的第31军匆匆回援。中日双方都在紧急向兵力空虚的南宁前进。
日军为了切断中国的陆上国际援助路线,日军于1939年11月15日以第五师团为主,在海空的协同配合下在钦州湾的企沙、龙门港登陆,接着占领防城县、钦县。18日,日军进攻第46军新19师师部所在地小董,师长黄固临阵退缩,竟只身逃跑。后来该师师长黄固被撤职,黄廷才交军法审判。所辖军队溃散,日军继续北上。
鉴于广西方面形势紧张,11月16日,蒋中正在重庆召见白崇禧,命令白崇禧不必再参加国 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立即返回桂林指挥作战。白崇禧要求以桂林行营主任资格全权指挥,不须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插手,各军须直接听从行营命令。蒋中正批准了白崇禧的要求,并且把中央军最精锐的第五军等中央军部队交给白崇禧指挥。白崇禧立即给第五军代军长杜聿明发报,命令杜聿明立刻率部乘火车从衡阳赴桂南;又电令恢复桂系将领夏威第16集团军司令职务,原已任命的蔡廷锴待命。16集团军立即集结,副总司令韦云淞和指挥所人员19日抵达南宁,各部分别赶赴日军进军必经之地,阻止日军北进。白崇禧本人则于11月19日由重庆飞到桂林,21日率部抵达迁江,设立行营指挥所。
此时日军已经进入十万大山,由于十万大山区的土匪组成许多便衣队为日军带路,致使日军加快北进速度,抢先于19日进抵唐报、百济一线。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命令台 湾旅团留守钦州,掩护第5师团的补给线,第5师团则穿过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境内的十万大山,于21日向南宁周边的平地进击。22日傍晚抵达南宁市邕江南岸。第46军第170师在良庆、蒲庙等地顽强抗击。良庆陷落后,日军于22日黄昏抵达邕江,直取南宁。尽管中国 军队奋起抵抗,打退了日军20多次进攻,但终因双方实力悬殊,战斗到24日,中国守军被迫撤退,日军占领南宁。
当时中国守军在邕江北岸与日军夹江对峙。22日下午,第31军第135师师长苏祖馨被委派为邕江北岸守备司令,第170师师长黎行恕为守备司令。但这两个师的主力还没有赶到南宁,各路日军已经分别开始从剪刀圩、上下洲、良庆圩等处渡江。23日,第135师等部与渡江日军激战20多次,但因都是日夜兼程而至,部队非常疲劳,仓猝上阵,未能有效阻敌于邕江南岸。11月24日凌晨,日军今村均中将下达了夺取南宁的命令,内容如下:第4飞行团(本乡义夫少将)之飞行第64战队(战斗机),飞行第31战队(轻型轰炸机),独立机枪第16,第21大队,独立装甲车第52大队,山炮兵第111联队,独立山炮兵第10联队,独立攻城重炮兵第11大队协同步兵第5师团进攻邕宁城防,夺取南宁,进而全歼中国守军;步兵21旅团之步兵第21联队强渡邕江,攻击南宁市区,夺取南宁后转向攻击二塘;步兵第42联队则直接攻击二塘之守军。
24日拂晓,国 军170师在邕宁与日军激战,上午日军第5师团步兵21旅团的步兵21联队从市区渡江,渡江日军已达数千人,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主力分别由东西向南宁夹击,在南宁市郊与中国守军激战。上午9点,由良庆圩渡江的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第21联队率先突入市内,第135师因腹背受敌,被迫放弃南宁。南宁周围的第46军、第31军和第5军第200师分别退守南宁西北和北面的高峰隘、昆仑关等地
高峰隘和昆仑关一带地势险要,为南宁北部的天然屏障。日军为确保对南宁的控制,决意占领这两处天险,为此兵分两路,一路以中村支队和骑兵联队为主力,沿南宁到宾阳的邕宾公路北进;一路以第41联队由南宁到武鸣的邕武公路北上。
25日清晨,国 军200师第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对170师和200师两个团阵地猛攻,国 军顽强抵抗。邕武路上的日军推进至二塘,遭到第5军第200师第600团的奋勇抗击,守军伤亡达三分之一以上,600团团长邵一之、团副吴其升阵亡。该团仍死守不退,阻住了日军去路。其后日军攻占了四塘,截断了该团的后方补给线,该团为避免被包围,于是利用夜幕为掩护,与第170师等向高峰隘地区撤退。
鉴于战况不利,170师师长黎行恕与200师师长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到高峰隘。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
11月26日,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认为大局已定,无需再亲自指挥了,宣布所有日军组成邕钦兵团,由第5师团长官今村均指挥。安藤本人则于27日离开钦州回广州。从26日起,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猛攻高峰隘,11月30日,日军经过一番激战,占领了八塘,中国 军队退往九塘。国 军尽管顽强抵抗,终于不能坚持,于12月1日撤出高峰隘。当天日军及川支队进占南宁西北的高峰隘,该方面的中国守军向武鸣方向退却。12月2日清晨,韦云淞第31军第188师在4辆坦克及火炮的协同下反攻八塘,日军一度被迫退却,由于道路、桥梁损坏严重,中方坦克难以通行,与日军形成对峙。3日,中村支队主力由南宁赶来增援,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接着暂停进攻,调整部署,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
6日早上,中村支队主力回到南宁,留下1个大队日军驻守昆仑关,同时以一部兵力驻守邕宾公路沿线的九塘、八塘、四塘等重要据点。中日双方在高峰隘、昆仑关一线处于相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