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催眠,简单而言,也就是心理暗示。主要由心理意识或心灵力量,以潜意识为核心,以此形成相应潜意识信息,从而影响身心互动乃至情绪行为以及认知。
追根溯源,催眠可追溯至上古时代,那时人类虽然不了解催眠,但催眠已被巫师掌握运用,其主要以符咒语言形式为催眠工具,从而为人类治疗身心疾病。由于缺乏正确认知,显得装神弄鬼,将其归为神灵之作。
催眠术于上古时代,几千年来不仅为巫师之主要手段,曾经也是道教及其祝由术行医重要手段。祝由术常以符咒为工具,配合施法者意识力量加持,从而发生如鬼神相助之奇迹。
催眠于上古至今,直到近代被奥地利一位医生运用于疾病治疗,才现代被人类研究发现,并逐渐由迷信成为科学走进人类视野,开始广泛运用于心理和医疗乃至教育培训领域。
然而于此之前,曾经将催眠推进人类视野的奥地利医生,竟因难以解释催眠神奇效用,曾被多个国家驱赶,最后致他于居无定所中凄凉而去。如此悲哀,如此真实的存在,以致他的学生研究多年,虽然可以证明催眠科学效用,但依然难以给出所谓的科学的解释。
直到一百多年前,随着弗洛伊德时代到来,随着心理学科发展,催眠才慢慢被所谓的科学所接受,被大众所认知,从而日渐成熟普及运用。特别催眠师艾瑞克森,将催眠运用更是推进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至此,催眠算是走过了曲折之路,如果非要给出所谓的科学解释,仅以催眠原理而言,其涉及到唯识唯物关系,生理心理关系。唯识唯物又涉及到宇宙意识乃至宗教神学,生理心理又涉及到生理物理化学,其中奥秘极为复杂。
如果仅以三大意识而言,催眠则显得相较为简单。其原理以及操作,于催眠而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为主动模式,如有意识自我催眠,有意识自我暗示,有意识选择环境置身其中,主动寻求催眠师施法等。二为被动模式,如广告,无意识被环境设定,无意识被环境影响,于催眠师要求下接受催眠等。
尽管催眠模式多样,但其原理无别。如果以三大意识而言,主要以主动模式让思维意识停滞,处于类似睡眠状态。显意识薄弱,接近睡眠状态,从而使潜意识显意识开放,以此输入信息,以潜意识运作模式影响身心。
如果以科学角度而言,催眠主要建立于思维意识停滞与显意识薄弱状态,从而使潜意识获得最大限度开放,以此输入信息,成为显意识,然后驱动显意识,反馈于思维意识,以此模式影响身心。
催眠以本质而言,无处不在,外界事物,甚至包括自我身心体验,时刻以潜移默化或场景效应塑造及影响身心乃至命运。如此现象,以本质而言,信息主要由避开思维意识,直接以潜意识为切入点,以此输入,从而以思维意识逆潜意识模式,反过来诱发显意识体验形成思维意识,以此发生相应情绪认知行为。
仅从催眠角度而言,所有生命一切情绪行为皆为催眠产物。如此现象,以传统催眠相对而论,主要为潜移默化或场景环境催眠模式。如孟母三迁,为典型案例,其为孟母亲利用环境之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孟子。
催眠运用与实际操作,主要以潜意识为核心,避开思维意识防火墙,弱化显意识体验,从而使思维意识处于无别状态,以潜意识为切入点输入信息,以此直接成为潜意识信息影响身心活动。
其次以显意识为切入点,于清醒状态下,经由显意识体验形成潜意识信息,以此经由显意识管道反馈于思维意识,从而以潜意识模式融汇贯通三大意识运行。
再者以思维意识为切入点,跳过显意识体验,以此输入概念性认知与实际行为,从而激发显意识体验,形成潜意识信息,从而以显意识为驱动,反馈于思维意识,发生相应情绪认知行为。
催眠以三大意识为切入点,方法路径不同,但其催眠原理一致,皆由潜意识为核心,以不同之方法输入信息,以显意识驱动潜意识反馈于思维意识而发生作用。由此可见,不管哪种催眠模式,不管如何绕来绕去,归根结底皆为建立于潜意识基础发生长效作用。
催眠具体有五种模式,一为棒喝催眠,主要趁其不备,停滞思维意识显意识乃至潜意识一切意识活动,以仅存九识之觉性,使身心处于滞空状态。从而利用五识迅速植入信息。此法一旦成功,既可立竿见影。其关键点在于契机与速度,抓住有效时间三秒左右,以此为切入点,直接于潜意识输入信息,从而利用潜意识自主运作模式影响身心。
棒喝催眠对于实施人员而言,如持枪射杀一个正在逃跑的人,能否击中目标,主要决定于枪手枪法,取决于施法人员能否创造契机,抓住契机,利用契机。因为棒喝催眠,其原理建立于禅宗顿悟之法,有效时间仅为三秒左右。换言之,三秒决定此法成败。
二为寻求催眠师,主要以潜意识为切入点,诱导思维意识停滞与显意识处于薄弱状态,从而以潜意识为切入点输入信息,以潜意识自主运作模式影响身心。
三为场景催眠,既为有意识选择环境,于身心疲惫状态置身场景,利用疲惫性使思维意识显意识放松,以此促使潜意识处于相应开放状态。从而利用五识以重复模式将场景转为潜意识信息,达到以潜意识自主运作模式影响身心。
四为音频催眠,直接设定相应语音,主要以声觉为基础,以睡前醒购为最佳状态,进行重复播放。因为此两段时间皆为思维意识显意识薄弱,潜意识相对开放,更利于由声觉为切入点转为潜意识信息,从而以潜意识自动运行模式影响身心。
五为自我暗示,主要以思维意识为导向,建立于专注以及信念与意志力。此法类似行者修行之法,以此进行自我语言重复,以利用声觉形成潜意识信息,从而以潜意识自主运作模式影响身心。
五法不同,但同出一理,皆以潜意识为基础形成潜意识信息,以潜意识自主运作模式影响身心。其中场景催眠,音频催眠,自我语言暗示,简单易行,可自行操作。
五法效用无别,但场景催眠,暗示催眠,音频催眠,此三法耗时较长,起效缓慢。至于棒喝催眠与催眠师施法,一旦成功,既可立竿见影,但此两法皆需良好专业水平,非普及操作之良法。
最后再次强调,任何催眠方法,模式不同,路径不同,但其本质原理同出一处,皆为避开思维意识防火墙为核心,以及弱化显意识避免情绪干扰,从而使潜意识获得最大限度开放。以予不同之法塑造预期潜意识信息。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避免潜意识潜在冲突,首先需以催眠清除潜意识负面信息,辅以催眠植入预定信息。否则催眠成功,潜意识潜冲突依然存在,始终为隐患具有被诱发之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