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这位春秋时期的带头大哥,在公元前679年搞了个大聚会,把中原的各路诸侯都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布会。
这些原则包括:尊周天子为老大,帮助王室渡过难关;抵御外族入侵,保卫家园;以及援助那些势单力薄、经常被欺负的诸侯国。
这一举动让齐桓公风光无限,顺利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的头把交椅。
但是,树大招风,总有一些不速之客想试试齐国的斤两。
山戎,就是第一个撞到齐桓公枪口上的外族。
这些山戎人占领了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一大片土地,还成立了好几个小国家,比如孤竹、令支、无终等。
他们时不时就下山来中原打劫,搞点小动作,燕国就成了他们欺负的“软柿子”。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和管仲正在商量国家大事,燕国使者急匆匆地跑来,说山戎又来欺负他们了,请求齐国出兵援助。
齐桓公二话不说,决定亲自挂帅,带领齐国军队前去帮忙。
管仲和大夫隰朋也一同前往,准备给山戎一个教训。
齐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灭了令支这个小国。
令支国君逃到了孤竹,齐军自然不肯罢休,直奔孤竹国而去。
孤竹国君慌了神,但他的元帅黄花却是个狠角色,提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划,把齐军引入了一个名叫旱海的地方。
这里是个险恶的沙漠,进去容易,出来难。
齐桓公果然上了当,齐国大军在山谷里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出路。
这情形,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巨大的迷宫里。
时间一长,粮食和水都开始紧张起来。
管仲这时候发挥了“智多星”的本色,突然想起了“老马识途”的说法。
他提议利用当地的老马来带路,这些马对地形肯定熟悉。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结果这几匹老马还真给力,没过多久,就带领齐军走出了迷谷。
重获自由的齐军,立刻杀了个回马枪,直奔孤竹国都城。
孤竹国君早上起来,还以为是齐军已经撤退了,哪知道城外已经是鼓号震天,齐军已经杀到城下,将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
结果,不用说,孤竹国君的脑袋搬家,孤竹国就此烟消云散。
而“老马识途”的智慧,也就此流传千古,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