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清珍读小学的六年当中,吴友光是不认识欧阳清珍的。
一来吴友光教的是初中,当的是他的初中的班主任,不可能认识小学的学生。
二来嘛,那个年代,农村还是生产队呢,所有农民都在家里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全都被固定在当地的。
而计划生育,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才提倡和宣传,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才强制推行的,强迫结扎则是一九七八年。
伙食团下放到一家一户以后,强制计划生育之前,人们能生育的,一对夫妇生两个三个,是很普遍的,多的还有生四五个的,所以学生的生源很多。
金桥乡很大,全乡有六所村小学,只有一村、二村、三村的小学生,是在乡小学就读,其余都在各村就读。
还有两个村,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竟然还有两个班呢。
自然,乡小学每个年级就有四个班,小学生这么多,初中老师哪儿能认得完呢?
而且,自从吴友光一九七六年秋季开始当班主任后,就总是接手二年级或三年级,而接手三年级,也就是接手毕业班的时候居多。
工作量增大很多,工资却不涨一分,学校也拿不出钱来给班主任发补贴。
吴友光教书几年来,学校抠下每一分能抠之钱,也就只是先后两次,头一次给每个教师买了一盏台灯,第二次买了一个八磅暖水壶。
多工作几年了,吴友光就不可能再是刚分配工作那阵那么老实、天真了,年年都想调走,却绝对无门,就不愿再那么当冤大头了。
所以,在连着接了两个毕业班后,吴友光连要求带耍赖,学校这才同意他教八五级,从一年级开始带班。
到了一九八二年的秋季,吴友光这才第二次从一年级开始当班主任,而第一次就是刚教书的第二年。
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不知道,工作量和压力,比科任老师大多了!
没当过毕业班班主任的老师不知道,带毕业班比带非毕业班的工作量和压力,又要大得多。
所以,当吴友光获得了秋季的任课安排后,能够从一年级接初八五级了,心中还长长出了口气呢!
然而,当吴友光按照学校排定的八五级一班录区新生分班名册,给新生登记报名结束时,发现竟有六个学生没来报名!
一个班五十四人,两个班一百零八人,就全乡小学毕业升初中来说,每六个小学毕业生,才有一个能升初中呢!
可见,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前,升上初中,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而且,区乡领导的直系子弟,多少还要占用点儿升学名额呢。
虽然多数升上了初中的学生家长,还是指望能考个中师中专啥的,或考不上中师中专,就算考个高中,也能试试考大学啊!
毕竟,那个年月的大学毕业生和中师中专毕业生,是包分配的,是能吃上国家供应的,可以跳出农坑呢!
不管是不是事实,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班”总是比“二班”更好的,都觉得,师资力量好,学校重视呢。
然而,就算是吴友光的一班,五十四人的班,六个新生没来报名,新生流失率也是超过百分之十呢!
满员入学,可是学校压给班主任的硬任务呢。
于是,吴友光从新生名册上查了查这六个流失新生的升学成绩,发现,有三个是刚超过录取线不多点儿,属于一般。
有一个超过录取线比较多,有两个还是名列前茅的高分呢!
这就是说,六个有三个,都是考中师中专和重点高中的苗子!
于是,在开校前的两三天里,吴友光就邀上和他很要好的语文老师作伴,两人马不停蹄,去做流失新生的家长工作。
吴友光两人是从远到近去家访的,这样,就不致于越跑越累人。
当跑到考分较高的欧阳清珍家时,就是最后一个家长了。
在跑流失生家长前,吴友光都是在校档案室查了流失学生的本人情况和家庭情况的,所以对欧阳清珍家的成员情况,事先就摸清楚了。
这是一九八二年的秋季,已经是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二年了。
刚承包到户的第一年,还没向农民征收双提款。
这一年,农民春秋两季的收获,全归自己。
欧阳老爹老两口子,就有了土改刚刚分到了房子和田地那种好日子临头的感觉!
因而,欧阳老爹心里盘算着,老二欧阳清珍小学毕业,十四五岁的大女娃子了,留在家里做活路,帮着种几年地,多卖点粮食,多养些鸡鸭,就能多攒点儿钱。
稍大点儿嫁出去,还能收几百块钱彩礼,这样,给老大欧阳旺财说儿媳妇,就不愁拿不出钱了。
而且,等老二嫁人了,老幺欧阳清蓉小学又毕业了,又能帮家里做几年活路,等收了老幺嫁人的彩礼,就用来改善生活了。
欧阳老爹心里这么一盘算,就说啥都不准欧阳清珍去报名了。
一家一户种地了,就不像生产队那阵,每天都要出工。
那时老师家访,还要算着时间呢,要队里收了工的时候,才能找着人。
也不知是咋的,一承包到户,地里活儿就少了很多,只要不是收种和追肥除草,很多时候都不用下地。
所以,这天下午,欧阳老爹全家都在家里,而且正在教训闹着要读初中的欧阳清珍呢。
然而,坐在堂屋上首,脸正对着堂屋门的欧阳老爹,最先看到,学校来了两个老师,穿过了竹林,都走到房前院坝里了。
这可没出乎欧阳老爹的意料呢。
这欧阳老爹,竟然立即起身,快步上前,“砰啪啪”关上了堂屋的双扇门!
吴友光和那个语文老师走到院坝边时,明明看到欧阳家的人都在堂屋里,他们才走到院坝里,就重重地关了门!
两人一愣,不自主地站住了脚。
“这真正叫吃闭门羹啊!嘿嘿!”那个语文老师调侃道。
虽然吴友光在家访中没少遇冷脸,但吃闭门羹,还是头一回。
说实话,吴友光心里有些挂不住,对语文老师说:“去他妈的,又不是我读书升学,摆脱农皮,受这窝囊气干啥?走,我们回去!”
语文老师是个比吴友光大六七岁的本区另一个乡的人,体胖心宽,呵呵一笑说:“我说吴老师,我们来都来了,装个脸皮厚,去敲门!”
“唉,心里真难咽下这口气呢!”
“要气的事情,你气得完吗?你要不去,那个老混蛋会得寸进尺呢!你没听说吗?当年欧阳清珍读小学,要不是乡长带人去威胁了一顿,这个老混蛋死活都不会让欧阳清珍读小学呢!
“这么说吧,你手上流失了一个优等生,我的语文成绩比点子,大不了少点儿小数点,低一两个位次,可吴老师你,流失了新生,校长主任可不会饶你呢!
“诶,不是说,雷公不打笑脸人吗?
“走,我们装啥都没看见,喜笑颜开地去敲门,到时候你看我的!”
语文老师这一提醒,吴友光也觉得,只能忍受这种窝囊气了,就说:“那走吧,你先把门敲开,我再来说正事儿。”
两人走到堂屋门前,语文老师就伸手敲门:“嘣嘣嘣嘣,嘣嘣嘣嘣!”
里面没有声响,语文老师就又敲。
就听里面有小声的说话声:“爸,是学校的老师来了,我去开门,啊?”
“开啥子门?就是看到是老师来了,老子才关的门呢!”
语文老师就大声笑着说:“快开门啊,我们都看到你们全都在屋里了,欧阳老爹,你老人家就别躲猫猫了嘛!”
吴友光听了,差点儿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语文老师这一招,还真管用,就听屋里一阵脚步响,欧阳旺财前来开了门。
首先是欧阳清珍招呼老师,接着欧阳大婶、欧阳旺财,连刚十多点儿岁的欧阳清蓉,都在起身招呼。
但是,这个欧阳老爹,竟然脸朝一旁,虎着脸坐着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