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走了,只剩下老刘和小周。
过了两个月,老容才来找到了老刘和小周,带他们走了。
老刘和小周分别到了新的战斗岗位。
在望城镇转移战斗后年余,小周在另一新建交通站,为了保护经交通线走行的同志,与跟踪之敌展开搏斗,壮烈牺牲。
老刘后来又干了好几年秘密地下工作,然后转入了新四军某部敌工部。
解放战争结束阶段,他随大军南下到岭南,转业当了公安局处长、局长,立下许多功劳,直到在省厅顾问任上离休。
他一直保存了一把肉铺用的剁肉刀。
他破敌特案不少。其中有一件侦破过程是这样——
他还是处长时,处里一位老侦察员跟踪敌特,在一条小街上跟丢了。
当时小街周围都已经有侦察员秘密封锁,由此判断,敌特应该就藏身于小街这一带。
刘处长亲自化装侦察。
他绕了两圈,留意上了一家肉铺。
那肉铺老板倒是没什么不对。
而老刘看一个伙计有些不顺眼。
偷偷一访,群众中有人知道些情况——
那伙计自己说他来自北方某地,以前干的就是肉铺伙计。
刘处长立刻布置了秘密监视哨。
一周后,将肉铺这敌特联络站连锅端掉,捉了三个。
当晚审讯,先审那伙计,刘处长主审,说:“我就是肉铺伙计老板出身。”
简单说了那伙计的几个不专业和其他专业痕迹处,当时把那伙计说得呆了,叹口气道:“你们赤党里,还有这样的?”
立刻全交代了。
由此另两个也都被顺利攻破——
——回到当年,东南苏区驻隔江联络站,是这一长段交通线上的中心联络站之一。
联络站以位于隔江城东区的一间旅馆为对外掩护。
旅馆名为“旺隆客栈”。
旅馆东家丁老板,就是这个中心联络站的站长。
丁老板是位文化人出身,还在报刊上发表过翻译小说散文。
他调到中心联络站担任站长之后,名字全改,也完全不捣弄文学了。
他的工作特点是严谨认真,有时能够提出巧妙办法,解决交通线上疑难。
联络站副站长姓惠,在客栈当掌柜。
他的年岁比丁老板小几岁,不到三十,原来在另一东南苏区交通线上工作。
他性格比较豪爽,胆子大,敢冒险,和站长正好形成互补。
联络站正副站长均已成家,家属都在外地。
客栈的两个茶房——客房男伙计,也都是自己同志。
客栈对外营业因为小而价贵,来住的客人不多,正好使联络站清净一些。
因为之前观察未找到任何敌人监测可能位置和人,申强决定,从洎江调来一位弟兄。
这位同志,算是“虎头苍蝇”的徒弟,专门担负监视观察任务。
这位同志的掩护身份是照相师傅。
在外照相挣钱的,有自己的固定路数——
在街边墙上挂上一块布,人站或坐在墙前,照相的给他来个标准正面照片。
也可以摆一个画牌子,人站在前面,连照片上都可以看出,是假风景——就要这个劲。
有时也不用白墙或者风景牌,在空地上拍照,直接采用背面风景。
照相弟兄带了块字牌,“隔江古城风,尽收此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