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会上,副总指挥小覃果然提出了对敌人后部监视哨位置的估计——最大可能,就在芦苇丛中!
远处树林里,敌人设立观察哨的可能性极低,除非敌人指挥员是个外行。
因为树林太远。光河沟里那边岸,芦苇丛就出去百多米宽。
假若有人从瓷器店后门出来,从河沟里分布的大石头们上快步踩着过去,进到芦苇丛里,树林子里的敌人观察哨决定下来捉人的话,跑下来也是晚了,难以追踪捉人——
你知道进到芦苇丛的人是往左还是往右走了?又或者就在原地蹲着没动?
这设想,当然只是针对监视哨仅一到二人而言。
要是有一个班的兵力,分作几组,见到不对了,一声令下开始行动,瓷器店里出来一两个人,便很难走出网去,
只不过,那样,监视哨本身的目标就太大了,基本丧失了秘密监视的“秘密”。
地下党人们都有相应的经验——一般来说,敌人对已经探得的我方秘密联络站监视得越严密,越从反面证明,这联络站的同志,没有和敌人串通。
道理显而易见——联络站人员如果投靠了反动派,便会根据需要,随时向反动派通风报信,将从联络站通过的人或物的情报,送给敌人。
而敌人只需收到联络站内线情报之后再行动,稳稳地按图索骥,不用死盯联络站——
死盯的话,反而容易引起来往于联络站的地下党人的怀疑——
这时敌人即便是有监视哨,也主要是为了随时接受情报,只须一两个人就足够。
监视哨严密,则是敌人预防联络站人员发现危险而逃跑的措施。
敌人监视哨是否严密,正是指挥部命令中提到的主要调查考察原则之一种。
当然不能作为绝对依据。
考察就是靠各种因素的分析综合,最后得出结论。
最靠得住的,还应当是内线送出来的精确情报。
即便内线送出来的只是情报线索,也极具价值。
目前没有内线有关情报报来,这说明,敌人这回的行动布置,严密谨慎。
终于,内线情报到了,就一句话。
“暗藏奸细代号‘瓷罐’。”
副总指挥小覃一字字读完情报字条。
组里弟兄们互相看,想法都从眼神中透出来:“瓷器店是联络站,暗藏内奸代号‘瓷罐’!这?”
又都看副总指挥,想听详细情报。
小覃却道:“目前,情报就这一句。”
众人无语,也都知道:“这一句情报,都不知是内线同志费了多大力气,才打听得来的!”
小覃说:“现在看,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巧合。
第二种,这内奸就暗藏在这瓷器店内。
第三种,敌人故意给内奸起这样的代号,混淆视听,对我们的秘密调查设置障碍陷阱。
第一种和第三种可能,瓷器店郅老板夫妇都还是自己人。
因为有第二种可能,哪怕可能性极小,我们也必须设计更为精确的行动计划!
大家想想看,有什么好点子,都拿出来。”
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起来。
张义会的脑海里灵光一闪,看看小覃。
小覃微笑道:“各位,听小会子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