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章 提醒女儿重公关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4142字 发布时间:2024-03-01

第五七章  提醒女儿重公关

向河渠的事情毫无进展,馨兰的情况却令人满意地向前发展着。首先工作让她很满意。馨兰来信告诉向河渠、童凤莲说:“爸爸妈妈,我现在这儿一切都很好。”怎么个好法呢?工厂效益好,全厂人均年薪九千多元,化验室职工月薪一般都在千元以上;生活上顺心,单位安排的是单人宿舍,给装了吊扇,砌了放煤气灶的台子,自己买了炊具,中午在食堂吃,一顿一张菜票,有荤有素,有菜有汤,却只花一块钱,其余由厂里补贴,早晚自己做;工作也不苦,化验室工作,算是熟门熟路。

其次,对象毛锋对她很好。常去玩,陪她说说话,逛逛街。信中说:“前几天陪我去市区买衣服,没挑到合适的衣服,就给我买了一双172元的皮鞋和一个271元的挎包,非常贵。我不让买,他一定要买,也就随他了。”

馨兰与毛锋是初中时的同学,经介绍相处时,馨兰坦诚地说:“有一件事我得说清楚,我家经济情况很不好,亏很多债,我作为子女之一有义务帮父母挑重担。将来除孩子姓毛外,我的收入有一半是要归我家所有的。这情况请慎重考虑一下,也跟你父母亲友商量商量,不要带勉强。”毛锋同意馨兰的决定。馨兰在信中说:“请爸妈放心,我到死都是向家的女儿,心都会向着您们的。”

大女儿慧兰的生活应该说是幸福的,夫妻关系很好,女婿对女儿差不多百依百顺,小外孙十分可爱,公婆的敦厚纯朴,视慧兰胜过亲生女儿,让向河渠非常放心。不听别的,仅从女婿的婶娘在对慧兰的公婆时说的一句话,就让向河渠内心里感到舒心。那是婶娘家一次家庭纠纷之后,慧兰公婆去劝慰时婶娘说的。她说:“你们是修了个慧兰不觉得,要是找了个象我家的这一个试试!”慧兰在父母面前从没说一个字的不满就是个明证,因而对慧兰的今后完全放了心。

对慧兰的今后完全放了心,但对馨兰却还牵挂着。现在从信中得知工作趁心、生活满意、准女婿也趁心,按说也该放心了,但向河渠不,他关心的是另外的方面。

关心什么呢?是女儿的公关能力。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公关能力差。而馨兰从迹象上看,似乎在步自己的后尘,因而只要有机会他总是要说说,说得最集中的,大概要数2000年的那封信。信是从林生身上说起的。

向河渠在信中告诉馨兰:“林生夫妇今天赴上海开拓运输门路。去前已给上海赵小姐送去八百元,想通过赵小姐争取运输业务。”向河渠说:“其实林生在通城的基础应当是不错的,只是他依着小姨子当领导,不肯公关,连辛云(林生的小姨)的小孩子过生日,别人都送礼他就不送。我们也劝过他几回,他固执地认为亲戚间的关照是应当的,不须送。除非同辛兰离了婚他才送礼给辛云。

辛云呢,则认为姐夫看不起她,加之辛云自以为她是老板在国内的代理人,你的工作是靠我才有的,难道要我巴结你?

双方没一个肯让步的,今三明四,日积月累,越来越僵,辛兰的父母调解没效,终于变成如同路人的局面。联想到你,在公关问题上也不灵活,很是担忧,所以写来这封信。”

向河渠所说的公关,其实定义不准确,他是从字面来理解的。我们知道“公关”指的是“公共关系”,而这个词的定义被确定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和传播活动。社会组织通过有效的管理,旨在谋求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与组织外部的吸引力;通过双向的信息沟通,旨在争取社会公众的谅解、支持和爱戴,谋求组织与公众的双方利益得以实现。而向河渠的公关指的是主体本身对客体的交际。通过交际,借助客体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主体有时候指是自己的组织、班子,有时候指的是个人,谋求的也是客体的谅解和支持,是双方利益的实现。不准确,但他就是那么个水平,本书写的又是他的故事,也就只好将就他的认识了。凡本书中定义不准确的名词都是抱这种态度就将使用的。今借“公关”的解释机会作个声明,恕不逐一解释,请读者诸君谅解。下面我们再来说信。

向河渠在信中说:“任何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都离不开有效的公关。当今流传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与领导的关系的重要。哪怕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得上面重用你,你的才能才可以得到发挥。廉颇智勇双全又怎么的?仅因没有贿赂钦差,被说成是‘一饭三遗屎’而得不到重用,他失着在公关。类似的例子历史上、现实中数不胜数。

别人的不说,就说为父我,以文才出名被拔到公社负责宣传报导工作,一度与书 记同吃一锅饭,同睡一间房,书 记、副书 记,许多头头的大会报告常出自我手,报纸、电台也选用过我的稿件,直至如今佩服我的才干、胆识的依然不少。可就因不善公关,一直无人提拔。后偶因民兵整组中帮助人武部长做文字工作,两人谈得来,在他抓工业期间就把我从农机保管员岗位提拔到塑料厂当总帐会计。他走了,我就呆在这个岗位上六七年,还险些被阮志清挤到砖瓦厂去当辅助会计。

我在会计岗位上为厂立的功劳是人们都知道的,有功不赏反而贬职,原因在哪里?就为我不善公关。潘家氟苯,为父白手起家,建起年产值比当时全乡工业产值还高的生产线,已答应支持的乡领导、信用社、经管办为什么后来不支持了?也失在公关。

多少年来我一直将巴结上级视为不正当行为,视为有损于人格。一直自恃才干,不屑于巴结上级。其实错了。是非本无定论,只要目的正确,手段以行得通为标准,用利弊去衡量。惜乎认识到这一点时,已难以再去挽回败局了。

近日翻阅你买回的《周 恩 来的外交生涯》一书,书中赞扬了周总理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地结合,用‘实用主义的方法处理了国与国之间、与毛 泽 东之间、与各派政治团体之间的关系,为党和国家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仅以与毛泽 东关系为例,那种毛主 席说‘是’就是‘是’,毛主 席说‘不是’就是‘不是’,哪怕自己已表态认为‘是’ 的,也连忙检讨认错。纯以上级态度为衡量是非标准的做法也是周总理实用主义的体现。假如不这样做,只怕其下场与刘少 奇、彭 德怀等是没有什么两样的。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毛主 席的做法应当说也是一种巴结,一种政 治上的巴结。

巴结是什么?巴结就是奉承、讨好,就是用好听的话去恭维别人,就是迎合别人以取得对方的欢心。周总理用这种手段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得到了毛主 席的信任和支持,这才得以作出伟大的贡献。要是不巴结毛主 席,得不到毛主 席的信任和支持,他能做什么事?”

向河渠在信中说:“去江南前我曾撰录了一些语录,其中有不止一次抄给你的下述内容‘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原则性要灵活掌握,应当是这样,实际是那样,中间有个距离。’‘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成大事者不能忌小怨。’‘大树荫下多落果,顺着流水变河川,和势力接近——只要善于运用——无疑将有助于事业向前。’‘你必须学会适应和妥协,必须在胜利成功和维持愚昧的自尊之间作出选择。’‘物竞天华,适者生存。’抄录的目的意在要你正视公关,借助上级的扶持。”

常言道“知子莫如父”,向河渠对两个女儿的了解是比母亲更进一层的。馨兰的倔犟很象自己的过去,他不希望女儿走自己的老路。他在信中批评女儿说:“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轻易地人云亦云,这是对的,但若固执己见,不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那就如同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变成谬论一样,不可取了。为公关事,我已不止一次跟你说过,你总是不肯妥协,这就近乎固执了。为着你的将来,今天我再次建议你要注重公关。没有卓有成效的公关,就没有你美好的前景。你母亲提醒你,端午将近,该对有关领导有所表示了,钱也好,物也好,自己去选择。千万不要轻视公关!至嘱!”信的末尾写了一首诗,以《今劝我儿重公关》为题,诗说:

   今与我儿说公关,公关意义不一般。借助交际互沟通,谋求认同助一肩。

   若无各方人支助,学富五车只等闲。上下左右都帮你,一无所长也登天。

   廉颇一饭三遗屎,智勇双全竟枉然。破格升迁曾国藩,倚人而起谁比攀?

   大树荫下多落果,顺着流水变河川。动机纯正方法活,辩证运用切忌偏。

通观此信似乎公关就等于巴结领导,其实向河渠的公关含义不局限于领导,只是在这封信中专谈了领导。他与女儿在公关问题上的讨论,信不止这一封,谈话则更多,如果都写出来,几乎可以编成一本书。噢,对了,后来向河渠收集了与女儿讨论的观点,还真的在后来出版的《成功八策》一书中的“把握人心,交际铺平成功路”“借势而起,发展舞台自营造”两章中作了专门论述呢,当然这是闲话,说过不提。

向河渠不仅关心馨兰的公关能力,还督促她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成为单位不可或缺的人才。他或在信中,或在馨兰来家时,或在电话中问及学习进展,常常告诫说:价值在哪儿都是重要的。你对别人、对单位有没有用?用处有多大?决定了你能不能站住脚。馨兰的回信中常有关于学习的回应,现摘取一段以飨诸君。

信是这样写的:“爸爸,您信中所言,我深有同感。我知道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追求前进,则将会被社会淘汰。我从没敢放松学习。不过爸,您是深知您女儿资质的,只怕不可能达到您提到的高度,只能尽我最大努力而为之。

当然您说得对,志向要高,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用到我身上,不想当高工的我也就不是个好技工了。我一定努力拼搏,请您们放心。”

就象馨兰信中所说的,向河渠知道自己的女儿资质并不特佳,这与近 亲结婚有无影响,也不知道。他之所以老生常谈地提醒、查问,是在激发她的潜力。《创业》中的周挺山就说过一句话,道是“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出油,”施加点压力,才能尽量发挥本身的资质呢。资质是先天性的,他没办法改变,能设法改变的就只有后天的教育,除此以外他还能做什么呢?

是啊,除了督促以外他能不能做点别的?假如他有钱,可做的事就多了,然而除了一支笔,他什么也没有。对了,笔,能不能用笔为她做点什么?他依稀想起几位高级工程师朋友都在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的事情,好象这还是晋级高工的条件之一。女儿进的是油酯化工厂,能否运用自己的能力在油酯化工方面为她收集收集资料,以备她将来写论文之用?

可以的,一定可以的。他为能找到这么一条帮女儿的路而高兴起来。于是他找出家中的书籍、资料寻找起来,并在去新华书店时着意寻找。让他想不到的是仅此一念,差点让他写成《油酯化工产品实用生产技术汇编》。噢,不是,是后来随着收集到一定的量,他竟萌生了协助女儿编撰出版一本书的念头,觉得这比发表一篇论文的份量应该更大,于是他后来就着手了这顶工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