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行伫立道旁博古论今,一时间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料正在这时,井兆文突然大喊一声“快看!是黄羊!”
李志行循着井兆文所指的方向一看,前面不远处果然有一只黄羊!正站在山道中间一动不动,抬头瞪大眼睛望着这边,仿佛是一个认真的学生正在听讲。
不待众人反应,井兆文这家伙大喝一声“快追呀!”,然后就如弹簧一般窜起,向黄羊冲了过去。
那位黄羊“同学”迟疑了一下,觉得兆文同学似乎目的不纯,就一扭头,轻快地三蹦两蹦地往前驰去。
井兆文一声“yahoo!”,挥舞着手臂便去追赶。
李志行无奈地摇摇头,大声喊道“兆文小心点!别崴了脚!”。吕铁嘴也笑着大声喊“兆文少爷,你追不上的!”
井兆文却不管,口里欢快地吆喝着,兀自狂追。
大家只好上车,让老白赶着车去追井兆文。
等拐过一条山道,方看见井兆文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气喘吁吁。吕铁嘴就笑着说“兆文少爷,黄羊站一站,马出一身汗!这黄羊若跑在平地上跑还有可能追上,在山里是追不上的。”
井兆文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手舞足蹈地说“可不是嘛!眼见就要抓住尾巴了,不料这家伙一个转弯,忽然跑到那边山坡去了!”,说完一指旁边的山坡。
山坡十分陡峭,遍布小灌木和石块,哪里还有黄羊的踪影?
按山里人的话说,这种路对黄羊来说就是走平地!人却走上去都要小心,难怪追不上!
兆文跳上马车,还大声说“哎呀!少了一顿到手的黄羊肉!”,说得仿佛他真能马上追上似的!大家都哈哈大笑……
马车又颠簸了几里,遇到一个隘口。只见两山对峙覆压,猿猴难攀,中间一条古道正被一道修砌的关口锁钥,一看就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李志行让车停下,下去驻足观看。
吕铁嘴便跟上来说“秦兄,这里就是有名的‘山丹峡’!这关口后面是一个葫芦形的大峡谷,这里是葫芦口,十分易守难攻!前清历次回乱,回人都是先占了这里,然后再向两边进攻的……”
吕铁嘴说的不错,此地素有“甘凉咽喉”之称,确是甘凉道上的“锁控金川”之处,不仅因为这里阻断东西,更是因为若得此处,南下西宁,东取凉州,西出玉关皆有可能!所以,西北军总参谋部在这里放了一个营!
李志行眯着眼睛朝关口仔细看了一会,然后一挥手说“走吧。”,众人直奔关口。
关口盘查甚严,段青上去交涉,士兵们检查一番也就放行了。
及至进了关,里面却豁然开朗!原来里面是一大片平坦的谷地,竟然还建了一座城池,城池旁一条小河流过,小河的另一边则有大片良田,良田以外,尚有辽阔草场,有几个人正在赶着马群放牧。
等进了城,发现城里不甚宽大,估计有两三百民户,其他主要是军人。
李志行在城里随便走走,倒是饭店、商铺、旅店都有,但城内管理严格,众人未做过多逗留,用餐之后便向西驶出峡谷。
以李志行的观察,此处的耕地面积应该可以满足一个团长期驻扎的需求,只是需要增加水源。因为全城只有一口水井可用,经询问干旱天气城外的小河断流,则全城吃水难以保障。
不过这也不难,延长油矿有专业的打井队,能打好几百米的深井呢!
出了峡谷后的山口,吕半仙请求稍作停留,然后跑到一块岩壁上敲敲打打,搞下来一些白色的石头来。李志行观察了一会,觉得是一些海洋动物的化石,吕半仙却说这是一种中药,叫“石燕飞”,拿到别的地方能卖钱,当地人就经常采,岩壁上也有采敲的痕迹。井兆文闻言,也“叮叮当当”采了一些。
当晚趁夜色入住山丹县城不提。
第二天一早,井兆文、吕铁嘴和老白三人到城里去采购物资,李志行与段青则留在旅店处理“要务”。
所谓“要务”,其实是李志行要处理西安发来的电报和各地的密电。
没错,李志行带了无线电台。段青此行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收发电报。当然,密电译码还是李志行自己动手的。
李志行正忙着,屋外忽然传来井兆文风风火火的大叫声“叔叔!叔叔!这里的人实在太穷了!”
李志行一皱眉出了屋,背着手问道“兆文,究竟怎么回事?”
井兆文急急地说“叔叔!这地方的人太穷了!”
李志行就奇怪了:这几天以来,越往西越穷是大家都是看到了的,兆文这么气急败坏干什么?
井兆文却说“哎呀!叔叔你不知道,这县城里竟然有人光着身子出门!”
李志行笑了一下,说道“你说的是小孩子吧?”
“哎呀!叔叔,我说的不是小孩!小孩自然是光着,可不少成年的也光着!甚至……,甚至还有的大姑娘也光着!”井兆文说着脸一红,但眉宇间满是着急。
“啥?!你说的是真的?”李志行十分惊讶!
“叔叔,当然是真的!”
李志行不敢相信,就让井兆文带着亲自去看。
结果,还真是这样!
大街上就有!小一点的巷子里更多!小孩子就没见穿衣服的,就是个子高高,已近成人的孩子,也有不少光溜溜的一丝 不挂!而且的确有女孩全身上下不着寸缕的,个别年龄大的看样子也得有十四五岁了!
男孩子全然不顾生人,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年纪大点的女孩则知道些羞丑,远远看到李志行和井兆文一副外地人的样子,就赶紧跑回家里,或躲在大树、短墙后面,然后偷偷向这边看。
连走了好几条巷子,都是这种情况!
想来是昨天入城时天色已晚,大家没看到而已!
李志行先是惊愕,然后是脸红,最后则是满脸阴沉和愤怒!他大声说“兆文,你去通知段青,咱们到县衙去一趟!”,井兆文急忙答应。
一会,井兆文领着段青急匆匆赶来。吕铁嘴和老白也跟来了,他们俩刚置办完干粮和马料。
吕铁嘴一听秦老板这是因为有人穿不起衣服就要去县衙理论,就忙说“嗨!秦兄,这你生什么气?这里向来如此……”。老白也说好多年就这样……。
李志行阴沉着脸不说话,抬步就走。
井兆文与段青紧随其后,吕铁嘴和老白只好跟着。
等到了县衙门口,见廊檐下有一面大鼓,李志行上前抡起鼓槌就“咚咚咚”敲了起来。
衙门口站岗的是两个衣衫破旧的警察,其中一个老的拿了半个玉米面窝头正在大口啃,一下子被吓了一跳,手中的窝头都掉在了地上!就跳起来问“你们干什么?”
井兆文上前一步,大声说“我们要伸冤!”
另一个年轻的警察就问“伸什么冤?”
李志行大声说“我们有天大的冤情,要见你们县长!”
“想见县长?”那个掉了窝头的老警察急忙将地上的窝头捡起来吹了两下,三口两口送进嘴里问道“看你们像个过路的,是遭贼了还是遭抢了?”
李志行却不回答,抡起鼓槌又“咚咚咚”敲了几下,然后大声说“快去禀报!我要见你们县长!”。
他不愿与这两个警察废话。
那个年轻警察就生气地喊到“嗨!你有话说话!别‘咚咚咚’敲个不停!”
老警察一看李志行这幅气哼哼的样子,就对年轻警察说“估计田县长在里面已经听见了!你在这里先看着,我赶紧进去禀报!”说完就往里走,临进门又弯了一下腰,原来刚才窝头掉在地上时有块窝头渣没有捡起来,这下赶紧捡起来吹了一下放在嘴里。
一会,老警察出来说县长让进去,众人便跟着进了县衙。
到了大堂上,只见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身上穿着一件旧黑布长衫,戴了眼睛,一手拿着毛笔写个不停,头埋在桌上的文案堆里。
这位估计就是老警察口中的田县长。
田县长的桌旁正站了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文件。年轻人恭敬地对田县长说“县长,告状的进来了。”
那田县长抬起头看了一眼,并未立刻搭理李志行几人,却扭头对那个年轻人说“小方,这里的事你不要管,赶快去东乡送粮食。记得一定要带上警察队,让他们都带好枪!你先到三间房村,那里情况紧急些。发粮食时你一定要亲自盯在旁边,亲眼看着粮食到百姓手里!然后你再去二道沟……”絮絮叨叨,交代了半天。
其间李志行一直站着,静静地看。
等田县长交代完,那个小方就要去,却又被田县长叫住。田县长又说到“发完粮食不要急着回来,西乡那边你不要管了,我会亲自带人去发。你在东乡那边住上几天,到各村转一转,看看各处的乡约有没有发了粮食又从百姓手里往回抢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让警察拿上枪逼他交出来!这粮食是从陕西几千里路辛辛苦苦运过来的,是救命粮!你点千万要记住!”
那个小方急忙答应,向田县长鞠了一躬,然后看了李志行几人一眼,夹着文件匆匆走了。
这时那个田县长才放下笔,抬起头对着李志行几人威严地问道“你们有何冤情?”
井兆文上前一步大声说“我们要为民伸冤!”
田县长闻言“噢?”了一声,透过眼镜片审视众人,并严厉地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要为谁伸冤?”
井兆文说“我们是过路的客商,要替这山丹县的老百姓伸冤!”
田县长脸色一沉,问到“百姓有何冤情?”
井兆文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回答“这县城里的老百姓穷得都没衣服穿你看不见么?难怪人家外国人总笑话咱们中国做官的都是官僚!”
田县长闻听此言满脸通红,“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指向井兆文说“你,你……”,气得白胡子一跳一跳说不话来。
一旁侍立的那个老警察立刻跳起来大喝“呔!你是什么人!敢这样说我们县长!”说着就来抓井兆文的胳膊!
井兆文却毫不畏惧,反而一抖胳膊指着田县长理直气壮地说“怎么?我说的不对吗?街上若没人光着身子,你自可抓我!”
此事李志行挺身一步上前护住井兆文,对着那个县长沉声说道“田县长,你作为这山丹县的县长,一县老百姓的父母官,自己的子民穷到没有衣服穿,堂堂的大姑娘都要光着身子上街了!不知你怎么还能安坐在这大堂之上?”
田县长刚一听更加愤怒!挥舞着衣袖指向李志行,那个老警察又要抓李志行。
但田县长忽然发现李志行没有一丝慌张,反而双目炯炯地逼视着自己,神情不怒自威!就迟疑了一下喊道“老侯!不要动手!”,然后又稳稳坐下,语气缓缓地问道“请问诸位是从哪里来的?”
井兆文瞪着田县长大声说“我们是从陕西来的客商,怎么了?”
“哦,陕西来的……”,田县长眉毛似乎跳了一下,挥手让老警察搬了两把凳子过来,请李志行和井兆文坐下说话。
李志行深深看了这老家伙一眼,便坐了下来。井兆文也随着坐了下来。
那田县长又飞快地审视了李志行一眼,问道“阁下是第一次到山丹吧?”
李志行点点头,没有说话。
只见田县长点点头,然后沉吟了一下,竟然亲自走下堂来。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不瞒诸位,你们说的情况我都清楚,但本县长也有苦衷……”,说完一脸苦涩。
见李志行面无表情,田县长就继续说道“唉,其实田某在山丹是生于斯养于斯,而今又仕于斯,怎么不知乡亲们的疾苦?再者老夫了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也曾中过进士,岂不愿乡梓之人优容有礼?但各位有所不知,这山丹县比不得陕西!山丹实在太穷了……!”
李志行心想:废话!我知道你这山丹县比不得陕西!但至于穷到民众要光屁股吗?
不料这个田县长接下来的一席话,却说得李志行十分无语。
这位田县长接着说“诸位可能有所不知,这山丹县本就人口凋敝,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自晚清以来,又几经战乱,人口损失极其严重。
常言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有战乱时自然苦不堪言,但太平时大家也没好多少!历任官府,就没有一个盘剥不重的!所以致使这山丹县十里八乡少见几个富人。至于一般人家,基本上家家都无隔夜之粮。
今年大旱以来,老百姓卖儿卖女,仍有饿死的。后来幸好李主席在陕西开赈,老百姓闻风而起,扶老携幼前往陕西就食,然饿毙于道旁者时有……”
这位田县长说得一脸凄苦,不禁让众人动容!
渐渐地,李志行也听明白了:原来这山丹自古就穷,官府却不顾念民情,只管盘剥,以至于老百姓穷到了一定程度!李志行他们看到的是县城里的情况,至于农村则更惨!全家只有一条裤子的家庭多的是!
至于官府为啥不管?以前是官府只管收粮收钱!现在甘肃变了天,好一些了,但这山丹县的实际情况是先救命要紧!战后老百姓陆续返乡,可庄稼还没收成,赶快把救济粮发到老百姓手里,救命最要紧!现在根本顾不上光屁股不光屁股的问题!
李志行神色一缓,却又皱了皱眉头问道“田县长,据我所知,甘肃的救济粮已经开始发放好几个月了,你们山丹县怎么刚刚开始发?”
田县长一听,就又说到“兄台所言的确如此!此事还是要感念李主席和马主席!山丹灾情重,底子又薄,所以第一批救济粮根本就不够用!老夫又向省府打了报告请求追加,这已经是第三批了……”
李志行又听了一会,觉得这田县长似乎并非自己原先想象的那样。李志行这人观察得仔细:之前在田县长挥舞衣袖时腋间就不经意露出一块很大的补丁,如今走下堂来与大家说话,又发现这老头一双旧布鞋底子剩下了薄薄的一层,鞋面上打着补丁……
他觉得这田县长可能是个清官,但他仍忍不住问道“县长大人,这山丹县的确是穷,但大人就没想过改变的办法么?”。
此时李志行的语气已经缓了很多。
听到此话,田县长又多看了李志行一眼,然后便坦然说了他的办法:第一是抓紧恢复农耕,第二是准备大力发展养马……。
原来这山丹县有优良牧场,原本就有一个官办的军马场,只是近些年荒废了,他打算派人到绥远去学习技术,引进优良马种等,这个算山丹县的特色产业等等。
李志行听了一会,便一拱手说了一些道歉和恭维的话,然后就起身告辞。田县长很客气,说因公务实在繁忙,就不留饭了之类的话,然后亲自将众人送出了县政府,又让那个老警察一直送到客栈。
路上,那个衣衫破旧的老警察说“各位先生,你们可不要冤枉我们县长!我们县长是个好人哩!”
李志行就问“为什么?”
那个警察便讲了一些事情。
原来这个田县长并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山丹县民众推举出来的!因为他之前的两任县长一死一逃,一时间没了县长!
死的那个怎么回事呢?其实是被逼死的!
话说山丹县自古就穷,而之前甘肃这些军阀又不顾一切地扩充实力,不顾百姓死活,只管死命要钱要粮。可老百姓根本没有呀,你怎么收?再逼下去就是要命!死的这位县长就是本地人,他没法把乡亲们一户一户往死里逼,他怕被人掘祖坟!
可上面不管!当兵的没空跟你啰嗦,端着枪逼县长要!这位县长实在没有办法!所以就自杀了!
前一任县长死了,上面就又派来一个县长。
新来的县长是外省人,却也知道这山丹县的情况,本就不愿来上任,但被硬派了来。
新县长干了几天就实在干不下去了,想逃走。
但当兵的守了城门,专门盯着县长,怎么也逃不掉!于是新县长只好愁眉苦脸,每天躲在县衙里唉声叹气。
后来陕甘战事爆发,赵定安带领大军一路从西而来,气势如虎,山丹县的守军便先弃城而逃,新县长这下得了机会,立刻逃走了!
等赵定安到了山丹县,见县里乱成一团!便让地方推举一个人先维持地方。
眼前这位田县长乃是前清进士,原本在四川做过两任县长,已经致仕归田了,但因为素有清名,便被推举了出来。
甘肃此时本正经历大灾,田县长一上任便设法救灾,也是呕心沥血。但山丹太穷,又在战乱当中,成果有限。后来幸好甘肃很快平复,李志行开始赈济甘肃,田县长就抓住机会向上面多要了些粮食,发到老百姓手中。
在这过程中这位田县长也是费尽一张老脸!因为甘肃赈灾过程中请求追加的县也有,但连要了两次的这山丹县的田县长还是第一个!上面多少有些不耐,但这位七十多岁的田县长硬是好话说尽,厚了脸皮多要了些粮食来。
不过,田县长此举可谓功德无量!因为他多要来的粮食救活的百姓何止成百成千!所以,山丹县的老百姓都很爱戴他。
听到这里,井兆文说“叔叔,我看这田县长算是个好官!”
李志行点点头,挥手让那名警察不必送了,然后低头沉默着往前走。井兆文也低头跟在后面。
一会,井兆文抬起头来说“叔叔,我想给那些百姓买衣服穿!”
李志行抬头看了井兆文一眼,点头说“好!咱们这就去办!”
吕铁嘴听说李志行叔侄准备给穷人买衣服,先惊讶了半天,然后竖起大拇指说“秦兄,你和兆文少爷是我见过的最菩萨心肠的人!”
之后大家一起忙了起来。先是找大户人家买旧衣服,但是山丹县富人实在太少!于是最后变成了买新布做衣服。
当然,只能是简单裁剪,做条裤子就行了。
在发衣服的时候,井兆文突然对一起忙乎的李志行说“叔叔,这田县长看来是个好官。但我总觉得,他发展山丹县的方法似乎还有些欠缺……”
“哦?那兆文你说说。”李志行饶有兴致地让井兆文讲一讲。
井兆文就直接说道“我觉得,田县长说的归农自然是第一要务,但发展军马场这一条见效却有些慢了。”
“哦?那你的办法呢?”
“我觉得归农自然是第一,其次可以采矿!这个赚钱要快得多。我们途中经过的老金沟本就有金矿,之前一年能出几百两黄金呢!只是因为事故被关闭了。还有凉水井那个地方,那里的煤层已经冒了头……”
“嗯?你怎么知道老金沟那里有金矿?”李志行诧异地问道。
“叔叔您忘了?咱们中途在老金沟打尖的时候,我与几个当地人聊了挺长时间,其中就有一个之前就在金矿上干活的……”
“那么凉水井那地方有煤层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哈!那是我下车撒尿时发现的!我往周边几十米转了转,冒头的煤就有好几处!煤质没有陕北的好,但似乎也不差……”
哈,井兆文这家伙还挺机灵的!李志行边听边点头。
最后,李志行对井兆文的想法很赞许!并劝兆文将想法整理一个方案给他,他会将方案交给经济委员会研究,如果可行就在山丹县实施!
听了李志行的话井兆文备受鼓舞!于是小伙子白天忙着衣服的事,晚上则挑灯夜战去写方案……。
大家在山丹县连住了两天,足足花了三百多块钱,但仍做不到人人不光屁股。因为山丹县一向很穷,布店的存货本就不多,一下子被他们买光了!
罢了,能做到大姑娘不光身子就好!其他能帮多少先帮多少吧。
临离开山丹县的时候,一些得了好处的百姓前来送行,县政府也派了一个科长来。
这个科长说是田县长亲自叮嘱的:对志行一伙人的义举表示十分感谢!县长自己因为下乡去发放粮食不能亲自前来,十分抱歉!但李志行以后若要在山丹县开什么生意,一定给予方便云云。
李志行拱手表示感谢,挥挥手上了马车。老白一扬鞭子,马车便戴着霞彩向前驰去。
车窗外露出吕铁嘴兴奋的脸和挥舞的手,他大声喊着“父老乡亲们!再会!再会!我会回来看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