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修缮贪墨案发生时间在熙和十四年,启盛二年新帝即位,就赦免了段家,所以,到底是哪个皇帝赏识了他们呢?方谨心心里冷笑着,换了角度问道:“既然这样,那查抄尚书府的时候,可有抄出了贪墨的赃款?”
段之鹏握紧了双拳:“自然是没有。”
“没有?那朝廷可有追究赃款的去向?”方谨心有些不可置信。作假也做得这么不认真,难道说,那位熙和帝是个昏君?不可能啊,看他对付王府的办法,说他有八百个心眼子都不为过,怎么可能是会被臣子任意摆布的昏君呢?这人设也太割裂了。
证据存疑,赃款不知去向,决定案件性质的只有人证没有物证,这个案子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正常啊。就说是明目张胆的栽赃陷害都没有问题,然而皇帝竟然信了,而段之鹏一家也为此付出了几乎满门被杀的代价。所以,要说这里面没有隐情,方谨心都不能相信。
段之鹏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要了账册和数据说明书,自己比对着看,脸色却是越来越阴沉。楚管家也只有暗自叹息,看着方谨心给自己的清单,又喜欢了起来,因此悄声说道:“先让段公子一个人看看吧,老夫有些事情要请教方姑娘。”
方谨心点点头,便在连书淮的引导下,来到了他的书房。一进房门,楚管家就看见书案上放着许多他不曾见过的东西,顿时眼睛一亮,抢上前去,一一细看。
将所有东西都看了一遍,尤其是打火机和手电筒,楚管家真是爱不释手。虽然看到薄如蝉翼的蚊帐时他也很惊讶,但是远不如打火机带给他的惊喜多。这就是温州打火机能够风靡世界的原因吧,方谨心好笑地想着,看来这打火机才是古今硬通货啊。
楚管家将打火机拿在手里不断按动着,看着火苗一起一灭的,兴奋地连连称好:“这个好,这个好,这个可比火捻子好多了,一点就能着。”
说着,还让连书淮去找几根香来让他点着试试。连书淮很是无奈,虽说读书人焚香很正常,但对于他这样的寒门子弟来说,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啊。但是拿纸张给楚管家点着玩,似乎更舍不得。方谨心看着楚管家小孩子一样要试打火机,于是悄悄隐到书桌边,装作蹲在桌子底下找东西,闪身进了商场,找了一个香薰出来给楚管家。
着急要试打火机的楚管家,压根儿就没发现方谨心消失了一瞬间。他点上香薰欣赏了半天,过足了瘾,才坐下来,和方谨心商量物品的售价和销售方式。
也许是因为自己要在中间做手脚吧,方谨心总是有些心虚,她要先看看效果。所以第一次拿出来的,大多是库存量比较多的东西,而且也不敢一下子拿得太多。
商量好了交易流程,楚管家对于方谨心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账务清查的能力,非常佩服,因此问道:“方姑娘这次查账的办法,用的是你说过的那什么借贷法吗?”
“也是也不是。”方谨心笑了笑,查账快是因为用了电脑和软件,查出疑点才是借助了做账的方式。但是她不可能全盘托出,而是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借贷记账法,就是分开记账,而不是流水账这样,卖了多少货收了多少钱都在一个摘要上。
账目分开登记的话,要做假就得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这样一不小心就会有违背常理的情况出现了。譬如搬一千石的粮食,二十个民工的话,每个民工挑三十到五十次是正常的,如果要挑八十次,是不是就不正常了?
这个在前世,方谨心也做到过类似的审计。按照账册上登记的运输费,他们推算出了某段高速公路上的灯柱,十五米一根。但实际上,这条路上的灯柱是四十五米一根。
而在段之鹏提供的帐册上,方谨心同样发现了类似的情况。清单上劳工的人数,和工具使用的数量不匹配,和完成的时间,以及输送河泥的数量也不匹配。这就说明了,当初参与修缮的劳工数量,应该远比清单上的要多。这个疑点,她在数据说明书上也特意注明了。
不想楚管家听了却是连连摇头,笑着解释道:“方姑娘这就不知道了,清单上的劳工人数少于实际劳工人数是很正常的,因为还有一部分是来服徭役的。这些役人没有工钱,官府也不管饭,有些甚至还要自带工具,所以这个实在是算不上什么疑点。”
“徭役?”方谨心吃了一惊,是了,古代是有徭役的,她怎么把这个茬给忘了,因此着急问了一句,“那徭役人员也有清单吗?”
“那自然是有的,不然谁知道哪个村哪户人家服役过了。”
“那徭役的清单一般都放在哪里?为什么户部的账册里没有?”
“徭役清单一般在工部,当然,地方官府也有备份的。”楚管家想了想,有些惋惜地说道,“至于户部账册里为啥没有,老夫猜是因为不用给钱吧。段尚书这个案子,实在是时间隔得太久了。不然出徭役的村子里,说不定也会留一份备档的。”
“徭役不需要给钱,但是根据工作量推算出来的费用,却和段尚书下拨的费用,基本吻合。”方谨心沉吟道,“楚管家不妨猜猜,这里面会是什么原因。”
方谨心知道一般的贪墨案,都会有官官相护的情况存在。官员这么互相打掩护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无非两个,一个是人情,一个是把柄。但是这两个原因一般都不可能造成满门抄斩的结果,这太惨烈了。所谓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一般人是不会在这样的案子中作伪证的。
楚管家显然也听出了方谨心话里的意思,他想了想,目光又朝慕容骜的方向看了一眼,才说道:“当年的两个人证,一个是临江县县令胡长豫,如今是鸿胪寺卿;一个是回龙县县令庄敬周,如今是户部尚书。”
方谨心查看着自己不多的历史知识,隐约记得鸿胪寺卿和户部尚书都是三品还是四品的官。按说,二十年的时间,从七品升到三四品,这升迁的速度也不算太快。所以从这件事来推测这两人在这个案件中有所获利,还是不够实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