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在操场北面右侧,是一溜青砖瓦房。
要到食堂去,有三条路可走。
一条是从教学楼下面的操场穿过去,此路,最为直接。但现在的操场,除了教学楼下最近的一块,建了个简易的水泥篮球场外,其他部分,都是还未平整的泥巴地,上面,多覆了些细细的机关石(俗称:沙子的一种)。若是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的,很不好走。这种体验,到跃龙搞硬建设的时候,可以好好体验。
一条是不下教学楼那道水泥阶梯,而是径直往前走,从乡联校和学校办公区域中走过,向前左转,上台阶,然后往下走,下几道台阶,之间,要穿过一个古旧的祠堂,目前还是学校上课的地方,还经过一排学生宿舍、澡堂,才能到达食堂。
一条则是走过乡联校和学校办公区后,径直往前走,走那么一百多米后,经过学校的公共大厕所,再左转下台阶,跑下一个斜坡,这个斜坡的路是很原始的,正儿八经地是被我们踩出来的,斜坡的尽头便是明德与跃龙中学的交界处,也是食堂的东头。
其实,这三条路,各有各的便利处,就看你所处的位置来定。而且,这三条路上,各有各的故事,一时间,还真有不胜枚举之感。这之中,当然有自己的,也有自己看到的。
我看了眼操场,地面是干燥的,但却没有像刘强和朱鹏那样表现身手的兴趣,于是,便径直从乡联校和学校办公区之间的大路走去。
说实话,前世里,我一直没怎么弄明白,这一左一右相对的两边各一排的砖瓦房,到底是怎么分工的。我想,这也或许是因为这时代联校的权力大,又直驻于校内,所以有时候反而可能与学校这边会有某些方面的功能重叠。
当然,我相信事实并非如此。
趁着这个机会,我头一回仔细地甄别着。
这一瞧,总算是瞧仔细了。
在我的左手边,是联校的办公区,老旧的牌子上标明了它的身份,最前面的那间房子,开了个小窗,对着大路,是一个小卖部,这,却是此时的联校主任,跃龙乡教育界一把手,赵大正的老婆所开。这其间的意思,不言自明了。
要说起这赵大正,不得不承认,人家实在是个人物。在我前世的记忆中,我们俩家是沾点亲,带点故的。赵大正的老婆,姓向,人人叫她向姨,大名向春姑,跟我外公是堂兄妹的关系。赵大正雄霸跃龙乡联校主任至少有二十年,弟子门生着实不少,上层路线也走得很通,后来在1998年左右被劝退,好像还退了点钱出来。但现在这时候,正是他如日中天之时,在跃龙乡教育系统,那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存在。每到过年过节时,家中来客那是络绎不绝,如同赶场。
那在我的右手边,则是中学的办公区,只设了校长室、总务室、会议室、档案室,档案室还兼顾图书室的职能,的确分得很粗犷。
而今,因为我的重生,把周校长从明德推到了跃龙。这份经历,是他前世不曾有过的,也是我没法想像的。我不知道,作为联校二把手,中学一把手的周校长,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怎么与赵大正相处。但我想,这必定不是件轻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