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各种事体需要时间。
柴中尉一边工作,一边和游上尉联名写了先期报告,请求上峰处分。
黎科长召见两人,说:“处分什么?
我们挖出杀死了赤党分子,现在正在追缉赤党匪徒行动中,抓紧工作!”
先是寻踪找到了小区的临时坟包,将尸体取出,由法医做了秘密检验,送到殡仪馆,由侦缉队派人监视整容,并严禁外人来看。
小区的母亲已在前一年因病去世,家中没有近亲。
过了一天,小信的尸体在江湾浅回水处浮了上来。
他身上伤口中,只留有一柄形状有些怪异的匕首,挂在一根肋骨上。
侦缉大队同样派人监视殡仪馆处理小信尸体。
同对待小区尸体一样,侦缉队派人,打的是民间慈善救济组织的旗号。
又有专人跟报馆交涉,自然隐去了事件真相。
柴中尉也不敢跟姑父姑母说出实情。
他到姑父姑母家,说自己在东边做生意,刚回到北江省城,到学校去找小信,却听见了惊天噩耗。
小信和同学郊游时,一同学不慎落水。小信勇敢跳水搭救。却因为江流湍急,漩涡恶狠,二人溺水而亡。
小信父母亲悲痛至极,要去看小信的遗体。
柴中尉带二老前往殡仪馆。
师范学校到场的是校长和训导主任。
校长是省城教育界名人。
校长老先生和小信父母说几句劝慰话,就走了。留下训导主任作陪。
训导主任已经得知小信是政府方面秘密人员,“在与赤匪搏斗中,杀死赤匪小区,自己牺牲。”
训导主任其实可算是一个有些资历的“党棍”了,在事情真相面前,亦是目瞪口呆。
经过整理的小信遗体,面容安详平静,好似睡着了。
训导主任带来的几个男女学生,围着小信父母亲,劝慰哄骗。
小信小区下葬在师范学校后山的学校公墓一角。
乱世经年,师范学校死的学生多了些,因而设了公墓。
训导主任悄悄问前师范学校学生柴中尉:“小柴同志,学校校志怎么记这一笔?”
柴中尉说:“当然和报馆写的文章一样——
小信随同学参与郊游活动。
为救落水同学,跳入江水与激流漩涡搏斗。
终因水急流险,小信与同学不幸遇难。
小信乃救人志士,其勇壮精神堪为青年之楷模——
主任先生您应该比学生我这方面熟悉,您费心了。”
训导主任为柴中尉的谦恭欣慰,又问道:“那小区既然是暗藏赤党,现在瞒了外面。
要不要跟他堂兄说明?
他堂兄是咱们自己队伍的上校团长。”
柴中尉说:“这个,上峰有令,以后再说。
目前正有大任务,一些内情先不要透出去。”
训导主任说:“明白了。请小柴同志转告上峰,我一定设法处理好。”
柴中尉把政府发下的烈士抚恤金送到姑父姑母家。
小信父母亲又悲从中来,垂泪一阵。
柴中尉说:“姑父姑妈,您二老一定要节哀。以后,我代小信孝敬二老。”
又说:“二老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吧?我去做。”
姑妈说:“还是我去。”
其实柴中尉是想分一分姑妈的心,免得悲痛伤了身子。
小信母亲去做饭了。
小信父亲问柴中尉:“我问过一个同学,说是那个遇难的小区,也会游水。小信本就是游水好手——
怎么会两个人都死在江里?”
柴中尉一边暗骂那个“多嘴的学生”,一边说早就预备好了的词:“那一带,江中有一股子暗流,下面还有暗漩涡。
是挖沙子好多年,挖乱了,水流怪得很。
渔民都说,人不能在那里下水。”
小信父亲又说:“小信下葬之前,我在殡仪馆,看见小信好像背上有伤,脖颈边显出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