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正给夏禹和自己各倒了一碗水,喝了两口道:“涿鹿之战后,有苗大部渡河南迁,几百年间和中土断绝来往,中土君臣忙于内斗,也都渐渐忘记了有苗过往。黄土坝大战后,帝尧敕命阳山候、会稽候和皋陶大人详查有苗风土人情,其中老防风和苗君有交情,所上条陈最为详细和准确。西伯先生也奉命将封存的有关蚩尤、各家苗寨的典策重新梳理,供帝尧参阅。”
夏禹道:“繁琐之事西伯大人多半还是推给了先生。说实话,若不是在苍梧见到苗王夫差,我对有苗几乎没有映像。”
典正道:“蚩尤年青时率部族和轩辕大帝的族人隔恒水而居,两家还算和睦相处。祭祀的神祗大抵也一样,只是名谓有些不同。最大的差别是,蚩尤部族祭祀神祗敬奉的是牛头,轩辕氏族则敬献的是羊首……”
夏禹道:“这就是后来成为仇家的缘由?”
典正摇摇头,“这只是两家翻脸后的说辞,轩辕大帝还曾与蚩尤结拜为兄弟,显然和献祭没有关系。苗人不习文字,过往全赖唱师以歌谣传给后人,不免会受个人情绪的牵累有所遗漏和曲解。相传蚩尤年青时和苗家八位身怀绝艺的异人登黎山,歃血为盟结为生死兄弟,苗人也称九黎结义。至于这八位异人,歌谣就有多个不同的说法,有的歌谣里有唱师,有的就没有。这八位异人大致是石匠、铜匠,剑师、篾匠、猎人、药师、织匠和力士……”
夏禹笑了:“若是让西伯当唱师,没有酿酒的那怎么能行。
”
典正微微一笑,“蚩尤有这八位异人相助,东征西讨,很快就收服了苗家各寨,到逐鹿大战时,蚩尤手下就有大寨七十二座。这八位异人也逐渐成为了苗家显贵,他们并不结寨,地位和权势在寨主之上。苗人歌谣:蚩尤天神,统御大寨八十一座,雄踞四方……”
夏禹道:“蚩尤为何率族人远走逐鹿?”
典正道:“这都源于仓颉创字。仓颉是轩辕大帝帐中的一位唱师,实为天降圣者。仓颉创字书文,大道惶惶、天下沧桑尽入文字而传后世,轩辕大帝泣曰:人文自仓颉始,圣者矣!不料蚩尤大怒,请诛仓颉,轩辕大帝亦怒而拒之。后仓颉夜书《鬼神录》,蚩尤竟手持长剑跪在轩辕大帝的帐前,称仓颉逆天而行,冒犯神灵,当处火刑。……”
夏禹笑道:“大帝愤而拒之……”
典正微笑点头,“蚩尤割发绝情,断桥毁渡。这事不难猜度,当时众多唱师虽说地位不高,但在民众眼里却是通晓古今的贤者,受人尊敬。如果以文记事,那众多唱师不仅会无事可做,也会失去民众的敬仰。他们和巫、祝合谋,利用天象诋毁仓颉。即使中土各部也是舆情凶凶,轩辕大帝情急之下接连斩杀唱师百余人,在贵胄中强行推行习文识字。由于《鬼神录》引发血光之灾,仓颉在作《天地录》……。”
夏禹叹道:“仓颉实乃圣人,造福后世,不想还有这多阻碍。”
典正道:“凡创世之举皆是如此。我在绵山采风时,当地一位公侯家还供养有唱师的后人,他的歌谣里就有:仓颉作书,鬼畜夜哭,众神不安!……”典正摇摇头,“轩辕大帝斩杀唱师让蚩尤惊恐万分,更有法师和鬼师声称恒水已是凶地,蚩尤于是率部众离开了恒水,一路上对不肯归顺的部族尽皆屠戮,轩辕大帝只得召集诸侯、长老讨伐蚩尤,最后在逐鹿两家摆下战场,蚩尤战死。众神采首山之铜,集天下能工巧匠铸造了一把黄铜宝剑敬献给轩辕大帝,后人也称首山之剑。仓颉为此作书《圣剑录》,以颂扬轩辕大帝斩杀蚩尤,众神敬奉首山之剑的盛事。后世士子更将仓颉的这三部创世之书称为《圣者之书》。”
夏禹想了想,“这《圣者之书》,先生读过几部?”
典正没想到夏禹会有此问,犹豫了片刻才道:“只看过残卷《天地录》,听西伯先生说过,《圣剑录》不过是一篇向轩辕大帝献媚的文字……”
夏禹心里一怔,西伯这话对圣者仓颉和轩辕大帝都似有不敬,他视西伯如父,只好岔开话道:“说了这会话,好像和桑父也没什么干系。”
典正也是舒了口气,心知夏禹还在纠结桑父的事,他道:“老防风上的条陈就和桑父大有干系。文库典策里记载的苗家歌谣都是蚩尤率部众离开恒水之前的,这里面没有涉及苗家剑师的内容。蚩尤率部族占据逐鹿,当地长老献给蚩尤一块百十斤重的天降玄铁,剑师隐在山谷,泣血而作,耗时两年始得一剑一斧。蚩尤得玄铁剑大喜,奉为权柄,这便是后世所称得蚩尤剑。剑师自此弃剑改用玄铁大斧,不想战死在涿鹿。其族人携带玄铁大斧随各寨南迁,有苗失了蚩尤大首领,九黎虽为贵胄但无力约束各寨寨主,因此有苗又生内乱,为争夺水源、领地各寨打的是头破血流,情形犹如中土在轩辕大帝仙去后的‘百年之乱’。后来九黎各家长老召集众寨主在七彩潭的一块宽大平坦的巨石上立约盟誓,推立苗家大君。为防苗君乱政,规定被推为大君的寨主必须离开本寨,不得任用自家寨子的人。九黎择地为苗君建大寨,由九黎子弟担任苗君侍卫,九黎不参与苗君政务,重大政务须有各寨寨主商议后放可实施……”
夏禹道:“原来是这样,那仡慷必是九黎子弟。”
典正道:“最重要的是,剑师后人献出了玄铁大斧,被奉为有苗权柄。苗君誓言:人在斧在,斧失人亡。依桑父所言,能被苗君下到死牢,他母亲至少也是剑师一族的……”典正笑了笑,“女子担任族中长老……,这就不好猜测了。”
夏禹若有所思的道:“世事繁杂,先生熟知过往,以后但有闲暇……”
藤荥举着火把出现在帐门边,“君上,子时已过多时。”
夏禹急忙点头,“这就去躺……”待藤荥离去,笑着对典正道:“伯候大人尽职尽责,每日都是巡视到子时方才去睡。我们在这说闲话,到让伯候大人受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