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罂低垂下眼帘:“这个道理我懂,可是有些不甘心。你看, 比我们高一届的师哥师姐们好多都买房了,而我们毕业几个月了,还在原地踏步,一个月领着那点儿工资。别说买房了,连生活开销都成问题。”
乔罂越是抱怨,季明越是焦虑,他突然觉得自己活得有点窝囊:“这倒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一切都怪我,我做保险两个多月了,还没挣到钱,委屈你了。相信我,我不会让你受太久的委屈的。”说完,他伸手把乔罂揽进怀里。
乔罂靠在季明的怀里,听着他强健的心跳声:“季明,我们也攒钱买房吧? ”
季明望着一脸期待的乔罂,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咬咬嘴唇:“好,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攒钱买房。乔罂,我们一定会有房子的,相信我,我会让你幸福的,让你住进像皇宫一样的房子里,把你当公主一样供养起来,把你养成小猪……”
乔罂白了他一眼:“又飘了不是?你就吹吧,看你能不能吹到天上去。”季明笑笑,捏捏她的肩膀:“吹牛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那我还活个什么劲儿呀? ”
“小样儿,不是还有我吗? 我不是你的整个世界吗? 哦,不对,你们男人的世界并没那么小。”
“你错了,我的世界就是那么小,你真是我整个世界。”
虽然知道是甜言蜜语,但是女人天生就喜欢听,乔罂很开心。
那晚,他们相拥入眠,相爱的两颗心总是能战胜一切困难。未来对于这对年轻的恋人来说似乎是可以把握的,只因年轻,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夜深了,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装饰着繁华的都市夜空:月亮有时悄悄躲在云层里,半遮半掩地露出一丝笑靥。远处的灯火进人了休眠状态,闪烁着微光照亮这座迷人的街市。
人秋了,秋老虎不甘寂寞,抓住最后的时日发挥着炎热的淫威。城市在灿烂的阳光里安然且恢弘,炎炎烈日灼烧着高楼大厦,路面热气沸腾,像氤氲蒸汽蒸灼着路人。车辆从身边疾驰而过,却像是静态画面里被人不经意地挪移的小丑,疲惫而不屈。生活的旋律是时间的永恒和人性的孤独,当人在失意时,孤独愈加浓烈。
季明仍然每天背着包,顶着阳光四处寻找客户,为了房子,为了乔罂,为了爱情,他豁出去了。
季明今天来找一个拜访过两次的客户, 这个客户是个开烟酒行的小老板,他姓何,四十岁左右,长得又高又瘦。季明进到烟酒行时,何老板正在整理他货架上的货品。
“何老板好。”季明大步流星地走进去。
何老板回头一看是季明,连忙从板凳上下来,微笑着说:“小季,来了? 坐吧。”
何老板热情地给季明沏他家乡的功夫茶,何老板是广东潮州人,喜好功夫茶,总爱用功夫茶招待客人。他从未因为季明是卖保险的而爱搭不理,相反,每次都是热情相迎。
但是季明一跟他提起保险来,他总会转移话题,这让季明很头疼。同时也觉得自己很失败,他想今天一定要破一下例,于是他铁下心来,严肃地对何老板说:“何老板,今天我来呢,一定要跟你介绍一下保险,不论你是否愿意。”
“打住,我不谈保险,跟你说实话,我讨厌保险。”
季明心中暗喜,他终于开口谈起保险了,季明问道:“为什么? ”
何老板收起笑容,又缄口不语了,季明不禁又郁闷起来,季明说:“保险其实是人人都需要的保障,谁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敢打保票说自己这一生将会很顺利地度过。保险就像汽车上的安全带,顺顺利利时用不上,但是,当人们遇到灾祸的时候,它能帮人们把损失降到最低……”
季明准备侃侃而谈时,何老板突然把手里的茶杯咣的一声摔在地上,他铁青着脸看着季明,季明非常震惊,连忙站起来,说:“何老板,你这是怎么了? 你就那么拒绝保险吗? ”
何老板生气地指着大门,声嘶力竭地喊道:“你, 出去,走,走, 以后我不想再见到你! ”
季明惊呆了,他从未见过何老板如此生气,但他毕竟也见过世面,他马上镇定下来:“何老板 ,我真没想到你会这么抗拒保险,但是即使你打我,骂我,我还是要说出以下的话。我不知道你以前遭受过什么,但我想保险只会帮你,绝不会害你,我三番五次地来,只是想给你送来一份保障。也许你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保险的好处,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保险的作用的。”
何老板头扭到一边,眼睛往天花板上瞅,季明悻悻地说:“我就说这么多,如果有得罪你之处,请原谅。告辞了。”
季明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他相信以后他再也不会来这里了,这个何老板已经疯了,完全不可理喻。
季明失魂落魄地走着,刚才对何老板说的话还在脑海里回放。他感到深深的挫败感,原本以为何老板将会是一个优质客户,却没想到何老板对保险如此深恶痛绝。
季明彷徨在喧嚣的街道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他想:岗前培训时,讲师们总是说楼里、车里、街道上,甚至厕所里,到处都是人,中国多的不就是人吗? 可为什么我总是遇不到那个认可保险的人呢?
可季明不知道茫茫人海中,谁才是自己的贵人。季明对天长叹,他看到来自天空的烈日像把利剑一样刺向他双眼,眼睛感到灼痛,他微闭着眼睛,心想是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上天会帮我吗? 他转念又想,生命如何能与大自然抗争呢? 阳光依旧灿烂,却无法照亮他根本就不明朗的未来之路。
此时,季明对自己最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当初听赵常青鼓吹说做保险能赚大钱, 赵常青做保险四年,已经在本市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季明当时听了羡慕不已,于是决定跟随赵常青来卖保险,可真正自己卖时,简直是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