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之虎笑道:“好。二位都说得不错!
这次是这样——赤党在北江一带的核心组织遭受了沉重打击之后,必定急欲恢复其在这一带的力量。这是赤党的一贯手法。
我们既然知道这个规律,就应当有意地在这方面集中力量,加以重点注意。
完全挡住赤党的恢复组织工作,是不可能的。至少也是极为困难的。
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手段是,展开我们的手段措施,寻找赤党可能建立新的核心组织的力量,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我这样说,二位应该知道你们负责这个案子的方向目标,该怎样设定合适了。
是的,就是针对赤党要建立新组织的图谋,在这个什么学生要去匪区的案子上,从他们身后的主使,向上摸,能摸到多高摸到多高,把这盘菜烧得大一些,烂透一些,我们好用来下庆功酒!”
柴中尉听出来,黎科长信心十足。
他和“由你走”都立正应令:“是,科长!”
黎科长手抚专案卷宗,对柴中尉说:“这案子,跟你有关。你来继续接上,协助小游办,方便。”
柴中尉说:“卑职听从调遣。”
黎科长说:“我们仔细捋一下,设定计划------”
这边的“师范学生赤党案”,本来就是柴中尉在潜入匪区执行新任务之前,精心开始的一项工作——
后来,另方面大成功一步,铲除了赤党的“药线”,引起赤党注意,展开了一场以秘密对秘密的战斗,终于成了今天这局面。赤党“药线”完蛋,敬少校殉难——
那案子告一段落,终于要办省城师范的这件事情了。
柴中尉不在的这一段,师范学生赤党案又有了新进展。
新进展的首功应该记在小信头上。
小信掩藏得很成功。
他的成功主要遵循了两条原则手段。
第一是听话,坚决听他的赤党上线团小组长的话。
本来小信是靠有意表露自己同情赤党的思想倾向,才获得团小组的注意,经过工作发展了小信。
而当小信成为赤色团员之后,得到的赤党上级指示却是,“表现为一心读书,不问政治,不要显出任何革命倾向”。
小信坚决执行团组织命令。
小信第二条原则做法,就是“尽量不联系”——
跟他的真正阵营侦缉队秘密小组上司,他几乎忘了“保持联络”这回事。
上级不召唤他,他就极少主动去找上级。
他当然是有意的。
小信记得表哥柴中尉叮嘱过的:“保持秘密身份,第一位的原则方法,就是尽量少跟知道自己秘密身份的自己人联络。
越少越安全!”
几个月时间里,小信按照自己和表哥一起定下的计划坚守,终于获得了师范学校赤党地下组织的进一步信任。
某个周六中午,团小组长小区通知小信,傍晚回家时候,先到一个小街中段的小吃店,他将在那里等他。
黄昏时分,小信如约而至。
团小组长小区买了两碗面,一人一碗,吃了出门。
拐来拐去走了一阵子,进了小巷里一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