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江南之人
书名:灵秀鸿蒙天 作者:晓荷阡陌露 本章字数:3029字 发布时间:2024-02-07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我内心感慨着,“我所牵着的,是一匹白马。只是,白马上的那银袍将军,却不知身在何处了?这一路上,这马蹄声和脚步声,就像锦官里那蜀锦上的明线与暗线,密不可分……”


  从驿站返回的林荣林大哥,回住所休整去了。


  望着他那渐行渐远的背影,也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的眼眶,涌上了晶莹的泪珠:唉,短短的十多个时辰,我就目送了两个人的离去。如果说魏骥立的绝尘而去,意味着恩断义绝,互不亏欠,我甚至还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那么,林大哥那孤单的背影,就只能是让人怅惘不已了;他的世界里,没有我红烛下的红妆纤手……


  “……和白马银鞍有关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吧?”晨曦微明,赵欣宇呓语般的感慨,就飘荡在那凄清的晓风里。


  斜倚着那壁立般的巨石,赵欣宇秀眉微蹙,暗自思忖着:到目前为止,透过那抽丝剥茧般的回忆与反思,我大体上可以断定,对于阴平关的失守,魏骥立有着重大的嫌疑。尽管,我还没能拿出铁证,不过,至少,也算是有一个侦破的线索了。而林荣林大哥呢,他忠义为先,如果需要的话,到时,他还是可以指望的。


  嗯,到此为止,后主所交代的第一件事情,也算有点眉目了吧?


  那么,那第二件事情,和那师婆有关的第二件事情呢?


  既然不急着赶路,那,那就再细细追忆、推演一番吧。


  事情,就从辞别林大哥之后说起吧?


  林大哥远去的背影,对于我来说,似乎也就意味着一段青葱岁月的结束。


  哦,那久违了的如烟似雾的江南女子……


  匆匆数月过去,转眼间,就到了深秋时节。


  这天下午,我刚走出锦官,我的目光,就变得有点疑惑不定起来。


  原来,在离这锦官大门三四丈开外的地方,一个二十上下的姑娘,正四下打量着什么:这锦官门楣上,那写着行楷“锦官”二字的匾额,甚是醒目。如果是识字之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似乎没必要看那么久吧?若是不识字,尽可以向来来往往的路人,打听、确认一下,也不是多大的难事吧?


  “哦,”我暗自思忖着,“其实,她是一时下不了决心。此时此刻,她有点犹豫,还没有作出决定,不知该不该一探究竟?”


  这样想着,我就下意识地注视起这陌生的女子来。


  我大体上能够确认,单看年纪,这女子似乎比自己要稍大一点。她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那白皙如玉的面庞了。对于本地姑娘的肤色,我自然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此,相比之下,我就觉得,这陌生的女子,那肌肤,水灵灵了,似乎就像那细雨之中的羊脂,只要轻轻一挤,就会湿意淋漓。


  “这位姑娘,”我越发有点惊疑不定、惊愕不已了,“尽管衣着朴素,然而,却自带一丝高贵的气质,似乎也不像那种衣食无着落之人。只是,如果她不是想着找个活儿干,大可以一走了之,又何必如此流连不已呢?”


  “这位姑娘,”我再也忍不住,开口了,“请恕小女子冒昧,你,驻足良久,有何贵干呢?”


  我执掌锦官一年多了,说起话来,自带一种威仪与大度。


  她就此凝视着我,似乎要从我的神情里看出些端倪来。


  “哦,请恕小女子无知、无礼。”那女子先是一愣,接着就回应道,“请问,这‘锦官’,就是专营专管蜀锦之处吧?”


  她的口音,还真像迷蒙烟雨之中的江南,柔软而甜腻。


  我久居巴山蜀水,一听之下,就听出点门道来了:本地女子的口音,虽说也有轻柔的一面,然而,和眼前这位女子相比,依然显得生硬了些。不难想象,她有心要学一下蜀地口音,然而,毕竟乡音难改,一开口之际,那吴侬软语的韵味,就显现无遗了。


  凝神片刻之后,我试着这样说道:“这位姑娘,你,你刚从外地到此吧?”


  那女子眨了眨眼,迟疑片刻之后,这样回应道:“小女子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唐突、失礼之处,尚请见谅……”


  “哦,远道而来,”我缓缓地说道,“失敬了,有失远迎。嗯,是这样的,当年诸葛丞相开府治蜀,就考虑到丝织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专门设此锦官,主管专营这蜀锦……”


  那姑娘的眼里,放出亮丽的光芒来,只听她这样说道:“哦,总算找到了,不虚此行啊!”


  她把找到“锦官”说成“不虚此行”,这背后,是否另有所指呢?而且,在大门口徘徊了这么久,她为什么不曾开口向路人相询呢?也就是说,她似乎也在期待着什么吧?


  带着这些疑惑,我就来了兴致,跟这位“不虚此行”的女子攀谈起来。


  一盏茶工夫之后,她大致上了解到,这姑娘姓孙,来自东吴的苏州一带,自幼就对苏绣颇有兴致,也曾下过一番功夫。两年前,她到蜀地寻亲,就想着顺带了解一下蜀锦,以期对自己的苏绣功夫有所裨益。后来,由于跟蜀地的长亲有所嫌隙,就负气出走,就此离群索居起来。这天下午,本来只想着要对“锦官”有所了解的,就在大门前多看了几眼,不想就遇到了我这位锦官的主管。


  对于孙姑娘的这些话语,我半信半疑,还是有所保留的。试想,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到蜀地寻亲,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呢?再说,此时强调自己“离群索居”,更是让人惊疑不已:要在异国他乡隐居,没有某种背景,有谁会相信呢?


  当然,这些话语,我也只是心里存疑,是不会轻易对对方说起的。


  “哦,孙姑娘,”我试着这样开口道,“是否能够屈尊,移驾寒舍,小叙一番?”


  我这样的一番话语,已经是给足了对方面子:你既然想到锦官里干活儿,自然要先熟悉一下锦官里的门道吧。而这一刻,锦官掌管就在你面前,而且还是盛情相邀。锦官里的普通织工,要想“移驾寒舍”,多半只能是在梦里了。


  “赵姑娘,”那孙姑娘轻声说道,“民女尚有俗务,改天吧?”


  听得出来,她尽管语气轻柔,然而,已经是委婉地拒绝了。


  尽管我已然是饱经风霜,这一刻,我的心头,依然是震颤不已:这孙姑娘啊,你尽管语气轻婉,然而,那样的话语,已经是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你忙你的,我自有事,恕不奉陪!敢于说出这种话语来的人,自然是大有底气的。只是,她的这种底气,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别人打灯笼都难找的好机会,轻描淡写之间,她就付诸脑后了……


  如此“不识抬举”之人,实属罕见。


  暗暗地吸了一口气之后,我总算抑制住了心头的愠怒。思忖片刻之后,我这样说道:“既然孙姑娘另有要事,本座也就不再勉强了。哦,这样吧,孙姑娘有心的话,明天上午,尚请再次驾临此地……”


  说着,指了指锦官大门口。


  那孙姑娘点点头:“赵姑娘既有此意,小女子自当遵命,届时可要叨扰了……”


  “孙姑娘,不必客气……”我的语气,变得有点支吾起来。


  “商议已决,小女子先行告退……”那孙姑娘说着,抱拳致谢之后,飘然而去。


  望着那柳絮般飘飞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这位孙姑娘,不卑不亢,气度不凡啊!且不说她敢于婉拒我的盛情相邀,就是她的言谈举止,也是迥然有别于普通的村野女子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她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从表面上看,她此行的目的,在于学习、借鉴蜀锦的长处,以期对苏绣有所裨益。只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而更深一层的来意,就有点云里雾里、难以捉摸的了。哦,将近两年之前,大山深宵,对于那“晓霞”姑娘和“夏侯大哥”,我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按照魏骥立的说法,那两人多半就是曹魏一方的细作了。这果真是这样,那么,这孙姑娘,会不会与之相类似,就是那东吴派来的卧底呢?


  这种可能性,应该也是存在的吧?吴主姓孙,这姑娘也姓孙,虽说天底下姓孙的人多的是,只是,孙姑娘脸上的那种自带优越的高贵气度,无论如何,都是伪装不了,都是掩饰不住的。


  撇开这些悬疑不论,这位孙姑娘,倒是独具风采,让人过目不忘的啊!甚至,也不妨这样说,此前的日子里,在这锦官里,我手下的那些姑娘妇人,大多是凡俗之辈,时间久了,就有点厌倦了。如此一来,心如死水之际,这位孙姑娘翩然而至,倒是让我的心湖,霎时变得涟漪阵阵起来。


  不管怎么说,以后的日子里,这位远道而来的蒙着一层轻纱的孙姑娘,就会不时出现在我的眼皮底下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灵秀鸿蒙天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