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党人占据的红色区域日渐扩展,敬向革觉得自己选择的道路还行。
国民政府大军压境,战斗规模和死人规模都一次次扩大,敬向革心中疑惧日增。
他的特点倒是保持着——心中翻江倒海,面上始终保持憨厚微笑。
在同志们眼中,敬向革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从不多吃多占。为怎么更好地改善总院各方面条件,提出自己设想,并在自己的位置上,踏实地做好。
他获得以院长为首的院党委同志们的一致欣赏。
院部首长们都觉得,供给处以后,不愁没有一个好主任了。
敬向革心中,却已经对这样的前景嗤之以鼻!
尤其在他悄悄读到国民政府的报纸上,那几则跟他有关的消息时。
一则,他过去心目中的女神,那位嫁给师长当了阔太太的女同学,已经升级成了军长太太,兼任了两所中学的名誉校长,在校董会上提出要教育学生为国家民族作贡献,听众莫不热泪盈眶。
另一则,小学初中时的那位年长同学,因为参加国民革命有功,已经快速升官,成了省党部候补委员。
还有一则,在省城学校里,参加过那夜讨论他的命运的一个同学,数年不见,出任某警备司令部警务处长了!
“他是投笔从戎,我这也算是投笔从戎。他吃的喝的什么?估计都有了漂亮老婆了,我呢?”
惊人的人生地位差异,使敬向革常常夜不成寐,心中感慨无限。
那几位,什么本事比他强?怎么在人生道路上,都远远超过了他?
“看来,选路,是第一位的。老子也算参加革命了,只是,入错门了——”
终于有一天夜里,他实在睡不着,爬起来,在煤油灯下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那位老同学,已经成了国民党省党部候补委员的老同学。
信写得含蓄,也不提及自己干什么是什么职务。他想到,以自己老同学那样聪敏的头脑,不难从他的信文中提到的地域,和提及的琐事,想象到他的身份。
信写好了,怎么发出去,是个难题,却难不倒敬向革。
他在从事采买工作中,摸到了一些窍门。
有货商从事红白两区之间的秘密贸易。
当然,他们大多从事的,都是普通生活用品,赚的就是差价。
真的那些国民政府严加防范的禁运货物,大多数商贩是不敢倒腾的。
找个可靠的货商,说是给自己亲友的信,便能让他把信带出去。
信就是落到一般苏区保卫人员手里,也很难看出来这是一封含义深远的信件。
因为信封上的地址,是那位省党部候补委员的一个商人亲戚的家庭地址,收信人就是这位商人。
这商人只要不是白痴,定会把信转给敬向革的老同学。
而这边苏区,除非派人专门调查,是抓不到什么把柄的。
敬向革写好信后,又考虑了几天,决定还是把信送出去。
他正在考虑一个送信的万全之策,有人找上门来了。
那天敬向革带了两个战士,赶了一辆小马车,到北弓山集市采买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