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骏因其与皇后杨芷是父女关系,被封为临晋侯,与其弟杨珧、杨济揽尽天下大权,时人称之为“三杨”。他心怀不轨,武帝将要入殡盖棺,六宫人员都出来举行告别仪式,唯独他不下殿,安排一百个武士保护自己,许多人因此对他颇有微词。
司马衷继位后,杨骏害怕皇帝左右的人说自己的坏话,便把他的外甥段广、张劭安插在晋惠帝周围作近侍。
杨骏知道贾南风性情凶悍,难于制服,很害怕她。同时,他又培植很多亲党,使他们统领禁兵。这样一来,公卿王室都对杨骏产生怨恨情绪,天下之人无不愤然。杨珧、杨济都是有俊才的人,他们多次劝阻杨骏,杨骏不听,还将两人废去爵位,令其居家,未召见不得入宫。
依照《春秋》记载,新君在第二年才改元正式即位,可杨骏并不懂古代典章制度,武帝死的那一年还未过完,就改了年号,朝廷对这种失误有所醒悟,令史官抹去改元的记载,等到第二年正月再改年号。
杨骏知道自己没有威望,害怕不能使远近之人和睦悦服,就依照魏明帝即位时的例子,大开封赏,以取悦于群臣。他为政以严苛而琐碎著称,刚愎自用,与众人不合。
冯翊太守孙楚平素与杨骏关系较好,担心杨骏会因此众叛亲离,便私下劝诫杨骏说:“杨公以外戚的身份,身居伊尹、霍光那样的要职,掌握大权,辅助弱主,应当学习一下那些古代贤人,做事情公正诚实、谦恭和顺。你看前代辅国重臣,在周代有周公、召公,在汉代有朱虚侯、东牟侯,都是皇室同姓,但没有异姓大臣专朝政而能吉庆善终的。当今宗室有被皇帝亲信重用的大臣,藩王势力也在壮盛之时,而杨公你不与他们共同参与朝政,内怀猜忌之心,外树亲私党羽,我担心灾祸不久就要降临了。”句句恳切,但杨骏却依旧充耳不闻,甚至还对孙楚下了逐客令。
弘训宫少府蒯钦是杨骏姑母的儿子,少年时与杨骏亲密无间,是以刚直不阿,多次直言冒犯顶撞杨骏,杨珧、杨济都为他担心。
听闻孙楚被杨骏下了逐客令,蒯钦叹息说:“杨文长虽然昏聩,但也还知道一个人没有罪不能随意杀害。孙楚被疏远,下一个就轮到我了。虽然我被疏而远离他,但可以避免和他一起遭祸而死。不然,倾家灭族之灾就离我不很远了。”
杨骏独断专权,让贾南风非常反感。贾充去世后,杨家迅速取代贾家进入权力核心,贾南风想要干预朝政,怎奈杨氏一党风头正盛,未能达到目的。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董猛的太监得知贾南风企图废掉皇太后杨芷,便悄悄对她说:“娘娘,奴才有一计策,或许行得通。”贾南风挑眉道:“说来听听。”董猛说道:“奴才近日在殿中中郎孟观那里得知,他正准备和李肇一起罗织一个临晋侯杨骏图谋颠覆社稷的罪名,好让临晋侯获罪入狱,奴才以为娘娘可以拉拢这二人,届时将那杨氏抄家夷族后,朝野上下岂不是都得听娘娘您一人的了?”
“你的消息很灵通,本宫很是满意。”贾南风笑了笑,接着说,“董猛,你替本宫联络这二人,不管用什么手段,务必让他们替本宫效劳。”董猛领命而去,不久便将孟观、李肇拉拢过来,贾南风觉得凭这两人的实力还扳不倒杨骏,又让李肇通报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让他联合各藩王的军队讨伐杨骏。李肇又通报楚王司马玮,司马玮同意这个计划,于是请求入朝。杨骏平素就怕司马玮,早就想把他召回朝中,以预防他搞变乱,因而听任司马玮入朝。
元康二年(公元291年),司马玮率亲兵数百进入京城。一到京城,孟观、李肇就上奏晋惠帝,让他连夜下诏书,令皇宫内外戒严,派使者奉诏书废黜杨骏,让他保留侯爵回府第。当晚,东安公司马繇在司马亮授意下,率领殿中卫士四百人讨伐杨骏,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
段广得知消息,跪在晋惠帝面前为杨骏求饶说:“杨骏受过先帝恩惠,尽心辅政,还是个孤老头儿,岂有谋反之理?望陛下详察!”惠帝没有说话,而是揉着额头,示意侍卫将段广叉出去。
杨骏的府第曾是三国时期曹爽的府第,在武库的南边,听闻宫中有变,他急忙召集众官员商议对策。太傅主簿朱振对杨骏说道:“主公,现在宫中有变,目的可想而知,必定是那帮宦官们搞的鬼,是他们给贾后出的计谋,对主公十分不利啊。依属下看,咱们一不做,二不休,烧了云龙门,向他们示威,让他们交出制造事端的首恶分子,再打开万春门,引出东宫及外营兵为援,主公您亲自带着太子,入宫索取奸人首级,宫里那帮人必将感到震惊,也必然会送上那奸人的首级,如此一来,咱们才能幸免于难啊。”杨骏平素就怯弱,此时更是犹豫不决,他对朱振说:“云龙门是魏明帝建造的大工程,怎能说烧掉就烧掉呢?”朱振顿时语塞。侍中傅祗在入夜时分告诉杨骏,自请与武茂一起进入云龙门,以观察宫中事态。傅祗又对群僚们说:“宫中不能无人照料。”说罢起身揖拜而去,于是群僚们都走开了。
司马繇带兵攻进来,烧了杨骏府第,又令弓弩手到阁楼上向杨骏府中射箭,杨骏的卫兵都被一一射杀。 杨骏眼看就要落败,逃到马棚里,本想借此躲过一劫,不想竟惊到一匹马,马发出嘶叫,士兵们围了上来,用戟杀死了他。
孟观等人受了贾后的密令,诛杀杨骏的亲朋党羽,于是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武茂、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东夷校尉文鸯都被诛灭三族,被杀的多达数千人。贾后又令李肇焚烧杨骏家中的书信文件,不愿意让天下人知道晋武帝给杨骏的顾命诏书。
杨骏被杀后,没有人敢收尸,只有太傅舍人阎纂安葬了他,随后弃官归隐。